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三五章:張繡收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譏諷的是,將軍牛輔因為後營一場大火燒將起來,又有部下將士人等趁機無故起鬨,牛輔以為盡都反了他,於是裹挾金銀細軟等物,與心腹愛將胡赤兒等向西逃竄,不知所終,西涼三軍全軍無主。在這種情勢下,討虜校尉賈詡於是自主交出校尉大印,將其讓給將軍張繡,並力挺張繡,協助張繡四處撲火,趁勢收攏西涼人馬。

  還別說,牛輔雖然是走了,三軍雖然是亂了,也趁機反將出去不少人,不過,形勢並沒有到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這種情勢下,由將軍張繡出面,賈詡撐腰,卻也起到了應有的效果。說起來,張繡其人雖然是缺乏名望,但好在他是西涼戰將張濟的侄兒,說出去也有一定的說服力,一般也能引起他人重視。更何況,在張繡之後還有一個力挺他的賈詡呢。

  賈詡,在西涼軍中素有名望,由他在張繡身後撐腰,卻也震懾住了不少人。

  亂勢,經過一天一夜的收拾,也基本得到了控制。明處的大火被撲滅,走散的人群得到安排,便是那些反將出去的小股人馬在賈詡的勸說下,或歸降或解散。不過,雖然有賈詡和張繡兩人一起努力,但要想將全部人馬說下卻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有許多人仍是處於觀望狀態。

  在這種情勢下,消息走漏出去,反響之強烈卻也是驚人的。

  首先,一直關注於西涼這邊的李肅,他在得到消息後,與徐榮稍稍商議,以為機不可失,於是連夜起兵而來,欲要火中取栗。他這邊緊張的做著安排,不再在曹陽亭逗留了,連夜起兵,這且不說。另外一邊,還有一支朝廷來的人馬,同樣得到了這個驚人的消息,他們也在消息傳來之後做了迅速的安排。

  得到消息的這支人馬,他們的頭頭正是將軍張遼。

  要說起來,張遼在緊急情況下接到了溫侯呂布的命令,連夜率的數百并州狼騎,一路匆匆而來。雖然說起來他們出發時比起李肅等一行要晚得多,然而因為他們多是騎兵,這一路趕將過來,卻也不輸給李肅等,早在李肅等人來曹陽亭前的一天他們也就已經趕到了。只是,他們一行到了這邊後,因為西涼軍這邊情況不明,自然不好做進一步的行動,留在原地靜待時機。

  這個時機,當然隨著西涼軍牛輔出逃,三軍大亂的消息傳來,也立即讓張遼抓住了,並立即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在得到消息後,迅速召集所部人馬,一路向著西涼軍這邊撲來。

  張遼此行的目的極是簡單,就是遵照溫侯呂布的命令,準備趁著西涼軍大亂之際收攏西涼人馬以為己用。他這邊出兵,暫也不提。卻說西涼軍大亂的消息,同時也傳到了天王寨張白騎耳里,張白騎這邊也是起了反應。

  雖然說起來,天王寨畢竟是群山賊,這樣的渾水實在不是他們能夠蹚的。然而,這一來,天王寨在張白騎得立事上因為逐走了胡赤兒,算得是跟西涼結下了大仇怨,就算他不去報仇人家也遲早找他麻煩;這二來,張白騎事前並不清楚上一任寨主也就是他大哥的死居然是跟西涼軍有關,他就算不為別的,也要為他大哥討個公道,向西涼質問一聲。

  於是,張白騎在聽到西涼大亂的消息後,也立馬召集左校等頭領共同商議此事,決意是否出兵,插上一手。經過緊張的商議後,以左校為主的一些頭領都是一致支持張白騎,勸張白騎趁機發兵。

  說起來,左校之所以積極支持此事,自然也是有原因的。要知道,天王寨一戰,他弟弟左冷其時固守天王寨前寨的第三關關口,他為了抵禦胡赤兒的進攻,以身戰死。弟弟之死,事後雖然得到張白騎的撫慰,但其對西涼軍的痛恨卻也難消,他這次聽說西涼出事,那是巴不得立即發兵的好。

  至於張白騎,他身為天王寨寨主、大頭領,在這件事情上自然知道輕重。想來,他的『上位』不但擊走了西涼人扶持的王故,且還聯合陳諾等人痛擊了胡赤兒一場,與胡赤兒也已經結成死仇,更是與西涼勢同水火,再也難有商量的餘地,也迫使他不得不出手。再加上在他得到前任大頭領居然是死在西涼人的策劃下,那更是怒不可遏,恨不能殺西涼人一個透心涼,為他大哥報仇。

