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公主昨兒夜裡才同她說了將要還俗,往西域去經商和遊歷的事。
李令儀淡淡掃視施晏微和望晴一眼,平聲道:「他是擔心我和望晴二人會有危險,正好又無甚事做,也想去西域,這才會如此決定。」
施晏微聞聽此言,衷心為沈鏡安感到高興,同時也替李令儀和望晴能有他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的保護感到安心和踏實。
「如此也好,阿舅不願在朝中為官,此去西域,有了事做,還可護你們周全,我也能安心些。」施晏微說話間,露出一抹發自真心的笑意來。
是夜,宋珩批完摺子,過了一更天,方捧著那方用和氏璧雕刻而成傳國玉璽往大業殿來。
沈鏡安下晌陪著宋明廷玩了一會兒,由宮人引著回了住處。
李令儀倒是還留在大業殿裡,與楊筠宿在一處,楊筠新學了詩賦,背給李令儀聽過後,又去正殿尋施晏微。
父女兩同時找上門來,施晏微不得不停止工作,先與宋珩聽她被詩,哄她走了,這才得以獨處。
宋珩抱施晏微坐在自己腿上,將傳國玉璽雙手奉給她,接著開始替她揉肩。
此番若非他將從魏國奪來的傳國玉璽送到手中,施晏微差點都要忘了數年前的那個夜晚,他曾同她說過,將來要將此物拿與她把玩。
想起課堂上老師曾說傳國玉璽失傳於五代十國,不由將其拿在手裡看了又看,但見其下刻著八個她不認識的字體,應是未經簡化的秦小篆。
看了一會兒,漸漸沒了興致,便將其擱在一邊。
宋珩沒再看那玉璽一眼,只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觀她今日的心情不錯,主動同他說話:「我阿舅不欲留在洛陽為官,欲要同令儀一起去西域。」
宋珩聽她說完,正確分析了她對此事的態度後,旋即點頭附和,「去西域也好,自可長不少見識,我雖四處征戰多年,現下又貴為帝王,卻不曾去過西域。這樣算來,倒是你阿舅和令儀更自在些。」
他很自然地隨她稱呼李令儀為令儀,仿佛李令儀是他的好友,與他很熟似的。
施晏微無端想起什麼,忽喃喃低語道:「西域雖好,我還是更想去錦官城一些。那兒有我喜歡的地方,有我愛吃的東西。」
宋珩不明白她為何會對錦官城那樣執著,還有她口中的陳讓,他明明將她在弘農、晉州和文水的生活痕跡都調查得一清二楚,她的身邊從不曾出現過叫陳讓的人,她卻聲稱陳讓待她的好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
她自在太原的宋府磕到頭後,便將從前的事忘了個乾淨,為何獨獨記著陳讓,那樣想去一個她從前不曾踏足過的地方?
宋珩將在這些信息拼湊在一起,竟是開始往怪力亂神上想:民間的傳奇故事里,不乏人死後,進入到另一個剛死之人的身體,然後借著那人的身體重活一世。
果真如此,音娘從前莫不是生活在錦官城的人,她的真名也不叫楊楚音……
他的猜想愈發離奇,待被施晏微的聲音打斷思緒後,自己也覺得甚是荒謬,如那等杜撰出來的故事,豈可相信。
施晏微的話題已經轉移到如何辦理通關文牒一事上,宋珩卻還在想著她的那句愛吃的東西。
有什麼是錦官城有而洛陽沒有的?宋珩首先想到的便是荔枝。
音娘自然不會為了口舌之欲那般勞民傷財,也就沒有問她是不是喜歡吃荔枝,橫豎櫻桃、枇杷、石榴、柿子和葡萄她也很喜歡吃,不愁她吃不上喜歡的。
宋珩想到此處,這才注意到小几上的那盤葡萄,淨手後替她剝了起來,將如何辦理通關文牒一事細細說與她聽。
施晏微吃下他剝的葡萄,小半串後便有些吃不下了,問他過來前洗過了沒。
宋珩有意曲解她的意思,問她是不是想要,施晏微嗔怪他都三十有七還沒個正形。
「音娘這是嫌我年紀大,擔心我身子不如從前了?」宋珩揪住她話里把柄不放,毫不費力地將她托抱至懷裡,只用了一隻手。
「音娘可莫要忘了,我叫夔牛奴。方才來前未及洗漱,那藥卻是喝了的。」宋珩一壁說,一壁抱著她出了殿門,往浴房而去。
浴池中,宋珩重溫舊夢,將十年前在海棠池與她做過的親密事悉數做了一遍。
施晏微的兩條胳膊漸漸沒了力氣,撐不住,只能環住他的脖頸,無能伏在他的胸膛上,他卻還是釘著她不放。
待過得三更天,宋珩方肯放過她,伺候她擦身穿衣,抱她回正殿安歇。
因李令儀和沈鏡安並不急著離開,那通關文牒便按照正常的流程和時間走,小半個月後方到李令儀手中。
那通牒上,沈鏡安被安上侍從的名頭,她與望晴則是一對姊妹。
他們離開那日,李令儀褪去道袍,換上一身輕便的裙衫,滿頭青絲綰成單髻,僅以一支銀簪為飾。
如宋珩所料,沈鏡安並不願意接受宋珩的銀錢,好在他早想好了對策,只說那些金銀錢物皆是從他府上搜尋來的,他這才肯收下,將那一小箱子往馬車上藏好。
施晏微和宋珩皆是著了常服去送他們。
