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頁
駱意一心幫扶皇帝,為皇帝掌權殫精竭慮,沒有絲毫自己的私心,這可能嗎?
謝禹珪最終只能說一句:「駱尚書,皇帝並非明君。」你是一個聰明人,不要助紂為虐才好。
「意謹記謝內史教誨。」駱意起身朝謝禹珪奉手一禮。
謝禹珪搖搖頭,轉身離開,身影很快淹沒在漫天的大雪裡。
「謝老。」席瞮喚了一聲愁眉不展的謝禹珪,剛才皇帝朝這邊看過來,正好就看到謝禹珪一臉愁容,頓時不悅。
謝禹珪已到古稀之年,差不多就要乞骸骨還鄉了,至今還立在朝中也是想為謝氏子弟再鋪一鋪路,叫他們能走得更好些。實在沒必要在這時候惹怒皇帝。
皇帝行事看起來愈發荒唐,實則都是些小事,朝中大事皇帝辦法乾綱獨斷。
就說這次徹查士族圈地,皇帝還在氣這個氣那個,各處司隸校尉配合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早就行動起來。
等皇帝氣完,第一批犯人已經在押解長安的路上了。
「元節新日,謝老合該開心一些才是。」席瞮對謝禹珪說。
謝禹珪瞟了席瞮一眼,沖了一句:「我可不像你們,心寬體胖。」
他話音還未落,席瞮握住他的手拉了他一下,謝禹珪既驚又怒,好你個席瞮,就算是你祖父在此也不敢與我動手,你竟敢……
「有刺客——護駕——」
緊接著,謝禹珪就聽到了聲聲護駕的高呼。
他轉頭,一眼就看到駱喬手持一把藍色長弓,彎弓搭箭,將迎面射來的一支羽箭攔腰截斷。
一箭射出,她飛快再出一箭,直指對面來箭之處。
「護送陛下回宮。」駱喬對金吾衛下令,遙遙看了一眼拖著謝禹珪被察子們護著下高台的席瞮,見他安全,這才站在了方才皇帝站的位置。
此處是高台中心,四面無遮擋,可以將尚冠街上的騷擾盡收眼底。
她手持湛藍色的靈寶弓,目光梭巡在騷亂的人群中,彎弓搭箭,箭矢急射而出。
人群之中倒下一人,周圍百姓見狀立刻散開,就見此人手裡有一柄弩。
她每射出一箭,人群中就有一個人倒下,金吾衛上前倒下的人拖走。
金吾衛疏導人群,百姓們不敢亂跑,騷亂漸漸得到控制。
駱喬收弓,步下高台,金吾衛中郎將上前來報:「將軍,抓到刺客一百二十人,看身形、穿著和手法,像是兩撥人。」
駱喬道:「著京兆府審問活口。城中加強巡視,進出城者嚴加盤查。」
中郎將略一遲疑,問道:「刺客或許還有同黨,咱們不搜查嗎?」
「眼下是元節,你打算準備如何搜查?」駱喬反問。
元節之重,鬧得全城人心惶惶於朝廷毫無益處,何況這是大宋遷都到長安的第一個元日,搞得風聲鶴唳,不利朝堂的言論恐怕立刻就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中郎將反應過來,抱拳領命,去重新布置防務。
駱喬先去了京兆府,看了被抓的活口,都是些地痞甚至是亡命之徒拿錢辦事,審問的價值不高。
「駱將軍,看樣子是問不出什麼來的。」京兆令皺眉說道:「除夕發現這樣的事情,恐怕會有不好的話出來。」
「謠言止於智者。」駱喬道:「此乃人禍,並非天災。」
「是,是。」京兆令不住點頭,應道:「下官定全力追查。」
駱喬看著京兆令,直將人看得大冬天額頭冒汗,才離開了京兆府。
流言還沒出來,京兆令已經擔心上了,這份未雨綢繆的心思很難講。
出了京兆府,駱喬去了幹辦處。
張瑾正好從黑獄裡出來,剛洗了手,正拿著帕子擦乾,看見駱喬,笑了一下:「問出了一點兒有意思的東西。」
送往京兆府審問的都是不重要的小賊,重要的自然是要送到張瑾這裡好生招待一番。
「南康王和蒼梧王。」駱喬說。
「不止。」張瑾說:「你送來的那些人裡頭還有齊國的。」
駱喬笑著贊了一聲:「張叔不愧是張叔。」
張瑾哼笑:「你張叔老了。」
駱喬道:「我瞧著與二十年前毫無變化。」
「別說好聽話。」張瑾虛點了駱喬兩下,接著對身後招了招手,一直站在他後面的一名相貌毫無特點的年輕人走上前來,他指著年輕人對駱喬說:「這是我徒弟,叫白韓亮。」
「小的見過駱將軍。」年輕人立刻朝駱喬奉手行禮。
駱喬略一頷首,道:「攻打嵇充的情報你都送得很及時,年紀輕輕做事縝密,有前途。」
「這是小的應該做的。」白韓亮很激動。
駱喬再一頷首,然後看向張瑾。
「我徒弟就交給你了,該怎麼調.教就怎麼調.教。」張瑾說。
「你幹辦處的人交給我調.教,」駱喬搖頭失笑:「張叔,你可太會偷懶了。」
張瑾嘆了一口氣:「都說了,我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麼一會兒功夫,張瑾就說了兩次「老了」,駱喬便明了他的打算。
