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他那時就站在屏風外頭不敢進去,就這麼聽著自己妹妹死前發誓不入皇陵來時不姓朝。他當時還只當她性子烈脾氣倔,只當她倔……
跟試圖狡辯的儷貴妃相比,皇后則安靜地跪在地上。
除了今日這事是她做的,當年那事她可半點沒插手。
皇上緩了緩開口,「毒婦周惠,德行不修品行不端,薅除貴妃之位,降為妃。皇后,禁足棲鳳殿三個月。」
皇后福禮認罰,「是。」
儷貴妃則在驚詫之後,爬到皇上腿腳邊抱住他的腿哭訴,「皇上不能啊,您不能這樣對我,我若不是貴妃那還有什麼臉面活著,後宮裡那些人不得笑話死我。」
她哀求,「而且,而且旁人定然好奇我被褫奪封號的原因,到時候大長公主的事情就被人知道了啊,那朝陽跟朝慕也都知道了。朝蘊已經沒了,您難道還要讓您的小妹妹跟您的外甥女也記恨您嗎?」
皇上低頭看她,聲音輕輕,「你威脅朕?」
儷貴妃瘋狂搖頭,珠釵作響,「臣妾不敢,臣妾這麼多年心裡一直裝著您您是知道的啊,臣妾所做所為全是為了皇上。當年我原本是想朝蘊說清原因讓她體諒您的不易,不是要逼死她。」
「誰准你自作主張了,誰準的?」皇上一把掀開儷貴妃。
儷貴妃伏趴在地上,「臣妾那時年少不懂事,皇上您看在多年情分上,您就原諒我吧。我接受責罰,怎麼罰都行,但不能被褫奪封號啊。」
皇上沉默不語,儷貴妃眼見著有希望,正要爬過去再哀求,誰知大太監吳成海正巧從外面進來,打斷她的行動。
吳成海目不斜視,垂眼看著地,「皇上,辰相跟齊將軍他們已經到了。」
皇上這才懶得多聽儷貴妃狡辯,直接讓人把她拉下去。
儷貴妃被宮女們架著胳膊往外「扶」,不管怎麼扭頭掙扎皇上都不再看她。
皇后跟她一起出去的,見她這副模樣,神色都舒展很多。儷貴妃進宮既受寵,多年以來何時有過這般狼狽落魄的可憐樣子,真是讓人見了心情舒暢啊。
「你嚷得再大聲一些,」皇后聲音輕柔,「這樣皇上惱羞成怒,說不定會連六皇子一起責罰了。」
不愧是削尖了腦袋都要往上爬的周家,也只有周家的女兒能做出這般低賤陰損的事情,事發後也能放下臉面跟尊嚴去哀求去哭訴。
皇后是名門貴女,臉面比性命還重要,換成是她,她剛才在殿內就做不到儷貴妃那般豁出臉皮給自己求情。
儷貴妃左右甩開扶她的宮女,抬手抹掉臉上淚痕,「三皇子不愧是皇后娘娘親生的,你們母子連受到的責罰都一樣,閉、門、思、過。」
皇后笑,「總好過於儷、妃跟六皇子,一個被奪了貴妃之位,一個被免去官職。本宮的兒子雖不成器,但至少沒有登天的野心,最大的懲罰也不過是閉門思過。」
儷妃臉一沉,「你什麼意思?」
什麼是沒有登天的野心?
所有皇子之中,能勉強跟六皇子爭一爭的也就三皇子了。皇后弄這麼一出不就是為了搬倒她打擊六皇子,然後給三皇子鋪路嗎?
如果不是為了三皇子,還能為了誰?
儷妃伸手要跟皇后拉扯,「你話說清楚。」
左右宮女立馬拉住儷妃,「娘娘,那是皇后娘娘啊,您還是快些回去處理一下傷口吧。」
「你一定是故意的對不對?」儷妃被拉走之前,還不忘扭頭看皇后。
皇后微微笑。她的話半真半假,但只有這樣,才能逼得儷妃鋌而走險做出更難以寬恕的罪行。
她倆離開後,便是重臣進宮,隨後讓長公主朝陽監政的聖旨便下來了。
「她監政?她怎麼能監政!」儷妃聽到這事,碎了一地茶盞瓷器,「她一個女人,怎麼能上朝堂,怎麼配監政!」
宮女哆哆嗦嗦,「說是辰相舉薦齊將軍力挺……」
「就沒人反對嗎?他們,那些老臣,平時不是最看不慣朝陽的嗎!怎麼現在就沒一個人反對呢!」儷妃要瘋了。
她兒子還在呢,皇上又不是沒有親生的兒子,憑什麼讓妹妹監政?
