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嬴政的腦子在飛轉,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只是在最後嬴政看了看天,沒能忍住的問,「上天既然把母親送回來,應該再賜我一個能幹的孩子才對。否則我大秦後繼無人,只怕這天下未必不會分崩離析。」
嬴政看的分明,他在,能夠制衡得了天下人,可是一旦他不在沒本事的孩子坐上這個位置,結果可想而知。
嬴政內心充滿了不安,偏偏又無從下手。
「那你就努力讓自己活得長久一些,只要熬過三五十年,相信我,那些想要對付我們的人都老死了,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人想揪著我們不放。大秦的根基穩了,只要不是太作死的人上了這個位置,也不至於會讓大秦滅亡。」趙姬這些年費心費力的推行改革,想讓秦國收攏天下民心,以此而讓秦國得以傳承下去,但是六國貴族賊心不死,他們斷然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復興。
亡國之仇不能忘,復國之心更不能忘。千萬千萬不要小看了底下的很多人。
等等。趙姬突然坐了起來,「讓人去找幾個人,秘密的找,而且叮囑他們這都是人才,務必要把這些人全都聚集過來。」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了三歲而已,劉邦手下的那些功臣能將,呂雉妹子全都跟她說過,那一群幫助劉邦打下天下,治理好天下的人們,如今不過都是些出身卑微的人,缺的是上進的機會。
察舉制度也好,應試製度也罷,未必能夠精確地轉達到他們的耳中,讓他們知道。
既然人不就我,我就人。只是張良這個人有些麻煩。
嬴政沒有問,趙姬這些年亮出的底牌哪一張不是為了大秦好,既然最後得利的是大秦,莫要管趙姬要請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只要這群人最後能夠幫助他治理天下足夠了。
隨後,立刻有人前往沛縣,迅速的將蕭何、曹參、劉季等人徵召入咸陽,以為他們都是可用之才,所以朝廷下令,讓他們立刻起程。
終日無所事事,被家中嫌棄的劉季錯愕的望著所謂前來傳詔的人,旁邊已經有人脫口而出,「劉季也能算人才,朝廷是不是瘋了?」
雖然劉季在一旁聽得也錯愕無比,被人小看必須是不能容的,「一統天下的陛下也能瘋嗎?定然是你們都不識人。」
乍現的系統
不識人說到了妙處。
奉令前來請人的人不管, 催促道:「陛下的詔令不會有錯,你們速速收拾,隨我一道入咸陽。」
蕭何和曹參兩人, 一個只是縣中主吏,一個管的不過是獄中諸事,萬萬沒有想到有生之年既然能得朝廷徵召入咸陽。
察舉制他們倒不是不清楚, 只不過他們上頭沒人,也不覺得會有人願意舉薦他們, 結果沒想到突然被這樣一樁好事砸到了頭上。
都說當今陛下最是愛才,最想要的就是收攏天下人才為秦國所用,從前他們覺得自己也算是有能之人,只不過是沒有門路,無法施展所長。而秦國所謂的能夠知人善用的秦王離得他們太遠,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們的存在, 他們怕是依然無法出頭。
但如今秦始皇下令讓他們即刻進入咸陽城, 那就是聽說了他們的才幹, 此刻的他們只想知道到底是誰舉薦的他們。
不僅是劉季、蕭何、曹參,還有韓信,陳平,呂稚呢。
不過,這些人年紀相對比較小,不太好找, 這些人, 給嬴政留著吧。
其實趙姬還挺想念呂雉的,那一個妹子也是不容易, 這一回,應該她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了吧。
隨著想要的人進入咸陽, 既然是趙姬舉薦的認為有用的人才,嬴政必須親自見,劉季是個不拘小節的人,倒是懂得用人之道,比起蕭何和曹參都有真才實學,劉季稍稍差了點。不過,人都已經在跟前了,必須得用一用才知道人好不好用。
因此嬴政給他們每人一縣,讓他們去當縣令,看看他們誰能做得好,三年一考核,如果他們治理得好了,政績卓著,自然能夠往上升。
哎喲,那敢情好啊,他們愁的從來都是沒有機會,結果現在即將得到機會,沒有一個不對嬴政感激涕零。
嬴政在見過蕭何和曹參之後非常肯定的予以評價,「此二人有宰輔之相。」
那是當然,想群主說過,後世無人提起蕭何不豎起大拇指,劉邦能得天下,多虧了蕭何在後方為他運籌帷幄。其功比如今的呂不韋有過之而無及。
畢竟劉邦在對付項羽的時候,那是屢戰屢敗。屢戰屢敗依然能夠在最後贏得了最終的勝利,虧得蕭何倚三秦調配糧草,徵集士兵,一次又一次的在劉邦最難的時候把人送到劉邦的身邊,讓劉邦可以振作發奮,再一次和項羽對抗。
蕭何這個人,只要給他時間,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在大秦發光發熱,將來的成就必然為後世所稱讚。至於張良,派人盯著,只要這個人不與大秦為敵,縱然不能為大秦所用也是無妨。
最難的時候,隨著秦國漸漸歸於平靜,算是嬴政和趙姬都撐過去了。
