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到時候春光正好,萬花爛漫,又有成百上千的馬頭竹籃鋪排,裡頭裝芍藥,牡丹,木香,棣棠等花。再唱幽曲,仿佛置身晴簾靜院,曉幕高樓,讓人聽了生出幽幽之意,懸生愁緒——文人墨客最是喜歡這些。」
太后聽她這般說便起了興致,「若是我,我也願意掏銀子買一朵花回去。」
折綰:「到時候我請了教坊司學曲,讓她們唱給您聽?」
太后:「你要是不說這句話,我都要生氣了。」
兩人笑個不停。
皇帝來的時候見了就高興,道:「母親今天身子可還好?」
太后:「好得很,阿綰一來,我是無病無災的。」
皇帝便又心緒複雜起來。
曾幾何時,他跟太子也是母親和折綰這般。但太子大了,便有了別的心思。
他都借著罰鶴春來警示太子了,太子還在那裡試探他的底線。
等折綰走了之後,他跟太后抱怨,「做了父親之後,才知曉母親當年教導朕是有多辛苦。」
太后便道:「自己的兒子,再是不懂事,也要教導好。何況太子是個好孩子,就是到了年歲,有了理所應當有的念頭罷了,你看開些,等他以後再大些,就知曉你的苦。」
皇帝絮絮叨叨,「他是真不如朕,身為儲君,有朕自小的教導和寵愛,卻還是覺得底氣不足,想著去結交大臣。」
他還沒老呢,太子實在是心急。
太后直言,「也怪不得他,這一兩年,你對那些小的可比對他好,他又沒有母族,身邊還沒個親近的大臣,自然要擔心。」
也就是太后能說這話了,但皇帝還是不高興,「那母親的意思是,朕罰他罰錯了?」
太后:「我不是還站在你這邊麼?我要是不心疼你,我就直接罵你了。」
皇帝暢懷:「我就知道母親心疼兒子。」
太后嘆息,「剛剛阿綰來不敢提鶴春的事情,我還安慰她呢,讓她不要擔心,你們男人的事情,自有你們自己去思量,我們也管不了。」
皇帝:「折氏是個好的,不提是對的。」
他思量了一下,道:「兒子想先冷鶴春一段日子。」
太后皺眉,索性直接問:「你這是何意?你是不願意用他了?」
皇帝感慨,「正是自家子侄,看著他自小長大的,所以才願意這般來教教他,也讓他知曉知曉厲害,往後好用用心。」
他不滿道:「也不小了,已經成家立業,哪裡能如此莽撞?」
這幾日鶴春不在他身邊,皇帝便想起他這幾年做的事情——其實是沒做到最好的。
太后卻知曉他沒有說實話,道:「可是有人說了什麼?」
皇帝:「沒人說。」
那就是有人說了,太后看了他一眼,慢吞吞道:「也行,左右你自己決定就行。」
等皇帝走了,太后叫宮嬤嬤去打聽,「看看今日有誰出入了御書房。」
宮嬤嬤回來,遲疑道:「倒是沒人去,只是……陛下跟前的宣旨太監宋公公沒了——他剛去給刕大人宣完旨意。」
太后手一頓,半晌沒出聲,而後喃喃道:「陛下……到底是年歲大了。」
宮嬤嬤是她身邊的老人了,出聲寬慰,「陛下極有孝心,對您是頂頂好。」
太后嘆息,「老了老了,只希望孩子們都平平安安的。」
但她也道:「這般時候,鶴春還敢在宣旨太監面前打聽,實在是膽大,陛下說得沒錯,他實在是不穩重,冷冷也好。」
不過一會又道:「這又算什麼呢?誰人不塞給宣旨太監一些銀子?陛下之前不是這般的,也不介意這個。」
陛下變了,鶴春還沒變。
那確實是要關關才好。
她無奈道:「陛下這性子啊,真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一旦惹了他不痛快,便是要出口惡氣才肯消停的。」
她站在窗邊,只覺得想這些實在是有些累。良久之後突然道:「阿綰的日子過得可真鮮活啊,不像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痛痛快快的做過一件事情了。」
……
折綰回去的時候,已經快到下午了。剛進家門,便見英國公身邊的管事恭謹道:「大少夫人,國公爺請您去呢。」
折綰點頭,跟著一塊去了前院書房。
她還是第一次來這個書房。上輩子也是沒有來過的。
但這裡無甚稀奇之處,遠遠不如她自己的別有人間。她問好後坐下來,刕鶴春也在一邊。
他耷拉著腦袋,明顯是被訓斥一頓了。
英國公態度還是很好的,親和的問:「今日在宮裡可還好?」
折綰點頭,「是,太后娘娘很喜歡花草,兒媳今日還說要編曲子給她聽。」
英國公滿意,「太后心善,你要還好伺候著。」
又問了幾句其他的,這才切入正題,「太后……可說了鶴春什麼沒有?」
折綰:「說了。」
英國公:「快說說。」
刕鶴春本是垂著頭的,聽見這話也忍不住看過來。
折綰:「太后說,這是男人的事情,我們女人是不好管的。」
英國公和刕鶴春就都白了白臉。
英國公:「可還說了其他的沒有?」
折綰:「沒了。」
