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帳下有典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公孫瓚的餘部,陳諾也沒有要趕盡殺絕的意思,故意開了一條口子,將他們給放了。他這邊戰事剛了,從後抵擋鄒丹的潘璋、張晟所部,也因為公孫瓚這邊的大敗受到影響,不敢再戰,直接與公孫瓚這邊的敗兵一齊退回了浮陽城。陳諾這邊聚攏兵馬,與趙雪等會合,稍稍收拾了戰場,也就帶著人馬往回走。當然,這次回去也不用擔心公孫瓚會再派人馬追擊,直接走的大路。

  然而,當他們走到一半的時候,卻又有一小股敗兵向他們這邊趕了過來,被陳諾的人馬給攔住。

  他們看到陳諾旗號,立即向陳諾請求,讓陳諾幫幫他們的將軍。陳諾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旁邊趙雪按劍呵斥:「什麼幫不幫你們將軍的,你們將軍姓甚名誰,都不說,讓我們如何判斷要不要幫?」那士卒也許是太過著急了,連話都沒有說清楚,此時聽趙雪問來,也立馬點頭如搗蒜,連連說道:「我們家將軍正是高覽高將軍,他此刻正被一夥黑山賊兵給圍困住了,危在旦夕。我等好不容易突圍而出,便是準備向南皮請求援兵,既然在半路遇到陳侯人馬,希望陳侯搭救這個,小的等感激不盡!」

  「高覽?黑山?」陳諾眼睛一轉,他倒不是看人下菜,別說是高覽,就算是其他將軍,既然有求,他不可能置之不理。只是,圍困高覽的居然是黑山人馬,他也著實沒有想到。在這之前,他雖然是聽聞了黑山插手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恩怨,並且派出人馬幫助公孫瓚,但也並沒有想到他有朝一日會跟黑山面對面。黑山的孫輕可是跟他有舊的,另外還有一些大小帥他也是認識的,如今他們幫助公孫瓚對付袁紹,那就站在了他的對立面,再要見面可就是敵我了。

  但不管怎樣,黑山既然選擇了幫助公孫瓚,那麼這樣的局面他遲早是要面對的,陳諾也無可避免。想到這裡,看了那士卒一眼,吩咐道:「在前面引路!」那士卒見陳諾同意了,感激涕零,連連稱謝,屁顛的轉身來,在前面走了。陳諾剛動,趙雪就已經轉了出來,與陳諾說道:「大……陳將軍你剛剛經過數戰,又是救顏良,又是救袁公的,更與公孫瓚大戰了一場,此刻只怕士兵疲敝,難以用兵,去了也無濟於事。更何況,這黑山……陳將軍,不如我等且回南皮,將消息告訴袁公,讓袁公再想辦法。」

  陳諾聽她提到黑山欲言又止,知道她是擔心自己曾與黑山有舊,此時貿然過去只怕不妥。陳諾笑著看了她一眼,說道:「我與黑山這幫好漢許久沒有見面了,等下過去說不定還能碰到熟人呢,若他們能賣我點薄面,將人放了,豈不是好?」也沒有跟趙雪多做解釋,立即喝令人馬折轉回去,由著敗兵在前引路,一路趕往高覽被困之地。

  人在半路上,那遠處的殺戮之聲就已經傳來了。士卒顫慄著身子,與陳諾道:「陳侯,黑山賊子就在前面。」又趕了里許路,眼前豁然出現了一片寬闊的戰場。戰場上,高覽一方不過千餘人的樣子,已經陷入重圍之中,不能自拔。而黑山一方,步兵在裡面,黑壓壓一片,層層迭迭,將高覽所部緊緊裹住,其外圍,則有不下千數的游騎。游騎在場外四處遊走,形成了一道鞏固的防線,不讓高覽他們的人馬滲透逃出。而就算是有那麼一些衝出重圍的,也多半被游騎追擊上,不是射殺了,就是被刀矛所戮。

