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3頁
劉昆的心裡,祝纓絕不能做惡人,她是完美的,就應該完美到最後。
祝纓道:「正因如此我才要回去,有什麼事我來了結,她們才能輕裝上陣。」
劉昆道:「可是,只有她們自己了結,才算是真正立起來了。應該讓副使去了結。」
「你說的是,可我還是要回去。」
「誒?為什麼?」
「如果她沒了結好呢?那我就是被人抄了老巢了。安南干係許多人的身家性命,我可以不插手,但不能不到場。
我帶著你們出來,就要把你們好好地再帶回去,這三千鐵甲要能安全地回去。尤其是阿彤,她見識得夠多的了,離家太久,家裡人都要不認識她了。」
「可是如此一來,此間的大好局勢?」
祝纓笑笑:「大好?真的?」
「這、這,總是有起色的,如果您一走,這可就……」
「什麼事也都不是只靠我一個人的,」祝纓耐心地說,「京城離安南還是太遠了,咱們消息不暢,沒辦法馬上應對。青君現在不能太操勞,其他人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安南是根本,如果安南不穩,這裡的事是推行不下去的。梧州又靠近吉遠,情況更複雜。我得回去鎮一鎮,四周才不敢亂動。」
劉昆心頭一沉:「是。我這就去準備,那這府里?朝廷?」
「我來安排。」
「是。」
……——
祝纓先去見岳妙君。
岳妙君近來也忙,見祝纓來找她,笑問:「大忙人,有何事?」
祝纓道:「我打算休致。」
「誒?怎麼……」
祝纓笑道:「太后看禁軍的眼神兒比看先帝還殷切。」
「不……這……太后心中極敬重你。」
祝纓道:「壽極則辱,為官的生涯也是這般。我要再拖下去,變成一個不肯放權的老糊塗就要受辱了。既然要放權,再留在這裡就沒意思了。我好久沒有掃墓了,昨天夢到我娘,她想我了,我也想她了。」
岳妙君神色黯然,祝纓卻很輕鬆:「我想做的事都做到了,太后這樣很好,如果她一直逆來順受,我才要哭呢!好好幫她,讓她堅持下來。我才能走得安心。」
「這就走了呀?」
祝纓道:「該教的我都教了,該演示的我都演示了一遍。後人如何是後人的事,與我無幹了。我去見太后,後面的事,就交給你們了。府里的這些孩子,都留給你們了。」
「我陪你!」
兩人一同到了宮中,太后依舊熱情:「快來,才做好的點心。」
祝纓吃得很正常,岳妙君卻食難下咽。太后問道:「夫人這是怎麼了?」
祝纓道:「我打算調祝彤帶兵回去,娘娘看,想讓誰接替她?」
「走、走、走?我?」這是讓她安排自己人了?驚喜來得有點突然,太后一時沒接上話。即使貴為太后,她在祝纓面前總是擺不起架子來。
祝纓點點頭:「土兵離家這些年,再不回去就該譁變了。不能讓他們在京城鬧起來,趕緊打發回家種地吧。」
太后的口氣非常遺憾:「那她走了,這宮裡?」
「看娘娘的意思呀,娘娘想要什麼人?我說過的,會把禁軍交到娘娘手上,這只是一個開始。」
太后心頭一喜,繼而一驚:「您今天的話不對勁兒,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祝纓道:「先做些安排,讓娘娘先適應,就像咱們之前做的一樣。總不能事到臨頭再想,那樣沒有能夠做成事的。娘娘,凡事要想在前面。」
「是。您說的是。可是現在?宮裡使女兵更好。一時到哪裡去尋?」
祝纓道:「宮女不是女人嗎?學、練。哪有那麼嬌氣的?都是徵發來的,只要你想用,怎麼用,在你。」
太后道:「那,能不能讓祝彤晚些走,等宮女練出來了再說?」
「沒用的,沒有上過陣、殺過人,練多久都沒用。得殺過敵人,經歷敵人殺死過自己的同伴,身上才會有殺氣。那得有仗讓她們打,她們中也要死掉許多人,剩下的才能有點樣子。禁軍現在的樣子,夠用了。」
太后扼腕!
