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皇帝欣慰點頭。王德山已經寫了信來,準備大力扶持,也在信裡面寫:「越州六品行人袁耀袁夫人為頭,英國公府大少夫人的女管事茗氏及宋家大少夫人玉氏管事張為輔,再添當地世家從中周旋,召集百姓開山種樹,官府下鄉進山遊說流民,民心一致,眾志成城,如今能解民生流竄之苦五分,溫飽三分。」
皇帝想到這個還是高興的,「全凌之是個廢材,在閩南三年一事無成,朕真是恨之入骨。」
全凌之是之前的閩南知州。
皇帝就喜歡踏實肯乾的人才,道:「若是各地都有閩南之心,有膽量有才能,還怕天災?」
從前年洪水開始到今年,各地天災不斷,戶部的銀兩支出眾多,那些臣子卻一個個的還在上奏說窮——
皇帝深吸一口氣,太后瞧了便道:「百年總有天災出,但最多三五年就過去了。皇帝這幾年日日夜夜思慮,老天爺也看在眼裡,便有了好事。這也是皇帝的運道在,不然事情能這般順?你自小的運道就好,所以說真龍天子呢,老祖宗的話是沒錯的。」
皇帝就笑道,「還是母親最心疼兒子。」
他對摺綰也是讚許的,「雖然是無心之舉,但確實做了一樁好事,等閩南一事周全下來,便與你賞賜一番。」
太后滿意,「是這個道理,阿綰是自家孩子,可不能小氣了。」
皇帝跟太后逗趣:「那就明年進貢的綾羅綢緞和東珠都賞了?」
太后:「那也不行,咱們家的孩子多,可不能偏心一人。」
皇帝再次大笑起來,而後感慨道:「如今只有到母親這裡才能有片刻安寧。」
太后:「那你就多來,左不過多你一雙筷子。」
皇帝站起來,「是,晚膳還要來母親這邊用才舒暢。」
折綰一直垂著頭,不敢多說一句,等皇帝走了,太后笑著拍拍她的手,「你是個有福氣的孩子,別怕。」
折綰哎了一聲,給太后插了一瓶紅梅,心裡卻在想,等開了年不久,刕鶴春就要被關了。
上輩子不知道他為什麼被關,但她如今偶爾能見幾次陛下,倒是也能揣摩出一些事情來。
——陛下最近並不高興。
他提起太子的時候會皺眉,提起臣子們會惱怒,提起各地會心煩。
刕鶴春最後是在哪上面觸霉頭了呢?
她可不能觸上。
等回了英國公府,茗媽媽早早等著她了,笑著道:「楊家的花農來了府里送苗,我留了他媳婦說話,想著您回來可能也要問問她花苗的事情,便讓她等著了。」
折綰確實是要問問的,一邊走一邊道:「你跟她說了今年漲價的事情沒?」
茗媽媽:「這般的事情老奴哪裡敢說?還得留著您來呢。」
這是施恩的事情,自然要主子做。
折綰進屋見了人,笑著道:「你如今越發是年輕了。」
楊家的連忙道:「跟著少夫人得了些銀子,每月還有胭脂水粉給,老婆子也想著水嫩水嫩,便往臉上擦——真是好用啊,還要多謝少夫人的賞。」
折綰便請她坐下,道:「你家的花苗是極好的,可見是用心侍弄了。我想著,今年花貴,又賣得好,往年給你的價錢便低了,就在這上頭再加兩成,你看怎麼樣?」
楊家的哪裡想到還有這種好事,立馬感激跪下去,「多謝少夫人,這是您的大恩大德。」
折綰扶起她,見她還落了淚,溫聲道:「你們盡心盡力侍弄花苗,賺的是血汗錢,自然不能吃虧。」
等人走了,文月有些心疼銀子,道:「少夫人也太心善了些,加一層也就夠了,何必要加兩層。」
折綰:「一朵好花,從出苗的時候就已經至關重要了,你要是不給足了銀子,一年兩年還好,三年四年自然要心生怨念,到時候豈不是因小失大?」
「再者說,我是英國公府少夫人,她家只是花農,無依無靠的,怎麼敢開口跟我提漲銀子呢?自然要我來先提,不然就是欺負人家。」
如此你來我往,才算是各自心裡有數要把事情做好。
文月臉紅起來,低聲道:「是奴婢想錯了。」
折綰趁機教她,「這也沒事,因你看的事情少了所以才會被眼光約束著,你若是想要跟著周掌柜做事,不如先練練眼界。」
文月趕緊點頭,又問:「這就是為什麼周掌柜不願意收奴婢的緣由麼?」
折綰寬慰:「那我可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個願意上進的姑娘,肯定是不會差的。」
文月鬆口氣,笑起來,「少夫人真是心疼奴婢。」
有了這般的好運,她要是再不爭氣,才是叫人看笑話呢。
如今已經臘月二十了,四處張燈結彩,刕鶴春回來的時候問折綰,「明家人什麼時候來?」
折綰:「母親送了帖子去,已經商量好後日來了。」
她放下書,「兩家結親是大事,你管住你的嘴,別在那邊胡說八道。」
刕鶴春就覺得折綰實在是小看他,「我除了在你面前多說幾句,在外頭可是謹慎小心,不敢多言。」
如今的朝堂局勢誰敢多說?他還叮囑折綰,「陛下最近時常去太后宮裡,倒是你說話小心些。」
