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陳晏初和蔡教授迅速成立了腫瘤研究小組,上次有了新的發現後,這個小組的所有人就都負責提取物質的研究,以及觀察其在癌細胞擴散過程中起到的作用。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著。

  很快,大三下半學期就臨近尾聲。

  期末考試結束後,諸瑾東每日準時去藥廠上班,陳晏初就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研究院。

  陳晏初為了儘量不和機械廠扯上關係,要麼牛老六晚上去家裡找他商量事情,要麼在研究院與人商談具體進度。

  恰好上面從滬市的研究院調遣過來一個放射科的專家,同時也在陳晏初的機械廠作為特聘顧問。

  上面為了進購這十來台先進設備,下了不少功夫,而在京市和滬市一同研究,雙管齊下,可見領導們對攻克放射科和醫學領域的決心。

  派遣過來的專家叫劉頌新,是之前來京市開交流會的榮教授的得意門生。

  起初,他還不明白為什麼上面調遣他來一個,連廠長對這些醫療設備什麼都不懂的機械廠,後來廠長讓他有什麼不懂的,就問研究院的同事陳晏初。

  他就更嗤之以鼻了。

  以為兩人是有什麼後台關係。

  但沒想到,當他抱著試探和懷疑的態度去問陳晏初時,他的每一個疑惑都能夠得到解答。

  這個發現既讓他感到震驚,又讓他感到高興。

  震驚的是,京市居然還有這麼個人才,高興的是,這些問題,其實是之前在滬市都沒人能夠解答的,包括他的老師。

  陳晏初在開設機械廠之初,就看了不少放射科相關的書籍,甚至托蔡教授向滬市的榮教授借了不少資料,包括他們目前對CT的一個初步研究結果。

  當他對國內目前的研究進度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後,又在商城裡面兌換了不少相關的後世課程,晚上回去邊看邊做筆記。

  關於器械的示意圖,他不是沒想過直接兌換,這樣既省時又省力,但兌換了以後呢?

  這個圖紙是怎麼來的?其中運作的原理是什麼?探測器是怎麼從4排增加到8排的?

  別人真問起來,一問一個不吱聲,任誰都會起疑心。

  不如自己琢磨研究,他自己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了以後,劉頌新再來問他,有些問題就很好解答了。

  偶爾他也會整理出來一些看課程時記下的筆記,交給劉頌新,讓他帶去機械廠和其他人一起觀看研究。

  問起來也只說是從其他地方借閱來的,再問的多,那就是保密。

  一說到保密,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

  就像大家在研究院做研究,基本都是有保密條例的,所有進展課題,都不能對外說的。

  因此,看到劉頌新被糊弄過去後,陳晏初心裡也鬆了口氣。

  陳晏初時不時在劉頌新遇到難題的時候點撥一二,有時故意藏拙,讓對方自己發現線索,雖然麻煩,好在研究的進展比在滬市快的多。

  而陳晏初也從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被人冷嘲熱諷的科研小白,變成了現在既能擔任腫瘤研究小組的組長,又能指引機械廠的研究方向。

  慢慢的,大家在和他日漸相處中,稱呼從一開始的「那個誰」,變成了一聲畢恭畢敬的「陳組長」。

  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陳晏初還沒來得及發現,就聽機械廠傳來了好消息。

  從國外進口的CT機被機械廠的人成功復刻出來,最終的成品不僅可以重建兩幅圖像,矩陣也從80x80提高到128x128。

  簡而言之,就是最終的效果可以說和進口機器一比一還原。

  這個成像比滬市自主研發的成像要更清晰,可以說是國內放射科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當劉頌新瘋了一般,從機械廠趕來研究院,告訴陳晏初這個好消息的時候,陳晏初整個人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組長,成功了,我們把新機器成功復刻出來了。」劉頌新激動的聲音都在顫抖:「你......你可以去看看效果,真的......很清晰。」

  說著說著,聲音就有些哽咽。

  這樣的成果,是他來京市之前從來沒想過的。

  幾個月前他接到這個調遣任務,也只當是一次普通的學習交流的機會而已。

  蔡教授聞訊從實驗室出來,跟著神情激動的陳晏初和劉頌新一起去機械廠參觀去了。

  第249章 最好的禮物

  聞訊趕來的,除了他們,還有京市幾個有名的腫瘤科專家。

  在看到成果的時候,大家都很是激動,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勝利的微笑,和激動的淚水。

  這是他們沒日沒夜的研究,換來的成果。

  這事被上面知道後,也都很高興。

  進購這十來台機器,除了花費不少錢外,更是在其他方面,做了很大的讓步,估計國外根本不信華國能復刻出來,因此傲慢的覺得,這種交易,絕不會是第一次。

  當他們美滋滋的做著下次再獅子大開口的美夢的時候,突然聽小道消息傳來,說華國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研究出了他們才賣給華國的機器。

  這讓他們既懊惱,又生氣。

  而對國內來說,這絕對是新年前最好的禮物。

  以後不用仰人鼻息,自主研發生產這些器械,別提有多爽。

  而最近大家為了研究,沒日沒夜的加班了很久,連小年都是在研究院和器械廠度過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