楊筠有些捨不得李令儀和沈鏡安,不免紅了眼框,喉嚨酸澀,忍著淚意問:「阿姨和舅翁可還會回來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李令儀淡淡掃視施晏微和望晴一眼,平聲道:「他是擔心我和望晴二人會有危險,正好又無甚事做,也想去西域,這才會如此決定。」
施晏微聞聽此言,衷心為沈鏡安感到高興,同時也替李令儀和望晴能有他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的保護感到安心和踏實。
「如此也好,阿舅不願在朝中為官,此去西域,有了事做,還可護你們周全,我也能安心些。」施晏微說話間,露出一抹發自真心的笑意來。
是夜,宋珩批完摺子,過了一更天,方捧著那方用和氏璧雕刻而成傳國玉璽往大業殿來。
沈鏡安下晌陪著宋明廷玩了一會兒,由宮人引著回了住處。
李令儀倒是還留在大業殿裡,與楊筠宿在一處,楊筠新學了詩賦,背給李令儀聽過後,又去正殿尋施晏微。
父女兩同時找上門來,施晏微不得不停止工作,先與宋珩聽她被詩,哄她走了,這才得以獨處。
宋珩抱施晏微坐在自己腿上,將傳國玉璽雙手奉給她,接著開始替她揉肩。
此番若非他將從魏國奪來的傳國玉璽送到手中,施晏微差點都要忘了數年前的那個夜晚,他曾同她說過,將來要將此物拿與她把玩。
想起課堂上老師曾說傳國玉璽失傳於五代十國,不由將其拿在手裡看了又看,但見其下刻著八個她不認識的字體,應是未經簡化的秦小篆。
看了一會兒,漸漸沒了興致,便將其擱在一邊。
宋珩沒再看那玉璽一眼,只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觀她今日的心情不錯,主動同他說話:「我阿舅不欲留在洛陽為官,欲要同令儀一起去西域。」
宋珩聽她說完,正確分析了她對此事的態度後,旋即點頭附和,「去西域也好,自可長不少見識,我雖四處征戰多年,現下又貴為帝王,卻不曾去過西域。這樣算來,倒是你阿舅和令儀更自在些。」
他很自然地隨她稱呼李令儀為令儀,仿佛李令儀是他的好友,與他很熟似的。
施晏微無端想起什麼,忽喃喃低語道:「西域雖好,我還是更想去錦官城一些。那兒有我喜歡的地方,有我愛吃的東西。」
宋珩不明白她為何會對錦官城那樣執著,還有她口中的陳讓,他明明將她在弘農、晉州和文水的生活痕跡都調查得一清二楚,她的身邊從不曾出現過叫陳讓的人,她卻聲稱陳讓待她的好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
她自在太原的宋府磕到頭後,便將從前的事忘了個乾淨,為何獨獨記著陳讓,那樣想去一個她從前不曾踏足過的地方?
宋珩將在這些信息拼湊在一起,竟是開始往怪力亂神上想:民間的傳奇故事里,不乏人死後,進入到另一個剛死之人的身體,然後借著那人的身體重活一世。
果真如此,音娘從前莫不是生活在錦官城的人,她的真名也不叫楊楚音……
他的猜想愈發離奇,待被施晏微的聲音打斷思緒後,自己也覺得甚是荒謬,如那等杜撰出來的故事,豈可相信。
施晏微的話題已經轉移到如何辦理通關文牒一事上,宋珩卻還在想著她的那句愛吃的東西。
有什麼是錦官城有而洛陽沒有的?宋珩首先想到的便是荔枝。
音娘自然不會為了口舌之欲那般勞民傷財,也就沒有問她是不是喜歡吃荔枝,橫豎櫻桃、枇杷、石榴、柿子和葡萄她也很喜歡吃,不愁她吃不上喜歡的。
宋珩想到此處,這才注意到小几上的那盤葡萄,淨手後替她剝了起來,將如何辦理通關文牒一事細細說與她聽。
施晏微吃下他剝的葡萄,小半串後便有些吃不下了,問他過來前洗過了沒。
宋珩有意曲解她的意思,問她是不是想要,施晏微嗔怪他都三十有七還沒個正形。
「音娘這是嫌我年紀大,擔心我身子不如從前了?」宋珩揪住她話里把柄不放,毫不費力地將她托抱至懷裡,只用了一隻手。
「音娘可莫要忘了,我叫夔牛奴。方才來前未及洗漱,那藥卻是喝了的。」宋珩一壁說,一壁抱著她出了殿門,往浴房而去。
浴池中,宋珩重溫舊夢,將十年前在海棠池與她做過的親密事悉數做了一遍。
施晏微的兩條胳膊漸漸沒了力氣,撐不住,只能環住他的脖頸,無能伏在他的胸膛上,他卻還是釘著她不放。
待過得三更天,宋珩方肯放過她,伺候她擦身穿衣,抱她回正殿安歇。
因李令儀和沈鏡安並不急著離開,那通關文牒便按照正常的流程和時間走,小半個月後方到李令儀手中。
那通牒上,沈鏡安被安上侍從的名頭,她與望晴則是一對姊妹。
他們離開那日,李令儀褪去道袍,換上一身輕便的裙衫,滿頭青絲綰成單髻,僅以一支銀簪為飾。
如宋珩所料,沈鏡安並不願意接受宋珩的銀錢,好在他早想好了對策,只說那些金銀錢物皆是從他府上搜尋來的,他這才肯收下,將那一小箱子往馬車上藏好。
施晏微和宋珩皆是著了常服去送他們。
楊筠有些捨不得李令儀和沈鏡安,不免紅了眼框,喉嚨酸澀,忍著淚意問:「阿姨和舅翁可還會回來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