而後問起折綰閩南之事,「又有幾位大人問起我閩南的地——你覺得除了你那些地,還有哪邊可以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皇帝想到這個還是高興的,「全凌之是個廢材,在閩南三年一事無成,朕真是恨之入骨。」
全凌之是之前的閩南知州。
皇帝就喜歡踏實肯乾的人才,道:「若是各地都有閩南之心,有膽量有才能,還怕天災?」
從前年洪水開始到今年,各地天災不斷,戶部的銀兩支出眾多,那些臣子卻一個個的還在上奏說窮——
皇帝深吸一口氣,太后瞧了便道:「百年總有天災出,但最多三五年就過去了。皇帝這幾年日日夜夜思慮,老天爺也看在眼裡,便有了好事。這也是皇帝的運道在,不然事情能這般順?你自小的運道就好,所以說真龍天子呢,老祖宗的話是沒錯的。」
皇帝就笑道,「還是母親最心疼兒子。」
他對摺綰也是讚許的,「雖然是無心之舉,但確實做了一樁好事,等閩南一事周全下來,便與你賞賜一番。」
太后滿意,「是這個道理,阿綰是自家孩子,可不能小氣了。」
皇帝跟太后逗趣:「那就明年進貢的綾羅綢緞和東珠都賞了?」
太后:「那也不行,咱們家的孩子多,可不能偏心一人。」
皇帝再次大笑起來,而後感慨道:「如今只有到母親這裡才能有片刻安寧。」
太后:「那你就多來,左不過多你一雙筷子。」
皇帝站起來,「是,晚膳還要來母親這邊用才舒暢。」
折綰一直垂著頭,不敢多說一句,等皇帝走了,太后笑著拍拍她的手,「你是個有福氣的孩子,別怕。」
折綰哎了一聲,給太后插了一瓶紅梅,心裡卻在想,等開了年不久,刕鶴春就要被關了。
上輩子不知道他為什麼被關,但她如今偶爾能見幾次陛下,倒是也能揣摩出一些事情來。
——陛下最近並不高興。
他提起太子的時候會皺眉,提起臣子們會惱怒,提起各地會心煩。
刕鶴春最後是在哪上面觸霉頭了呢?
她可不能觸上。
等回了英國公府,茗媽媽早早等著她了,笑著道:「楊家的花農來了府里送苗,我留了他媳婦說話,想著您回來可能也要問問她花苗的事情,便讓她等著了。」
折綰確實是要問問的,一邊走一邊道:「你跟她說了今年漲價的事情沒?」
茗媽媽:「這般的事情老奴哪裡敢說?還得留著您來呢。」
這是施恩的事情,自然要主子做。
折綰進屋見了人,笑著道:「你如今越發是年輕了。」
楊家的連忙道:「跟著少夫人得了些銀子,每月還有胭脂水粉給,老婆子也想著水嫩水嫩,便往臉上擦——真是好用啊,還要多謝少夫人的賞。」
折綰便請她坐下,道:「你家的花苗是極好的,可見是用心侍弄了。我想著,今年花貴,又賣得好,往年給你的價錢便低了,就在這上頭再加兩成,你看怎麼樣?」
楊家的哪裡想到還有這種好事,立馬感激跪下去,「多謝少夫人,這是您的大恩大德。」
折綰扶起她,見她還落了淚,溫聲道:「你們盡心盡力侍弄花苗,賺的是血汗錢,自然不能吃虧。」
等人走了,文月有些心疼銀子,道:「少夫人也太心善了些,加一層也就夠了,何必要加兩層。」
折綰:「一朵好花,從出苗的時候就已經至關重要了,你要是不給足了銀子,一年兩年還好,三年四年自然要心生怨念,到時候豈不是因小失大?」
「再者說,我是英國公府少夫人,她家只是花農,無依無靠的,怎麼敢開口跟我提漲銀子呢?自然要我來先提,不然就是欺負人家。」
如此你來我往,才算是各自心裡有數要把事情做好。
文月臉紅起來,低聲道:「是奴婢想錯了。」
折綰趁機教她,「這也沒事,因你看的事情少了所以才會被眼光約束著,你若是想要跟著周掌柜做事,不如先練練眼界。」
文月趕緊點頭,又問:「這就是為什麼周掌柜不願意收奴婢的緣由麼?」
折綰寬慰:「那我可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個願意上進的姑娘,肯定是不會差的。」
文月鬆口氣,笑起來,「少夫人真是心疼奴婢。」
有了這般的好運,她要是再不爭氣,才是叫人看笑話呢。
如今已經臘月二十了,四處張燈結彩,刕鶴春回來的時候問折綰,「明家人什麼時候來?」
折綰:「母親送了帖子去,已經商量好後日來了。」
她放下書,「兩家結親是大事,你管住你的嘴,別在那邊胡說八道。」
刕鶴春就覺得折綰實在是小看他,「我除了在你面前多說幾句,在外頭可是謹慎小心,不敢多言。」
如今的朝堂局勢誰敢多說?他還叮囑折綰,「陛下最近時常去太后宮裡,倒是你說話小心些。」
而後問起折綰閩南之事,「又有幾位大人問起我閩南的地——你覺得除了你那些地,還有哪邊可以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