接下來循循漸進,安定百姓,百姓安居樂業,自不怕鬧出多大的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只是在最後嬴政看了看天,沒能忍住的問,「上天既然把母親送回來,應該再賜我一個能幹的孩子才對。否則我大秦後繼無人,只怕這天下未必不會分崩離析。」
嬴政看的分明,他在,能夠制衡得了天下人,可是一旦他不在沒本事的孩子坐上這個位置,結果可想而知。
嬴政內心充滿了不安,偏偏又無從下手。
「那你就努力讓自己活得長久一些,只要熬過三五十年,相信我,那些想要對付我們的人都老死了,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人想揪著我們不放。大秦的根基穩了,只要不是太作死的人上了這個位置,也不至於會讓大秦滅亡。」趙姬這些年費心費力的推行改革,想讓秦國收攏天下民心,以此而讓秦國得以傳承下去,但是六國貴族賊心不死,他們斷然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復興。
亡國之仇不能忘,復國之心更不能忘。千萬千萬不要小看了底下的很多人。
等等。趙姬突然坐了起來,「讓人去找幾個人,秘密的找,而且叮囑他們這都是人才,務必要把這些人全都聚集過來。」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了三歲而已,劉邦手下的那些功臣能將,呂雉妹子全都跟她說過,那一群幫助劉邦打下天下,治理好天下的人們,如今不過都是些出身卑微的人,缺的是上進的機會。
察舉制度也好,應試製度也罷,未必能夠精確地轉達到他們的耳中,讓他們知道。
既然人不就我,我就人。只是張良這個人有些麻煩。
嬴政沒有問,趙姬這些年亮出的底牌哪一張不是為了大秦好,既然最後得利的是大秦,莫要管趙姬要請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只要這群人最後能夠幫助他治理天下足夠了。
隨後,立刻有人前往沛縣,迅速的將蕭何、曹參、劉季等人徵召入咸陽,以為他們都是可用之才,所以朝廷下令,讓他們立刻起程。
終日無所事事,被家中嫌棄的劉季錯愕的望著所謂前來傳詔的人,旁邊已經有人脫口而出,「劉季也能算人才,朝廷是不是瘋了?」
雖然劉季在一旁聽得也錯愕無比,被人小看必須是不能容的,「一統天下的陛下也能瘋嗎?定然是你們都不識人。」
乍現的系統
不識人說到了妙處。
奉令前來請人的人不管, 催促道:「陛下的詔令不會有錯,你們速速收拾,隨我一道入咸陽。」
蕭何和曹參兩人, 一個只是縣中主吏,一個管的不過是獄中諸事,萬萬沒有想到有生之年既然能得朝廷徵召入咸陽。
察舉制他們倒不是不清楚, 只不過他們上頭沒人,也不覺得會有人願意舉薦他們, 結果沒想到突然被這樣一樁好事砸到了頭上。
都說當今陛下最是愛才,最想要的就是收攏天下人才為秦國所用,從前他們覺得自己也算是有能之人,只不過是沒有門路,無法施展所長。而秦國所謂的能夠知人善用的秦王離得他們太遠,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們的存在, 他們怕是依然無法出頭。
但如今秦始皇下令讓他們即刻進入咸陽城, 那就是聽說了他們的才幹, 此刻的他們只想知道到底是誰舉薦的他們。
不僅是劉季、蕭何、曹參,還有韓信,陳平,呂稚呢。
不過,這些人年紀相對比較小,不太好找, 這些人, 給嬴政留著吧。
其實趙姬還挺想念呂雉的,那一個妹子也是不容易, 這一回,應該她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了吧。
隨著想要的人進入咸陽, 既然是趙姬舉薦的認為有用的人才,嬴政必須親自見,劉季是個不拘小節的人,倒是懂得用人之道,比起蕭何和曹參都有真才實學,劉季稍稍差了點。不過,人都已經在跟前了,必須得用一用才知道人好不好用。
因此嬴政給他們每人一縣,讓他們去當縣令,看看他們誰能做得好,三年一考核,如果他們治理得好了,政績卓著,自然能夠往上升。
哎喲,那敢情好啊,他們愁的從來都是沒有機會,結果現在即將得到機會,沒有一個不對嬴政感激涕零。
嬴政在見過蕭何和曹參之後非常肯定的予以評價,「此二人有宰輔之相。」
那是當然,想群主說過,後世無人提起蕭何不豎起大拇指,劉邦能得天下,多虧了蕭何在後方為他運籌帷幄。其功比如今的呂不韋有過之而無及。
畢竟劉邦在對付項羽的時候,那是屢戰屢敗。屢戰屢敗依然能夠在最後贏得了最終的勝利,虧得蕭何倚三秦調配糧草,徵集士兵,一次又一次的在劉邦最難的時候把人送到劉邦的身邊,讓劉邦可以振作發奮,再一次和項羽對抗。
蕭何這個人,只要給他時間,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在大秦發光發熱,將來的成就必然為後世所稱讚。至於張良,派人盯著,只要這個人不與大秦為敵,縱然不能為大秦所用也是無妨。
最難的時候,隨著秦國漸漸歸於平靜,算是嬴政和趙姬都撐過去了。
接下來循循漸進,安定百姓,百姓安居樂業,自不怕鬧出多大的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