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後面兩個延後再議, 礦山倒是可以試試。
有了康熙允准,蒸汽機的復現被安排在了山西的礦山, 天工院剛被定級的博士們帶著匠人出差, 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把這個實驗室誕生的產物落地, 不論是用來驅動水泵排水還是用來帶動風機向礦洞吹氣,都讓採礦作業的難度有效降低。
聽說這個喜人的成果,正在家裡閒得看女兒吐泡泡的佟珍瑤又一次蠢蠢欲動,遞上了條陳。
蒸汽機的基礎都有了,接下來是時候研究怎麼應用到其他方向吧?這不得多來點人研究?新學學堂的學歷還是弱了, 學得不夠精深,更沒有自主研究的能力,是不是把學堂也都整合一下,開辦一個現代型大學呢?
天天盼著多點人幹活的康熙自然不會拒絕, 雖然這麼多年這片土地學的都是入學,是四書五經,但是作為一個被劇透的滿人皇帝, 他對儒學的執念並不深刻,用也是為了拉攏漢人, 以及固定可參考的體系更方便,現在既然有另一條路擺在面前,那也不妨走走。
於是大清皇家大學應運而生,第一批被丟進去的就是宗室,眼看著近些年要打的仗越來越少,宗室數量又逐漸增多,康熙越發不待見這些干吃不幹活的,前明宗室的教訓他看著呢!與其天天在家閒著,不如出來讀讀書,走文武之外的第三條路。
接下來就是預科生,按照建議,康熙把新學學堂和大學對接,學有餘力且又志向深造的,可以通過推薦進入大學學習預科。
這倒不是貶低這些人的水平,最開始的畢業生工作也有時日了,表現突出的也都顯現出來了,這些人不僅沒有被貶低,還在大學裡擔任老師的位置,同時保留職位和俸祿。
畢竟原本的老師就遠遠不夠了,這不發掘點人,架子都搭不起來,為了這個大學,天工院和隔壁的「世外之人」又被薅了一遍。原本的僧道們,真的有那修行領悟力的,早就回去修行了,而能夠研究出頭的,也離開了院子還俗任職去了,現在這些就是真的沒那等天分,康熙想著多少耳濡目染了,先去做個助教權當廢物利用了。
這一切結束之後就是正經的招生工作,每個省區都有三到五個名額,按照京城發下的考卷篩選,擇優錄取有天分者,由地方知府出資送往京城上學,只要符合考試通過,往後一應學習費用都由朝廷承擔,並且給予地方獎勵。
另一條路則是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參與大學公開的入學招考,通過即可入學。
雖然沒有明說這些人的前途如何,但是以這個架勢看,京城的老人們都知道差不了。
除此之外就是專業的設置,佟珍瑤非常促狹的建議設置文學系,專門研究文學典籍,以此消弭各書院的反對聲音。
吶~沒有不尊重你們,只是從獨尊變成了並舉。
期間自然有些書讀壞了老學究哀嘆人心不古,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當世儒學最為微末。
佟珍瑤知道了回頭就砸錢給京聞報約稿,獨尊?還知道是董仲舒提出來的啊?孔子可是生在百家爭鳴的時期,儒學的祖宗都這麼過來了,你們自己撐不住可不要怪新學擠兌!人不行別怪路不平,當然是什麼適用用什麼!
如今科舉,儒學文章仍是大頭,怎麼不見你們被重用呢?是不想嗎?還是皇帝偏心?那當然是皇帝覺得你們有做不到的事啊!
見賢思齊,人家能做的事,為什麼學儒的做不了?你們不該反思嗎?
幾個觀點甩出來,連芒芒臉色都變得微妙了,這不就是點臉上罵不行,報紙上肯定熱鬧了。
這一頓吵嚷之後,閉嘴的人確實多起來了,細數一下這些年的新位置,農官?儒家還真不教人怎麼種田,而且這位置也太微末了。
嚮導通譯?這也有行商的嫌疑,並且還是那句話,儒學也不教外語,不教怎麼認路啊!也許有人興趣使然會學,但這要作為職業,有些白讀了書的意思。
天工院搞研究?那就更是新學的一套東西了,和儒學毫無干係,似乎還要些聰慧,等閒還進不去,
「所以說文學這個專業很適合他們啊~」佟珍瑤吹了吹茶水,看著上門的堂妹。
「那這招生一事,可有定論?」佟馨蘭身上分擔著半個學校,自然不是無事來閒談的。
「不著急,沒有明文反對就是好事,你手裡的學生要是有天分,好好給她補補課,爭取一鳴驚人,咱們這考試又不搜身管夾帶。」懂了麼?佟珍瑤用眼神暗示。
佟馨蘭表情還有些迷茫,佟珍瑤只得再耐心說下去,「我剛回來不久,給已故的娘娘講了個故事,是說一個大族女兒,為了避免災禍,改名換姓喬裝打扮,一路考中狀元做官,為家中沉冤得雪,剷除奸佞的故事。娘娘當日說這只能是個故事,因為科舉是要搜檢衣裳的,一個女兒家矇混不過去,你覺得呢?」
佟馨蘭悟了,她畢竟和江芒來往許多,見識過報紙的能力,也就知道這些口舌間能帶來的關注。
「科場規矩,自然矇混不得。」
「那就好,你還是在學生身上精心些。」佟珍瑤笑得滿意,這非得搞個大新聞不可,不然怎麼去推動呢?「再者那蒸汽機也是一件大事,不妨去琢磨琢磨,往日裡用牛馬之力,又或是水力,如今倒算是多了一個火力,這又該怎麼用呢?也不知道女兒家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想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有了康熙允准,蒸汽機的復現被安排在了山西的礦山, 天工院剛被定級的博士們帶著匠人出差, 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把這個實驗室誕生的產物落地, 不論是用來驅動水泵排水還是用來帶動風機向礦洞吹氣,都讓採礦作業的難度有效降低。
聽說這個喜人的成果,正在家裡閒得看女兒吐泡泡的佟珍瑤又一次蠢蠢欲動,遞上了條陳。
蒸汽機的基礎都有了,接下來是時候研究怎麼應用到其他方向吧?這不得多來點人研究?新學學堂的學歷還是弱了, 學得不夠精深,更沒有自主研究的能力,是不是把學堂也都整合一下,開辦一個現代型大學呢?
