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昨日裡請的是京兆府尹,今日就要請同僚。

  松亭過了會回來跟她道:「大爺估摸著不回來了,吃酒的時候兵曹參軍突然說起了江南流民的事情,大爺便吃完酒後跟人去了京兆府找往年的冊子。」

  折綰嗯了一聲,「既然如此,那你就帶了換洗的衣裳去,再叫小廚房做些宵夜一塊拎過去。」

  松亭點頭走了。

  刕鶴春第二天回來的時候一身都臭了,先洗了一個澡,再直接去了書房。

  等晚上的時候才過來跟折綰道:「今日有人進京告御狀,進了京兆府的衙門,你猜告的是誰?」

  折綰:「誰?」

  刕鶴春:「王德山。」

  折綰吃驚的站起來。

  刕鶴春深深吸了一口氣。他道:「今日我跟穆兄一塊回衙門做事,正好碰見了暈倒在京兆府門口的人。」

  是個書生,永州人,是來告御狀的。

  王德山就是永州人。

  此事已經驚動了京兆府尹,京兆府尹一思慮,迅速請了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以及都察院的人去。

  刕鶴春因身份特殊,便一直陪著左右。

  他想過很多次再跟之前的同僚碰見的時候,結果卻是這種情況。

  因官職卑微,他有些抬不起頭,卻還是硬挺著站在那裡。他不敢走。

  這是一手的消息。

  好在大家顧忌著他的臉面並沒有刁難於他,只是有一個之前不如他的一直叫他跑腿。

  刕鶴春臉紅了很久,還是忍者氣去做事。

  京兆府尹對他倒是重視,道:「這是你和穆穗碰見的,你們來說。」

  刕鶴春才得了點臉面。

  折綰卻已經著急起來,「他告王大人什麼事情?」

  刕鶴春:「侵占良田。」

  但其實也不是告王德山。

  「是告王德山的弟弟王德海。」

  折綰鬆了一口氣,細細回憶,卻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之前是否有這麼一件事情。

  她很快鎮定下來,「具體的呢?」

  刕鶴春:「書生是永州當地的人,受害的人也不是他。他只是個秀才,是替人狀告的。」

  因沒有錢財,活生生從永州走路走到了京都,又咬破手指頭寫了狀紙。

  他道:「說王德海借著哥哥的官位,在當地逼著人將良田當成是荒地賣。」

  好好的良田誰願意賣?賣了之後,一家子人就沒有飯吃了。

  朝廷也是不准逼賣良田的。只有去開墾荒地。

  折綰在閩南買的地就是荒地。種不出來糧食的荒地稅也多,朝廷樂意大家去買。

  她肅穆道:「明明是良田,怎麼能做成荒地呢?」

  刕鶴春:「永州偏僻,民風未開,自來窮苦,與世隔絕一般。那裡的官便官威大,王德山的弟弟更是狗仗人勢,看上了人家的良田,便見人叫來問田是誰家的。」

  一般人家的田自然是父輩留下來的。便要被追問父輩又是誰留下來的。

  這般盤問祖宗,總有一代是說不清的。說不清就不是你的田,是荒地。

  農人又不識字,更是有嘴說不清,被人奪了地去,便去縣衙告。

  縣衙包庇了王德海。

  農人氣不過,回去就氣死了。

  折綰聽得皺眉,「書生義氣,知曉了此事,便來京都告御狀了?」

  刕鶴春點頭,「從永州走到這裡,日夜不停,不敢多停,走了整整半年多。」

  此事聽起來就讓人寒心。

  他不知道自己是倒霉還是幸運了:「我才去京兆府幾次,倒是叫我碰上。」

  王德山是陛下如今捧起來的人,還在興頭上呢,如此這般,不就是打他的臉嗎?

  且書生現在上京告御狀,也不知道後頭有沒有人。

  他嘆息: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若是辦不好此事,恐怕又要被陛下怪罪。但若是辦好了,興許陛下就對他消了氣。

  他沉下心思慮起來,過了會,還是跟松亭道:「你看看國公爺回來了沒有?」

  一家子人,割不開。

  等他走了,折綰坐下來在紙上寫字。

  只寫了田地兩個字。

  她記得勛國公府也是這個緣由被抄家的。

  是因著此事麼?

  接下來幾天,她叫人盯著此事,進宮看太后的時候也問了此事。

  她還是第一次問朝堂的事情,太后好笑道:「你是想打聽王德山會不會被牽連?」

  折綰給她捶腿,「是。」

  她道:「別人也不認識,但王大人是聽聞過的——我的茶葉能起來,還靠過他呢,自然是好奇的。」

  太后知道她的性子,笑著道:「那我就幫你問問。」

  折綰很是緊張。她很少有這般的時候,太后瞧見了就道:「你身子都在哆嗦。」

  折綰:「是嗎?」

  她自己不知道。

  皇帝碰巧過來,見了折綰就道:「替朕煮一壺茶來。」

  折綰:「是。」

  皇帝倒是不如刕鶴春想像中的生氣,在太后面前還是笑吟吟的,道:「母親今日身子可有不舒服?」

  太后:「阿綰進宮,我見了就高興。」

  皇帝:「讓母親養個小的,你還不願意,如今高興了?朕看不如把小十三給母親抱過來吧。」

  太后不願意,「十三公主自有母妃教導,何必要來我這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