第227頁
縣令還算公正,顧及李秀才的身份雖然沒有打他板子,但也是狠狠喝止了他的無狀言辭。
俞宮商被收養做義女的事也得到了官府的確認,一場官司就這麼順利地解決了。
邱靜歲放下心來,但是俞宮商卻仍惴惴不安,怕有人找事。
「沒事,有青竹啊,他們怎麼是對手。」邱靜歲看出來她的擔心,寬慰道。
事情的發展也正如兩人所料,李家斷然不肯接受這樣的結果,明的不行就開始來暗的。什麼在牆上粘大字報,半夜往門口澆糞水,拿斧頭砍門……
這些見不得人的招數在青竹這位輕功高手兼武功中手面前都不成問題,李家人反而每每被抓現行而落得成為眾人笑柄。
但是李秀才畢竟是個文化人,文化人能想的招就花多了。
他一路往上找,找到了府里,狀告縣令貪腐,和刁民沆瀣一氣,好像受了多大的冤屈。可惜府里沒有幫他「伸張正義」。
李秀才更委屈,更不服氣了。
事實?他這種人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卻只看利益。
倒是青竹打聽了一陣,說這次官府放的賑災糧數量竟頗為可觀,城中災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怎麼這次這麼清廉了?」邱靜歲納罕。
「朝廷派了巡察御史下來,到處走訪呢,抓到敢貪錢糧的官員,立即處斬。」青竹道。
「那得死多少人……」邱靜歲更吃驚了。
「是啊,聽說德至道的一個府殺了五個縣令、幾百個吏官,只能讓秀才功名的頂上去。」
暴力,但有效。
邱靜不再發問了。
青竹在家呆了兩年多,沒有提過什麼闖蕩江湖的事,說是怕蔡富商再回來找麻煩,實際上邱靜歲看他就是捨不得和俞宮商分別。
也不知道這兩人什麼時候能捅破這層窗戶紙,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
王羽仁抱著手臂靠在車廂內假寐,耳朵卻靈醒著聽同行手下的閒話。
「說起來,咱們怎麼會被指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巡查,我從前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噓,小聲點。誰知道上面怎麼想的,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車外沒有聲音了。
說起來王羽仁自己也想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把他指派到北方來,按照他的想法,自己應該會被派去幾個大都或者貪污嚴重的陵江下游才對。
難道是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惹了皇上厭惡?
哎,伴君如伴虎啊,王羽仁不得不發出了如此感慨。想起從前在公府的時候,他們甚至還曾兄弟相稱過,如今想來,就像是夢裡的事一樣。
好歹已經查了差不多,只剩下一個小縣就能交差回京了,費心思慮的事就等之後再說吧。
看到了縣城簡陋的城牆,城門上石碑風化得縣名都變得模糊不清,不過對於提前做過功課的他們來說辨認倒不是一件難事。
車外手下掀了車簾回道:「大人,石雲縣到了。」
「走吧。」王羽仁下了馬車,一身金褐色的行頭看上去和游商的品味差不多,他拿出早就做好的假過所,守門的士兵沒有多疑心就把他放了出去。
王羽仁照例在城裡逛了一圈,找不同的百姓打聽縣裡賑災糧的發放情況,雖然有的說多有的嫌少,但是根據他們說的數量和糧食的新陳來看,確實是這批應該下放到百姓手裡的賑災糧沒有錯。
又細心調查了五天左右,確認石雲縣沒問題,王羽仁也放下一塊擔子:好歹不用見血,這一路走過人,人他都殺麻了。
這是最後一站了,皇上讓他適時公布身份,在本府再呆一陣子震懾新上任的官員,然後再離開。
他照例去找了縣令,表揚了一番他勤政愛民,然後就準備離開去府城。
可他還沒踏出石雲縣城門呢,就被一個男子跪地攔轎。那人哭訴自己有冤,跪請御史大人作主。
這人是個秀才,說自己姓李名應,長輩過世後房子被外人侵占,官府和罪犯沆瀣一氣聯合起來坑害他,他求告無門,才出此下策。
縣令還在邊上站著呢,話都沒聽完,臉就黑成了鍋底。
王羽仁頭疼,不過他在公務上頭一貫嚴謹,即便李秀才是胡說八道呢,他的責任心也驅使他要聽一聽。
把李秀才帶到縣衙後院,叫人上了茶點,王羽仁叫他仔仔細細把事情的經過說一遍。但李秀才剛沒說幾句,王羽仁就突然地打斷了他的話。
「你說……」王羽仁以為自己聽錯了,追著問,「霸占你親戚房子的人叫什麼?」
「叫邱靜歲。」李秀才被眼前御史王大人猛然亮起來的雙眼唬了一跳,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
「怪不得,」王羽仁笑著搖搖頭,「原來是為了這個才把我派過來的,直說不就得了,還讓我瞎琢磨這麼久。」
第137章
後來不知道為何, 邱靜歲發現那個叫李應的秀才和他們一家人漸漸安分下來,沒有再找過自己的麻煩。
她還以為李家要憋一個大的,不放心地叫青竹去蹲守了一陣子, 結果卻是風平浪靜。
後來她才從坊間聽說了傳聞,說是有一位巡察御史王大人審查了李應案件的來龍去脈,恩威並施, 平復了李應的不忿之情。
「可見一個好官對百姓而言是多麼的重要。」邱靜歲感慨, 俞宮商也在一邊附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俞宮商被收養做義女的事也得到了官府的確認,一場官司就這麼順利地解決了。
