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衛玉揚眉,也舉手在小孩的額頭上摸了摸,兩個孩子喜歡的咯咯發笑。
床其實不大,衛玉怕孩子們掉下去,便靠在外頭,最里間是小無名。
四毛拉著衛玉的一隻手貼在臉上,朦朧之時喃喃道:「好香呀。」
孩子們說睡就睡著了,衛玉雖然也疲乏的很,但腦中走馬燈似的,一些事情連番閃過。
從野狼關,到縣衙,徐府……乃至一些細節。
野狼關那細作鄒彥垂死掙扎,想要殺宿九曜之時,少年掙脫繩索將她攬住。
那一刻她嗅到他身上風霜肅殺混合著鮮血乾涸的味道。
乃至在回長懷縣的路上,他一人面對牛頭山上眾人,單薄的身影如同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刃刺入敵陣。
半夢半醒中,衛玉打了個寒噤。
迷迷糊糊中,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三個神秘殺手,一轉眼,其中兩人已經暴屍荒野。
耳畔有個聲音在提醒她:「該走了,不可逗留。」
衛玉心中煩惱,雖在夢中,卻也知道這句話不錯,她費盡心機才避開地方盤查,眼線耳目,一路流離至此。
可她一到,便鬧出大動靜,京城那邊不可能不知道,也許這會兒,李星淵已經知曉了。
說起來,衛玉有些好奇。
她不知道紀王殿下、如今的東宮太子李星淵在知道她假死脫身後跑到這千里迢迢的地方,會是什麼反應。
會勃然大怒,會大惑不解,或者,只是單純地為她的死里逃生而欣慰?畢竟現在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
她閉著眼睛,眼睫不安地抖動。
衛家是豫陽大族,衛玉的父親衛曉,只是族中一派分支,衛曉飽讀詩書,為人正直,高風亮節。
當時三殿下、紀王李星淵的封地便在豫陽,衛曉聲名遠播,紀王殿下禮賢下士,親自登門造訪。
衛曉也很欣賞王爺的談吐雅量,遂跟紀王殿下有了半師的情分。
後來衛曉因身體之故早逝,大家族內暗潮洶湧,衛玉的生母又不在了,處境堪憂。
幸而是衛曉的至交好友蕭太清將她帶了出來,當時蕭太清只是紀王府的一名侍讀,便把衛玉假扮男孩兒,留在身旁。
衛玉就這樣留在了紀王府。
本來她以為紀王殿下會認出她就是衛青蟬,畢竟兩個人曾經見過一面,雖然那日天黑雨急,倉促之間。
可是……也許真的是因為那天匆忙之中沒看清楚,加上她又換了男孩子的裝束,李星淵竟沒有說什麼,只偶爾誇她生得好,甚至對於蕭太清所說、衛玉是衛家的遠房親戚、被他收留在身旁的說法並無異議。
紀王李星淵很寵愛衛玉,就算聽侍讀講課,也把衛玉留在身邊,跟他一起聽講。
因衛玉伶俐,很得紀王之心,乃至後來的王府公務,來往應酬,一應公文等,都由衛玉經手,是比心腹更加心腹的人。
其實當時紀王府的情形不太好,吃穿用度堪稱清貧,但因為紀王如父如兄般的疼寵,讓衛玉度過了喪父離親後那段難熬的時光。
李星淵的生母是個宮女,打出生就一波三折,宮內似乎沒有人看好他,等到他才蹣跚學步,皇帝就趕緊封了王,打發他出了京。
這許多年來,一直呆在豫陽封地,朝廷沒有傳召,不得擅自離開。
而紀王行事又從來默默然,京城乃至天下,幾乎忘了還有這位三殿下。
畢竟京城還有皇后所出的太子,貴妃所生的景王,兩位皇子都有極強的母族靠山,各自朝中的勢力也不容小覷,李星淵跟他們相比,自然很不起眼。
沒有人能想到,有朝一日坐上帝位的,會是那個幾乎叫人忘記了名字的紀王殿下。
不知怎麼竟然想到了這些往事。
大概是捨不得,在那段寒微時光中紀王殿下曾有的一顆真心吧。
衛玉翻了個身,隱約聽見外頭刷拉拉的響動,好似下雨了。
她覺著有點冷,但身邊卻暖呼呼的,衛玉一愣,此刻已經忘了自己身邊還有兩個小孩兒,等反應過來後,啞然而笑。
兩個孩童不約而同地湊在她身旁,呼呼酣睡,借著一點幽冷的夜光,衛玉輕輕地摸了摸四毛柔軟的小臉,心想:「罷了,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我且也順其自然就是。」
衛玉睡不踏實,雙目似開似閉間,仿佛看到窗外有一道人影立在那里。
惘然地看了半晌,心頭倦意襲來,竟沉沉睡了過去。
次日早上,屋檐下還在滴水。
衛玉洗了臉,又給四毛跟小無名也擦了臉,兩個小孩兒喜歡的扎手舞腳,極為活潑。
飛廉從後轉出來,身後跟著大毛,二毛幾個孩子,陸續有秩,手裡各都端著一個碗。
衛玉的鼻子跟著盤子轉動:「好清淡的香味兒,是什麼?」
飛廉道:「是紅棗粟米粥。桌上還有些醃香椿。」
衛玉搓搓手,一大早起來就能吃到可心意的東西,這簡直是最令人愉悅的事,竟把昨晚上那些冥思苦想都拋的無影無蹤。
她來到堂下探了眼,不見宿九曜,心想他興許還在廚下,剛要轉去看,就見老道士走過來拿了一碗粥,一邊吹一邊說道:「這個臭小子,難為他有傷在身還這麼大精神,昨晚上耗了半宿不睡,早上還得起來幹這些,呵,滿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床其實不大,衛玉怕孩子們掉下去,便靠在外頭,最里間是小無名。