祝纓先調祝彤回安南,自己又陸續將宮中防衛安排,連林風也給抽了出來。祝彤領兵南下,是以輪換的名義,因此一路軍需給都有保證。
祝彤抵到鐵索橋時,祝晴天的又一份情報,連同祝青君的手書也到了:蘇鳴鸞、郎錕鋙主動請求改土歸流。
幕府正在安排此事。
祝纓這才開始將府中的官員另行升遷,男子好辦,哪裡都做得,將他們一一調走時,外界還在猜測,很是懷疑她是不是又要騰籠換鳥,再選一批女子為官。這讓不少人的臉上都帶出了焦慮的神情來,只是不敢問到她的面上。一些人腹誹:您再抬舉她們,也要看看您的壽數……
女官的去處確實非常少,也須憂慮失去祝纓庇護之後的生活。她們之中,也有在家中被說:「待祝相公老去了,看你怎麼辦?」
這些風言風語祝纓一直都知道,對此,她只做了一件事——給女官們找個比自己年輕得多的庇護者,再護持個三十年。
祝纓親自帶女官們入宮去見了楊太后:「會維護您名譽的官員,我也準備好了。」
楊太后面帶輕笑,誇讚道:「都是能幹的女子啊!」命人帶去一旁設宴,自己卻對祝纓使了眼色,然後起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祝纓道:「正因如此我才要回去,有什麼事我來了結,她們才能輕裝上陣。」
劉昆道:「可是,只有她們自己了結,才算是真正立起來了。應該讓副使去了結。」
「你說的是,可我還是要回去。」
「誒?為什麼?」
「如果她沒了結好呢?那我就是被人抄了老巢了。安南干係許多人的身家性命,我可以不插手,但不能不到場。
我帶著你們出來,就要把你們好好地再帶回去,這三千鐵甲要能安全地回去。尤其是阿彤,她見識得夠多的了,離家太久,家裡人都要不認識她了。」
「可是如此一來,此間的大好局勢?」
祝纓笑笑:「大好?真的?」
「這、這,總是有起色的,如果您一走,這可就……」
「什麼事也都不是只靠我一個人的,」祝纓耐心地說,「京城離安南還是太遠了,咱們消息不暢,沒辦法馬上應對。青君現在不能太操勞,其他人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安南是根本,如果安南不穩,這裡的事是推行不下去的。梧州又靠近吉遠,情況更複雜。我得回去鎮一鎮,四周才不敢亂動。」
劉昆心頭一沉:「是。我這就去準備,那這府里?朝廷?」
「我來安排。」
「是。」
……——
祝纓先去見岳妙君。
岳妙君近來也忙,見祝纓來找她,笑問:「大忙人,有何事?」
祝纓道:「我打算休致。」
「誒?怎麼……」
祝纓笑道:「太后看禁軍的眼神兒比看先帝還殷切。」
「不……這……太后心中極敬重你。」
祝纓道:「壽極則辱,為官的生涯也是這般。我要再拖下去,變成一個不肯放權的老糊塗就要受辱了。既然要放權,再留在這裡就沒意思了。我好久沒有掃墓了,昨天夢到我娘,她想我了,我也想她了。」
岳妙君神色黯然,祝纓卻很輕鬆:「我想做的事都做到了,太后這樣很好,如果她一直逆來順受,我才要哭呢!好好幫她,讓她堅持下來。我才能走得安心。」
「這就走了呀?」
祝纓道:「該教的我都教了,該演示的我都演示了一遍。後人如何是後人的事,與我無幹了。我去見太后,後面的事,就交給你們了。府里的這些孩子,都留給你們了。」
「我陪你!」
兩人一同到了宮中,太后依舊熱情:「快來,才做好的點心。」
祝纓吃得很正常,岳妙君卻食難下咽。太后問道:「夫人這是怎麼了?」
祝纓道:「我打算調祝彤帶兵回去,娘娘看,想讓誰接替她?」
「走、走、走?我?」這是讓她安排自己人了?驚喜來得有點突然,太后一時沒接上話。即使貴為太后,她在祝纓面前總是擺不起架子來。
祝纓點點頭:「土兵離家這些年,再不回去就該譁變了。不能讓他們在京城鬧起來,趕緊打發回家種地吧。」
太后的口氣非常遺憾:「那她走了,這宮裡?」
「看娘娘的意思呀,娘娘想要什麼人?我說過的,會把禁軍交到娘娘手上,這只是一個開始。」
太后心頭一喜,繼而一驚:「您今天的話不對勁兒,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祝纓道:「先做些安排,讓娘娘先適應,就像咱們之前做的一樣。總不能事到臨頭再想,那樣沒有能夠做成事的。娘娘,凡事要想在前面。」
「是。您說的是。可是現在?宮裡使女兵更好。一時到哪裡去尋?」
祝纓道:「宮女不是女人嗎?學、練。哪有那麼嬌氣的?都是徵發來的,只要你想用,怎麼用,在你。」
太后道:「那,能不能讓祝彤晚些走,等宮女練出來了再說?」
「沒用的,沒有上過陣、殺過人,練多久都沒用。得殺過敵人,經歷敵人殺死過自己的同伴,身上才會有殺氣。那得有仗讓她們打,她們中也要死掉許多人,剩下的才能有點樣子。禁軍現在的樣子,夠用了。」
太后扼腕!
祝纓先調祝彤回安南,自己又陸續將宮中防衛安排,連林風也給抽了出來。祝彤領兵南下,是以輪換的名義,因此一路軍需給都有保證。
祝彤抵到鐵索橋時,祝晴天的又一份情報,連同祝青君的手書也到了:蘇鳴鸞、郎錕鋙主動請求改土歸流。
幕府正在安排此事。
祝纓這才開始將府中的官員另行升遷,男子好辦,哪裡都做得,將他們一一調走時,外界還在猜測,很是懷疑她是不是又要騰籠換鳥,再選一批女子為官。這讓不少人的臉上都帶出了焦慮的神情來,只是不敢問到她的面上。一些人腹誹:您再抬舉她們,也要看看您的壽數……
女官的去處確實非常少,也須憂慮失去祝纓庇護之後的生活。她們之中,也有在家中被說:「待祝相公老去了,看你怎麼辦?」
這些風言風語祝纓一直都知道,對此,她只做了一件事——給女官們找個比自己年輕得多的庇護者,再護持個三十年。
祝纓親自帶女官們入宮去見了楊太后:「會維護您名譽的官員,我也準備好了。」
楊太后面帶輕笑,誇讚道:「都是能幹的女子啊!」命人帶去一旁設宴,自己卻對祝纓使了眼色,然後起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