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兜里比過去有錢了, 平時再節省的人, 都捨得在過年那一天花費。
陸一誠開玩笑道:「要不我們買一車煙花回來放吧?」
「你這是想陷害舅舅一家呀。」適當張揚還能被接受, 過度炫耀就是拉仇恨了。
如果不是顧慮這個,她早買一車煙花取悅自己了。
兩人邊說說笑笑,邊朝著一個方向走。
蘇彤在猜表妹有沒可能帶孩子前往比較少人的村委前面那片空地玩耍,那地方如今可是孩子們的樂園。風大的時候還有人在那放風箏。
然而去到,確實看到很多孩子在玩。跳繩, 斗膝,老鷹抓小雞, 等等。人多的,蘇彤懷疑半個村子的孩子都在這。
以前她聽人說過,母親身上有一種特意功能,人群中能一眼精準看到自己的孩子。擱以前她肯定是不信的,但自從敏兒上學後,她就信了。
每次她都能在人群中,精準捕捉到孩子的身影。
她掃視了圈,並沒有看到表妹和兩個孩子的身影。
「我猜錯了,他們沒來這。」蘇彤手並不以為意,左右張望,思考著下一個目的地。
算了,她不想了,反正魏家村就這麼大,走一圈總能找到的,就當出來散步了。
陸一誠並不著急尋到孩子,有魏秀芝看著,魏家村向來又太平,他並不擔心。所以享受起和妻子慢悠悠走在鄉村小道上的二人世界。
陸一誠感慨:「我們有多久沒這樣兩個人一起散步了?」
以前只有女兒,女兒還小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女兒在吃過晚飯後在大院散散步。後來孩子大了,喜歡跟著他們。有了兒子以後,兒子更是喜歡粘著母親和姐姐。
反正他真記不得只夫妻兩人一起散步是什麼時候了。只覺得好久好久,久到仿如隔世。
蘇彤則沒他這般感慨,目光打量著和十年前有了不小變化的村子。
走了一段路後,她突然問丈夫:「你還記得十年前魏家村什麼樣子嗎?」
「記得。」陸一誠是真記得,十年前的魏家村,用破破爛爛來形容也不為過。
矮小破爛的泥磚房,坑坑窪窪的黃泥路,灰撲撲的。
不過那會全國農村都差不多,甚至還有更差的。
一些偏遠山區的鄉村,甚至還有住茅草房的。
十年之間,變化其實很大。
就拿魏家村來說,大半村民已經蓋起了紅磚小洋樓,再不濟也住上了紅磚瓦房。不說別的至少不怕颳風下雨了。
黃泥路也修整了,鋪上了碎石。人有過不再輕易吃滿口灰。
蘇彤也是今日才突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村子變化這麼大,感嘆道:「其實真不容易,這一棟棟新房子,得在外頭打工多少年才能掙夠錢蓋。」
有些人錢還不夠,但是為了不被同村人看不起,硬著頭皮借錢蓋房。
人這一輩子,說到底追求的不過是衣食住行,咋就那麼難呢。
陸一誠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妻子這個問題。
自古以來,社會就是分層的。
總有人富裕,總有人貧窮。
雖說社會在變好,機會也越來越多。但人與人之間,能力就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決定了有的人掙錢容易些,有的人艱難些。
「說到底還是國家還太窮了,若國家有錢些,普通人日子也都能好過一點。」
蘇彤深以為意:「確實,我有時候也想不明白,明明百多年前歐美也很窮,怎麼突然就成發達國家了呢。」
而他們國家,建國到改革開放,到改革開放幾十年,為什麼每上一個台階都那麼難呢?
她是努力攀爬過的人,真覺得好難。
努力改變不了命運的沮喪感,會將割斷一個人對未來的期望。
一個人對未來失去可期盼,可不就得慢慢變成鹹魚。
蘇彤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陸一誠卻回答了她這個她兩輩子都想不明白的問題。
「因為我們是靠自己。」說著,他手指了圈村子:「就比如這個村子,村裡的人再多小毛病也好,他們也都不曾去打家劫舍,通過搶奪別人的東西來讓自己過上好日子。」
「靠自己是最難的。」這一點,陸一誠深有感觸。開廠的這十來年,他見了太多太多背井離鄉,骨肉分離。越是普通的人,付出的代價越大。
每每想到這些,陸一誠心中都充滿惆悵,同時又努力告訴自己,不該惆悵。
幾十年前,先輩們為了生存而努力。幾十年後,他們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努力。
其實已是在進步了,不是嗎?
「會越來越好的。」陸一誠堅定相信著。
蘇彤其實也知道這是進步,在變好。但一想到幾十年後社會經濟形態如此畸形,她就控制不住自己那滿腔的悲憤。
人應該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奮鬥,為了無悔這一生而奮鬥,最後怎麼成了為一套房子而奮鬥了呢?
