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渭城。

  陰雲之下,毒霧肆虐。原本四季鮮花盛放的城牆, 如今被侵襲得只剩光禿禿的一片枯藤。

  這東西的腐蝕性之強可見一斑。

  一路快馬加鞭地趕到這兒, 眾人臉上都難掩疲態,但誰也不敢放鬆下來,更不敢大喘氣。

  在接近此處幾公里之外的地方, 送信人就提醒他們把裸露在外的皮膚全部包裹起來了。

  見到聖旨,看守城門的衛兵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恭恭敬敬的對這支隊伍放行。

  從外頭看城內,那霧氣濃郁得幾乎要把渭城整個吞沒,但真正進了城, 其實裡面的能見度還是挺好的,路上也有裹得全副武裝的百姓在走動。

  送信人解釋說, 他上京時,城中加急在鑿通風道,估計現在已經啟用了,所以接近地面的地方霧氣會比空中淡一些。

  不過就算毒霧濃度低,紀應淮走在其中, 還是覺得眼睛有些不適。

  一陣一陣的輕微刺痛,讓人忍不住想去揉一揉。

  隊伍中年紀最小的小芸也最敏感些。口鼻處裹了兩層布,她還是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紀應淮找了塊帕子給她, 叫她自己再捂一層。

  渭城縣令府在城東,他們已經是從最近的城門進來的了, 還是騎了數十分鐘才到那。

  紀應淮在心裡大約估算了一下, 這渭城, 大概有三個縣城那麼大。可見其昔日的繁華。

  隊伍剛在縣令府門口停住, 那緊閉的門窗就打開了,裡頭走出一位蒙面中年人來。

  送信人快步過去,給雙方介紹道:「大人,這幾位是聖上欽派來治病的紀太醫與太醫署的大人們,還有大理寺的諸位大人……這是我們渭城的縣令郁大人。」

  郁縣令連忙與從京城遠道而來的救星們見禮,「渭城如今的情況,各位大人們來時也見到了。雖有通風道在散霧,但這霧氣實在太濃,散不乾淨,受災病倒的百姓人數仍在不斷增長。怕擴散成疫病,眼下所有衛兵都出動了,才勉強保證路上沒有橫死的乞兒與隨地腐爛的動物屍骨。」

  「可否先帶我們去瞧一瞧病人?」紀應淮問。

  「自然可以,您這邊請。」郁縣令為他們帶路。

  這碩大的縣令府,原先後面的大屋子是官府人員辦公與小憩的地方,如今裡頭的書案、屏風都推到了一邊,就地擺放了許多草蓆子,安置了一些無家可去的受難者們。

  為了防那無處不在的毒霧,屋子臨時加了一道門,還在兩道門之間添了帘子。

  郁縣令苦笑道:「為了保障安全,我們已經想盡了辦法了。」

  「您辛苦了。」

  紀應淮走在他後面,瞧著縣令府中四處可見的艾葉,心道,這確實是一位有能力的好官。

  能迅速採取措施控並基本制住局面,不讓情況迅速惡化,還能想到保證居民生活環境的整潔,用草藥進行預防。郁縣令確實很努力了。

  「左半邊躺著的,是年輕些、病情也輕一點的人。有乞兒,也有被爹娘拋棄的和外來做活的……原先做活的都有住處,但現在毒霧當頭,有些主顧怕事,不想留他們,他們只好流落街頭。」

  郁縣令道,「右半邊都是些老乞丐,毒霧出現的時候沒當回事,還在外頭晃悠。他們受的傷輕重不一,但外間基本都是輕症,嚴重的都在最裡面白布帘子隔開的地方躺著。」

  「所有人的傷口都讓城內的郎中簡單處理過了。」

  他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雖然普通的傷藥敷上去壓根不能讓傷口結痂癒合,但聊勝於無,總比讓他們睜著眼看著身上的肉一點點腐爛掉要來得好。

  紀應淮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清楚了,便就近在一位病患身邊蹲了下來。

  這人傷的是胳膊,傷勢確實不算重,僅局限於皮肉。

  紀應淮多觀察了幾位,確定他們的情況可以用太醫署調配好的藥膏後才站起了身。

  「紀太醫,怎麼樣,可以治好嗎?」郁縣令緊張地問。

  他們現在臉上都蒙著布,郁縣令看不著紀應淮的表情,心裡有些著急。

  「可以。」紀應淮頷首。

  郁縣令鬆了口氣,不住地說「那就好,那就好」。

  他引著紀應淮往裡面去,掀開布簾字給他看重症患者。

  那些人傷口的情況和送信人當時腳踝上的傷差不多嚴重,可以清楚看到血肉組織間滲出的膿水。

  這種情況就不能直接上藥了,需要先進行清理。

  紀應淮沒耽擱,在請郁縣令端來清水後,就同與他一道過來的太醫們開始忙活。

  布簾後面有十六個病人,七個已經在發燒了,還有一個傷到了脖子,奄奄一息。

  一邊處理傷口,他一邊口述藥方請隨行藥師立刻抓藥去煮。

  「郁縣令,」紀應淮突然想到一件事,「毒霧之下,這城中的清水,可有處理過?」

  「紀太醫放心,百姓日常用的都是井水,我已讓人挨家挨戶去提醒他們蓋好井蓋了。至於河湖水,要用都是燒過了才用的,也告知了百姓目前最好不要食用水產。」

  「縣令大人可是曾經處理過類似事件?」

  他連這些一時片刻注意不到的細節都能迅速考慮到,若不是有過經驗,那便真是博覽群書了。

  郁縣令嘆了口氣,「實不相瞞,我少時經歷過一回疫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