  高覽一方所處的形勢的確是不妙,已經被人包了餃子了,要想衝殺出去談何容易?想來,就是眼前這一小伙出圍報信的人馬,當時能夠衝出重圍也確實是僥倖。眼看著他們的將軍遭受賊人的圍攻,且勢頭愈發的不好,這些士卒也是慌亂了,連忙請求陳諾務必快快出兵解救。陳諾還在查看著形勢,一時沒有說話,倒是旁邊潘璋看出不妙,連忙將那些士卒斥退,與陳諾說道:「陳侯,賊兵勢大,怕不下萬人,又將高將軍他們團團裹在其中,如鐵桶也似,我等想要救護只怕難矣。」

  旁邊朱靈亦是點頭道:「潘將軍說得是啊,我們要救人可以,但千萬不能盲目衝進去,只怕最後人救不到,自己反而折了進去……」

  他說完,張晟亦是皺著眉頭,看了陳諾一眼。見陳諾不說話,他也沒有開口,只是搖了搖頭,表示不同意陳諾冒險救人。陳諾這些當然懂,只是他既然來了,要是不救出人直接就走,怎麼說也不像話。更何況,這也不是他的個性。他將眼睛看向趙雪,看趙雪怎麼說。誰知趙雪也是一個意思,勸道:「若是在平時,我們救也就救了,可如今,將軍你也看到了,賊兵勢大,無隙可破,而我方士兵經過一連戰鬥,負傷過多不說,且都疲敝,要想衝破賊人重圍救出高將軍,只怕……難。可千萬沒有救下高將軍,卻將自己人馬給搭了進去,那就不好了,還請將軍三思!」

  陳諾向她點了點頭,說道:「各位所慮,皆是在理,但若要就此撤走,非是我之所願。」當下將人馬遠遠的擺開,就那麼釘立在那裡,既不走也不上前,只是做半包圍之勢,將半個戰場納入陳諾士兵的包圍圈中。

  張晟一直以來都是憋著沒有說話,看看陳諾這麼做,也是不解了,由不得開口問道:「這個……陳侯,我們杵在這裡,不衝上去也不走開,跟泥塑一樣的擺在這裡又有什麼用?要是黑山這幫賊子衝殺上來,我們人馬分散了,如何迎敵?」

  陳諾看了他一眼,呵呵一笑,也沒有跟他多說,只道:「那你叫他們衝上來試試看?」

  張晟這裡抓著腦袋死活想不通陳諾為什麼這麼做,他身後潘璋一直注視著下面賊兵的反應,此時也似有所悟道:「你們看,雖然我們站在這裡不走也不上前,看起來起不到任何的做用,可下面的這些黑山賊兵就不那麼想了。你看外圍這些游騎,他們似乎開始煩躁起來了,就連人馬調動也頻繁了起來,有那麼些甚至想要衝上來的,但最後都沒敢貿然過來。足可見,我們杵在這裡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起到了疑惑敵人的作用,使得他們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此一來,自然也就影響到了他們的戰力。」

  「是嗎?」張晟剛才沒有主意看,此時被潘璋一個提醒,仔細看來也的確是有這麼一回事情,當即點頭:「還別說,倒是被潘將軍你說著了,他們的確給人有點摸不著北的感覺了,哈哈。」

  這時,旁邊趙雪眼前恍然一亮,擊掌笑道:「我明白了,陳將軍之所以讓我們這麼做,那就是要以靜制動,迷惑敵人。想來賊人看看我等在外圍既不殺上去也不撤走,猜不到我們接下來要做些什麼,自然無形中給他們以壓力。如此一來,他們想要一心對付高將軍,自然不能全力放手了。就怕他們在對付高將軍之時,被我等從後襲擊。如此一來,他們多少有些忌憚,不敢妄動,由疑惑而生惶遽,使敵人變主動為被動,任由我們牽著鼻子走。陳將軍之計,果然妙哉!」

  趙雪說到這裡,好生佩服的看著陳諾。便是其他迷糊中的將士,皆都如有恍然大悟之感,紛紛點頭,秒贊陳諾。陳諾不動聲色的看了他們一眼,說道:「馬屁少拍,賊人有行動了。」

  陳諾他們杵在這裡,對黑山形成半包圍圈,不走也不攻,你說黑山還能坐得住嗎,能不有行動?

