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她也不是那等痴人說夢天方夜譚之人。
黛玉對冷先生道:「玉兒知道, 我能有今日,非是因我天縱奇才, 只是……只是我生得幸運, 出身在這等人家,有如此父兄。」
見識越多,黛玉也越發意識到自己今日能興辦學社,廣印文章,博得聲名。
譬如此刻在蘇家精緻的老宅中, 賞著院中紅楓, 為先生奉上一盞熱茶。
並不是她林黛玉文采飛揚,聰明機敏, 全然因為她的出身, 她的命運。
黛玉新辦的學社, 哪怕只能招收百來個學生,卻也能改變這百來個女子的命運。
黛玉或許有些貪心, 想要的還是更多。:
「先生,我該怎麼做?」
老先生一向氣定神閒的神情有了一絲裂縫,看黛玉一眼,莞爾道:「老頭子才學有限,我也不知。」
這一句話中含著多少無奈?
先生並非不想為民,只是世事無常,聖人如此。
若是聖上可靠,當年嵇康阮籍想來也不會總在竹林中彈琴喝酒?
若是聖上當真為聖,父親、哥哥又何必時刻警醒,伴君如伴虎?
冷先生早就畫好的航海圖,為何遲遲獻不上去?
……
萬幸,這一世林如海在官場上遊刃有餘。
一路上是查辦了幾個官員向聖上交差,但真要緊的那幾個,並未傷筋動骨。
女兒的成長和忙碌的賈敏看在眼中。
黛玉長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打扮的精緻,衣著華美。
出門奔波的風霜忙碌中,似乎變得黑瘦了幾分。
可那神采奕奕的眸子,生機勃勃的顏色,仿佛滿園的春花燦爛奪目,叫人一見就心生歡喜。
黛玉還鼓勵賈敏去給學社的姑娘們講課,教導她們料理家事,搭配飲食。
賈敏沒想到,自己這一輩子,竟然也有給這麼多人當先生的時候。
瞧著那些姑娘們交上來的作業,賈敏頭一次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林如海對當下日子十分滿意,真想就此告老,長居江南,奈何奈何,他還不能退,也不可退!
他看得出,妻子作為母親還是存幾分遺憾。
看著旁人家嫁女時的鑼鼓喧天,眼底難□□露出落寞神情,甚至想著興許過幾年,黛玉有一天會收了心思,安心嫁人。
怎麼可能呢?
在空中翱翔過的鷹,如何願意被困在金絲的牢籠?
縱使將這牢籠修得再好再大。
鳥籠就是鳥籠。
林如海微笑著,反問賈敏:「這樣不好嗎?夫人。」
賈敏沉默,雖不算壞,但卻似乎也談不上有多好,賈敏不知為何丈夫會如此開心。
「世上女子千千萬,我們的女兒與旁人不同,能養出這樣的奇女子,作為父親,與有榮焉。」
或許此時候賈敏才釋然了幾分。
對啊!她的女兒確實是個奇女子。
又何必執著於與其他女子一模一樣的人生呢?
有了父母大人的支持,黛玉至此便在江南長住,沒有和夫妻一起往京中去。
學社從原先只招收一百來人,擴充到三百來人的規模,還有好幾處分院。
其餘地方也有許多人效仿,甚至有些地方會收取部分銀錢,專門教習女子,已是後話。
這一二年,黛玉給柳姑買了一艘船,她帶著三丫她們出過好幾回海,來往貿易,小賺了些銀錢。
畢竟她們更重要的任務是探明海道,了解地方風俗,做生意反是其次。
船隊休整的日子,三丫年紀輕,精力旺盛,會往江南這邊來。
黛玉也曾往粵地、柳州去過幾回,多為遊歷,大部分時候還是留在江南為先生奉老。
先生老了,走不動了,生老病死,不能免俗。
如今只能看看黛玉從外面畫來的山光景致,有時候看看那些女學生的文章,打發時光。
三丫一到江南,就喜歡在書院門口當門童:「這是女子書院,男子勿入,不吉利。」
眾人知她性格如此,便不與她計較,趕去遣人去喊黛玉過來。
三丫看見黛玉,眼前驟然一亮,也不玩鬧了,尾巴一般跟在黛玉身後。
一進屋就掏出藏在胸襟的一個絲綢小包袱:「黛玉,我帶了好東西!」
三丫興沖沖將包袱打開,是伊利亞的信,用西洋墨水,鵝毛筆,一筆一划在羊皮上。
伊莉雅的漢字已經寫的有一些樣子。
簡短的幾句話。
三丫對自己這一趟,當青鳥活計非常滿意,看見黛玉的笑顏,也跟著咧嘴呵呵笑:「是的,她說……一定要來江南!」
「還讓我問你,你的洋文講的怎麼樣了!」
果然,三丫從來不騙人。
這一年的年底,昔年的外國友人,真的來到了江南。
那年,伊諾德他們帶回去的絲綢,國家中貴族們非常喜歡,父女倆還得到國王的接見。
伊莉雅因此還嫁給了一個公爵,成為公爵夫人。
這一回她不遠萬里,給黛玉帶來了她們那邊的蕾絲新衣裳。
伊莉雅打著西洋傘,露出一個大大的笑顏,用她的漢語,講述這幾年自己的經歷:
黛玉對冷先生道:「玉兒知道, 我能有今日,非是因我天縱奇才, 只是……只是我生得幸運, 出身在這等人家,有如此父兄。」
見識越多,黛玉也越發意識到自己今日能興辦學社,廣印文章,博得聲名。
譬如此刻在蘇家精緻的老宅中, 賞著院中紅楓, 為先生奉上一盞熱茶。
並不是她林黛玉文采飛揚,聰明機敏, 全然因為她的出身, 她的命運。
黛玉新辦的學社, 哪怕只能招收百來個學生,卻也能改變這百來個女子的命運。
黛玉或許有些貪心, 想要的還是更多。:
「先生,我該怎麼做?」
老先生一向氣定神閒的神情有了一絲裂縫,看黛玉一眼,莞爾道:「老頭子才學有限,我也不知。」
這一句話中含著多少無奈?
