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你來伸冤,只有人證,沒有物證?」
鍾止善再度質問,手攏在袖中握緊,思緒飛快轉過,江家一案過去數年,若江汀鷺所言非虛,物證至多不過是太子與榮王來往的書信,□□王前陣子就因為勾結崔沖私開鐵礦獲罪。
陛下顧念親情且看在數量不多,將榮王貶為偏遠之地的小小郡王,若雙方還留有證據,早被榮王拿此事來要挾東宮相助了。
「江氏——物、證、何、在!」
鍾止善斷定江汀鷺沒有,沈徵也沒有。
高啟泰眸中燃起希望:「父皇,此女與沈徵妄圖顛倒是非黑白,替逆黨平反,居心叵測!」
江汀鷺扶著自己的頸脖,上面還留著高啟泰掐他時的壓迫,她用力地抓了一下,「我有。」
因為壓迫感而變得細聲的話語被忽略。
她深吸一口氣高聲:「陛下!我有物證!」
高啟泰目光射向她,江汀鷺並不看她,向高澹請求:「物證不在民女或沈大人手裡,而在別處,民女懇請陛下派人去找,不要東宮的人。」
鍾止善還未找出藉口阻止,高澹已將證詞放下,喚來了吳曜。江汀鷺以保密為由,要來紙筆,寫完後折起來給吳曜,吳曜隨即離開大殿。
榮王自己都沒有證據,高啟泰更不會蠢得留下來。
鍾止善猜疑的目光投向了高啟泰,隨即一凝,他發現高啟泰額頭在冒冷汗。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關乎皇家聲譽。」
「鍾尚書,少粉飾太平,適才冠冕堂皇說要一同擔責的話,轉眼就忘了?」
蔡東辰袖手,看熱鬧不嫌事大,巴不得東宮那位趕緊騰地方給他門生。
唇槍舌劍又起。
高澹將沈徵奏疏合上,敲著案台:「大理寺御史台和牽涉關鍵人都留下,其餘人先退下。」
吳曜去了多久,眾人就在殿內僵持了多久。
吳曜返回時,守衛一前一後抬著個木箱進來,大得可以容人,高啟泰的臉霎時變色。
吳曜上前一步:「稟告陛下,此物就是依據江姑娘所寫之處,在芙清宮地宮搜出的物件。」
李德海把那紙條也拿過來,給高澹看了看。
「木箱打開。」
「臣遵命。」
吳曜的手掀開了沉重的箱蓋,一具只有輕微磨損的精鐵甲冑,展露在眾人視線里,從頭盔到甲身甲裙和護膝筒靴,齊整完好,新亮泛光。
眾人面面相覷,神色各異。
鍾止善斂去眼中情緒:「陛下,太子殿下英勇尚武,之前我朝對戰突厥,就頻頻請兵領戰。雖身無軍職,但有一腔報國熱血,在地宮收藏甲冑,至多算無傷大雅的愛好。」
「鍾尚書此言差矣,」薛懷璧眯眼撫須,「大暐有律例,只要不是兵部軍器司登記造冊的甲冑,都算私藏,即便一具也明令禁止。」
慣了會歪解走向。
高澹看向江汀鷺:「你為何說這是物證?」
江汀鷺自方才喊出我有物證,就忘記了尊卑之分的稱謂,全神貫注地陳述事實:「太子殿下初把我囚於地宮時,一直把此物放箱子裡,鎖在地宮另一個房間,不許我去看。地宮生活枯燥,有一日我設法進去,看到了它。」
「它與昇州官員在我家搜出的甲冑,一模一樣,我想忘也忘不掉。陛下派人將我家那件甲冑證物比對,便可知它們同出一源,太子與榮王的聯繫並非空穴來風。」
她一字一句,說得清清楚楚。
刑部負責勘驗物證的官員,早在木箱打開時就驚訝於兩具甲冑的相似,沒忍住目露贊同。
高啟泰臉色一點一點傾頹下去。
只要比對,確鑿無疑。
鍾止善作了最後的挽救:「榮王心思不純,勾結崔沖,暗中儲備軍械,三年前殿下還年少,或許是受了榮王的挑唆與欺瞞。」
「對、對,就是這樣,父皇!」
高啟泰膝行至高澹面前,倉促解釋:「榮王得知兒臣前往民間巡查時,曾邀此女出行,故而自作主張將此女送往我宮裡,甲冑也是他贈禮,兒臣對其中曲折,全然不知。」
江汀鷺的聲線冷得仿佛浸過水,像一把刀扎在高啟泰心頭:「殿下,別叫我看不起你。」
他身形一滯,良久後還是道:「父皇……」
「夠了!」高澹驟然拍案,初愈的咳疾隱隱有再復發的徵兆,氣息不順起來。他看著高啟泰,這哪裡還有一點主掌東宮的模樣。
「你不知榮王謀劃,江家案鬧得沸沸揚揚也不知?私藏流放犯人,擾亂刑罰是什麼罪,你也不知?你最好是不知,最好是真的不知。」
高澹忍不住發怒,怒意中夾著濃重失望。
一國儲君為這點上不得台面的風月秘事,與親王勾結,用私造的甲冑與謀逆案件來恣意操控人命,是德行有虧。
權柄在手,而御下不嚴,叫自己幕僚被人抓住把柄翻供,叫男女之事鬧上朝堂,宮闈秘事變為百官談資,是能力不足。
無論哪樣,都不是一國之君應該有的樣子。
「御史台與大理寺重審江家案件,太子禁足東宮思過,吳曜著人看管,案件未定不得擅出。至於原先手裡的政務……」
