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於是王大膽竟一拍胸脯,真的前來城隍廟查探。
起初他那些同伙還想看熱鬧,可是跟著來到城隍廟,見四周冷清清毫無人蹤,只有正中城隍跟兩個青面獠牙的鬼怪,他們心裡也打怵,竟然沒有一個跟著進門的。
又見王大膽一個人在廟內大呼小叫,怎麼看怎麼怪異,他們心裡越發害怕,竟是一鬨而散。
沒想到早上,便有人發現王大膽死在城隍爺面前地上,血流遍地。
而殺他致死的兇器,正是城隍爺身後青面小鬼手中握著的那把劍,直直地戳入了胸口。
衛玉打聽明白,又問城隍廟的方向,本想先去瞧瞧,不料有個衙差一路尋來,人群中一眼看到他們兩人如鶴立雞群,立即便趕忙上前行禮:「衛巡檢,我們老爺已經回了衙門。」
定縣縣衙,袁執事已經把在酒肆發生的經過都告訴了楊知縣,又讓那酒肆掌柜也錄了口供。
楊知縣急忙命人跟著那掌柜回酒肆,把屍首抬回縣衙。
衛玉回來之時,那差役已經出發了。楊知縣正在縣衙門口恭候,遠遠地看見她,急忙上前行禮。
大家同入裡間坐定,楊知縣不住地拱手致歉,道:「在下官的轄下,竟然會有歹人劫路、幾乎相害巡檢大人,如此惡劣令人髮指,下官真是慚愧之極!一定會竭盡全力,查明真相!」
衛玉和顏悅色道:「事情發生在楊知縣轄下,自是你接手善後。不過這些歹人未必就是本地人,楊知縣盡力罷了。」
其實衛玉心裡早有猜測,那幾個殺手明顯是沖她而來,也早知道她會經過山路,所以提前一天去了酒肆坐等。
而且這三人都是身手不俗,所以背後指使之人一定更非泛泛。
想想最近她得罪的最狠的是誰……無非是范太保,至于靖王……倒還未必到達非要她死的地步。
如果真是范太保,那麼這件事自然也不是楊知縣能置喙的了。
所以衛玉只讓楊知縣盡力而為。
楊知縣卻肅然道:「衛巡檢放心,下官一定不會拖賴推諉!必定給您一個交代。」
衛玉笑道:「說起來,知縣手上不是還有個案子麼?不知城隍廟那件事如何?」
楊知縣道:「衛巡檢也知道了?」
「先前在街頭聽人議論,未知究竟。」
楊知縣便道:「先前下官去了城隍廟查看,雖然死者看似確實是被小鬼所持的劍刺死,但下官不信真的是鬼怪所為……所以想這件事一定有人背後裝神弄鬼,也許……是那王大膽的仇家所為,假借鬼怪之名要害人,所以下官先前已經命人去查問這王大膽素日跟什麼人有過節。」
這楊知縣語氣篤定,心思清明,絲毫不為鬼神之說而慌亂,衛玉心裡倒是有幾分嘉賞。
楊知縣見她面上帶著三分笑意,便繼續說道:「另外,昨日跟王大膽一塊兒喝酒的那些人,下官也正叫人去傳,王大膽之所以會闖去城隍廟,跟他們的慫恿脫不了干係,也許兇手就藏在他們之中,目的就是讓王大膽去了城隍廟後……再借鬼怪之說殺害他,這樣自然就』天衣無縫』。」
衛玉見他連這個可能都想到了,便道:「楊大人神思清明,細緻入微,實在難能可貴。」
楊知縣忙站起身來,謙虛道:「不敢,這不過是下官分內之事,尤其是這種涉及玄虛之事,下官一定要儘快破案,否則的話,越拖越久,百姓們一定謠言四起,十分不利!」
衛玉點頭,見他這樣清正耿直狀,便忍不住提醒道:「楊知縣雖言之有理,只有一點,據說有人目睹那城隍廟的小鬼活動是在半月之前,這王大膽是在昨夜被殺……如果說製造謠言之人是為殺死王大膽,那是不是……拖延的時間太長了些……不過這也是我一點疑問,楊知縣只管自行查辦就是了。」
楊知縣面色凝重,連連道:「衛巡檢之言,下官銘記在心。一定會謹慎行事。」
王大膽的屍身已經被帶到了縣衙暫時安放,衛玉本來想去一看,只不過她覺著楊知縣如此言之鑿鑿精明強幹,有雷厲風行之態,倒也不用她再去多此一舉。
兩人說罷,衛玉想起自己昨夜寫的信,便拿了出來,叫楊知縣派人緊急送往京城。
吩咐過後,楊知縣自去查辦城隍廟一案,而她則先回院內,看看兩位侍衛的情形如何。
之前袁執事叫請了大夫來,已經給孟董兩人敷了金創藥,又開了幾副內服的。
兩個人傷勢雖重,幸喜沒有性命之憂,只需要靜養而已。
孟侍衛見衛玉來探,十分不安,掙扎著欠身道:「是我們無能,差點兒連累了衛巡檢。」
衛玉知道這分明是自己連累了他們,便安撫道:「不必這樣,如今養好身體才是正經。」
但是現在孟董兩人顯然是不能再跟著了,至少傷好之前不便移動。
雖然小孟堅持要跟隨,可衛玉還是決定讓他們兩個先留下,自己身邊有阿芒,如今又多了宿九曜……他一個就頂十幾二十個侍衛——雖然這麼說有點兒對不住小孟等。