英國公心再次提起來,嘆息道:「這……這算是什麼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后聽她這般說便起了興致,「若是我,我也願意掏銀子買一朵花回去。」
折綰:「到時候我請了教坊司學曲,讓她們唱給您聽?」
太后:「你要是不說這句話,我都要生氣了。」
兩人笑個不停。
皇帝來的時候見了就高興,道:「母親今天身子可還好?」
太后:「好得很,阿綰一來,我是無病無災的。」
皇帝便又心緒複雜起來。
曾幾何時,他跟太子也是母親和折綰這般。但太子大了,便有了別的心思。
他都借著罰鶴春來警示太子了,太子還在那裡試探他的底線。
等折綰走了之後,他跟太后抱怨,「做了父親之後,才知曉母親當年教導朕是有多辛苦。」
太后便道:「自己的兒子,再是不懂事,也要教導好。何況太子是個好孩子,就是到了年歲,有了理所應當有的念頭罷了,你看開些,等他以後再大些,就知曉你的苦。」
皇帝絮絮叨叨,「他是真不如朕,身為儲君,有朕自小的教導和寵愛,卻還是覺得底氣不足,想著去結交大臣。」
他還沒老呢,太子實在是心急。
太后直言,「也怪不得他,這一兩年,你對那些小的可比對他好,他又沒有母族,身邊還沒個親近的大臣,自然要擔心。」
也就是太后能說這話了,但皇帝還是不高興,「那母親的意思是,朕罰他罰錯了?」
太后:「我不是還站在你這邊麼?我要是不心疼你,我就直接罵你了。」
皇帝暢懷:「我就知道母親心疼兒子。」
太后嘆息,「剛剛阿綰來不敢提鶴春的事情,我還安慰她呢,讓她不要擔心,你們男人的事情,自有你們自己去思量,我們也管不了。」
皇帝:「折氏是個好的,不提是對的。」
他思量了一下,道:「兒子想先冷鶴春一段日子。」
太后皺眉,索性直接問:「你這是何意?你是不願意用他了?」
皇帝感慨,「正是自家子侄,看著他自小長大的,所以才願意這般來教教他,也讓他知曉知曉厲害,往後好用用心。」
他不滿道:「也不小了,已經成家立業,哪裡能如此莽撞?」
這幾日鶴春不在他身邊,皇帝便想起他這幾年做的事情——其實是沒做到最好的。
太后卻知曉他沒有說實話,道:「可是有人說了什麼?」
皇帝:「沒人說。」
那就是有人說了,太后看了他一眼,慢吞吞道:「也行,左右你自己決定就行。」
等皇帝走了,太后叫宮嬤嬤去打聽,「看看今日有誰出入了御書房。」
宮嬤嬤回來,遲疑道:「倒是沒人去,只是……陛下跟前的宣旨太監宋公公沒了——他剛去給刕大人宣完旨意。」
太后手一頓,半晌沒出聲,而後喃喃道:「陛下……到底是年歲大了。」
宮嬤嬤是她身邊的老人了,出聲寬慰,「陛下極有孝心,對您是頂頂好。」
太后嘆息,「老了老了,只希望孩子們都平平安安的。」
但她也道:「這般時候,鶴春還敢在宣旨太監面前打聽,實在是膽大,陛下說得沒錯,他實在是不穩重,冷冷也好。」
不過一會又道:「這又算什麼呢?誰人不塞給宣旨太監一些銀子?陛下之前不是這般的,也不介意這個。」
陛下變了,鶴春還沒變。
那確實是要關關才好。
她無奈道:「陛下這性子啊,真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一旦惹了他不痛快,便是要出口惡氣才肯消停的。」
她站在窗邊,只覺得想這些實在是有些累。良久之後突然道:「阿綰的日子過得可真鮮活啊,不像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痛痛快快的做過一件事情了。」
……
折綰回去的時候,已經快到下午了。剛進家門,便見英國公身邊的管事恭謹道:「大少夫人,國公爺請您去呢。」
折綰點頭,跟著一塊去了前院書房。
她還是第一次來這個書房。上輩子也是沒有來過的。
但這裡無甚稀奇之處,遠遠不如她自己的別有人間。她問好後坐下來,刕鶴春也在一邊。
他耷拉著腦袋,明顯是被訓斥一頓了。
英國公態度還是很好的,親和的問:「今日在宮裡可還好?」
折綰點頭,「是,太后娘娘很喜歡花草,兒媳今日還說要編曲子給她聽。」
英國公滿意,「太后心善,你要還好伺候著。」
又問了幾句其他的,這才切入正題,「太后……可說了鶴春什麼沒有?」
折綰:「說了。」
英國公:「快說說。」
刕鶴春本是垂著頭的,聽見這話也忍不住看過來。
折綰:「太后說,這是男人的事情,我們女人是不好管的。」
英國公和刕鶴春就都白了白臉。
英國公:「可還說了其他的沒有?」
折綰:「沒了。」
英國公心再次提起來,嘆息道:「這……這算是什麼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