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但他們知道,仙人問題,不會白問,定有其他答案。
而在距離大秦極遠的,唐太宗同魏徵等人看到這段時就不由得搖頭,始皇功績在千秋,歷經數百年變化直到現在,他知道確實不簡單。
【歷史發展觀者看此次一統六國,那就大大不同。他會說:秦始皇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秦地人腦中齊齊出現問號,是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不就是建了一個秦朝,與夏、周有何不同?
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秦始皇的嘴角微微勾起,眼眶裡仿若有晶瑩閃過。
天地之大,終歸有他始皇帝的知己。
【秦前的夏、商、周三代為舊。】
秦地各處的儒家書生眉頭緊蹙,他們一直覺得周天子是為正統,是為天下共主,天命所歸,但在仙人口中,周竟為『舊』?
為何稱之為『舊』?『舊』在何處?
【舊在其制度落後,疆域從未一統。】
【以制度而言,他們皆由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演化而來,依託宗法。西周滅商後,號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王室只占據邦畿以內地區。
夏、商、周三個王朝為大國,間為諸侯,小有族屬,星羅棋布,史稱:夏時諸侯,號稱萬國。】
【期間強國吞小國,春秋戰國五百餘年戰爭多如牛毛,百姓生活飄搖。
戰國七雄皆稱萬乘之國,每大會戰,出兵都以十萬計。孟子曾記: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萬國至商有三千,至周有八百,至春秋,殺到僅有百餘國。】
【血流成河,白骨覆原,其慘烈之狀,難以言表,這就是孔聖人推崇的分封制。】
黔首們想起那個極惡的時代不禁冷顫,那是一個壯者散至四方,老弱轉死溝壑的時代,老無所養,幼無所依。
就連將士們的眼眶也微微泛紅,沒人想與同為血肉之軀的同胞相殘,抱著媳婦孩子笑容滿面坐在家中耕田種地是最好不過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不知明日頭顱在何方的日子誰想要?
那被將士們綁住的儒生早就停止了掙扎,孔聖人曾言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於夏、商二代,是多麼豐富多彩啊,故而他們儒家人皆是推崇周,想讓始皇帝遵從周朝的一切制度。
這竟是錯的嗎……
孔聖人也會錯嗎?
天下儒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當中,孔聖人,也會有錯的地方嗎?
仙幕還在繼續:
【秦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比西周的疆域至少要超過五倍。始皇廢分封,置郡縣,對地方擁有完整的管轄權。】
【始皇功績其一,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疆土。百姓不必突然受到身旁諸侯國的突然兼併。】
齊魯儒生:他們突然覺得這始皇帝好似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了。
【始皇功績其二,廢封建,置郡縣,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關於這點,反對始皇置群縣的人可有話說了,大聲向仙幕喊道:「這只是改國稱郡,罷侯置守罷了,有何大改?怎能說是大功績!」
旁邊的人制止他的說辭:「仙人能單獨帶出來,自然有祂的道理,不妨多聽聽。」
【郡縣制,強幹弱枝,加強中央控制力。
三公九卿制,奠定兩千多年官僚體系,自漢承秦制開始,此後兩千年直至今日,我們都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著秦始皇設計的政治制度。】
眾人:竟然是如此?
而率領百官也在朝圍觀這一直播的漢高祖劉邦自然認同,他小聲同蕭何耳語道:「朕即位後,設丞相與九卿,以秦律為藍本設漢律與任用官員制,世人皆言朕漢承秦制,可不就是因著他老秦家的東西好用。」
說到這裡,他臉上的笑容更大了。
老秦家的皇位也很好坐。
他劉邦坐得可舒坦了,哈哈哈!
【地域統一,人心卻難以歸附。】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文化的統一才是傳承兩千年的根基】
【秦始皇的頂層設計,是所有封建帝王都無法企及的,遠超越時代,改變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所謂千古一帝也。】
仙人的聲音逐漸放緩,也讓秦地的人有時間思考。
眾人幡然醒悟,原來始皇的功績竟真的功在千秋。
他們沉思,這麼一位卓絕的帝王,他們竟然還整天暗地裡痛罵他,是不是不應該。
就連想要刺殺始皇的張良和眾多六國人都開始懷疑自己了,難道自己做錯了嗎?
【合華夏,縱千秋,平亂撥正,千古一帝,始皇稱第一,老鐵們,你們誰敢不服?】
仙人的聲音再次恢復成歡快的語氣,觀看仙幕的人早已習慣,只覺得這個仙人實在是平易近人。
眾人皆服,就連本來不服的六國餘人和齊魯儒生也都有點服氣了。
六國餘人掐掐自己的手臂,他們此刻都有些懷疑這仙人是秦始皇請來的。
但聽了這仙幕的話,他們不得不說,這始皇帝還真是有點兒東西啊!
