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後來兩人無意中殺了登雲派的少掌門,被下了生死令追殺, 從此只能隱姓埋名,逃之夭夭。
兩人因為分頭行事, 這一兩年內都不知對方如何。
直到這道士來到定縣, 他無意中發現了縣官原來就是自己昔日一起作惡的同黨。
當初都在草莽, 如今對方已經是道貌岸然, 成為一方父母官, 而自己卻如此落魄, 連住店的錢都拿不出來,還的在城隍廟棲身。
奪命道士便想向銀蛇劍譚英討些錢財,假如譚英不給,那大家就魚死網破。
誰知譚英心思極深,知道只要汪四在, 自己這縣官便做不穩當。
於是他先假裝答應,那天便在城隍廟出其不意, 將道士殺死!
可汪四臨死之時, 推動了殿前小鬼, 楊知縣怕摔倒小鬼會引人注意,急忙扶住小鬼,小鬼底下的血,就是那時候沾染的。
誰知這一幕正好給那打更人看見,幸而天黑燈微,只看到了小鬼行動, 錯以為鬧鬼。
譚英藏起了道士的屍身,但是因為心懷鬼胎, 所以一直放不下,擔心哪裡露出破綻。
那天晚上,他回去查看,確認並沒有留下蛛絲馬跡,誰知徘徊之時,竟又給王大膽碰見。
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王大膽殺死。
從此鬧鬼的傳聞越發沸騰,自然沒有人再敢靠近城隍廟,這樣就正中銀蛇劍的下懷,只要沒有人敢進城隍廟,他藏屍殺人就永不會被發現。
可惜衛玉從這里經過,譚英知道她不好糊弄,怕她藉機深究,於是正好抓了跟王大膽有過節的小陸來當替罪羊。
假如不是衛玉打此經過,這種江洋大盜來做一方父母官。可想而知會有多少冤假錯案,貪贓枉法之舉。
衛玉最後的問題是:「真正的楊知縣在哪裡?」
譚英沉默不語,袁執事在旁趁機道:「若還不說,就大刑伺候!」他還記得這假知縣對無辜之人上刑的「威風」,很想讓他自己也嘗嘗這滋味。
誰知譚英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直接說道:「我是先前在青松嶺的時候,有個書生模樣的人投宿寺廟,交談中知道他要來此上任,我就……藏了他的文書印信,把人殺了……後來被江湖上通緝,我便正好帶了印信來到此處,假冒了知縣,本來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栽在你的手上。」
袁執事在旁哼道:「你也不虧了,我們衛巡檢在京城裡連范太保都敢查,那是皇親國戚,何況你這江洋大盜?」
衛玉審訊之時,老鏢主正同幾個鏢師聚在一起商議事體。
等衛玉命把銀蛇劍帶去牢房,武威鏢局的總鏢頭出面:「衛巡檢容稟。」
衛玉心裡也有一點疑問,那就是先前鏢局裡所說的「跟楊知縣勾結」,見他們來到,想必跟此事有關。
果然總鏢頭道:「原先小九爺也去我們鏢局。我等都以為他是一鷺鏢局的人,差點兒起了誤會。當九爺拿出了巡檢令牌的時候,我們又以為他跟楊知縣是一夥兒的。所以也不願意理會。至於原因……」
武威鏢局在月前跟順德府的一鷺鏢局起過爭執,原因系一鷺鏢局不講規矩,連續截了武威的單子。
這邊派了少鏢主前去理論,誰知他們竟不由分說動了手,打傷了少鏢主,打死了一個鏢師。
至今武威的少鏢主還在傷重不起。
總鏢頭道:「我們本來想跟他們打……可我們老鏢主說,出了人命,不如報官解決,私下報復、冤冤相報何時了,誰知告到了縣衙,知縣卻不由分說,先打了去上告的板子,又訓斥說我們挑釁在先,話里話外偏袒著一鷺鏢局。逼的我們簡直無法在本地立足了……」
定縣這事多半已經解決。
除了譚英落網外,衛玉還在意的是縣衙內有沒有他的同黨。
她留心通查了一遍,發現那些衙役們並不知情,而伺候譚英的也都是些本地,並無他的心腹,這些人對他的身份也毫無懷疑。
衛玉因為次日要趕路,只能先問到此,當夜便忙著寫奏摺,讓朝廷另外派人來接任。
她忙完了這些,已經將到子時了。
才擱筆,突然聞到一股奇異的鮮香。
正發怔,就見阿芒從外進來,手中抱著一個碗,雖然走路,但眼睛始終盯著碗,垂涎三尺的。
衛玉笑道:「幹什麼?」
阿芒舔著嘴唇說:「好東西呢……小九叫我端來給玉哥兒的,讓你嘗嘗。」
衛玉搓搓手接過來,剛要吃,忽然道:「怎麼一直不見他,他的傷如何了?怎麼就做這些?」
阿芒聞著香味,咽了口很大的口水,道:「你先前忙起來,眼睛裡哪裡還有別人?他來過幾次,見你頭也不抬的,就走了。剛才做了這個叫我送來。」
衛玉望著碗中嫩嫩的,像是雞蛋羹,只多了一份鮮香:「這是什麼?」
阿芒嗤嗤地笑了兩聲,說道:「他說叫銀魚抱蛋。」
衛玉挑眉,用筷子撥拉了一下,果真看到雞蛋羹中藏著一條條雪白透明的銀魚,美食美色,賞心悅目。衛玉還沒開始吃,口水涌動,喃喃自語:「他怎麼就知道我愛吃這個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兩人因為分頭行事, 這一兩年內都不知對方如何。
直到這道士來到定縣, 他無意中發現了縣官原來就是自己昔日一起作惡的同黨。
當初都在草莽, 如今對方已經是道貌岸然, 成為一方父母官, 而自己卻如此落魄, 連住店的錢都拿不出來,還的在城隍廟棲身。
奪命道士便想向銀蛇劍譚英討些錢財,假如譚英不給,那大家就魚死網破。
誰知譚英心思極深,知道只要汪四在, 自己這縣官便做不穩當。
於是他先假裝答應,那天便在城隍廟出其不意, 將道士殺死!
