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好好好,多謝您。」
送信人的傷在大腿|內側以及腳腕處。腳腕處的破潰是直接接觸了毒霧導致的,腿側是長途騎馬後硬生生磨爛的。
他自述從前也行過遠路,這回上京怕受寒,穿的還是冬日的褲子,很厚實,照理說最多磨得皮膚發紅出血,但到達驛站一下馬就覺得疼得鑽心。脫下來一看,皮肉竟然都被蹭開了,血糊糊的一片。
紀應淮判斷,這可能是因為受過毒霧的關係。在毒霧裡頭呆過的人皮膚屏障遭到了侵襲,所以會更容易受傷。
他腿上的傷口沒有化膿,用普通傷藥治療就可以了,休養好了很快就能結痂。
但腳踝處的傷治療起來會慢一些,因為那破潰裡頭還參雜了膿栓與腐肉,他自己處理傷口時沒有先剔除,就貿然上了藥,使得膿毒外泄不暢了。
腐肉不去,新肉不生。
紀應淮先給他開了提膿祛腐的藥,並一付去體內毒邪、防止突發高熱的內服湯方。
差人去太醫署取藥後,紀應淮戴上了手套,替他清潔處理了一下腳踝部的傷口。
那腐爛的血肉底下,隱隱可見白骨。
為了防止過度疼痛讓人直接撅過去,紀應淮給他施針做了個局部麻醉。
雖然送信人一開始嘴上說著他能忍受,不用麻煩,但紀應淮施針時,指尖稍稍觸及周圍皮膚,他就痛得悶哼出了聲。
紀應淮嘆了口氣,有些感慨。痛覺這麼敏銳,也不知他是怎麼拖著兩條傷腿硬撐生生到京城來的。
侍衛去得快來得也快,紀應淮這兒還沒處理完,他就已經把藥拿來了。
湯藥送去了樓下煮著,用過膳剛好可以喝。外敷的藥紀應淮直接替送信人用上了,拿乾淨的紗布給他包紮好,以防蹭到髒污誘發二次感染。
「你這兩日按時用藥,後日我會再來一趟。」
他收起了針,先簡單用酒消了個毒,回到太醫署還得一根一根在火上高溫過一遍,這樣滅菌效果會更好。
在送信人感激的目光中,紀應淮離開了房間。
他去樓下借了點火把手套燒了,沾染過膿液的東西還是小心為妙。確定身上沒別的可能帶有傳染性的東西遺留,紀應淮才敢上車回宮復命。
皇帝聽了他的匯報,頷首道,「既然你心中有數,大概率能治好的話,那就準備準備,不日便啟程吧。」
渭城的情況不容樂觀,倘若不能及時控制的話,這東西一傳十十傳百,城中的人們哪個都逃不掉,甚至還可能影響到周邊城鎮,擴散帶來大面積的傷亡。
再加上紀應淮之前說的屍骨造成毒霧的事情。如果渭城的毒霧也是這樣產生的,那新死亡的人就會成為培養毒氣的肥料,使它的勢頭與毒性變得更猛。
傳染病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叫人頭疼的東西,控制住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政也會受到影響。皇帝心裡很著急。
但確實快要過年了,沒兩天就是除夕夜。從人性角度考慮,怎麼也得讓紀應淮在家安穩守個歲再走。
於是,在紀應淮去探查送信人的傷勢,發現有明顯好轉的那天,命他年後帶隊前往渭城的聖旨就送到了太醫署中。
太醫署成了繼掖庭之後第二忙碌的地方。
上上下下閒著的太醫們都在磨藥粉調製傷膏、做防瘴氣的香囊,清點藥材並裝車的事情交給了各位太醫的學徒和侍從們。
忙了兩天後,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濃到嗆人的草藥味。
下班回到小院,紀應淮先聞了聞自己身上的味道有沒有淡下去些,才敢進去。他生怕把安立夏嗆到。
一見他回來,立夏就迎了上來。
恢復記憶後,他越發喜歡粘在紀應淮身邊,在外面沒辦法,在家私底下幾乎是寸步不離。
看到紀應淮手裡的聖旨,安立夏知道夫君這一趟是非走不可了,他的情緒登時低落了下來。
「什麼時候去?」立夏垂著眸,問。
紀應淮把他攬進懷裡,「大年初一那天,具體時間還沒定。」
剛跨完年就要走。
「不可以晚一天嗎,哪有年初一工作的道理,」安立夏嘟囔道,「或者,我可以一起去嗎?」
「太危險了,」紀應淮揉了揉他的腦袋,「你在京城好好待著,我會時常給你寄信來的。」
安立夏搖了搖頭,他把臉埋在紀應淮毛茸茸的氅衣里,聲音悶悶的,「那不一樣。」
雖說見字如面,可到底沒有見面那麼讓人欣喜。
他不想要薄薄的紙頁。
他只想要紀應淮站在他身邊,他倆要在一塊,不要分開。
但……
安立夏知道,茲事重大,如果夫君不去救人,那他最不想見到的陰陽兩隔的場面,將出現在更多的渭城百姓之中。
「注意安全,早點回來。」他說。
紀應淮在他額上吻了一下,「好,一定會的。」
用晚膳的時候,小芸知道了師父要去治病救人的事情,她眼睛一亮。
「師父,能不能把我帶上?」
理論的東西她已經學了不少了,跟著師父也見識了很多常見病症,她很想去看看毒瘴是什麼樣子的。那東西出現在縣城的時候,她只是聽說了,師父沒讓她跟著。
當時街坊人家都在講這事,東一耳朵西一耳朵地聽了個大概後,小芸更好奇了。