她沒怎麼思索,便道:「小意說,待天下一統,他要去南方,北方的冬天太冷他總出不了門,張叔你喜歡南方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謝禹珪最終只能說一句:「駱尚書,皇帝並非明君。」你是一個聰明人,不要助紂為虐才好。
「意謹記謝內史教誨。」駱意起身朝謝禹珪奉手一禮。
謝禹珪搖搖頭,轉身離開,身影很快淹沒在漫天的大雪裡。
「謝老。」席瞮喚了一聲愁眉不展的謝禹珪,剛才皇帝朝這邊看過來,正好就看到謝禹珪一臉愁容,頓時不悅。
謝禹珪已到古稀之年,差不多就要乞骸骨還鄉了,至今還立在朝中也是想為謝氏子弟再鋪一鋪路,叫他們能走得更好些。實在沒必要在這時候惹怒皇帝。
皇帝行事看起來愈發荒唐,實則都是些小事,朝中大事皇帝辦法乾綱獨斷。
就說這次徹查士族圈地,皇帝還在氣這個氣那個,各處司隸校尉配合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早就行動起來。
等皇帝氣完,第一批犯人已經在押解長安的路上了。
「元節新日,謝老合該開心一些才是。」席瞮對謝禹珪說。
謝禹珪瞟了席瞮一眼,沖了一句:「我可不像你們,心寬體胖。」
他話音還未落,席瞮握住他的手拉了他一下,謝禹珪既驚又怒,好你個席瞮,就算是你祖父在此也不敢與我動手,你竟敢……
「有刺客——護駕——」
緊接著,謝禹珪就聽到了聲聲護駕的高呼。
他轉頭,一眼就看到駱喬手持一把藍色長弓,彎弓搭箭,將迎面射來的一支羽箭攔腰截斷。
一箭射出,她飛快再出一箭,直指對面來箭之處。
「護送陛下回宮。」駱喬對金吾衛下令,遙遙看了一眼拖著謝禹珪被察子們護著下高台的席瞮,見他安全,這才站在了方才皇帝站的位置。
此處是高台中心,四面無遮擋,可以將尚冠街上的騷擾盡收眼底。
她手持湛藍色的靈寶弓,目光梭巡在騷亂的人群中,彎弓搭箭,箭矢急射而出。
人群之中倒下一人,周圍百姓見狀立刻散開,就見此人手裡有一柄弩。
她每射出一箭,人群中就有一個人倒下,金吾衛上前倒下的人拖走。
金吾衛疏導人群,百姓們不敢亂跑,騷亂漸漸得到控制。
駱喬收弓,步下高台,金吾衛中郎將上前來報:「將軍,抓到刺客一百二十人,看身形、穿著和手法,像是兩撥人。」
駱喬道:「著京兆府審問活口。城中加強巡視,進出城者嚴加盤查。」
中郎將略一遲疑,問道:「刺客或許還有同黨,咱們不搜查嗎?」
「眼下是元節,你打算準備如何搜查?」駱喬反問。
元節之重,鬧得全城人心惶惶於朝廷毫無益處,何況這是大宋遷都到長安的第一個元日,搞得風聲鶴唳,不利朝堂的言論恐怕立刻就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中郎將反應過來,抱拳領命,去重新布置防務。
駱喬先去了京兆府,看了被抓的活口,都是些地痞甚至是亡命之徒拿錢辦事,審問的價值不高。
「駱將軍,看樣子是問不出什麼來的。」京兆令皺眉說道:「除夕發現這樣的事情,恐怕會有不好的話出來。」
「謠言止於智者。」駱喬道:「此乃人禍,並非天災。」
「是,是。」京兆令不住點頭,應道:「下官定全力追查。」
駱喬看著京兆令,直將人看得大冬天額頭冒汗,才離開了京兆府。
流言還沒出來,京兆令已經擔心上了,這份未雨綢繆的心思很難講。
出了京兆府,駱喬去了幹辦處。
張瑾正好從黑獄裡出來,剛洗了手,正拿著帕子擦乾,看見駱喬,笑了一下:「問出了一點兒有意思的東西。」
送往京兆府審問的都是不重要的小賊,重要的自然是要送到張瑾這裡好生招待一番。
「南康王和蒼梧王。」駱喬說。
「不止。」張瑾說:「你送來的那些人裡頭還有齊國的。」
駱喬笑著贊了一聲:「張叔不愧是張叔。」
張瑾哼笑:「你張叔老了。」
駱喬道:「我瞧著與二十年前毫無變化。」
「別說好聽話。」張瑾虛點了駱喬兩下,接著對身後招了招手,一直站在他後面的一名相貌毫無特點的年輕人走上前來,他指著年輕人對駱喬說:「這是我徒弟,叫白韓亮。」
「小的見過駱將軍。」年輕人立刻朝駱喬奉手行禮。
駱喬略一頷首,道:「攻打嵇充的情報你都送得很及時,年紀輕輕做事縝密,有前途。」
「這是小的應該做的。」白韓亮很激動。
駱喬再一頷首,然後看向張瑾。
「我徒弟就交給你了,該怎麼調.教就怎麼調.教。」張瑾說。
「你幹辦處的人交給我調.教,」駱喬搖頭失笑:「張叔,你可太會偷懶了。」
張瑾嘆了一口氣:「都說了,我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麼一會兒功夫,張瑾就說了兩次「老了」,駱喬便明了他的打算。
她沒怎麼思索,便道:「小意說,待天下一統,他要去南方,北方的冬天太冷他總出不了門,張叔你喜歡南方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