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你們覺得,yoyo的B類動作會跳什麼?」思文雙手握著一杯剛買的咖啡暖手。
「不知道,」切爾文望著大跳台,「但是保底跳18吧?」
儲昱卻說:「也可能繼續跳上午那個新動作呢,加大難度。」
「但那個動作是外轉,他的A類動作,」思文搖搖頭,「就算成功了分數應該也不會上90。」
A、B代表的是滑手在起跳時旋轉的轉向,用自己的易轉方向起跳就是A類動作,跳不順手的方向則是B類動作。有的人起跳時習慣向左轉,而有人卻覺得向右轉對自己來說更容易一些。杞無憂的正腳是左腳,他滑行時習慣左腳在前,向左外轉是他的A類動作,反之向右內轉則是他的B類動作。
滑手在報名參賽時都會註明自己的正反腳以及易轉方向是左還是右。比賽時,A類動作和B類動作都至少要一個,兩個不同旋轉方向的分數取最高分相加得到最後的總分。這種打分機制的目的是讓參賽選手的能力更全面,更加考驗運動員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他們在訓練時不能只練自己順手的方向,兩個方向的轉體都要掌握。
「啊……」聽到思文的話,儲昱愣了一下,「那還是不要跳新動作了。」
一旁始終沉默的今井野忽然開口:「我覺得他會繼續嘗試昨天的動作。」
思文瞥他一眼,挑了挑眉。
「是嗎?那還是比較有風險的。」儲昱憂心忡忡道。
印象中杞無憂的外轉變軸1620是剛剛練成的,這幾天的訓練中成功落地的次數屈指可數,失敗的概率很大。
比賽開始。
第一位滑手的首輪動作是正腳外轉1620,成功落地,抓板動作略有難度,裁判給出了79.65的分數,很快便輪到杞無憂上場。
左手邊實時轉播的大屏幕上,出現了杞無憂與徐槐的身影。
杞無憂彎腰檢查了一下固定器和護具,按照出發慣例轉身和徐槐擁抱。
徐槐鬆開手,隔著橙色的雪鏡與杞無憂對視,神色嚴肅地對他說了些什麼,而後拍了拍他的肩膀,杞無憂停頓片刻,點點頭。
轉回身,他望著腳下白茫茫的雪道,以及前方的大跳台,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從出發台輕盈一跳,陡然向下滑去。
右腳在前,這次是反腳出發。
他依然在控制速度,但比上午第一跳的速度稍微快一些。杞無憂大腦放空,冰冷的風從耳畔擦過,形成阻力,但又仿佛在推著他往下滑。
「bs1800?」切爾文猜測。
杞無憂這兩年的進步太大了,切爾文一直關注著他,經常分析他的技術動作,但還是對大屏幕中的人有一種陌生感。
「不,是變軸。」
杞無憂跳了他資格賽時第一輪跳的動作,進一步提升了難度,將旋轉周數增加到五周,幾度變換軸心,如同翩飛的蝴蝶,輕盈而優美,極具觀賞性。
「哦,是向外轉體的變軸1800,在資格賽1440的基礎上提升了難度——」解說員兢兢業業地分析著,突然遲疑了下,他發現杞無憂的身體重心有明顯前傾,即將落地時,腳下的雪板角度出現偏移。
「等等,這個起跳高度好像不夠,落地也……」話音未落,幾乎是一瞬間,伴隨著現場觀眾的驚呼,杞無憂摔在了地上。
Sven捂臉嘆氣:「哎……」
切爾文擔心道:「啊,yoyo沒把握好落地時機,沒受傷就好。」
儲昱也不禁為杞無憂惋惜,「第一跳不應該嘗試新動作的,這個難度太大了。」
「他看上去狀態有點差,第二輪必須要穩一點。」
今井野沒有說話,目不轉睛地盯著著陸坡上的人。摔倒之後,杞無憂很迅速地站了起來,看上去沒有受傷。
「沒關係,沒關係,這只是第一輪,後面還有機會,」音響里,解說員懸著的心稍微放了些下來,安撫著觀眾的情緒,「也許他是想要把大招留到最後。」
杞無憂在賽場上鮮少有這樣的時候,以往他總是以一種非常強勢的姿態,確保第一輪的分數,先穩住優勢,到了第二輪再挑戰新動作,這次卻一反常態地在第一輪就大膽挑戰新動作,這樣一旦失敗就會陷入被動,沒有退路。
「yoyo加油!!」隔著護欄,儲昱大聲朝杞無憂喊,給他加油打氣。
杞無憂歪頭摘掉了頭盔,他聽到了,但是沒有回頭,只是抬手比了個ok的手勢。
由於失誤太嚴重,他這一跳的得分還不到50。
下一位上場的是昆騰。
「資格賽上的第一跳,Quinten挑戰了bs1800,沒有成功落地,第二跳選擇了比較簡單的bs1620,進入半決賽。讓我們來看看他在半決賽第一輪的表現!」
大屏幕上閃過昆騰高大的身影,他靜靜地站在出發台上,俯瞰著腳下,顯現出一種老將的沉穩和從容。
助滑出發,起跳,雪板帶著人拋至高空,
360,720,1080……五周的空翻轉體遊刃有餘,角度精準,不偏不倚,穩穩噹噹地落到了雪面上。
「嘩啦啦……」看台區,如雷般的掌聲此起彼伏。
解說員:「哦!這一次成功了,bs1800,落地很穩,非常完美的發揮!恭喜!」
之後的選手依次比完,中場休息。
