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他這樣坦坦蕩蕩毫無畏懼的,卻讓皇帝啞然。
正在這時,昭王殿下欠身道:「皇上,兒臣有話說。難得這宿九曜年紀小小就立下戰功,而觀他為人心性,又是個極純良的少年,至於先前所犯之錯,也因為他年少不知朝廷規矩,又兼義字當頭,如今也已經自知其錯,故而兒臣覺著,倒是可以特赦了他的無心之過。」
昭王才說完了,靖王殿下便跳出來說道:「皇上,兒臣也是如此認為,宿九曜年少立功,可喜又沒有任何驕矜之意,更不是仗著有功在身就肆意妄為,品行著實可敬,而且他是天生的將才,兒臣覺著皇上應該越發重用他,假以時日,必定更是國之棟樑。」
皇帝面上的笑容掩飾不住:「有些道理……」環顧周圍,便問道:「太子如何看法?」
李星淵從先前進殿,便一言不發,此刻道:「正如皇上之前所說』瑕不掩瑜』,兒臣也覺著,宿九曜是個可用之才,縱然有小小過錯,想必將來他定會改過自新將功補過。」
太子言簡意賅。
靖王瞅了他一眼,道:「父皇,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皇上非但不該降罪,反而當重重地封賞,這樣才會激勵三軍將士奮勇殺敵,建立功勳。」
幾位朝臣也一起附和。
皇帝聽到此時,終於順水推舟說道:「公道自在人心。如今滿朝眾人為宿九曜說話,朕也自然不能再追究他的過錯。」
宿九曜道:「多謝皇上開恩。」
皇帝道:「對了,還有一事,你又是如何在順德府奪得武林盟主的?」
關於這個,衛玉也曾教過宿九曜。
宿九曜不慌不忙,就把本來去看熱鬧、為了朋友抱打不平、誤打誤撞上台種種如實講述了一遍。
只不過他本來不是個愛開口的,讓他忽然說了這些話,也算是破天荒。
要不是衛玉事先教導過,這會兒指不定是怎樣冷場的局面。
皇帝聽完了,大笑:「順德府的郭知府公文上說此乃天意,朕還不信,現在看來果真是天意如此。你贏的好,也讓那些武林人士看看。他們整天爭來爭去,卻都比不過朕軍中的一員小將。」
靖王笑道:「皇上說的沒錯,也給那些自命不凡的武林人士一個教訓。可算也是天意讓宿九曜出京,他要不去?這武林盟主還到不了手呢,所以他簡直是無過而有功。」
昭王跟太子在旁邊看了一眼鏡王。都覺得他似乎太踴躍了,好像很願意為小九爺說話,也不知是何居心。
不過這句話卻惹得皇帝很是開懷:「這麼說來,朕一定要重重的封賞他才行了。」
靖王道:「兒臣也覺著一定該重賞。」
皇帝就看向宿九曜,道:「你不如說說你想要點什麼?想要朕賞你些什麼?」
宿九曜心頭一動。
他稍微猶豫,還是躬身回答:「皇上不降罪,臣已經感恩戴德……感激於心,不敢再要什麼賞賜了。」
這些話自然還是衛玉教他的,只不過詞有些記錯了而已。
皇帝忍俊不禁,看他年紀雖小,但態度沉穩,不卑不亢,頗有大將之風,越發心喜。
這樣一高興,便破例封了宿九曜為平虜將軍,又賞賜了他一套銀甲黃袍,讓人從御馬監選一匹上好的汗血寶馬,另外還有玉如意兩柄,黃金百兩,白銀千兩。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厚賞,幾位在場的朝臣都驚嘖。
宿九曜跪地謝恩。
皇帝又道:「正當年間,你可再於京內多逗留幾日,再回豫州。只要你好生為朝廷效力,下回立功回京後,朕許你賜披紅簪金花,打馬遊街,如何?」
其實這次皇帝就想叫他簪花遊街,只不過因為良妃的事,權且推後。
在場眾人都看向中間的那少年,有艷羨的,有嫉妒的,還有不明所以的目光。
太子殿下看著宿九曜,平常人若得了這樣重的封賞,一定會喜形於色,或者激動的不能自已。
但宿九曜卻總是從卻自始至終都氣定神閒,皇上說要責罰他,他並不畏懼,皇上說要封賞他,他也並不開懷,仿佛喜怒不行於色。
如今他才十五歲,就已經氣度沉穩如此,除了稍微有些冷清,不太通人情世故外,將來只怕不可限量。
退朝之後,太子帶了小九爺往回。
一邊走,他問道:「皇上剛才問你要什麼封賞,你為什麼沒說留在京內?」
宿九曜道:「我為什麼要留在京內?」
李星淵一笑:「只是一問而已,畢竟人人都願意在京中,你不想嗎?」
宿九曜沉默了會兒:「相比較而言,豫州那裡更需要我。」
這句話卻得到了太子殿下的刮目相看:「果然難得,你年紀輕輕,就這樣有大局之觀。」
宿九曜心中所想的卻是在湘州的時候,衛玉跟他說——我更相信你。
只因為她這句話,他便義無反顧。
「多謝太子殿下。」宿九曜淡淡的,又解釋:「不過我不小了,十五歲足可以建功立業,在有的地方也已經成家了。」
