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其實諸子百家之中,關於各國的人大把了,可他們在秦國的朝堂之上依然大放異彩。只要他們有能力,秦國從來沒有因為他們是別國的人而對他們心存戒備。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都是按照他們的能力,秦國給予的。
因此這種時候嬴政再一次向陳明表示天下竟然都歸於秦國,從此以後再也不分哪一國的人,天下只有秦國一家,所有的臣民都是秦人。
很好很好,嬴政並沒有因為天下一統而忘記曾經安撫天下人們說過的話。
「大王,天下一統是不是也該論功行賞?」想要區分是不可能區分的,那就不提了,說出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比如天下一統的過程中,所有付出心血的人,他們都應該論功行賞,是不是?
「自然得要論功行賞。」嬴政非常肯定的給予答案。
底下的臣子全都滿懷希冀的望向嬴政,嬴政望向底下的臣子們不慌不忙的開口,「寡人會拿出個章程,諸卿都不用著急。」
賞賜肯定是要賞賜的,但是怎麼賞那得好好的想一想。
按照之前的論功行賞的方式自然是分封,可就是因為分封,天下分崩離析了幾百年,諸侯之間爭斷不休,好不容易嬴政才滅六國一統天下,怎麼可能還會想要親自造就那樣一個亂世。
嬴政的態度其實底下的人不是沒人清楚,只不過分封能夠讓各家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比起嬴政的態度來,他們更要堅持。
魏無忌剛剛打完了仗回來,沒來得及和嬴政說說話呢,此時既然說到了封賞的事情,嬴政當即召魏無忌過來。
嬴政看重魏無忌的事也不是一兩天了,大家都習慣。
魏無忌這一去,兩三年沒回來,剛走到嬴政的不遠處,嬴政當即走了過來拉住魏無忌的手臂,「信陵侯不在的這些日子,寡人甚是想念。」
此言落下,魏無忌當然受寵若驚。
「臣在外面也十分想念大王。」魏無忌也表露想念之心,嬴政抓住魏無忌的手臂,「這些年信陵侯辛苦了。」
這話魏無忌更是連連推辭,畢竟行軍在外,再辛苦只要朝中的大王不給他們拖後腿,怎麼辛苦都不覺得辛苦。
說來魏無忌當年為魏國出生入死,總覺得外面的敵人比不上魏國內的刀光劍影更讓他心累。再一次為秦國領兵出征,第一次讓魏無忌感受到身後站著的是信任他的王,有著願意為他撐起後方的王是怎樣幸福的一件事。
「天下得以一統,你也看出來了,現在朝中上下都在等著論功行賞。賞是肯定要賞的,怎麼賞?寡人想聽聽信陵侯的意見。」嬴政拉著魏無忌到一旁坐下,也開門見山的說出把魏無忌喊過來的原因。
「天下紛爭多年,因何而起,自然應該避免。」魏無忌也不繞彎子,給出了嬴政想得到的答案。「秦國實施的郡縣制能夠將天下皆歸於王所統治,不會紛爭四起,自然不需要借鑑他國。只不過或許有些地方需要改進改進。這一點不如召集眾臣一道商議。」
細節上的事,魏無忌在想該怎麼樣實施一個相對周全的法子,倒不如兼聽則明,或許能夠拿到一個相對更完善的封賞治國之法。
「這是李斯和韓非共同制定送上來的。」嬴政第一時間把李斯準備妥當的封賞制度遞給魏無忌,魏無忌淡然的接過。
網羅天下人才於秦國之手的秦王,手裡不管拿出多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制度,在魏無忌看來都不算驚奇。
只不過魏無忌在看清李斯和韓非提出的種種意見時,尤其注意的是最上面的皇帝稱號。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稱始皇帝,「大王之功,確實如此。」
能夠想出皇帝這個稱號實在是了不得,畢竟總得區分。現如今魏王還在吧。再稱秦王,如何彰顯嬴政之功,嬴政之威。
魏無忌感謝嬴政留下了魏國的國號,但也希望其他人能將對魏國的注意力轉開。
改革繼續
嬴政愉悅的笑出聲, 「寡人也覺得這個稱號很好。」
魏無忌順口問上一句,「不知太后何意?」
嬴政的想法重要,但秦國之內另一個人的想法也同樣重要, 那就是趙姬。
「母親也覺得甚好。」那必須得好啊,本來歷史上秦始皇這個稱號就是李斯跟人商量之後提出來的,眼下又加上了一個韓非, 那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趙姬沒有一開始就說出皇帝這個稱號來,就是想看看李斯和韓非領著手底下的一群人還能不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結果還真是沒有意外呢。
魏無忌笑著點了點頭, 繼續查閱接下來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按照秦國現有的制度改變的,但是魏無忌注意到嬴政圈在皇帝之下的丞相二字。
六部的制度推行幾年,效果顯著,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丞相對於嬴政來說,這一個圈所透露的意思相當的不一樣。
「信陵侯看完了, 不如再看看這一份。」嬴政就像是百寶箱一樣, 拿出一份又一份能夠讓魏無忌震撼的政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因此這種時候嬴政再一次向陳明表示天下竟然都歸於秦國,從此以後再也不分哪一國的人,天下只有秦國一家,所有的臣民都是秦人。
很好很好,嬴政並沒有因為天下一統而忘記曾經安撫天下人們說過的話。
「大王,天下一統是不是也該論功行賞?」想要區分是不可能區分的,那就不提了,說出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比如天下一統的過程中,所有付出心血的人,他們都應該論功行賞,是不是?
