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頁
只不過……全民掃盲,這是一個需要他們嚴肅對待的決定。
李世民道: 「人才有時效性,這點朕認同,有很多臣子皇帝壽命長者可活到六七十歲,但君臣二十歲的體魄能力和五十歲的體魄能力定然不同。到六十歲,精力喪失,對朝政和政策的把控定然不及二十歲。」
在家天下的環境中皇帝就是老大,皇帝自己都認可退休制度,都能說出這種話了,臣子們能說不?
當然不能,畢竟臣子本身就有老了告老還鄉的傳統。
面對李世民說出的皇帝任期時效性,在場的臣子只有——欣慰,讚嘆。
「陛下聖明,此法若能施行,真乃萬世帝王之表率!」
「此舉可堪開天闢地之舉!」
「陛下……」
並說他們陛下最愛聽的誇誇。
文臣誇起人來那真的是好聽到爆表。
一番好話下來都把李世民說到不好意思了,這是他想了很久,但瞬間就能下決心的話。
皇帝提早卸任,不僅能夠避免晚年的昏庸,也能更順利的把朝政過渡到下任皇帝手中,一舉多得。
但這點是他能瞬間決定的,另一個……
施行統購統銷倒逼資本前往城市,全民掃盲,職業教育,就不是他能瞬間決定的了。
「我們真能做到全民掃盲嗎?」
李世民苦惱。
其他臣子也不敢下這個決斷。
愚民政策,是自古以來封建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長期進行,貫穿整個朝代,說白點就是壟斷知識,讓百姓心中只有一畝三分地,沒那麼多紛紛擾擾的想法,能夠甘於平凡,思想僵化麻木,被土地捆住。
因為當一個人知道的越多,解得多了就會有許多想法,不安分。
發展工業化勢在必行,但要想要深入發展工業化,百姓自然不能愚昧下去,要啟蒙,要發現更多的人才才能維持推進工業化。
不過如此一來極有可能衝擊朝廷的穩定性。
李世民沉默,臣子們沉默。
仙幕所說的這些,都是開天闢地之舉,做不好,李唐都能給掀了。
甚至連統購統銷的度也得把握好。
長孫無忌思襯,道: 「華夏的農業確實能夠領先於世界各國。」
「但就像仙幕說的那樣,再發展,到我們盛唐就已經到頂了,易開發土地資源開發殆盡,農業生產技術再無寸進,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不能開發出更多利益,先進的農耕技術和煉鐵冶煉技術卻能讓百姓果腹,就是會讓百姓陷入為官買地圈地的內卷當中。」
「但西方不會等我們,西方田地少,鐵器昂貴,農耕技術也不好。
需求產生技術,戰爭關乎生存。正是不如我們,他們沒有才會動力去探索海洋,尋找財富,爭奪財富,在爭奪戰爭中改進軍事財政稅收教育。
最後,侵略我們。」
臣子們都懂長孫無忌言外之意。
真的要深入發展工業化?
深入全方位發展,對他們的統治真的很不利。
但不深入發展,就會落後。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獨領風騷,一枝獨秀於世界的,是農業社會的究極形態。
在未來,即使其他民族文明被工業文明一觸即潰,不再有一戰之力,我們華夏也能有頑強抗爭的資格。
但世界是殘酷的,華夏這個農業文明根深蒂固,難以自然過渡到工業文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西方文明不會給東方機會去反應。
農業文明面對工業文明不堪一擊,痛打落水狗才是人類文明的常態。
獨善其身?不可能的,
落後就要挨打。】
「……」
本來扼猶豫不決直接就被仙幕拍了一巴掌拍沒了。
李世民苦笑: 「諸位愛卿不必苦惱了,若要行動自然就得做到最好,搶占先機,這個世界就沒給吾等猶豫不決的機會。」
「深入發展工業化,才是正途。」
話是輕巧,但苦惱少不了。
房玄齡苦惱道: 「陛下,淺淺進行工業化倒是無妨,不會損害太多百姓的利益,但若是要深入進行工業化,可是需要舉國之力,一不小心損害農業,改革過頭,怕是民不聊生,就是被起義軍推翻的命。」
臣子們覺得還真是這樣子。
魏徵道: 「臣曾在仙幕的展示中看過許多版本的世界地圖,近代地圖中西方的區域從原先的丁點變成了橫跨三四個大陸,比吾大唐還大兩倍,與元朝的領土相差不大,可見這就是航海大發現的功勞。」
「而從仙幕常說的『殖民』二字來看,那些多出來的其他洲領土定然也落得和我們一樣,變成了殖民地,被掠奪金錢財物人力物力。」
「可見,掠奪他國,才有不損害本國百姓之利的情況下,有更多的資源供給本國進行工業化。」
「而我們,難以做到掠奪。」
難以掠奪外邦財力物力人力供養華夏。
但工業化這東西深入發展的成本又太高,前期收益跟不上收入,一不小心就翻車。
習慣在表面披上一份『仁義』的外表的他們,面對外邦更多的是扶持,他們能下得了手掠奪?