可汪四臨死之時, 推動了殿前小鬼, 楊知縣怕摔倒小鬼會引人注意,急忙扶住小鬼,小鬼底下的血,就是那時候沾染的。
誰知這一幕正好給那打更人看見,幸而天黑燈微,只看到了小鬼行動, 錯以為鬧鬼。
譚英藏起了道士的屍身,但是因為心懷鬼胎, 所以一直放不下,擔心哪裡露出破綻。
那天晚上,他回去查看,確認並沒有留下蛛絲馬跡,誰知徘徊之時,竟又給王大膽碰見。
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王大膽殺死。
從此鬧鬼的傳聞越發沸騰,自然沒有人再敢靠近城隍廟,這樣就正中銀蛇劍的下懷,只要沒有人敢進城隍廟,他藏屍殺人就永不會被發現。
可惜衛玉從這里經過,譚英知道她不好糊弄,怕她藉機深究,於是正好抓了跟王大膽有過節的小陸來當替罪羊。
假如不是衛玉打此經過,這種江洋大盜來做一方父母官。可想而知會有多少冤假錯案,貪贓枉法之舉。
衛玉最後的問題是:「真正的楊知縣在哪裡?」
譚英沉默不語,袁執事在旁趁機道:「若還不說,就大刑伺候!」他還記得這假知縣對無辜之人上刑的「威風」,很想讓他自己也嘗嘗這滋味。
誰知譚英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直接說道:「我是先前在青松嶺的時候,有個書生模樣的人投宿寺廟,交談中知道他要來此上任,我就……藏了他的文書印信,把人殺了……後來被江湖上通緝,我便正好帶了印信來到此處,假冒了知縣,本來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栽在你的手上。」
袁執事在旁哼道:「你也不虧了,我們衛巡檢在京城裡連范太保都敢查,那是皇親國戚,何況你這江洋大盜?」
衛玉審訊之時,老鏢主正同幾個鏢師聚在一起商議事體。
等衛玉命把銀蛇劍帶去牢房,武威鏢局的總鏢頭出面:「衛巡檢容稟。」
衛玉心裡也有一點疑問,那就是先前鏢局裡所說的「跟楊知縣勾結」,見他們來到,想必跟此事有關。
果然總鏢頭道:「原先小九爺也去我們鏢局。我等都以為他是一鷺鏢局的人,差點兒起了誤會。當九爺拿出了巡檢令牌的時候,我們又以為他跟楊知縣是一夥兒的。所以也不願意理會。至於原因……」
武威鏢局在月前跟順德府的一鷺鏢局起過爭執,原因系一鷺鏢局不講規矩,連續截了武威的單子。
這邊派了少鏢主前去理論,誰知他們竟不由分說動了手,打傷了少鏢主,打死了一個鏢師。
至今武威的少鏢主還在傷重不起。
總鏢頭道:「我們本來想跟他們打……可我們老鏢主說,出了人命,不如報官解決,私下報復、冤冤相報何時了,誰知告到了縣衙,知縣卻不由分說,先打了去上告的板子,又訓斥說我們挑釁在先,話里話外偏袒著一鷺鏢局。逼的我們簡直無法在本地立足了……」
定縣這事多半已經解決。
除了譚英落網外,衛玉還在意的是縣衙內有沒有他的同黨。
她留心通查了一遍,發現那些衙役們並不知情,而伺候譚英的也都是些本地,並無他的心腹,這些人對他的身份也毫無懷疑。
衛玉因為次日要趕路,只能先問到此,當夜便忙著寫奏摺,讓朝廷另外派人來接任。
她忙完了這些,已經將到子時了。
才擱筆,突然聞到一股奇異的鮮香。
正發怔,就見阿芒從外進來,手中抱著一個碗,雖然走路,但眼睛始終盯著碗,垂涎三尺的。
衛玉笑道:「幹什麼?」
阿芒舔著嘴唇說:「好東西呢……小九叫我端來給玉哥兒的,讓你嘗嘗。」
衛玉搓搓手接過來,剛要吃,忽然道:「怎麼一直不見他,他的傷如何了?怎麼就做這些?」
阿芒聞著香味,咽了口很大的口水,道:「你先前忙起來,眼睛裡哪裡還有別人?他來過幾次,見你頭也不抬的,就走了。剛才做了這個叫我送來。」
衛玉望著碗中嫩嫩的,像是雞蛋羹,只多了一份鮮香:「這是什麼?」
阿芒嗤嗤地笑了兩聲,說道:「他說叫銀魚抱蛋。」
衛玉挑眉,用筷子撥拉了一下,果真看到雞蛋羹中藏著一條條雪白透明的銀魚,美食美色,賞心悅目。衛玉還沒開始吃,口水涌動,喃喃自語:「他怎麼就知道我愛吃這個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