等待第二輪比賽的過程中,思文和身後的觀眾聊起了天。觀眾問他,最期待誰進決賽。
「不知道,」切爾文望著大跳台,「但是保底跳18吧?」
儲昱卻說:「也可能繼續跳上午那個新動作呢,加大難度。」
「但那個動作是外轉,他的A類動作,」思文搖搖頭,「就算成功了分數應該也不會上90。」
A、B代表的是滑手在起跳時旋轉的轉向,用自己的易轉方向起跳就是A類動作,跳不順手的方向則是B類動作。有的人起跳時習慣向左轉,而有人卻覺得向右轉對自己來說更容易一些。杞無憂的正腳是左腳,他滑行時習慣左腳在前,向左外轉是他的A類動作,反之向右內轉則是他的B類動作。
滑手在報名參賽時都會註明自己的正反腳以及易轉方向是左還是右。比賽時,A類動作和B類動作都至少要一個,兩個不同旋轉方向的分數取最高分相加得到最後的總分。這種打分機制的目的是讓參賽選手的能力更全面,更加考驗運動員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他們在訓練時不能只練自己順手的方向,兩個方向的轉體都要掌握。
「啊……」聽到思文的話,儲昱愣了一下,「那還是不要跳新動作了。」
一旁始終沉默的今井野忽然開口:「我覺得他會繼續嘗試昨天的動作。」
思文瞥他一眼,挑了挑眉。
「是嗎?那還是比較有風險的。」儲昱憂心忡忡道。
印象中杞無憂的外轉變軸1620是剛剛練成的,這幾天的訓練中成功落地的次數屈指可數,失敗的概率很大。
比賽開始。
第一位滑手的首輪動作是正腳外轉1620,成功落地,抓板動作略有難度,裁判給出了79.65的分數,很快便輪到杞無憂上場。
左手邊實時轉播的大屏幕上,出現了杞無憂與徐槐的身影。
杞無憂彎腰檢查了一下固定器和護具,按照出發慣例轉身和徐槐擁抱。
徐槐鬆開手,隔著橙色的雪鏡與杞無憂對視,神色嚴肅地對他說了些什麼,而後拍了拍他的肩膀,杞無憂停頓片刻,點點頭。
轉回身,他望著腳下白茫茫的雪道,以及前方的大跳台,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從出發台輕盈一跳,陡然向下滑去。
右腳在前,這次是反腳出發。
他依然在控制速度,但比上午第一跳的速度稍微快一些。杞無憂大腦放空,冰冷的風從耳畔擦過,形成阻力,但又仿佛在推著他往下滑。
「bs1800?」切爾文猜測。
杞無憂這兩年的進步太大了,切爾文一直關注著他,經常分析他的技術動作,但還是對大屏幕中的人有一種陌生感。
「不,是變軸。」
杞無憂跳了他資格賽時第一輪跳的動作,進一步提升了難度,將旋轉周數增加到五周,幾度變換軸心,如同翩飛的蝴蝶,輕盈而優美,極具觀賞性。
「哦,是向外轉體的變軸1800,在資格賽1440的基礎上提升了難度——」解說員兢兢業業地分析著,突然遲疑了下,他發現杞無憂的身體重心有明顯前傾,即將落地時,腳下的雪板角度出現偏移。
「等等,這個起跳高度好像不夠,落地也……」話音未落,幾乎是一瞬間,伴隨著現場觀眾的驚呼,杞無憂摔在了地上。
Sven捂臉嘆氣:「哎……」
切爾文擔心道:「啊,yoyo沒把握好落地時機,沒受傷就好。」
儲昱也不禁為杞無憂惋惜,「第一跳不應該嘗試新動作的,這個難度太大了。」
「他看上去狀態有點差,第二輪必須要穩一點。」
今井野沒有說話,目不轉睛地盯著著陸坡上的人。摔倒之後,杞無憂很迅速地站了起來,看上去沒有受傷。
「沒關係,沒關係,這只是第一輪,後面還有機會,」音響里,解說員懸著的心稍微放了些下來,安撫著觀眾的情緒,「也許他是想要把大招留到最後。」
杞無憂在賽場上鮮少有這樣的時候,以往他總是以一種非常強勢的姿態,確保第一輪的分數,先穩住優勢,到了第二輪再挑戰新動作,這次卻一反常態地在第一輪就大膽挑戰新動作,這樣一旦失敗就會陷入被動,沒有退路。
「yoyo加油!!」隔著護欄,儲昱大聲朝杞無憂喊,給他加油打氣。
杞無憂歪頭摘掉了頭盔,他聽到了,但是沒有回頭,只是抬手比了個ok的手勢。
由於失誤太嚴重,他這一跳的得分還不到50。
下一位上場的是昆騰。
「資格賽上的第一跳,Quinten挑戰了bs1800,沒有成功落地,第二跳選擇了比較簡單的bs1620,進入半決賽。讓我們來看看他在半決賽第一輪的表現!」
大屏幕上閃過昆騰高大的身影,他靜靜地站在出發台上,俯瞰著腳下,顯現出一種老將的沉穩和從容。
助滑出發,起跳,雪板帶著人拋至高空,
360,720,1080……五周的空翻轉體遊刃有餘,角度精準,不偏不倚,穩穩噹噹地落到了雪面上。
「嘩啦啦……」看台區,如雷般的掌聲此起彼伏。
解說員:「哦!這一次成功了,bs1800,落地很穩,非常完美的發揮!恭喜!」
之後的選手依次比完,中場休息。
等待第二輪比賽的過程中,思文和身後的觀眾聊起了天。觀眾問他,最期待誰進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