所以,又一個苦惱的問題出現了。
李世民一個頭兩個大。
這將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李世民道: 「人才有時效性,這點朕認同,有很多臣子皇帝壽命長者可活到六七十歲,但君臣二十歲的體魄能力和五十歲的體魄能力定然不同。到六十歲,精力喪失,對朝政和政策的把控定然不及二十歲。」
在家天下的環境中皇帝就是老大,皇帝自己都認可退休制度,都能說出這種話了,臣子們能說不?
當然不能,畢竟臣子本身就有老了告老還鄉的傳統。
面對李世民說出的皇帝任期時效性,在場的臣子只有——欣慰,讚嘆。
「陛下聖明,此法若能施行,真乃萬世帝王之表率!」
「此舉可堪開天闢地之舉!」
「陛下……」
並說他們陛下最愛聽的誇誇。
文臣誇起人來那真的是好聽到爆表。
一番好話下來都把李世民說到不好意思了,這是他想了很久,但瞬間就能下決心的話。
皇帝提早卸任,不僅能夠避免晚年的昏庸,也能更順利的把朝政過渡到下任皇帝手中,一舉多得。
但這點是他能瞬間決定的,另一個……
施行統購統銷倒逼資本前往城市,全民掃盲,職業教育,就不是他能瞬間決定的了。
「我們真能做到全民掃盲嗎?」
李世民苦惱。
其他臣子也不敢下這個決斷。
愚民政策,是自古以來封建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長期進行,貫穿整個朝代,說白點就是壟斷知識,讓百姓心中只有一畝三分地,沒那麼多紛紛擾擾的想法,能夠甘於平凡,思想僵化麻木,被土地捆住。
因為當一個人知道的越多,解得多了就會有許多想法,不安分。
發展工業化勢在必行,但要想要深入發展工業化,百姓自然不能愚昧下去,要啟蒙,要發現更多的人才才能維持推進工業化。
不過如此一來極有可能衝擊朝廷的穩定性。
李世民沉默,臣子們沉默。
仙幕所說的這些,都是開天闢地之舉,做不好,李唐都能給掀了。
甚至連統購統銷的度也得把握好。
長孫無忌思襯,道: 「華夏的農業確實能夠領先於世界各國。」
「但就像仙幕說的那樣,再發展,到我們盛唐就已經到頂了,易開發土地資源開發殆盡,農業生產技術再無寸進,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不能開發出更多利益,先進的農耕技術和煉鐵冶煉技術卻能讓百姓果腹,就是會讓百姓陷入為官買地圈地的內卷當中。」
「但西方不會等我們,西方田地少,鐵器昂貴,農耕技術也不好。
需求產生技術,戰爭關乎生存。正是不如我們,他們沒有才會動力去探索海洋,尋找財富,爭奪財富,在爭奪戰爭中改進軍事財政稅收教育。
最後,侵略我們。」
臣子們都懂長孫無忌言外之意。
真的要深入發展工業化?
深入全方位發展,對他們的統治真的很不利。
但不深入發展,就會落後。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獨領風騷,一枝獨秀於世界的,是農業社會的究極形態。
在未來,即使其他民族文明被工業文明一觸即潰,不再有一戰之力,我們華夏也能有頑強抗爭的資格。
但世界是殘酷的,華夏這個農業文明根深蒂固,難以自然過渡到工業文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西方文明不會給東方機會去反應。
農業文明面對工業文明不堪一擊,痛打落水狗才是人類文明的常態。
獨善其身?不可能的,
落後就要挨打。】
「……」
本來扼猶豫不決直接就被仙幕拍了一巴掌拍沒了。
李世民苦笑: 「諸位愛卿不必苦惱了,若要行動自然就得做到最好,搶占先機,這個世界就沒給吾等猶豫不決的機會。」
「深入發展工業化,才是正途。」
話是輕巧,但苦惱少不了。
房玄齡苦惱道: 「陛下,淺淺進行工業化倒是無妨,不會損害太多百姓的利益,但若是要深入進行工業化,可是需要舉國之力,一不小心損害農業,改革過頭,怕是民不聊生,就是被起義軍推翻的命。」
臣子們覺得還真是這樣子。
魏徵道: 「臣曾在仙幕的展示中看過許多版本的世界地圖,近代地圖中西方的區域從原先的丁點變成了橫跨三四個大陸,比吾大唐還大兩倍,與元朝的領土相差不大,可見這就是航海大發現的功勞。」
「而從仙幕常說的『殖民』二字來看,那些多出來的其他洲領土定然也落得和我們一樣,變成了殖民地,被掠奪金錢財物人力物力。」
「可見,掠奪他國,才有不損害本國百姓之利的情況下,有更多的資源供給本國進行工業化。」
「而我們,難以做到掠奪。」
難以掠奪外邦財力物力人力供養華夏。
但工業化這東西深入發展的成本又太高,前期收益跟不上收入,一不小心就翻車。
習慣在表面披上一份『仁義』的外表的他們,面對外邦更多的是扶持,他們能下得了手掠奪?
所以,又一個苦惱的問題出現了。
李世民一個頭兩個大。
這將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