迷茫,悲憤,同時又不甘。
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活著,長命百歲,好好看看上輩子沒能看到的後面幾十年社會到底是怎麼樣的。
夫妻倆想得不同,卻又好像一樣。
轉過兩道彎,兩人看到領著兩個孩子的魏秀芝,正被幾個年紀相仿的人圍著,聊著什麼。
蘇彤盯著看了一會,認出有兩個是表妹的初中同學。其中一個肚子鼓鼓的,顯然好幾個月身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陸一誠開玩笑道:「要不我們買一車煙花回來放吧?」
「你這是想陷害舅舅一家呀。」適當張揚還能被接受, 過度炫耀就是拉仇恨了。
如果不是顧慮這個,她早買一車煙花取悅自己了。
兩人邊說說笑笑,邊朝著一個方向走。
蘇彤在猜表妹有沒可能帶孩子前往比較少人的村委前面那片空地玩耍,那地方如今可是孩子們的樂園。風大的時候還有人在那放風箏。
然而去到,確實看到很多孩子在玩。跳繩, 斗膝,老鷹抓小雞, 等等。人多的,蘇彤懷疑半個村子的孩子都在這。
以前她聽人說過,母親身上有一種特意功能,人群中能一眼精準看到自己的孩子。擱以前她肯定是不信的,但自從敏兒上學後,她就信了。
每次她都能在人群中,精準捕捉到孩子的身影。
她掃視了圈,並沒有看到表妹和兩個孩子的身影。
「我猜錯了,他們沒來這。」蘇彤手並不以為意,左右張望,思考著下一個目的地。
算了,她不想了,反正魏家村就這麼大,走一圈總能找到的,就當出來散步了。
陸一誠並不著急尋到孩子,有魏秀芝看著,魏家村向來又太平,他並不擔心。所以享受起和妻子慢悠悠走在鄉村小道上的二人世界。
陸一誠感慨:「我們有多久沒這樣兩個人一起散步了?」
以前只有女兒,女兒還小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女兒在吃過晚飯後在大院散散步。後來孩子大了,喜歡跟著他們。有了兒子以後,兒子更是喜歡粘著母親和姐姐。
反正他真記不得只夫妻兩人一起散步是什麼時候了。只覺得好久好久,久到仿如隔世。
蘇彤則沒他這般感慨,目光打量著和十年前有了不小變化的村子。
走了一段路後,她突然問丈夫:「你還記得十年前魏家村什麼樣子嗎?」
「記得。」陸一誠是真記得,十年前的魏家村,用破破爛爛來形容也不為過。
矮小破爛的泥磚房,坑坑窪窪的黃泥路,灰撲撲的。
不過那會全國農村都差不多,甚至還有更差的。
一些偏遠山區的鄉村,甚至還有住茅草房的。
十年之間,變化其實很大。
就拿魏家村來說,大半村民已經蓋起了紅磚小洋樓,再不濟也住上了紅磚瓦房。不說別的至少不怕颳風下雨了。
黃泥路也修整了,鋪上了碎石。人有過不再輕易吃滿口灰。
蘇彤也是今日才突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村子變化這麼大,感嘆道:「其實真不容易,這一棟棟新房子,得在外頭打工多少年才能掙夠錢蓋。」
有些人錢還不夠,但是為了不被同村人看不起,硬著頭皮借錢蓋房。
人這一輩子,說到底追求的不過是衣食住行,咋就那麼難呢。
陸一誠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妻子這個問題。
自古以來,社會就是分層的。
總有人富裕,總有人貧窮。
雖說社會在變好,機會也越來越多。但人與人之間,能力就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決定了有的人掙錢容易些,有的人艱難些。
「說到底還是國家還太窮了,若國家有錢些,普通人日子也都能好過一點。」
蘇彤深以為意:「確實,我有時候也想不明白,明明百多年前歐美也很窮,怎麼突然就成發達國家了呢。」
而他們國家,建國到改革開放,到改革開放幾十年,為什麼每上一個台階都那麼難呢?
她是努力攀爬過的人,真覺得好難。
努力改變不了命運的沮喪感,會將割斷一個人對未來的期望。
一個人對未來失去可期盼,可不就得慢慢變成鹹魚。
蘇彤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陸一誠卻回答了她這個她兩輩子都想不明白的問題。
「因為我們是靠自己。」說著,他手指了圈村子:「就比如這個村子,村裡的人再多小毛病也好,他們也都不曾去打家劫舍,通過搶奪別人的東西來讓自己過上好日子。」
「靠自己是最難的。」這一點,陸一誠深有感觸。開廠的這十來年,他見了太多太多背井離鄉,骨肉分離。越是普通的人,付出的代價越大。
每每想到這些,陸一誠心中都充滿惆悵,同時又努力告訴自己,不該惆悵。
幾十年前,先輩們為了生存而努力。幾十年後,他們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努力。
其實已是在進步了,不是嗎?
「會越來越好的。」陸一誠堅定相信著。
蘇彤其實也知道這是進步,在變好。但一想到幾十年後社會經濟形態如此畸形,她就控制不住自己那滿腔的悲憤。
人應該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奮鬥,為了無悔這一生而奮鬥,最後怎麼成了為一套房子而奮鬥了呢?
迷茫,悲憤,同時又不甘。
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活著,長命百歲,好好看看上輩子沒能看到的後面幾十年社會到底是怎麼樣的。
夫妻倆想得不同,卻又好像一樣。
轉過兩道彎,兩人看到領著兩個孩子的魏秀芝,正被幾個年紀相仿的人圍著,聊著什麼。
蘇彤盯著看了一會,認出有兩個是表妹的初中同學。其中一個肚子鼓鼓的,顯然好幾個月身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