  這支黑山人馬首領自然是王當,先時他與公孫瓚聯手,攻破了浮陽城,因袁紹等跑得快,遂使他們沒有什麼大的收穫,只能是在攻破浮陽後,立即率部追擊敵人。雖然說他跟公孫瓚是聯軍,但兩家畢竟還是有區別的,也不願意事事攪在一塊。他公孫瓚去追另一路人馬,他這邊則一口咬到了高覽的尾巴上,將高覽給追上,團團圍了起來。

  說來,隨同高覽一起的本有兩千士兵,但因為一路逃跑,損失了數百,加上此戰中又去了數百,此時也只剩了千餘人了。可就這千餘人,被王當萬人圍住,居然支撐了數個時辰,一時難下。但就算再難啃的骨頭,他王當要是不肯鬆口,也一定要將之啃碎嚼爛。眼看著,高覽之勢已經枯竭,再需一時,也不難將高覽其部吞併掉,然後收拾人馬跟公孫瓚會合。

  然而,也就在他大軍即將收穫成果時,突然被陳諾這支人馬杵在外圍,他心裡也是疑惑了。他先還不知道這支人馬是袁紹麾下哪位將軍帶領的,也不知道帶了多少人來,故而不好貿然出動。這時,游騎帶回了消息,說來人是『虎翼將軍、渤海太守陳』。他聽來,心裡便是一愣:「虎翼將軍?」陳諾的虎翼將軍是袁紹新封的,他自然沒有聽過,不過,當提到渤海太守,那就不能不為之動容了。他雖然常年在黑山,但也知道這渤海太守指的何人,更何況後面還有一個『陳』呢。

  他眼睛一笑:「原來是老朋友來了!」

  他口裡說的老朋友,自然是指的陳諾。其實他說陳諾是他『老朋友』,倒也並不唐突。早在去年時,陳諾就曾去過黑山,他也是那時被好友孫輕引薦給他,他們兩個正式認識的。因是孫輕的朋友,他王當對陳諾也很客氣,不過,更多的交際卻並沒有,之後也並沒有再見過。說起來是『老朋友』,其實是很生疏的那種。

  王當可是知道陳諾的厲害的,現在他又在他面前故布疑陣,要想識破,還真不是那麼簡單。既然他來了,大概不救出被他們圍困的高覽,他是決不罷休了。而他,一旦堅持不放,雙方勢必有一戰。可是這一戰,王當卻一點把握也沒有。在思謀了片刻後,王噹噹即下了命令,讓左右敲響了退兵的金聲。

  叮叮叮的金聲響起,那些在內里奮戰的黑山人馬也立即愣住了。如此大好的局面,為何要突然鳴金收兵?莫非是出了什麼大事,是敵人的援兵到了?他們根本無暇去想,雖然貪圖眼前功勞,但聽到金聲的那一刻,也不得不扭頭就走,與敵人拉開距離。高覽一方,本來被困死在垓心,若非有外援,今兒多半也只能落得身死沙場的結局了,更沒有想到打到一半,處於絕對上風的黑山人馬,突然會鳴金收兵。賊人徐徐往後撤去,他這邊本是傷亡慘重,在這時自然不敢貿然追擊上去。

  高覽拎著血淋淋的大刀,眼望著賊兵如潮水一般的退去,仍是有點不敢相信,以為是錯覺。

  血滴答的順著鋒利的刀刃流淌了下去,落在刀下的大石上,染紅了一片。也就在這時,他身後將士向他說道:「將軍快看,是陳侯的人馬,是陳侯的人馬!」一直處於高度緊張中的高覽,此時手扶著胸口上的創傷,恍然抬起頭來,也一下子震驚了。原來,這不是做夢,是有人來救他了。他身子晃了晃,想到他奮戰到現在,終於是保住了這支人馬,也算得是值了。

