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范太保轉頭看向衛玉,冷道:「你給我記著,這件事沒完。」
御史台內,范太保一通大鬧,人盡皆知。
這樣他還不肯罷休,又上書彈劾御史台為非作歹種種,朝廷之中懾於范太保威勢的人不少,倒也有幾個附和他的。
事情當然不免鬧到了皇帝跟前兒。
這日,皇帝傳了太子進宮,詢問他衛玉辦案害命之事。
李星淵早有準備,便將范賜跟鄭礵兩人於教坊司行兇,衛玉傳召鄭礵得了口供,范賜買通御史台差役滅口、陳六早有證供種種都說明了。
太子又道:「因為礙於范賜的身份,加上當時那陳六又未招認,故而沒有判定范賜之罪,這才將他開釋,誰知他竟橫死在暗巷,為了避嫌,此案交由步兵衙門追查,因范賜身上值錢之物被擄劫一空,所以認為是搶劫財物殺人,如今已經有了眉目,正在追查兇手,是以范賜的死,跟衛玉無關。」
皇帝聽罷,說道:「既然按律行事,倒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不過太保痛失愛子,有失分寸。可雖說范二之死跟衛玉無關,但是那鄭礵畢竟是死在御史台,雖找出真兇,可到底御史台也有不查瀆職之罪。」
李星淵垂首:「是,故而兒臣已經命他閉門思過,也罰了他半月俸祿。」
「這處置恐怕難以服眾,」皇帝一笑,道:「如今一連死了兩個,若那衛玉並無根基倒也罷了,偏偏是你身邊出來的人,若不處罰懲戒,只怕人家以為他是仗著東宮的勢力。如此的話,對於滿朝文武也無法交代。」
太子道:「皇上明鑑。」
皇帝點點頭,說道:「聽說衛玉先前被派去南邊,只是中途出了意外才耽擱了,如今既然回來,倒該給他派一宗差事,讓他暫時離開京內,避避風頭也好。」
李星淵本以為皇帝只是想小施懲戒,聽到說要把她調離京城,頓時一驚:「皇上……」
皇帝道:「怎麼?」
二更君
暖閣之中, 一時寂靜。
「回皇上,」李星淵暗中調息,喉頭微動, 終於說道:「雖說皇上用心良苦,只不過, 衛玉辦這案子, 其實並無任何私心, 只是秉公處置而已。至於那范賜, 其實是他仗著太保的勢力橫行霸道, 之前犯案, 各司衙門礙於范太保的顏面,不敢如何。如今衛玉能查辦他,軍民百姓其實多有讚譽之聲。若是皇上欲嚴懲,兒臣以為,興許會寒了那些想要不懼權貴、秉公行事的忠直錚臣之心。」
「錚臣……」皇帝笑了笑:「早聽說這衛玉是太子身邊最寵信之人, 如今聽你這般讚譽,果然那些傳言不虛。」
太子垂首, 臉色微變。
「朕豈會不知個中黑白?朕本來是想, 讓他出京辦差, 一則避避風頭,二則,若他在外頭辦得好,回京之後,便可正大光明升他的職。也免得人家說他是仗著東宮的勢力。」皇帝盯著李星淵,道:「那麼照太子的意思, 將要如何小懲大誡?」
李星淵心裡清楚,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不發一聲, 聽從皇帝的安排。
但是衛玉……才剛剛回京,他實在難下決心,再叫她陡然離開。
如今聽皇帝這樣,太子欠身道:「是兒臣淺見無知,到底不如皇上運籌帷幄,明見萬里,一切都聽皇上吩咐。」
雪陸陸續續下了有五六天,雖然時有放晴,整個京城仍是變成了銀裝素裹之境。
衛玉先是被太子命禁足,便只窩在紫薇胡同里貓冬。
青青時不時去給她打聽消息,據說皇帝因為范太保大鬧御史台,也將太保申飭了一番,只礙於太保是喪子之痛,故而也沒如何懲戒。
衛玉聽說後,心中實在失望。
如果皇親國戚可以隨意地大鬧衙門,那國之王法可真是搖搖欲墜了。
先前查辦此案,鄭礵,宛箐,陳六的口供都十分齊整,只欠一個結案。
然而這案子卻仿佛偃旗息鼓,再無聲息,衛玉隱約猜到,這必然也是上頭的意思,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而真兇也已經被殺,不如就此沉埋。
這日,青青從外面回來,還未進門,就一連聲的叫嚷。
衛玉正抱著那隻小花嘴在看書,任憑小狗拿自己的手指頭磨牙,隔著窗戶聽見女孩子興高采烈的聲響。
門房老周正在掃雪,見狀問道:「什麼事這麼高興?慢著些,別滑倒了。」
「豫州那邊打了勝仗!外頭都在說!」青青的聲音又清又脆:「好熱鬧好喜慶,有好幾處放炮仗呢!」
衛玉本是歪在榻上,聽了這句,急忙坐了起來,一把將窗戶推開問道:「是真的?」
青青來不及進門,就在台階上說道:「反正遇到的人都在傳這件事,想必沒有假的。」
老周拿著掃帚,微微發呆:「這……可真是,不容易啊……」
衛玉已經忙著下地,趿拉著鞋子往外走,才走到門口又停下來,想起自己這會兒還在禁足,不便外出。
她趕緊吩咐青青:「你快去御史台打聽打聽詳細。」
先前范太保還沒衝去御史台鬧事的時候,衛玉聽同僚們說起過豫州的戰況。
但不管是哪一個,一旦提起豫州情形,幾乎都是一臉憂色,因為據他們所知,野狼關那裡戰事膠著,甚至一度失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御史台內,范太保一通大鬧,人盡皆知。