「自然得要論功行賞。」嬴政非常肯定的給予答案。
底下的臣子全都滿懷希冀的望向嬴政,嬴政望向底下的臣子們不慌不忙的開口,「寡人會拿出個章程,諸卿都不用著急。」
賞賜肯定是要賞賜的,但是怎麼賞那得好好的想一想。
按照之前的論功行賞的方式自然是分封,可就是因為分封,天下分崩離析了幾百年,諸侯之間爭斷不休,好不容易嬴政才滅六國一統天下,怎麼可能還會想要親自造就那樣一個亂世。
嬴政的態度其實底下的人不是沒人清楚,只不過分封能夠讓各家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比起嬴政的態度來,他們更要堅持。
魏無忌剛剛打完了仗回來,沒來得及和嬴政說說話呢,此時既然說到了封賞的事情,嬴政當即召魏無忌過來。
嬴政看重魏無忌的事也不是一兩天了,大家都習慣。
魏無忌這一去,兩三年沒回來,剛走到嬴政的不遠處,嬴政當即走了過來拉住魏無忌的手臂,「信陵侯不在的這些日子,寡人甚是想念。」
此言落下,魏無忌當然受寵若驚。
「臣在外面也十分想念大王。」魏無忌也表露想念之心,嬴政抓住魏無忌的手臂,「這些年信陵侯辛苦了。」
這話魏無忌更是連連推辭,畢竟行軍在外,再辛苦只要朝中的大王不給他們拖後腿,怎麼辛苦都不覺得辛苦。
說來魏無忌當年為魏國出生入死,總覺得外面的敵人比不上魏國內的刀光劍影更讓他心累。再一次為秦國領兵出征,第一次讓魏無忌感受到身後站著的是信任他的王,有著願意為他撐起後方的王是怎樣幸福的一件事。
「天下得以一統,你也看出來了,現在朝中上下都在等著論功行賞。賞是肯定要賞的,怎麼賞?寡人想聽聽信陵侯的意見。」嬴政拉著魏無忌到一旁坐下,也開門見山的說出把魏無忌喊過來的原因。
「天下紛爭多年,因何而起,自然應該避免。」魏無忌也不繞彎子,給出了嬴政想得到的答案。「秦國實施的郡縣制能夠將天下皆歸於王所統治,不會紛爭四起,自然不需要借鑑他國。只不過或許有些地方需要改進改進。這一點不如召集眾臣一道商議。」
細節上的事,魏無忌在想該怎麼樣實施一個相對周全的法子,倒不如兼聽則明,或許能夠拿到一個相對更完善的封賞治國之法。
「這是李斯和韓非共同制定送上來的。」嬴政第一時間把李斯準備妥當的封賞制度遞給魏無忌,魏無忌淡然的接過。
網羅天下人才於秦國之手的秦王,手裡不管拿出多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制度,在魏無忌看來都不算驚奇。
只不過魏無忌在看清李斯和韓非提出的種種意見時,尤其注意的是最上面的皇帝稱號。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稱始皇帝,「大王之功,確實如此。」
能夠想出皇帝這個稱號實在是了不得,畢竟總得區分。現如今魏王還在吧。再稱秦王,如何彰顯嬴政之功,嬴政之威。
魏無忌感謝嬴政留下了魏國的國號,但也希望其他人能將對魏國的注意力轉開。
改革繼續
嬴政愉悅的笑出聲, 「寡人也覺得這個稱號很好。」
魏無忌順口問上一句,「不知太后何意?」
嬴政的想法重要,但秦國之內另一個人的想法也同樣重要, 那就是趙姬。
「母親也覺得甚好。」那必須得好啊,本來歷史上秦始皇這個稱號就是李斯跟人商量之後提出來的,眼下又加上了一個韓非, 那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趙姬沒有一開始就說出皇帝這個稱號來,就是想看看李斯和韓非領著手底下的一群人還能不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結果還真是沒有意外呢。
魏無忌笑著點了點頭, 繼續查閱接下來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按照秦國現有的制度改變的,但是魏無忌注意到嬴政圈在皇帝之下的丞相二字。
六部的制度推行幾年,效果顯著,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丞相對於嬴政來說,這一個圈所透露的意思相當的不一樣。
「信陵侯看完了, 不如再看看這一份。」嬴政就像是百寶箱一樣, 拿出一份又一份能夠讓魏無忌震撼的政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