  「快,快隨我去見陳侯!」

  高覽拎著刀,往前跨了一步,不想一個趔趄差點迎頭栽倒。「將軍!」旁邊人來扶他,被他推開,又即將身一正,往前走去。也難怪,他血戰良久,身上負了傷,流了好多的血,此時難免被牽扯到。他這裡,帶著人馬,一直迎著陳諾而去。遠遠見到陳諾,立即是快步上前,向陳諾拱手稱謝:「今日若非陳侯及時出手,覽及部下千人幾做賊人刀下之鬼!」

  陳諾連忙拉起他,笑道:「你我同為袁公麾下將領,自當守望相助,不需客氣。」他們這邊言未兩句,黑上那邊忽然派出一騎人馬過來,向陳諾說道:「來者可是陳諾陳侯?我家副帥有請陳侯上前說話。」

  其時王當也已經收拾了人馬,將人馬布陣於後,並沒有馬上撤走。

  這騎剛剛說完,高覽立即是虎目一瞪,向來人斥道:「這位便是陳侯!你家副帥既然知道是陳侯來了,便當撤得乾乾淨淨,速速離開,何故在此逗留?再者,你們家副帥若是要想拜見陳侯,便當沙場相見,再決一雌雄。若不然,趕快滾開,說什麼跟你去見你家副帥,是何道理?」

  陳諾聽來不然,雖然在這件事上他擺了對方一道,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但他們能夠這麼快拿下主意就撤了兵,不跟他計較,也足以見得他們還是留情面的。當下陳諾呵呵一笑,問那人:「你家副帥是哪位?」

  據陳諾所知,黑山最高統帥稱大帥,其下設兩位副帥以為輔佐,再下面就是各部小帥了。這兩位黑山副帥,他知道一個是王當,一個是孫輕,也不知是哪一位。但不論是哪一位,他都認識,所以這個面他還是不好不見的,也不能把話說的這麼絕。果然,只聽那人回答陳諾,說他們副帥叫王當。陳諾聽來,一點頭,說道:「既然王副帥要與我說話,那我便去會會吧。」

  「慢著!」高覽還怕陳諾遭對方算計,故意刻意跟那人說道:「告訴你們副帥,就說要見面可以,請各派人馬上前,到中間說話,我們可不想陷陳侯入絕地。」那人一愣,也沒有反駁,點頭說道:「可以,我會向副帥請示。」陳諾則是呵呵一笑,說高覽這話言重了。他這裡見面也不好多帶人,只帶了一個典韋同去。

  這騎見陳諾答應下來,當下調轉馬頭,先行報告給王當知道。王當呵呵一笑,與左右說道:「要是讓陳侯孤身來我這裡說話,的確有點不合適,他提出的要求也還算合理。」當下也只帶了一名親衛,扣馬上前來。他兩個,在中間線上,各自勒馬,拱手相見。開口來,無非是說些去年見面的事情。只聽王當說道:「前時聽說陳侯尚在青州戰場,不想這時就來了渤海,還與陳侯你在這種情況下相見,說起來讓人實在難以相信。」

  陳諾點頭笑道:「確實如此。想來前時我記得你們黑山前任大帥張牛角便是死在逆賊公孫瓚之手,此事還是我親眼所見,只我沒有想到,這件事情過去不過一年功夫,張大帥屍骨未寒,你黑山就與公孫瓚結盟了,實讓我為之困惑。」

  王當臉上微微窘迫,但隨即一笑,說道:「公孫瓚殺我前任張牛角張大帥是不錯,可是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便是無可挽回。更何況,在此之時,我黑山若再不出手,他袁紹一旦擊潰公孫瓚,以他的個性也必放不過我黑山眾人,是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與公孫瓚結盟。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為生存需要,不得不暫時摒棄這些。想來,相信陳侯你是聰明人,這樣的道理我不多做解釋,陳侯你是懂的,又何須困惑?」