高澹見高啟泰閉眼,仿佛絕望,到底是沒有轉交給高啟行,沉吟著選了個中立的大臣代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鍾止善再度質問,手攏在袖中握緊,思緒飛快轉過,江家一案過去數年,若江汀鷺所言非虛,物證至多不過是太子與榮王來往的書信,□□王前陣子就因為勾結崔沖私開鐵礦獲罪。
陛下顧念親情且看在數量不多,將榮王貶為偏遠之地的小小郡王,若雙方還留有證據,早被榮王拿此事來要挾東宮相助了。
「江氏——物、證、何、在!」
鍾止善斷定江汀鷺沒有,沈徵也沒有。
高啟泰眸中燃起希望:「父皇,此女與沈徵妄圖顛倒是非黑白,替逆黨平反,居心叵測!」
江汀鷺扶著自己的頸脖,上面還留著高啟泰掐他時的壓迫,她用力地抓了一下,「我有。」
因為壓迫感而變得細聲的話語被忽略。
她深吸一口氣高聲:「陛下!我有物證!」
高啟泰目光射向她,江汀鷺並不看她,向高澹請求:「物證不在民女或沈大人手裡,而在別處,民女懇請陛下派人去找,不要東宮的人。」
鍾止善還未找出藉口阻止,高澹已將證詞放下,喚來了吳曜。江汀鷺以保密為由,要來紙筆,寫完後折起來給吳曜,吳曜隨即離開大殿。
榮王自己都沒有證據,高啟泰更不會蠢得留下來。
鍾止善猜疑的目光投向了高啟泰,隨即一凝,他發現高啟泰額頭在冒冷汗。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關乎皇家聲譽。」
「鍾尚書,少粉飾太平,適才冠冕堂皇說要一同擔責的話,轉眼就忘了?」
蔡東辰袖手,看熱鬧不嫌事大,巴不得東宮那位趕緊騰地方給他門生。
唇槍舌劍又起。
高澹將沈徵奏疏合上,敲著案台:「大理寺御史台和牽涉關鍵人都留下,其餘人先退下。」
吳曜去了多久,眾人就在殿內僵持了多久。
吳曜返回時,守衛一前一後抬著個木箱進來,大得可以容人,高啟泰的臉霎時變色。
吳曜上前一步:「稟告陛下,此物就是依據江姑娘所寫之處,在芙清宮地宮搜出的物件。」
李德海把那紙條也拿過來,給高澹看了看。
「木箱打開。」
「臣遵命。」
吳曜的手掀開了沉重的箱蓋,一具只有輕微磨損的精鐵甲冑,展露在眾人視線里,從頭盔到甲身甲裙和護膝筒靴,齊整完好,新亮泛光。
眾人面面相覷,神色各異。
鍾止善斂去眼中情緒:「陛下,太子殿下英勇尚武,之前我朝對戰突厥,就頻頻請兵領戰。雖身無軍職,但有一腔報國熱血,在地宮收藏甲冑,至多算無傷大雅的愛好。」
「鍾尚書此言差矣,」薛懷璧眯眼撫須,「大暐有律例,只要不是兵部軍器司登記造冊的甲冑,都算私藏,即便一具也明令禁止。」
慣了會歪解走向。
高澹看向江汀鷺:「你為何說這是物證?」
江汀鷺自方才喊出我有物證,就忘記了尊卑之分的稱謂,全神貫注地陳述事實:「太子殿下初把我囚於地宮時,一直把此物放箱子裡,鎖在地宮另一個房間,不許我去看。地宮生活枯燥,有一日我設法進去,看到了它。」
「它與昇州官員在我家搜出的甲冑,一模一樣,我想忘也忘不掉。陛下派人將我家那件甲冑證物比對,便可知它們同出一源,太子與榮王的聯繫並非空穴來風。」
她一字一句,說得清清楚楚。
刑部負責勘驗物證的官員,早在木箱打開時就驚訝於兩具甲冑的相似,沒忍住目露贊同。
高啟泰臉色一點一點傾頹下去。
只要比對,確鑿無疑。
鍾止善作了最後的挽救:「榮王心思不純,勾結崔沖,暗中儲備軍械,三年前殿下還年少,或許是受了榮王的挑唆與欺瞞。」
「對、對,就是這樣,父皇!」
高啟泰膝行至高澹面前,倉促解釋:「榮王得知兒臣前往民間巡查時,曾邀此女出行,故而自作主張將此女送往我宮裡,甲冑也是他贈禮,兒臣對其中曲折,全然不知。」
江汀鷺的聲線冷得仿佛浸過水,像一把刀扎在高啟泰心頭:「殿下,別叫我看不起你。」
他身形一滯,良久後還是道:「父皇……」
「夠了!」高澹驟然拍案,初愈的咳疾隱隱有再復發的徵兆,氣息不順起來。他看著高啟泰,這哪裡還有一點主掌東宮的模樣。
「你不知榮王謀劃,江家案鬧得沸沸揚揚也不知?私藏流放犯人,擾亂刑罰是什麼罪,你也不知?你最好是不知,最好是真的不知。」
高澹忍不住發怒,怒意中夾著濃重失望。
一國儲君為這點上不得台面的風月秘事,與親王勾結,用私造的甲冑與謀逆案件來恣意操控人命,是德行有虧。
權柄在手,而御下不嚴,叫自己幕僚被人抓住把柄翻供,叫男女之事鬧上朝堂,宮闈秘事變為百官談資,是能力不足。
無論哪樣,都不是一國之君應該有的樣子。
「御史台與大理寺重審江家案件,太子禁足東宮思過,吳曜著人看管,案件未定不得擅出。至於原先手裡的政務……」
高澹見高啟泰閉眼,仿佛絕望,到底是沒有轉交給高啟行,沉吟著選了個中立的大臣代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