衛玉心裡忖度,她還是想找機會讓宿九曜回京的,畢竟不能讓他一直跟著……難道叫他去湘州?他可是要進京面聖的,京內此刻指不定亂成什麼樣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起初他那些同伙還想看熱鬧,可是跟著來到城隍廟,見四周冷清清毫無人蹤,只有正中城隍跟兩個青面獠牙的鬼怪,他們心裡也打怵,竟然沒有一個跟著進門的。
又見王大膽一個人在廟內大呼小叫,怎麼看怎麼怪異,他們心裡越發害怕,竟是一鬨而散。
沒想到早上,便有人發現王大膽死在城隍爺面前地上,血流遍地。
而殺他致死的兇器,正是城隍爺身後青面小鬼手中握著的那把劍,直直地戳入了胸口。
衛玉打聽明白,又問城隍廟的方向,本想先去瞧瞧,不料有個衙差一路尋來,人群中一眼看到他們兩人如鶴立雞群,立即便趕忙上前行禮:「衛巡檢,我們老爺已經回了衙門。」
定縣縣衙,袁執事已經把在酒肆發生的經過都告訴了楊知縣,又讓那酒肆掌柜也錄了口供。
楊知縣急忙命人跟著那掌柜回酒肆,把屍首抬回縣衙。
衛玉回來之時,那差役已經出發了。楊知縣正在縣衙門口恭候,遠遠地看見她,急忙上前行禮。
大家同入裡間坐定,楊知縣不住地拱手致歉,道:「在下官的轄下,竟然會有歹人劫路、幾乎相害巡檢大人,如此惡劣令人髮指,下官真是慚愧之極!一定會竭盡全力,查明真相!」
衛玉和顏悅色道:「事情發生在楊知縣轄下,自是你接手善後。不過這些歹人未必就是本地人,楊知縣盡力罷了。」
其實衛玉心裡早有猜測,那幾個殺手明顯是沖她而來,也早知道她會經過山路,所以提前一天去了酒肆坐等。
而且這三人都是身手不俗,所以背後指使之人一定更非泛泛。
想想最近她得罪的最狠的是誰……無非是范太保,至于靖王……倒還未必到達非要她死的地步。
如果真是范太保,那麼這件事自然也不是楊知縣能置喙的了。
所以衛玉只讓楊知縣盡力而為。
楊知縣卻肅然道:「衛巡檢放心,下官一定不會拖賴推諉!必定給您一個交代。」
衛玉笑道:「說起來,知縣手上不是還有個案子麼?不知城隍廟那件事如何?」
楊知縣道:「衛巡檢也知道了?」
「先前在街頭聽人議論,未知究竟。」
楊知縣便道:「先前下官去了城隍廟查看,雖然死者看似確實是被小鬼所持的劍刺死,但下官不信真的是鬼怪所為……所以想這件事一定有人背後裝神弄鬼,也許……是那王大膽的仇家所為,假借鬼怪之名要害人,所以下官先前已經命人去查問這王大膽素日跟什麼人有過節。」
這楊知縣語氣篤定,心思清明,絲毫不為鬼神之說而慌亂,衛玉心裡倒是有幾分嘉賞。
楊知縣見她面上帶著三分笑意,便繼續說道:「另外,昨日跟王大膽一塊兒喝酒的那些人,下官也正叫人去傳,王大膽之所以會闖去城隍廟,跟他們的慫恿脫不了干係,也許兇手就藏在他們之中,目的就是讓王大膽去了城隍廟後……再借鬼怪之說殺害他,這樣自然就』天衣無縫』。」
衛玉見他連這個可能都想到了,便道:「楊大人神思清明,細緻入微,實在難能可貴。」
楊知縣忙站起身來,謙虛道:「不敢,這不過是下官分內之事,尤其是這種涉及玄虛之事,下官一定要儘快破案,否則的話,越拖越久,百姓們一定謠言四起,十分不利!」
衛玉點頭,見他這樣清正耿直狀,便忍不住提醒道:「楊知縣雖言之有理,只有一點,據說有人目睹那城隍廟的小鬼活動是在半月之前,這王大膽是在昨夜被殺……如果說製造謠言之人是為殺死王大膽,那是不是……拖延的時間太長了些……不過這也是我一點疑問,楊知縣只管自行查辦就是了。」
楊知縣面色凝重,連連道:「衛巡檢之言,下官銘記在心。一定會謹慎行事。」
王大膽的屍身已經被帶到了縣衙暫時安放,衛玉本來想去一看,只不過她覺著楊知縣如此言之鑿鑿精明強幹,有雷厲風行之態,倒也不用她再去多此一舉。
兩人說罷,衛玉想起自己昨夜寫的信,便拿了出來,叫楊知縣派人緊急送往京城。
吩咐過後,楊知縣自去查辦城隍廟一案,而她則先回院內,看看兩位侍衛的情形如何。
之前袁執事叫請了大夫來,已經給孟董兩人敷了金創藥,又開了幾副內服的。
兩個人傷勢雖重,幸喜沒有性命之憂,只需要靜養而已。
孟侍衛見衛玉來探,十分不安,掙扎著欠身道:「是我們無能,差點兒連累了衛巡檢。」
衛玉知道這分明是自己連累了他們,便安撫道:「不必這樣,如今養好身體才是正經。」
但是現在孟董兩人顯然是不能再跟著了,至少傷好之前不便移動。
雖然小孟堅持要跟隨,可衛玉還是決定讓他們兩個先留下,自己身邊有阿芒,如今又多了宿九曜……他一個就頂十幾二十個侍衛——雖然這麼說有點兒對不住小孟等。
衛玉心裡忖度,她還是想找機會讓宿九曜回京的,畢竟不能讓他一直跟著……難道叫他去湘州?他可是要進京面聖的,京內此刻指不定亂成什麼樣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