  「倒是我聞陳侯你在袁紹手上頗立戰功,可袁紹對陳侯你卻是數有怨言,百般刁難。如袁紹之所為,豈是信任於你,是可效力之人?想來似陳侯你這般身具大才之人,到哪裡成不了大事,何須一直甘心屈居於袁紹之下?若是我說,如今袁紹新敗浮陽,大勢已去,陳侯不如就此脫離袁紹,自立門戶。或者,若陳侯不棄,亦可來我黑山,我黑山張燕張大帥陳侯你是認識的,如果你來,少不了陳侯你一個『副帥』。再說,孫輕孫副帥也一直記掛著陳侯你呢,若他聽說陳侯你要來黑山,別提有多高興呢!當然,我王當更是舉雙手歡迎陳侯你之到來。這件事情,不知陳侯是否可以考慮考慮?」

  陳諾一愣,隨即哈哈一笑:「想不到王副帥竟有如此想法,當真讓我陳某誠惶誠恐。王副帥你的盛情我是心領了,可要我去黑山謀職,鄙人不才,實在難當這『副帥』之大任,我看還是留給更適合的人吧。再者,我陳諾若是一個立場不堅定之人,在袁本初有難時就棄他而去,叫天下人今後怎麼說我陳諾,我陳諾還怎麼做人?」

  王當冷笑一聲,連忙說道:「袁紹本來就不待見你,你離他而去有何不可,天下人能怎麼說?再者,自古所謂無毒不丈夫,若你整日被這些條條框框束縛著,還如何成就大事?倒不如你聽我說一句,早日離開袁紹,自謀出路。實不瞞,在臨走時,張大帥就特意吩咐過我,讓我若來渤海見著陳侯你的面,務必請動陳侯你來黑山,陳侯你看……」

  陳諾呵呵一笑:「想不到這其中還有這層意思,原來張燕張大帥也發話了。照理說來,張大帥都開了這金口,我陳諾若是不去一趟黑山實在是太不知趣了。只是,還請麻煩回去轉告張燕大帥一聲,就算是陳諾實在對不住了,不能應邀而往了。但請張大帥放心,今後我若是有今後,還是願意去黑山拜見張大帥的,到時我們有什麼話可再細說。」

  王當臉色頓時一僵,知道是勸不動陳諾了。他剛才跟陳諾說,張燕有意請他去黑山謀職,的確是沒有錯。可王當並沒有把張燕的後半句話跟陳諾說,張燕就交代過,陳諾此人為袁紹的左膀右臂,要想擊敗袁紹,陳諾這人不能忽視。若能請動陳諾還好說,一旦不成,則必須毀滅之。他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當然,張燕這句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在冀州事上,他要想扳倒袁紹,就必須保證陳諾不是站在袁紹一邊的,若陳諾站在袁紹一邊,則同樣是他黑山將來一個大敵,若不能及早除之,必成黑山之大患。而他,話外的意思就是,叫王當此去渤海,若不能遭遇陳諾便罷,但若是遇到了,要麼勸他遠離袁紹投靠他這邊,要麼,就要想辦法將陳諾殺了。

  如今,他話都說到這一步了,眼看陳諾仍是拒絕,他心裡也立即不爽了。

  陳諾是孫輕朋友不假,可要是陳諾擋住了他黑山的利益,他王當就決不能手軟。在這一刻,王當心裡一動,眼睛裡寒光一閃,手捉起馬韁。以他跟陳諾之間的距離相隔不過丈許,他要想暴起傷人,還是有自信能夠一擊將陳諾抓了的。甚至在這一刻,他心裡謀算著,抓了陳諾之後,立馬調馬回頭,然後再揮兵擊潰其他人馬。