自古以來哪裡有妹妹替兄監政的。
「也不是沒人反對,但長公主政績做的屬實好,六月水災,她也給出了治理法子及時止損這才沒像往年一樣釀成水禍瘟疫,現在民間都給她造了生祠供奉,說她是活菩薩。」
宮女都不敢看儷妃要吃人的臉色,低著頭道:「所以反對的聲音不大,加上辰相幫忙,長公主今日已經上朝了。」
聽聞朝上備了太醫,如果有大臣以死相逼讓朝陽回去,那太醫就會給他扎針,讓他冷靜冷靜情緒不要那麼激動。
「還有現在街上都在傳,古有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朝陽代兄上朝。」
京城百姓能接受這事,多虧了上次梁國公府辦喜事打下的基礎,妹妹可以代兄娶嫂,怎麼就不能代兄管家了?只不過這個家是大家還是小家罷了。
尤其是朝陽攝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家絲毫沒覺得多新鮮,只不過是感嘆一句皇上的兒子不成器罷了,這才輪到姑姑來管家。
跟試圖狡辯的儷貴妃相比,皇后則安靜地跪在地上。
除了今日這事是她做的,當年那事她可半點沒插手。
皇上緩了緩開口,「毒婦周惠,德行不修品行不端,薅除貴妃之位,降為妃。皇后,禁足棲鳳殿三個月。」
皇后福禮認罰,「是。」
儷貴妃則在驚詫之後,爬到皇上腿腳邊抱住他的腿哭訴,「皇上不能啊,您不能這樣對我,我若不是貴妃那還有什麼臉面活著,後宮裡那些人不得笑話死我。」
她哀求,「而且,而且旁人定然好奇我被褫奪封號的原因,到時候大長公主的事情就被人知道了啊,那朝陽跟朝慕也都知道了。朝蘊已經沒了,您難道還要讓您的小妹妹跟您的外甥女也記恨您嗎?」
皇上低頭看她,聲音輕輕,「你威脅朕?」
儷貴妃瘋狂搖頭,珠釵作響,「臣妾不敢,臣妾這麼多年心裡一直裝著您您是知道的啊,臣妾所做所為全是為了皇上。當年我原本是想朝蘊說清原因讓她體諒您的不易,不是要逼死她。」
「誰准你自作主張了,誰準的?」皇上一把掀開儷貴妃。
儷貴妃伏趴在地上,「臣妾那時年少不懂事,皇上您看在多年情分上,您就原諒我吧。我接受責罰,怎麼罰都行,但不能被褫奪封號啊。」
皇上沉默不語,儷貴妃眼見著有希望,正要爬過去再哀求,誰知大太監吳成海正巧從外面進來,打斷她的行動。
吳成海目不斜視,垂眼看著地,「皇上,辰相跟齊將軍他們已經到了。」
皇上這才懶得多聽儷貴妃狡辯,直接讓人把她拉下去。
儷貴妃被宮女們架著胳膊往外「扶」,不管怎麼扭頭掙扎皇上都不再看她。
皇后跟她一起出去的,見她這副模樣,神色都舒展很多。儷貴妃進宮既受寵,多年以來何時有過這般狼狽落魄的可憐樣子,真是讓人見了心情舒暢啊。
「你嚷得再大聲一些,」皇后聲音輕柔,「這樣皇上惱羞成怒,說不定會連六皇子一起責罰了。」
不愧是削尖了腦袋都要往上爬的周家,也只有周家的女兒能做出這般低賤陰損的事情,事發後也能放下臉面跟尊嚴去哀求去哭訴。
皇后是名門貴女,臉面比性命還重要,換成是她,她剛才在殿內就做不到儷貴妃那般豁出臉皮給自己求情。
儷貴妃左右甩開扶她的宮女,抬手抹掉臉上淚痕,「三皇子不愧是皇后娘娘親生的,你們母子連受到的責罰都一樣,閉、門、思、過。」
皇后笑,「總好過於儷、妃跟六皇子,一個被奪了貴妃之位,一個被免去官職。本宮的兒子雖不成器,但至少沒有登天的野心,最大的懲罰也不過是閉門思過。」
儷妃臉一沉,「你什麼意思?」
什麼是沒有登天的野心?
所有皇子之中,能勉強跟六皇子爭一爭的也就三皇子了。皇后弄這麼一出不就是為了搬倒她打擊六皇子,然後給三皇子鋪路嗎?
如果不是為了三皇子,還能為了誰?
儷妃伸手要跟皇后拉扯,「你話說清楚。」
左右宮女立馬拉住儷妃,「娘娘,那是皇后娘娘啊,您還是快些回去處理一下傷口吧。」
「你一定是故意的對不對?」儷妃被拉走之前,還不忘扭頭看皇后。
皇后微微笑。她的話半真半假,但只有這樣,才能逼得儷妃鋌而走險做出更難以寬恕的罪行。
她倆離開後,便是重臣進宮,隨後讓長公主朝陽監政的聖旨便下來了。
「她監政?她怎麼能監政!」儷妃聽到這事,碎了一地茶盞瓷器,「她一個女人,怎麼能上朝堂,怎麼配監政!」
宮女哆哆嗦嗦,「說是辰相舉薦齊將軍力挺……」
「就沒人反對嗎?他們,那些老臣,平時不是最看不慣朝陽的嗎!怎麼現在就沒一個人反對呢!」儷妃要瘋了。
她兒子還在呢,皇上又不是沒有親生的兒子,憑什麼讓妹妹監政?
自古以來哪裡有妹妹替兄監政的。
「也不是沒人反對,但長公主政績做的屬實好,六月水災,她也給出了治理法子及時止損這才沒像往年一樣釀成水禍瘟疫,現在民間都給她造了生祠供奉,說她是活菩薩。」
宮女都不敢看儷妃要吃人的臉色,低著頭道:「所以反對的聲音不大,加上辰相幫忙,長公主今日已經上朝了。」
聽聞朝上備了太醫,如果有大臣以死相逼讓朝陽回去,那太醫就會給他扎針,讓他冷靜冷靜情緒不要那麼激動。
「還有現在街上都在傳,古有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朝陽代兄上朝。」
京城百姓能接受這事,多虧了上次梁國公府辦喜事打下的基礎,妹妹可以代兄娶嫂,怎麼就不能代兄管家了?只不過這個家是大家還是小家罷了。
尤其是朝陽攝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家絲毫沒覺得多新鮮,只不過是感嘆一句皇上的兒子不成器罷了,這才輪到姑姑來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