送信人的傷在大腿|內側以及腳腕處。腳腕處的破潰是直接接觸了毒霧導致的,腿側是長途騎馬後硬生生磨爛的。
他自述從前也行過遠路,這回上京怕受寒,穿的還是冬日的褲子,很厚實,照理說最多磨得皮膚發紅出血,但到達驛站一下馬就覺得疼得鑽心。脫下來一看,皮肉竟然都被蹭開了,血糊糊的一片。
紀應淮判斷,這可能是因為受過毒霧的關係。在毒霧裡頭呆過的人皮膚屏障遭到了侵襲,所以會更容易受傷。
他腿上的傷口沒有化膿,用普通傷藥治療就可以了,休養好了很快就能結痂。
但腳踝處的傷治療起來會慢一些,因為那破潰裡頭還參雜了膿栓與腐肉,他自己處理傷口時沒有先剔除,就貿然上了藥,使得膿毒外泄不暢了。
腐肉不去,新肉不生。
紀應淮先給他開了提膿祛腐的藥,並一付去體內毒邪、防止突發高熱的內服湯方。
差人去太醫署取藥後,紀應淮戴上了手套,替他清潔處理了一下腳踝部的傷口。
那腐爛的血肉底下,隱隱可見白骨。
為了防止過度疼痛讓人直接撅過去,紀應淮給他施針做了個局部麻醉。
雖然送信人一開始嘴上說著他能忍受,不用麻煩,但紀應淮施針時,指尖稍稍觸及周圍皮膚,他就痛得悶哼出了聲。
紀應淮嘆了口氣,有些感慨。痛覺這麼敏銳,也不知他是怎麼拖著兩條傷腿硬撐生生到京城來的。
侍衛去得快來得也快,紀應淮這兒還沒處理完,他就已經把藥拿來了。
湯藥送去了樓下煮著,用過膳剛好可以喝。外敷的藥紀應淮直接替送信人用上了,拿乾淨的紗布給他包紮好,以防蹭到髒污誘發二次感染。
「你這兩日按時用藥,後日我會再來一趟。」
他收起了針,先簡單用酒消了個毒,回到太醫署還得一根一根在火上高溫過一遍,這樣滅菌效果會更好。
在送信人感激的目光中,紀應淮離開了房間。
他去樓下借了點火把手套燒了,沾染過膿液的東西還是小心為妙。確定身上沒別的可能帶有傳染性的東西遺留,紀應淮才敢上車回宮復命。
皇帝聽了他的匯報,頷首道,「既然你心中有數,大概率能治好的話,那就準備準備,不日便啟程吧。」
渭城的情況不容樂觀,倘若不能及時控制的話,這東西一傳十十傳百,城中的人們哪個都逃不掉,甚至還可能影響到周邊城鎮,擴散帶來大面積的傷亡。
再加上紀應淮之前說的屍骨造成毒霧的事情。如果渭城的毒霧也是這樣產生的,那新死亡的人就會成為培養毒氣的肥料,使它的勢頭與毒性變得更猛。
傳染病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叫人頭疼的東西,控制住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政也會受到影響。皇帝心裡很著急。
但確實快要過年了,沒兩天就是除夕夜。從人性角度考慮,怎麼也得讓紀應淮在家安穩守個歲再走。
於是,在紀應淮去探查送信人的傷勢,發現有明顯好轉的那天,命他年後帶隊前往渭城的聖旨就送到了太醫署中。
太醫署成了繼掖庭之後第二忙碌的地方。
上上下下閒著的太醫們都在磨藥粉調製傷膏、做防瘴氣的香囊,清點藥材並裝車的事情交給了各位太醫的學徒和侍從們。
忙了兩天後,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濃到嗆人的草藥味。
下班回到小院,紀應淮先聞了聞自己身上的味道有沒有淡下去些,才敢進去。他生怕把安立夏嗆到。
一見他回來,立夏就迎了上來。
恢復記憶後,他越發喜歡粘在紀應淮身邊,在外面沒辦法,在家私底下幾乎是寸步不離。
看到紀應淮手裡的聖旨,安立夏知道夫君這一趟是非走不可了,他的情緒登時低落了下來。
「什麼時候去?」立夏垂著眸,問。
紀應淮把他攬進懷裡,「大年初一那天,具體時間還沒定。」
剛跨完年就要走。
「不可以晚一天嗎,哪有年初一工作的道理,」安立夏嘟囔道,「或者,我可以一起去嗎?」
「太危險了,」紀應淮揉了揉他的腦袋,「你在京城好好待著,我會時常給你寄信來的。」
安立夏搖了搖頭,他把臉埋在紀應淮毛茸茸的氅衣里,聲音悶悶的,「那不一樣。」
雖說見字如面,可到底沒有見面那麼讓人欣喜。
他不想要薄薄的紙頁。
他只想要紀應淮站在他身邊,他倆要在一塊,不要分開。
但……
安立夏知道,茲事重大,如果夫君不去救人,那他最不想見到的陰陽兩隔的場面,將出現在更多的渭城百姓之中。
「注意安全,早點回來。」他說。
紀應淮在他額上吻了一下,「好,一定會的。」
用晚膳的時候,小芸知道了師父要去治病救人的事情,她眼睛一亮。
「師父,能不能把我帶上?」
理論的東西她已經學了不少了,跟著師父也見識了很多常見病症,她很想去看看毒瘴是什麼樣子的。那東西出現在縣城的時候,她只是聽說了,師父沒讓她跟著。
當時街坊人家都在講這事,東一耳朵西一耳朵地聽了個大概後,小芸更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