這樣他還不肯罷休,又上書彈劾御史台為非作歹種種,朝廷之中懾於范太保威勢的人不少,倒也有幾個附和他的。
事情當然不免鬧到了皇帝跟前兒。
這日,皇帝傳了太子進宮,詢問他衛玉辦案害命之事。
李星淵早有準備,便將范賜跟鄭礵兩人於教坊司行兇,衛玉傳召鄭礵得了口供,范賜買通御史台差役滅口、陳六早有證供種種都說明了。
太子又道:「因為礙於范賜的身份,加上當時那陳六又未招認,故而沒有判定范賜之罪,這才將他開釋,誰知他竟橫死在暗巷,為了避嫌,此案交由步兵衙門追查,因范賜身上值錢之物被擄劫一空,所以認為是搶劫財物殺人,如今已經有了眉目,正在追查兇手,是以范賜的死,跟衛玉無關。」
皇帝聽罷,說道:「既然按律行事,倒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不過太保痛失愛子,有失分寸。可雖說范二之死跟衛玉無關,但是那鄭礵畢竟是死在御史台,雖找出真兇,可到底御史台也有不查瀆職之罪。」
李星淵垂首:「是,故而兒臣已經命他閉門思過,也罰了他半月俸祿。」
「這處置恐怕難以服眾,」皇帝一笑,道:「如今一連死了兩個,若那衛玉並無根基倒也罷了,偏偏是你身邊出來的人,若不處罰懲戒,只怕人家以為他是仗著東宮的勢力。如此的話,對於滿朝文武也無法交代。」
太子道:「皇上明鑑。」
皇帝點點頭,說道:「聽說衛玉先前被派去南邊,只是中途出了意外才耽擱了,如今既然回來,倒該給他派一宗差事,讓他暫時離開京內,避避風頭也好。」
李星淵本以為皇帝只是想小施懲戒,聽到說要把她調離京城,頓時一驚:「皇上……」
皇帝道:「怎麼?」
二更君
暖閣之中, 一時寂靜。
「回皇上,」李星淵暗中調息,喉頭微動, 終於說道:「雖說皇上用心良苦,只不過, 衛玉辦這案子, 其實並無任何私心, 只是秉公處置而已。至於那范賜, 其實是他仗著太保的勢力橫行霸道, 之前犯案, 各司衙門礙於范太保的顏面,不敢如何。如今衛玉能查辦他,軍民百姓其實多有讚譽之聲。若是皇上欲嚴懲,兒臣以為,興許會寒了那些想要不懼權貴、秉公行事的忠直錚臣之心。」
「錚臣……」皇帝笑了笑:「早聽說這衛玉是太子身邊最寵信之人, 如今聽你這般讚譽,果然那些傳言不虛。」
太子垂首, 臉色微變。
「朕豈會不知個中黑白?朕本來是想, 讓他出京辦差, 一則避避風頭,二則,若他在外頭辦得好,回京之後,便可正大光明升他的職。也免得人家說他是仗著東宮的勢力。」皇帝盯著李星淵,道:「那麼照太子的意思, 將要如何小懲大誡?」
李星淵心裡清楚,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不發一聲, 聽從皇帝的安排。
但是衛玉……才剛剛回京,他實在難下決心,再叫她陡然離開。
如今聽皇帝這樣,太子欠身道:「是兒臣淺見無知,到底不如皇上運籌帷幄,明見萬里,一切都聽皇上吩咐。」
雪陸陸續續下了有五六天,雖然時有放晴,整個京城仍是變成了銀裝素裹之境。
衛玉先是被太子命禁足,便只窩在紫薇胡同里貓冬。
青青時不時去給她打聽消息,據說皇帝因為范太保大鬧御史台,也將太保申飭了一番,只礙於太保是喪子之痛,故而也沒如何懲戒。
衛玉聽說後,心中實在失望。
如果皇親國戚可以隨意地大鬧衙門,那國之王法可真是搖搖欲墜了。
先前查辦此案,鄭礵,宛箐,陳六的口供都十分齊整,只欠一個結案。
然而這案子卻仿佛偃旗息鼓,再無聲息,衛玉隱約猜到,這必然也是上頭的意思,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而真兇也已經被殺,不如就此沉埋。
這日,青青從外面回來,還未進門,就一連聲的叫嚷。
衛玉正抱著那隻小花嘴在看書,任憑小狗拿自己的手指頭磨牙,隔著窗戶聽見女孩子興高采烈的聲響。
門房老周正在掃雪,見狀問道:「什麼事這麼高興?慢著些,別滑倒了。」
「豫州那邊打了勝仗!外頭都在說!」青青的聲音又清又脆:「好熱鬧好喜慶,有好幾處放炮仗呢!」
衛玉本是歪在榻上,聽了這句,急忙坐了起來,一把將窗戶推開問道:「是真的?」
青青來不及進門,就在台階上說道:「反正遇到的人都在傳這件事,想必沒有假的。」
老周拿著掃帚,微微發呆:「這……可真是,不容易啊……」
衛玉已經忙著下地,趿拉著鞋子往外走,才走到門口又停下來,想起自己這會兒還在禁足,不便外出。
她趕緊吩咐青青:「你快去御史台打聽打聽詳細。」
先前范太保還沒衝去御史台鬧事的時候,衛玉聽同僚們說起過豫州的戰況。
但不管是哪一個,一旦提起豫州情形,幾乎都是一臉憂色,因為據他們所知,野狼關那裡戰事膠著,甚至一度失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