太子揚眉:「你想成家嗎?有喜歡的人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正在這時,昭王殿下欠身道:「皇上,兒臣有話說。難得這宿九曜年紀小小就立下戰功,而觀他為人心性,又是個極純良的少年,至於先前所犯之錯,也因為他年少不知朝廷規矩,又兼義字當頭,如今也已經自知其錯,故而兒臣覺著,倒是可以特赦了他的無心之過。」
昭王才說完了,靖王殿下便跳出來說道:「皇上,兒臣也是如此認為,宿九曜年少立功,可喜又沒有任何驕矜之意,更不是仗著有功在身就肆意妄為,品行著實可敬,而且他是天生的將才,兒臣覺著皇上應該越發重用他,假以時日,必定更是國之棟樑。」
皇帝面上的笑容掩飾不住:「有些道理……」環顧周圍,便問道:「太子如何看法?」
李星淵從先前進殿,便一言不發,此刻道:「正如皇上之前所說』瑕不掩瑜』,兒臣也覺著,宿九曜是個可用之才,縱然有小小過錯,想必將來他定會改過自新將功補過。」
太子言簡意賅。
靖王瞅了他一眼,道:「父皇,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皇上非但不該降罪,反而當重重地封賞,這樣才會激勵三軍將士奮勇殺敵,建立功勳。」
幾位朝臣也一起附和。
皇帝聽到此時,終於順水推舟說道:「公道自在人心。如今滿朝眾人為宿九曜說話,朕也自然不能再追究他的過錯。」
宿九曜道:「多謝皇上開恩。」
皇帝道:「對了,還有一事,你又是如何在順德府奪得武林盟主的?」
關於這個,衛玉也曾教過宿九曜。
宿九曜不慌不忙,就把本來去看熱鬧、為了朋友抱打不平、誤打誤撞上台種種如實講述了一遍。
只不過他本來不是個愛開口的,讓他忽然說了這些話,也算是破天荒。
要不是衛玉事先教導過,這會兒指不定是怎樣冷場的局面。
皇帝聽完了,大笑:「順德府的郭知府公文上說此乃天意,朕還不信,現在看來果真是天意如此。你贏的好,也讓那些武林人士看看。他們整天爭來爭去,卻都比不過朕軍中的一員小將。」
靖王笑道:「皇上說的沒錯,也給那些自命不凡的武林人士一個教訓。可算也是天意讓宿九曜出京,他要不去?這武林盟主還到不了手呢,所以他簡直是無過而有功。」
昭王跟太子在旁邊看了一眼鏡王。都覺得他似乎太踴躍了,好像很願意為小九爺說話,也不知是何居心。
不過這句話卻惹得皇帝很是開懷:「這麼說來,朕一定要重重的封賞他才行了。」
靖王道:「兒臣也覺著一定該重賞。」
皇帝就看向宿九曜,道:「你不如說說你想要點什麼?想要朕賞你些什麼?」
宿九曜心頭一動。
他稍微猶豫,還是躬身回答:「皇上不降罪,臣已經感恩戴德……感激於心,不敢再要什麼賞賜了。」
這些話自然還是衛玉教他的,只不過詞有些記錯了而已。
皇帝忍俊不禁,看他年紀雖小,但態度沉穩,不卑不亢,頗有大將之風,越發心喜。
這樣一高興,便破例封了宿九曜為平虜將軍,又賞賜了他一套銀甲黃袍,讓人從御馬監選一匹上好的汗血寶馬,另外還有玉如意兩柄,黃金百兩,白銀千兩。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厚賞,幾位在場的朝臣都驚嘖。
宿九曜跪地謝恩。
皇帝又道:「正當年間,你可再於京內多逗留幾日,再回豫州。只要你好生為朝廷效力,下回立功回京後,朕許你賜披紅簪金花,打馬遊街,如何?」
其實這次皇帝就想叫他簪花遊街,只不過因為良妃的事,權且推後。
在場眾人都看向中間的那少年,有艷羨的,有嫉妒的,還有不明所以的目光。
太子殿下看著宿九曜,平常人若得了這樣重的封賞,一定會喜形於色,或者激動的不能自已。
但宿九曜卻總是從卻自始至終都氣定神閒,皇上說要責罰他,他並不畏懼,皇上說要封賞他,他也並不開懷,仿佛喜怒不行於色。
如今他才十五歲,就已經氣度沉穩如此,除了稍微有些冷清,不太通人情世故外,將來只怕不可限量。
退朝之後,太子帶了小九爺往回。
一邊走,他問道:「皇上剛才問你要什麼封賞,你為什麼沒說留在京內?」
宿九曜道:「我為什麼要留在京內?」
李星淵一笑:「只是一問而已,畢竟人人都願意在京中,你不想嗎?」
宿九曜沉默了會兒:「相比較而言,豫州那裡更需要我。」
這句話卻得到了太子殿下的刮目相看:「果然難得,你年紀輕輕,就這樣有大局之觀。」
宿九曜心中所想的卻是在湘州的時候,衛玉跟他說——我更相信你。
只因為她這句話,他便義無反顧。
「多謝太子殿下。」宿九曜淡淡的,又解釋:「不過我不小了,十五歲足可以建功立業,在有的地方也已經成家了。」
太子揚眉:「你想成家嗎?有喜歡的人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