  不管是他自負也好,是真有這個信心也罷,在這一刻,悸動的心,讓他難以安定。他的手,甚至偷偷摸到了他腰間那把刀的刀柄。跳馬……拔刀……拉陳諾下馬……他這麼有調理的計算著。只是,他把這些都計算在內了,卻並沒有計算到陳諾身邊還有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

  這個漢子……猛的與典韋對了一眼,頓時讓人倒吸一口氣。典韋的眼看就這麼直直的瞪視著他,就像是他自始至終,都是這麼看著自己,仿佛自己心裡所想也被他看穿了。在這一刻,王當不戰已自先怯,全身打了一個寒戰。悄悄的將馬扯退一步,臉上勉強擠出一個笑,說道:「素聞陳侯身邊有一惡來猛將常隨左右,殺人如麻,賊人聞之喪膽,不知可否請出來相見?」

  陳諾呵呵一笑,指著旁邊典韋:「此就是你之所說的古之惡來,典韋,典君。」

  王當心下一寒,沒想到一試即中,此人果然就是典韋。隨即暗自慶幸剛才自己沒有莽撞行事,不然剛才一擊不下,只怕就要被這廝給手撕了。當下勉強一笑,向典韋一拱手:「百聞不如一見,今日見到惡來典君,實某平生之幸也!」典韋卻是兩眼一起,根本就不搭理他,鬧了王當一個大紅臉。王當心知再要算計陳諾是不可能了,便是要跟他再決一死戰,只怕機會已失,要動手也只能等著以後了。王當這麼一想,當即跟陳諾敷衍兩句,也就手上一打拱,向後就要走。

  只他剛動,陳侯又立馬道:「說起來,今日之事還要多謝王副帥你能賣給我這個面子,我陳諾在此謝過?」「哦?」王當一事沒有想起他話里所指,不過很快想到,大概他說的是高覽之事。說起來,他之所以收兵,當然不是因為他是陳諾,更不是因為他是孫輕朋友他要賣他這個面子,實在是心知陳諾其人不是易與之輩,在沒有摸清陳諾底細的情況下,自然不敢貿然行事。此時他聽陳諾拱手稱謝,老臉一紅,跟他打了聲哈哈,連忙轉身就走了。

  王當往迴轉去,不說。典韋這裡靠近陳諾,向陳諾低聲道:「這廝剛才目露凶光,頗為不善,似欲準備對主公下手。如此賊子,主公你為何要阻止我,不讓我將他拿了?」先前王當的眼色其實陳諾也早已經看在了眼裡,也知與他一句不善,他就要動手了。只是他心裡始終打著敵不動,他不動的主意,並沒有要讓典韋出手的意思。他立身於袁紹,本來打著的主意就是各取所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跟黑山能不翻臉就不翻臉。此時聽典韋來問,他也只是呵呵一笑,說道:「他這不是沒有動手嗎,既然沒有動手,又何須勞煩典君?更何況,典君你剛才不是也在這裡,他動手之前大概也是懼怕典君你的大名,還故意要我給他引見典君,這不是明擺著他對典君你極是忌憚嗎?我一報你大名,他就嚇得不敢動手了,屁顛著走了,這比起典君你自己親自動手豈不更有威懾之力?」

  典韋聽來,倒像是這麼回事,抓著腦袋,也就沒有說話了。陳諾抬起頭來,只見王當回了本陣後,向他一拱手,立即前軍變後隊,後隊變前軍,緩緩的撤走了。王當那邊一退兵,他身後趙雪、高覽幾個也都相繼上來,與陳諾見過了。看看天色不早了,他們這裡不便耽誤,也就立即動身往回趕。在天色將黑之前,總算是回了南皮城。

  南皮城外,遍布文臣武將,甲士林立,刀劍遮天。

  「陳侯回來了!」

  陳諾一到,看看大路居中擺了一條長案,長案上擺著酒盞,一鼎溫著熱酒,酒氣裊裊,遠遠的就能聞到酒香。長案之前,則站著一個身穿全副甲冑的將軍,手按著佩劍,傲岸而立,氣度不凡。他兩邊,左右文武排開,甲士環立,倒是頗具氣勢。陳諾遠遠的抬頭一看,一眼看清長案前所立之人不是別個,正是袁紹,不由一愣,心道這傢伙擺這麼大的陣仗,準備幹什麼?