邱靜歲放下心來,但是俞宮商卻仍惴惴不安,怕有人找事。
「沒事,有青竹啊,他們怎麼是對手。」邱靜歲看出來她的擔心,寬慰道。
事情的發展也正如兩人所料,李家斷然不肯接受這樣的結果,明的不行就開始來暗的。什麼在牆上粘大字報,半夜往門口澆糞水,拿斧頭砍門……
這些見不得人的招數在青竹這位輕功高手兼武功中手面前都不成問題,李家人反而每每被抓現行而落得成為眾人笑柄。
但是李秀才畢竟是個文化人,文化人能想的招就花多了。
他一路往上找,找到了府里,狀告縣令貪腐,和刁民沆瀣一氣,好像受了多大的冤屈。可惜府里沒有幫他「伸張正義」。
李秀才更委屈,更不服氣了。
事實?他這種人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卻只看利益。
倒是青竹打聽了一陣,說這次官府放的賑災糧數量竟頗為可觀,城中災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怎麼這次這麼清廉了?」邱靜歲納罕。
「朝廷派了巡察御史下來,到處走訪呢,抓到敢貪錢糧的官員,立即處斬。」青竹道。
「那得死多少人……」邱靜歲更吃驚了。
「是啊,聽說德至道的一個府殺了五個縣令、幾百個吏官,只能讓秀才功名的頂上去。」
暴力,但有效。
邱靜不再發問了。
青竹在家呆了兩年多,沒有提過什麼闖蕩江湖的事,說是怕蔡富商再回來找麻煩,實際上邱靜歲看他就是捨不得和俞宮商分別。
也不知道這兩人什麼時候能捅破這層窗戶紙,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
王羽仁抱著手臂靠在車廂內假寐,耳朵卻靈醒著聽同行手下的閒話。
「說起來,咱們怎麼會被指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巡查,我從前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噓,小聲點。誰知道上面怎麼想的,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車外沒有聲音了。
說起來王羽仁自己也想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把他指派到北方來,按照他的想法,自己應該會被派去幾個大都或者貪污嚴重的陵江下游才對。
難道是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惹了皇上厭惡?
哎,伴君如伴虎啊,王羽仁不得不發出了如此感慨。想起從前在公府的時候,他們甚至還曾兄弟相稱過,如今想來,就像是夢裡的事一樣。
好歹已經查了差不多,只剩下一個小縣就能交差回京了,費心思慮的事就等之後再說吧。
看到了縣城簡陋的城牆,城門上石碑風化得縣名都變得模糊不清,不過對於提前做過功課的他們來說辨認倒不是一件難事。
車外手下掀了車簾回道:「大人,石雲縣到了。」
「走吧。」王羽仁下了馬車,一身金褐色的行頭看上去和游商的品味差不多,他拿出早就做好的假過所,守門的士兵沒有多疑心就把他放了出去。
王羽仁照例在城裡逛了一圈,找不同的百姓打聽縣裡賑災糧的發放情況,雖然有的說多有的嫌少,但是根據他們說的數量和糧食的新陳來看,確實是這批應該下放到百姓手裡的賑災糧沒有錯。
又細心調查了五天左右,確認石雲縣沒問題,王羽仁也放下一塊擔子:好歹不用見血,這一路走過人,人他都殺麻了。
這是最後一站了,皇上讓他適時公布身份,在本府再呆一陣子震懾新上任的官員,然後再離開。
他照例去找了縣令,表揚了一番他勤政愛民,然後就準備離開去府城。
可他還沒踏出石雲縣城門呢,就被一個男子跪地攔轎。那人哭訴自己有冤,跪請御史大人作主。
這人是個秀才,說自己姓李名應,長輩過世後房子被外人侵占,官府和罪犯沆瀣一氣聯合起來坑害他,他求告無門,才出此下策。
縣令還在邊上站著呢,話都沒聽完,臉就黑成了鍋底。
王羽仁頭疼,不過他在公務上頭一貫嚴謹,即便李秀才是胡說八道呢,他的責任心也驅使他要聽一聽。
把李秀才帶到縣衙後院,叫人上了茶點,王羽仁叫他仔仔細細把事情的經過說一遍。但李秀才剛沒說幾句,王羽仁就突然地打斷了他的話。
「你說……」王羽仁以為自己聽錯了,追著問,「霸占你親戚房子的人叫什麼?」
「叫邱靜歲。」李秀才被眼前御史王大人猛然亮起來的雙眼唬了一跳,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
「怪不得,」王羽仁笑著搖搖頭,「原來是為了這個才把我派過來的,直說不就得了,還讓我瞎琢磨這麼久。」
第137章
後來不知道為何, 邱靜歲發現那個叫李應的秀才和他們一家人漸漸安分下來,沒有再找過自己的麻煩。
她還以為李家要憋一個大的,不放心地叫青竹去蹲守了一陣子, 結果卻是風平浪靜。
後來她才從坊間聽說了傳聞,說是有一位巡察御史王大人審查了李應案件的來龍去脈,恩威並施, 平復了李應的不忿之情。
「可見一個好官對百姓而言是多麼的重要。」邱靜歲感慨, 俞宮商也在一邊附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