看到氣氛已經到這裡了,趙高連忙越過眾人就是一個俯身大拜,高喊道:「吾皇天命所歸,乃仙幕誇讚千古一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在距離大秦極遠的,唐太宗同魏徵等人看到這段時就不由得搖頭,始皇功績在千秋,歷經數百年變化直到現在,他知道確實不簡單。
【歷史發展觀者看此次一統六國,那就大大不同。他會說:秦始皇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秦地人腦中齊齊出現問號,是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不就是建了一個秦朝,與夏、周有何不同?
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秦始皇的嘴角微微勾起,眼眶裡仿若有晶瑩閃過。
天地之大,終歸有他始皇帝的知己。
【秦前的夏、商、周三代為舊。】
秦地各處的儒家書生眉頭緊蹙,他們一直覺得周天子是為正統,是為天下共主,天命所歸,但在仙人口中,周竟為『舊』?
為何稱之為『舊』?『舊』在何處?
【舊在其制度落後,疆域從未一統。】
【以制度而言,他們皆由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演化而來,依託宗法。西周滅商後,號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王室只占據邦畿以內地區。
夏、商、周三個王朝為大國,間為諸侯,小有族屬,星羅棋布,史稱:夏時諸侯,號稱萬國。】
【期間強國吞小國,春秋戰國五百餘年戰爭多如牛毛,百姓生活飄搖。
戰國七雄皆稱萬乘之國,每大會戰,出兵都以十萬計。孟子曾記: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萬國至商有三千,至周有八百,至春秋,殺到僅有百餘國。】
【血流成河,白骨覆原,其慘烈之狀,難以言表,這就是孔聖人推崇的分封制。】
黔首們想起那個極惡的時代不禁冷顫,那是一個壯者散至四方,老弱轉死溝壑的時代,老無所養,幼無所依。
就連將士們的眼眶也微微泛紅,沒人想與同為血肉之軀的同胞相殘,抱著媳婦孩子笑容滿面坐在家中耕田種地是最好不過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不知明日頭顱在何方的日子誰想要?
那被將士們綁住的儒生早就停止了掙扎,孔聖人曾言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於夏、商二代,是多麼豐富多彩啊,故而他們儒家人皆是推崇周,想讓始皇帝遵從周朝的一切制度。
這竟是錯的嗎……
孔聖人也會錯嗎?
天下儒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當中,孔聖人,也會有錯的地方嗎?
仙幕還在繼續:
【秦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比西周的疆域至少要超過五倍。始皇廢分封,置郡縣,對地方擁有完整的管轄權。】
【始皇功績其一,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疆土。百姓不必突然受到身旁諸侯國的突然兼併。】
齊魯儒生:他們突然覺得這始皇帝好似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了。
【始皇功績其二,廢封建,置郡縣,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關於這點,反對始皇置群縣的人可有話說了,大聲向仙幕喊道:「這只是改國稱郡,罷侯置守罷了,有何大改?怎能說是大功績!」
旁邊的人制止他的說辭:「仙人能單獨帶出來,自然有祂的道理,不妨多聽聽。」
【郡縣制,強幹弱枝,加強中央控制力。
三公九卿制,奠定兩千多年官僚體系,自漢承秦制開始,此後兩千年直至今日,我們都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著秦始皇設計的政治制度。】
眾人:竟然是如此?
而率領百官也在朝圍觀這一直播的漢高祖劉邦自然認同,他小聲同蕭何耳語道:「朕即位後,設丞相與九卿,以秦律為藍本設漢律與任用官員制,世人皆言朕漢承秦制,可不就是因著他老秦家的東西好用。」
說到這裡,他臉上的笑容更大了。
老秦家的皇位也很好坐。
他劉邦坐得可舒坦了,哈哈哈!
【地域統一,人心卻難以歸附。】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文化的統一才是傳承兩千年的根基】
【秦始皇的頂層設計,是所有封建帝王都無法企及的,遠超越時代,改變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所謂千古一帝也。】
仙人的聲音逐漸放緩,也讓秦地的人有時間思考。
眾人幡然醒悟,原來始皇的功績竟真的功在千秋。
他們沉思,這麼一位卓絕的帝王,他們竟然還整天暗地裡痛罵他,是不是不應該。
就連想要刺殺始皇的張良和眾多六國人都開始懷疑自己了,難道自己做錯了嗎?
【合華夏,縱千秋,平亂撥正,千古一帝,始皇稱第一,老鐵們,你們誰敢不服?】
仙人的聲音再次恢復成歡快的語氣,觀看仙幕的人早已習慣,只覺得這個仙人實在是平易近人。
眾人皆服,就連本來不服的六國餘人和齊魯儒生也都有點服氣了。
六國餘人掐掐自己的手臂,他們此刻都有些懷疑這仙人是秦始皇請來的。
但聽了這仙幕的話,他們不得不說,這始皇帝還真是有點兒東西啊!
看到氣氛已經到這裡了,趙高連忙越過眾人就是一個俯身大拜,高喊道:「吾皇天命所歸,乃仙幕誇讚千古一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