  突然想到,他與袁紹別時,袁紹就曾說他先回南皮一步,溫酒以待他,看來,袁紹是沒有放他鴿子。陳諾這麼一想,看看將近,連忙從馬背上下來,快步走上前來,向袁紹納頭便拜。他身後高覽、趙雪等將也是相繼走了過來,與袁紹見面。袁紹身後早有人將溫著的酒斟滿了一盞,捧上前來,袁紹方才手離了劍柄,將滿盞的酒水接過,一面叫陳諾免禮,一面說道:「今日幸得陳將軍你冒死殺入重圍,將我等拔出,我等才平安回到南皮,陳將軍之功,功乃大也!記得我與陳將軍匆匆別離之際,我就曾向陳將軍你親口許下諾言,待陳將軍歸來之時,我袁紹當親自掃榻溫酒以待將軍。如今將軍沙場歸來,當滿飲此酒!」

  袁紹說著,將酒盞送出,陳諾則恭敬的接過,說了幾句客氣的場面話,然後將溫酒喝了。還別說,此時天氣寒冷,雖經過數仗亦難以維持久暖,這一路都凍僵了,此時有一口溫酒能入肚腸,要說多爽就有多爽,溫酒暖人心啊。他一口喝乾,又謝了兩句,旁邊小卒就要伸手捧過他空盞,陳諾卻是突然一縮手,連忙又道:「這溫酒不錯,暖人胃,可否請袁公再賞賜一杯?」

  陳諾如此在眾文武面前討要水酒喝,那個小卒也是愣住了,把眼看向袁紹。袁紹此時心裡也高興,沒有不允許的道理。雖然說浮陽一戰他敗得窩囊,然而,有陳諾給他這個機會,讓他以一杯溫酒在眾人面前表演了一番,也實在是難得的一個大好機會,足以重拾人心。想來,他這麼一做,不但是在向他人表現他的大度,也是在向眾人表明他袁紹也是個信守承諾的人,讓他們明白,今日他袁紹向他們許下富貴,只要他們努力,他袁紹是不會忘記他們的。他內心裡這麼一陣掂量著,嘴上笑道:「許許許!不但賜酒於將軍,與將軍同戰之士,皆賜溫酒一盞!」

  陳諾聽來,連忙稱謝了。這時,他將眼睛一掃,只見袁紹之下田豐、沮授、逢紀、許攸、顏良諸人都來了,甚至呂布也在。其他人也都看不出是什麼表情,只有那呂布立在旁邊一臉的木然,顯然帶有慍怒之色,看來是袁紹讓他擺隊來迎,他是不高興了。這其實也難怪,如今他溫侯的風頭被他給搶了,且還要出面作陪,能高興得起來嗎?

  在城下喝了兩盞溫酒,方才將盞放下。袁紹為示大度,見陳諾披風滿都是血,且掛破了幾個大洞,趕緊是叫人將陳諾的披風去了,將他自己是披風脫了下來,親自披在了陳諾的肩上,然後與陳諾等入了南皮城。南皮城因是府治,本來城池就是高大,加上如今又跟公孫瓚對峙於渤海,為打持久戰,袁紹早在這之前就已經令人修葺過來,看起來更加的高大雄壯了,比起平原還有堅固。