  至於其他各寨頭領,有的以天王寨剛剛經歷一場動亂急需安撫為由,多有反對的。不過,這反對的聲音到底要比贊成的聲音低,且他們的寨主張白騎都是力主發兵,自然反對的聲音也就小了下去。這樣一來,天王寨上下達成一致,排除異見,同聲討伐西涼。

  在經過商定後,張白騎決意親自領隊,以左校為『先鋒官』,起兵兩萬餘,望著西涼牛輔軍大營廝殺而去,一路上卻也浩浩蕩蕩,頗具聲勢。

  天王寨得到的消息雖然快,但因為要商討意見,加上人多嘴雜,不免要耽誤些時日,而且兵出得有點倉促,加上他們對西涼人天生有種畏懼,雖然起兵了,卻是緊趕慢趕,這且不說。

  至於目下,有李肅一路,張遼一路,還有張白騎的天王寨一路,共計三路人馬望著陝縣的西涼軍大營奔來。這三路人馬有先有後,有徐有疾,自然只能是一個個慢表。

  卻說那李肅一路本來最是猶豫,卻因為得到消息,以為有油水可撈,也就全力趕來。他們連夜起兵,一路奔襲而來,到得平明時卻也已經趕到了西涼軍外圍。

  西涼軍中,驚擾聲仍是此起彼伏,散亂的人群更是東奔西走,未有定數。那李肅在馬背上遠遠看到,當即與身旁徐榮笑道:「真乃天助我也,徐太守可助我收攏賊兵!」徐榮看到局勢,也即應了一聲,只李肅就要發兵了,又被徐榮給阻攔住。

  「徐太守,你這是何意?」

  眼看李肅瞪起眼睛置疑出聲,徐榮並沒有急著回答他。只他定眼看了兩眼那場中形勢,眼睛睜了兩睜,卻又立即搖了搖頭,與李肅說道:「李將軍且慢!李將軍你看,這賊寇雖然仍是處於混亂之中,可亂子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想來若是沒有人及時阻止他們,他們早也應該潰敗,可如今從亂局來看,賊人形勢雖亂,卻也並沒有驚散,甚至局面隱隱被穩住了,只怕此間事情還需詳查。」

  李肅左右一看看,迫不及待的笑道:「徐太守,此話何意?難道到了這裡了,徐太守你卻怕了起來?」徐榮被他一說,臉上一紅,寶刀一捻,輕輕一抬,說道:「李將軍休要激我,我卻怕過誰來?」當下,徐榮二話不說,看看迎面奔來一伙人馬,也立即扯馬往前衝來。

  這伙驚散的西涼人不足二三十個,他們因為營內大亂,眼看著一發而不可收拾,乾脆合夥竄走,準備神不知鬼不覺的逃回西涼。只是,當他們忽然遭遇了徐榮的這一路人,也立即愣住了,一時間驚慌失措,不知所以了。也正是他們發呆時,那徐榮當頭趕來,一路向他們喝著:「奉朝廷令,誅殺逆賊牛輔,降者不論!有告知逆賊消息者,賞!誅殺逆賊者,有功!」

  說起來,牛輔畢竟是西涼軍統帥,在出發前王允授意給他們的意思不過是讓他們先解散了西涼軍,再行撲殺牛輔。然而,現在卻因為李肅酒後提前將消息走漏了出去,自然也就不能再這麼辦了。他們現在趁亂而來,能夠捉到牛輔是在其一,而若能因西涼人馬亂起之際將他們收攏而來,則此功也必不小。

  只徐榮這麼一喊,那些迎面兜頭而來的西涼人聽得清清楚楚,先還沒有反應過來,而一旦反應過來,也即交頭接耳,相互扯呼:「啊,是朝廷的人!」

  說起『朝廷』人來,西涼人的膽子跟著沒來由的發著顫抖。要知道,朝廷欲要誅盡西涼人這樣的傳聞也早已經傳遍了西涼三軍了,他們哪個不知?也正是因為『朝廷』有此旨意,這才驚得西涼人噩夢連連,以致人心思亂,又因為一場火倉促釀成如今的局勢。如今日,他們還本想借著這場動亂趁機跑路呢,可現在倒好,他們人還沒有跑開呢,耳聞『朝廷人』來了,如何不驚惶?他們面色做變,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便有那膽大的還欲作色逃開,不想卻被徐榮迎頭劈來一刀,將他揮做兩斷。