天天盼著多點人幹活的康熙自然不會拒絕, 雖然這麼多年這片土地學的都是入學,是四書五經,但是作為一個被劇透的滿人皇帝, 他對儒學的執念並不深刻,用也是為了拉攏漢人, 以及固定可參考的體系更方便,現在既然有另一條路擺在面前,那也不妨走走。
於是大清皇家大學應運而生,第一批被丟進去的就是宗室,眼看著近些年要打的仗越來越少,宗室數量又逐漸增多,康熙越發不待見這些干吃不幹活的,前明宗室的教訓他看著呢!與其天天在家閒著,不如出來讀讀書,走文武之外的第三條路。
接下來就是預科生,按照建議,康熙把新學學堂和大學對接,學有餘力且又志向深造的,可以通過推薦進入大學學習預科。
這倒不是貶低這些人的水平,最開始的畢業生工作也有時日了,表現突出的也都顯現出來了,這些人不僅沒有被貶低,還在大學裡擔任老師的位置,同時保留職位和俸祿。
畢竟原本的老師就遠遠不夠了,這不發掘點人,架子都搭不起來,為了這個大學,天工院和隔壁的「世外之人」又被薅了一遍。原本的僧道們,真的有那修行領悟力的,早就回去修行了,而能夠研究出頭的,也離開了院子還俗任職去了,現在這些就是真的沒那等天分,康熙想著多少耳濡目染了,先去做個助教權當廢物利用了。
這一切結束之後就是正經的招生工作,每個省區都有三到五個名額,按照京城發下的考卷篩選,擇優錄取有天分者,由地方知府出資送往京城上學,只要符合考試通過,往後一應學習費用都由朝廷承擔,並且給予地方獎勵。
另一條路則是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參與大學公開的入學招考,通過即可入學。
雖然沒有明說這些人的前途如何,但是以這個架勢看,京城的老人們都知道差不了。
除此之外就是專業的設置,佟珍瑤非常促狹的建議設置文學系,專門研究文學典籍,以此消弭各書院的反對聲音。
吶~沒有不尊重你們,只是從獨尊變成了並舉。
期間自然有些書讀壞了老學究哀嘆人心不古,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當世儒學最為微末。
佟珍瑤知道了回頭就砸錢給京聞報約稿,獨尊?還知道是董仲舒提出來的啊?孔子可是生在百家爭鳴的時期,儒學的祖宗都這麼過來了,你們自己撐不住可不要怪新學擠兌!人不行別怪路不平,當然是什麼適用用什麼!
如今科舉,儒學文章仍是大頭,怎麼不見你們被重用呢?是不想嗎?還是皇帝偏心?那當然是皇帝覺得你們有做不到的事啊!
見賢思齊,人家能做的事,為什麼學儒的做不了?你們不該反思嗎?
幾個觀點甩出來,連芒芒臉色都變得微妙了,這不就是點臉上罵不行,報紙上肯定熱鬧了。
這一頓吵嚷之後,閉嘴的人確實多起來了,細數一下這些年的新位置,農官?儒家還真不教人怎麼種田,而且這位置也太微末了。
嚮導通譯?這也有行商的嫌疑,並且還是那句話,儒學也不教外語,不教怎麼認路啊!也許有人興趣使然會學,但這要作為職業,有些白讀了書的意思。
天工院搞研究?那就更是新學的一套東西了,和儒學毫無干係,似乎還要些聰慧,等閒還進不去,
「所以說文學這個專業很適合他們啊~」佟珍瑤吹了吹茶水,看著上門的堂妹。
「那這招生一事,可有定論?」佟馨蘭身上分擔著半個學校,自然不是無事來閒談的。
「不著急,沒有明文反對就是好事,你手裡的學生要是有天分,好好給她補補課,爭取一鳴驚人,咱們這考試又不搜身管夾帶。」懂了麼?佟珍瑤用眼神暗示。
佟馨蘭表情還有些迷茫,佟珍瑤只得再耐心說下去,「我剛回來不久,給已故的娘娘講了個故事,是說一個大族女兒,為了避免災禍,改名換姓喬裝打扮,一路考中狀元做官,為家中沉冤得雪,剷除奸佞的故事。娘娘當日說這只能是個故事,因為科舉是要搜檢衣裳的,一個女兒家矇混不過去,你覺得呢?」
佟馨蘭悟了,她畢竟和江芒來往許多,見識過報紙的能力,也就知道這些口舌間能帶來的關注。
「科場規矩,自然矇混不得。」
「那就好,你還是在學生身上精心些。」佟珍瑤笑得滿意,這非得搞個大新聞不可,不然怎麼去推動呢?「再者那蒸汽機也是一件大事,不妨去琢磨琢磨,往日裡用牛馬之力,又或是水力,如今倒算是多了一個火力,這又該怎麼用呢?也不知道女兒家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想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