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後推開門,走出房間,武垣也跟著出來了。

  屠長蠻似乎是出外去確定什麼了,並不在院外,老夫人也不在,剩下的人卻沒有走。

  既然如此——

  武垣就問鄭氏:「我聽聞近來跪靈,楊成安因身體不支,經常暈倒,都是你親自照看?」

  「不一定,」鄭氏輕輕搖頭,「前頭事多,我不一定走得開,大多時候會讓下人過來看。」

  武垣:「這麼忙,嫡子不能總不在,會記著時間過來叫楊成安麼?」

  鄭氏還是搖頭:「也未必,每天和每天的忙碌不一樣,時間上便也不一定。」

  武垣:「今日為何親自來?」

  鄭氏:「正好有事要和夫君商量。」

  「嗯?」

  「門房那邊來了個結帳款的,但這個帳款我並不知曉,說是我夫君一力下的單子,因事由緊要,連他的長隨都不知道,家中治喪,不好鬧出什麼事,少不得要親自問問他。」

  所以這個事是意外。

  那

  誰有意推出來,就是微妙之處了。

  武垣視線環視在場人:「未時三刻,你們都在何處?」

  韋氏看了看丈夫:「我和夫君在跪靈。」

  楊成仁頜首:「我的確和妻子韋氏同在靈堂跪靈。」

  二人能互相為證,有明顯的不在場證明。

  小鄭氏臉色慘白:「我在……靈堂外面,想著偷偷給朗哥兒備點什麼,他還小,熬不住……很多人都看見我了的……」

  稍微模糊的不在場證明,說別人看到了,得找到這個看到她的人,才能證明她沒撒謊。

  但她明顯遭受到了巨大打擊,精神明顯萎靡不振。

  武垣又問:「老爺子那邊,得用上冰了吧?」

  鄭氏:「是。」

  雖然冬天,屍身能放的久些,可還是會腐壞,且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都有規矩,小殮大殮出殯入葬各有流程,一整套下來要很久,什麼屍體都扛不住這樣放,且靈堂也不可能那麼冷,總得生些炭火,孝肯定要守,人不好生病,所以到了一定的時間,屍身周圍都要用上冰。

  不管誰存了心思,要悄悄取用都很方便。

  「楊成安是怎麼死的,你們想必都知道了,」武垣看著眾人,「兇器匕首哪來的,可有人看到過?」

  鄭氏搖了搖頭。

  韋氏眼梢瞟了瞟四周:「我家肯定沒有那東西,」她看向小鄭氏,「鄭妹妹是外客,近來也與二弟走的頗近,許是認識也不一定。」

  看似平靜的話音眼神中,窺探看熱鬧意味明顯。

  果然事情做過就有痕跡,你有的心思,以為自己瞞的很好,實則有心人都能看出來。

  小鄭氏下唇咬的泛白,盯著韋氏:「你跟老爺子那點事,非得讓別人說出來?」

  哦豁,這裡頭還有扒灰的事呢!

  屠長蠻正好回來,聽到了這一句,迅速眼了眼武垣,手勢請示了一下,見武垣點頭,樂顛顛上行:「行了,都別吵,一個個說,來人——給我分開問!」

  他領了人走了,武垣也沒閒著,跟著暫時離開,看都沒看崔芄一眼。

  崔芄並沒有走,現場還需要記錄處理。

  他並沒有妨礙底下人辦事,所有記錄工作做好,屍體可以移動後,他讓人讓屍體放到卸下的門板上,打開箱子,拿出針線……

  死者的頭臉沒事,對他的處理,大都是傷口處。

  縫好,遮好,清理乾淨……

  打理後,人變得能看,全然不似趴在血泊中那樣恐怖,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安詳,從容,所有活著時為人處事的難堪,難看,仿佛在這一刻過去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淡淡的懷念。

  「我其實是希望他死的。」

  鄭氏站在光影之下,如是說道。

  第42章 給你個機會向我道歉

  崔芄看到鄭氏, 有點意外。

  武垣和屠長蠻都不在,顯然是帶嫌疑人們出去問話了,這邊留下的人並不多, 大都是楊家下人, 和內衛專事記錄工作的下屬, 鄭氏會出現……是武垣有意安排的麼?留給他,讓他問話的?

  崔芄剛剛打理完逝者,摘下隔袖,去淨手。

  窗外陽光很淺,淡淡撒在地上, 隔出明暗陰影, 一面是逝者, 一面是生人, 鄭氏看著丈夫的遺體, 有些怔怔的,未有上前,眼神里的東西也與往常不一樣,像是很熟悉, 又很陌生。

  她有多久,沒這麼仔細看丈夫了?

  崔芄擦淨手上水漬,看到鄭氏眼圈有些紅:「你好像受了不少委屈。」

  「沒什麼, 我是正妻。」

  鄭氏眼角微紅,神色卻很平靜,能讓人看出來,她的委屈難過, 並非是為了躺在板子上的丈夫, 而是她自己:「既是正妻, 便該當德言容功,賢淑貞婉,主理中饋事事得宜,孝敬父母處處安心,服侍丈夫體貼小意,開枝散葉教養兒女,要成為賢妻典範,讓夫家用的順手,讓娘家有面子,讓外人誇讚羨慕……我一直是這樣做的,直到有一次,累病在床。」

  「吃過藥昏昏沉沉,不太想理人,也的確時睡時醒,我母親喚了我幾聲,我沒應,她以為我睡熟了,拉著庶妹在屏風後小聲說話,我都聽到了。」

  「我向來性子硬,多有不讓母親如意之處,但楊家這門姻親很重要,鄭家不想失去,偏生女兒不與娘家親近,讓鄭家在外頭錯失了很多機會,母親便想送人過來,原是想送美色與夫君為妾的,我沒應,她很不滿,似乎下定了決心,想要人取代我,而我那個庶妹,從小跟著母親來楊家,對這裡很熟悉,也對我的日子很羨慕,她是庶女,按世家規矩,未來嫁娶不若嫡女,便是挑最好的,家財富貴也不及楊家,遂早有了心思,和母親簡直一拍即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