  陳諾等入了城,城內自然準備好了慶功宴,不時也就擺了上來。當下,袁紹在主帥位置上坐了,又命陳諾占了首席,其餘呂布人等則按官位挨次坐下。說起來,如今袁紹之下,除了一個田楷拜了懷義將軍,就數陳諾這個『將軍』擺得最正了,他是虎翼將軍,其他諸將最多還只不過是中郎將樣子,連偏將都沒有到。當然,這之中田楷其實還不算是袁紹的將,只不過給的虛職罷了。至於呂布的奮武將軍,因為他還不算是袁紹部下,自然不好扯進去。所以說,若按武職排名,他陳諾排在第一也是實至名歸,更何況,陳諾此時侯爵在身不說,還身兼一個渤海太守呢。要說起來,此時此地,他們都在他的渤海地盤之上,如果摒棄其他不說,他陳諾在渤海也算得是真正的主人了。

  這一頓宴席下來,陳諾混了個酒足飯飽,吃了大概兩個時辰也就散了。他一出來,自然有袁紹早為他安排了府邸,直接過府邸去休息了。袁紹這邊,諸文武陸續離場,他這裡把宴席一撤,留下逢紀一人,與他又多喝了幾杯。

  袁紹在席上說道:「說起來,今日若非一個陳諾,我諸人命休矣!」他這話沒錯,還算是有點良心,逢紀心裡這麼一想,也即點了點頭,說道,「我聽說,這陳然之一路從青州趕來,本準備是去浮陽見袁公的,不想半路上因聽說浮陽發生變故,他怕袁公你遭遇不測,甚至不及跟步兵同行,半路就將步兵留下,自己卻只帶著五百的騎兵趕了過來。他這一路而來,先是因為看到顏良將軍所持之纛,以為袁公你身陷其中,便是拼死力戰,自到將顏良將軍拔出重圍,這才知道袁公你走了另外一條路。這之後,他為了引開賊兵,自扛了大纛,一路往小路而去。也正是因他這一去,正好碰上袁公你,這才將袁公你拔出重圍,之後又與公孫瓚遭遇,差點還將公孫瓚給拿了。說起來,陳然之這一路可真夠忙的,四處救火,若非是他,只怕我渤海形勢會更加糟糕。」

  袁紹緩緩的一點頭,說道:「元圖你想來也是喝多了,陳諾這一天可不止忙了這些。這之後,他在半路上接到高覽將軍告急,又立馬趕過去增援高覽,這難道不是一功?」陳諾救高覽,逢紀何嘗會忘這一遭,只是他聽下面人說,當時陳諾能退賊兵,那是因為他陳諾的面子夠大,沒有動手黑山就走了。怎麼說,這黑山以前多少跟陳諾有點瓜葛,要是此時將此事提出來,只怕袁紹心生忌憚,故而不提。如今聽他袁紹刻意說出,逢紀也就打了聲呵呵,表示自己還真是喝多了。

  袁紹卻不理,眼睛裡精光一閃,說道:「不過說來,其他幾戰皆不足以證明他陳諾的厲害,就是最後一戰,他以數千疲敝之兵,面對黑山萬數大軍,最後居然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只不過在賊人面前擺了擺兵馬,又跟賊人頭領說了幾句話,打了聲招呼,然後賊人不放一刀一槍,就直接撤兵了,這才叫厲害呢!」

  這算什麼厲害,都不知道他說這句話時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逢紀也沒有接下袁紹的話,只是打了幾句馬虎眼。袁紹也沒有等他評論的意思,此時抓起酒盞來,端起酒盞就喝下了一口酒,然後啪的放下來。雖然這聲『啪』應該說是不重,但在此時的逢紀聽來,心裡卻是小小的有了震撼,仿佛是一道霹靂,將他肚子裡的那點酒意也給震醒了。

  他抬起眼來,看了袁紹一眼,只見此時的袁紹臉上那是陰晴不定,雖然不說話,卻仿佛心裡在籌謀著什麼。逢紀看到這裡,心裡暗道:「當初陳諾拿下冀州,靠的就是黑山的勢力,如今黑山叛到了公孫瓚一方,而陳諾今兒又來了這麼一出,雖然不知黑山賊兵為什麼不動刀槍就放了陳諾,但讓袁紹怎麼想?只怕,他兩家的矛盾因這黑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心裡不無哀嘆之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