四毛拉著衛玉的一隻手貼在臉上,朦朧之時喃喃道:「好香呀。」
孩子們說睡就睡著了,衛玉雖然也疲乏的很,但腦中走馬燈似的,一些事情連番閃過。
從野狼關,到縣衙,徐府……乃至一些細節。
野狼關那細作鄒彥垂死掙扎,想要殺宿九曜之時,少年掙脫繩索將她攬住。
那一刻她嗅到他身上風霜肅殺混合著鮮血乾涸的味道。
乃至在回長懷縣的路上,他一人面對牛頭山上眾人,單薄的身影如同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刃刺入敵陣。
半夢半醒中,衛玉打了個寒噤。
迷迷糊糊中,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三個神秘殺手,一轉眼,其中兩人已經暴屍荒野。
耳畔有個聲音在提醒她:「該走了,不可逗留。」
衛玉心中煩惱,雖在夢中,卻也知道這句話不錯,她費盡心機才避開地方盤查,眼線耳目,一路流離至此。
可她一到,便鬧出大動靜,京城那邊不可能不知道,也許這會兒,李星淵已經知曉了。
說起來,衛玉有些好奇。
她不知道紀王殿下、如今的東宮太子李星淵在知道她假死脫身後跑到這千里迢迢的地方,會是什麼反應。
會勃然大怒,會大惑不解,或者,只是單純地為她的死里逃生而欣慰?畢竟現在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
她閉著眼睛,眼睫不安地抖動。
衛家是豫陽大族,衛玉的父親衛曉,只是族中一派分支,衛曉飽讀詩書,為人正直,高風亮節。
當時三殿下、紀王李星淵的封地便在豫陽,衛曉聲名遠播,紀王殿下禮賢下士,親自登門造訪。
衛曉也很欣賞王爺的談吐雅量,遂跟紀王殿下有了半師的情分。
後來衛曉因身體之故早逝,大家族內暗潮洶湧,衛玉的生母又不在了,處境堪憂。
幸而是衛曉的至交好友蕭太清將她帶了出來,當時蕭太清只是紀王府的一名侍讀,便把衛玉假扮男孩兒,留在身旁。
衛玉就這樣留在了紀王府。
本來她以為紀王殿下會認出她就是衛青蟬,畢竟兩個人曾經見過一面,雖然那日天黑雨急,倉促之間。
可是……也許真的是因為那天匆忙之中沒看清楚,加上她又換了男孩子的裝束,李星淵竟沒有說什麼,只偶爾誇她生得好,甚至對於蕭太清所說、衛玉是衛家的遠房親戚、被他收留在身旁的說法並無異議。
紀王李星淵很寵愛衛玉,就算聽侍讀講課,也把衛玉留在身邊,跟他一起聽講。
因衛玉伶俐,很得紀王之心,乃至後來的王府公務,來往應酬,一應公文等,都由衛玉經手,是比心腹更加心腹的人。
其實當時紀王府的情形不太好,吃穿用度堪稱清貧,但因為紀王如父如兄般的疼寵,讓衛玉度過了喪父離親後那段難熬的時光。
李星淵的生母是個宮女,打出生就一波三折,宮內似乎沒有人看好他,等到他才蹣跚學步,皇帝就趕緊封了王,打發他出了京。
這許多年來,一直呆在豫陽封地,朝廷沒有傳召,不得擅自離開。
而紀王行事又從來默默然,京城乃至天下,幾乎忘了還有這位三殿下。
畢竟京城還有皇后所出的太子,貴妃所生的景王,兩位皇子都有極強的母族靠山,各自朝中的勢力也不容小覷,李星淵跟他們相比,自然很不起眼。
沒有人能想到,有朝一日坐上帝位的,會是那個幾乎叫人忘記了名字的紀王殿下。
不知怎麼竟然想到了這些往事。
大概是捨不得,在那段寒微時光中紀王殿下曾有的一顆真心吧。
衛玉翻了個身,隱約聽見外頭刷拉拉的響動,好似下雨了。
她覺著有點冷,但身邊卻暖呼呼的,衛玉一愣,此刻已經忘了自己身邊還有兩個小孩兒,等反應過來後,啞然而笑。
兩個孩童不約而同地湊在她身旁,呼呼酣睡,借著一點幽冷的夜光,衛玉輕輕地摸了摸四毛柔軟的小臉,心想:「罷了,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我且也順其自然就是。」
衛玉睡不踏實,雙目似開似閉間,仿佛看到窗外有一道人影立在那里。
惘然地看了半晌,心頭倦意襲來,竟沉沉睡了過去。
次日早上,屋檐下還在滴水。
衛玉洗了臉,又給四毛跟小無名也擦了臉,兩個小孩兒喜歡的扎手舞腳,極為活潑。
飛廉從後轉出來,身後跟著大毛,二毛幾個孩子,陸續有秩,手裡各都端著一個碗。
衛玉的鼻子跟著盤子轉動:「好清淡的香味兒,是什麼?」
飛廉道:「是紅棗粟米粥。桌上還有些醃香椿。」
衛玉搓搓手,一大早起來就能吃到可心意的東西,這簡直是最令人愉悅的事,竟把昨晚上那些冥思苦想都拋的無影無蹤。
她來到堂下探了眼,不見宿九曜,心想他興許還在廚下,剛要轉去看,就見老道士走過來拿了一碗粥,一邊吹一邊說道:「這個臭小子,難為他有傷在身還這麼大精神,昨晚上耗了半宿不睡,早上還得起來幹這些,呵,滿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