先生並非不想為民,只是世事無常,聖人如此。
若是聖上可靠,當年嵇康阮籍想來也不會總在竹林中彈琴喝酒?
若是聖上當真為聖,父親、哥哥又何必時刻警醒,伴君如伴虎?
冷先生早就畫好的航海圖,為何遲遲獻不上去?
……
萬幸,這一世林如海在官場上遊刃有餘。
一路上是查辦了幾個官員向聖上交差,但真要緊的那幾個,並未傷筋動骨。
女兒的成長和忙碌的賈敏看在眼中。
黛玉長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打扮的精緻,衣著華美。
出門奔波的風霜忙碌中,似乎變得黑瘦了幾分。
可那神采奕奕的眸子,生機勃勃的顏色,仿佛滿園的春花燦爛奪目,叫人一見就心生歡喜。
黛玉還鼓勵賈敏去給學社的姑娘們講課,教導她們料理家事,搭配飲食。
賈敏沒想到,自己這一輩子,竟然也有給這麼多人當先生的時候。
瞧著那些姑娘們交上來的作業,賈敏頭一次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林如海對當下日子十分滿意,真想就此告老,長居江南,奈何奈何,他還不能退,也不可退!
他看得出,妻子作為母親還是存幾分遺憾。
看著旁人家嫁女時的鑼鼓喧天,眼底難□□露出落寞神情,甚至想著興許過幾年,黛玉有一天會收了心思,安心嫁人。
怎麼可能呢?
在空中翱翔過的鷹,如何願意被困在金絲的牢籠?
縱使將這牢籠修得再好再大。
鳥籠就是鳥籠。
林如海微笑著,反問賈敏:「這樣不好嗎?夫人。」
賈敏沉默,雖不算壞,但卻似乎也談不上有多好,賈敏不知為何丈夫會如此開心。
「世上女子千千萬,我們的女兒與旁人不同,能養出這樣的奇女子,作為父親,與有榮焉。」
或許此時候賈敏才釋然了幾分。
對啊!她的女兒確實是個奇女子。
又何必執著於與其他女子一模一樣的人生呢?
有了父母大人的支持,黛玉至此便在江南長住,沒有和夫妻一起往京中去。
學社從原先只招收一百來人,擴充到三百來人的規模,還有好幾處分院。
其餘地方也有許多人效仿,甚至有些地方會收取部分銀錢,專門教習女子,已是後話。
這一二年,黛玉給柳姑買了一艘船,她帶著三丫她們出過好幾回海,來往貿易,小賺了些銀錢。
畢竟她們更重要的任務是探明海道,了解地方風俗,做生意反是其次。
船隊休整的日子,三丫年紀輕,精力旺盛,會往江南這邊來。
黛玉也曾往粵地、柳州去過幾回,多為遊歷,大部分時候還是留在江南為先生奉老。
先生老了,走不動了,生老病死,不能免俗。
如今只能看看黛玉從外面畫來的山光景致,有時候看看那些女學生的文章,打發時光。
三丫一到江南,就喜歡在書院門口當門童:「這是女子書院,男子勿入,不吉利。」
眾人知她性格如此,便不與她計較,趕去遣人去喊黛玉過來。
三丫看見黛玉,眼前驟然一亮,也不玩鬧了,尾巴一般跟在黛玉身後。
一進屋就掏出藏在胸襟的一個絲綢小包袱:「黛玉,我帶了好東西!」
三丫興沖沖將包袱打開,是伊利亞的信,用西洋墨水,鵝毛筆,一筆一划在羊皮上。
伊莉雅的漢字已經寫的有一些樣子。
簡短的幾句話。
三丫對自己這一趟,當青鳥活計非常滿意,看見黛玉的笑顏,也跟著咧嘴呵呵笑:「是的,她說……一定要來江南!」
「還讓我問你,你的洋文講的怎麼樣了!」
果然,三丫從來不騙人。
這一年的年底,昔年的外國友人,真的來到了江南。
那年,伊諾德他們帶回去的絲綢,國家中貴族們非常喜歡,父女倆還得到國王的接見。
伊莉雅因此還嫁給了一個公爵,成為公爵夫人。
這一回她不遠萬里,給黛玉帶來了她們那邊的蕾絲新衣裳。
伊莉雅打著西洋傘,露出一個大大的笑顏,用她的漢語,講述這幾年自己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