  徐榮殺人本來是用來立威的,然而,這『威』沒有立成,倒是加劇了人心的慌亂,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了。徐榮眼看著叫不住這夥人,李肅又在後面催促,性子上來,乾脆縱兵連擊,很快也就將這群人給殺得乾乾淨淨。

  這邊一路衝殺,漸漸靠近了西涼軍本屯,一路上又要難免遇到些礙事的西涼人,少不得要大開殺戒。那徐榮I鼻子一哼,刀一起,反正是見一個殺一個。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啊,誰叫這群西涼人就是不給面子,叫他們不住,也懶得再理會了,只囫圇的殺將下去,卻也殺得西涼軍一陣大敗。

  說起『大敗』,西涼軍也是難免啊,誰叫他們此時就像是一個沒頭的蒼蠅一般,嗡嗡的亂飛嗡嗡的亂撞,如何能不吃敗?加上他們人馬又少,各自不能呼應,而李肅雖只數百人馬卻也迎頭將他們殺得團團亂轉著。那李肅殺到最後,眼看著形勢一遍大好,那是喜不自禁。他在馬背上一面收割著人頭,一面卻是得意得不得了。想來,如果按照這樣殺下去,西涼人馬再多那也不是他的對手。而他只需收割到一顆顆頭顱,那是比起傳旨的功勞也不遑多讓,將來論功行賞,他少不得要得大功的。

  便是那徐榮,此時也是殺得眼紅,根本遏制不住自己嗜血的本性,領著人馬往西涼人陣中就是一通胡亂衝殺,也完全忘記了他已經在賊人堆里了。

  西涼軍本屯,將軍賈詡與張繡領著人馬往來軍中,有如利刃一般的左右切割,往餘下的那些不聽話的西涼士卒群里不斷衝殺,不斷勸阻。陝縣西涼軍到底有數萬的人馬,不是一點兩點,人心也是不一而足,雖然有大部分人因為賈詡的名聲而受到勸告,帶兵追隨了他們,但還仍有一小半人馬因為惶遽朝廷,既不甘任憑朝廷處置,又不敢帶頭反上長安,只是想著要解散了回西涼,跟賈詡等談不到一塊兒去,自然也就避免不了接下來的兵戈衝突。

  只這些人雖然多,但心思卻不齊,自然無法應對賈詡的大股兵馬。說起來,在起事之初,賈詡身邊直系部下不過千人,而張繡部下則是一群山賊,也不過數百人而已,兩相加起來也沒有多少人。然而,因為勸動了一股又一股的人馬,他們身邊隨從的人數也就由千人,以致數千人,乃至過萬,如同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而如今,他們身邊所隨人馬最少也有萬五千左右,又豈是這些散卒可比,很快,又被賈詡他們成功攻破一屯。那屯千餘將士,因為小校的死,也就投降了賈詡,併入張繡軍。

  然而,也正是賈詡軍大有進展的時候,恰時因為李肅一支人馬的突然闖入,也立即讓主事的張繡驚醒過來:「是朝廷人!沒想到他李肅來得這麼快!賈先生,我們當如何處之?」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李肅此來畢竟代表的是朝廷,既然是朝廷領兵殺來了,多少占在了道義上,就算他們明知,卻也不好說什麼。然而,若是牛輔在,此事自有牛輔親自出面處置。可如今牛輔走了失去了消息,在西涼軍中目前又以他為大,這件事情就得由他來出面解決了,總不能任由李肅他們胡來下去。只是,要他處置又不免要直接跟李肅對上,在他沒有決定跟朝廷翻臉之前,該如何處理他實在不好隨便拿主意。更何況,就算他是明知該怎麼辦,但畢竟他上面還有一個賈詡在,他雖然不是主將,多少還要聽聽他的意見。

  那賈詡聽來,哪裡不知道張繡的想法,只他也想要知道張繡對抗朝廷到底有多大的決心,於是也就不假思索的反問了他一句:「那麼張將軍你以為當如何處之?」

  張繡與賈詡眼睛相對片刻,也即知道他心中所想了,當即一點頭,與賈詡說道:「先生之意繡明白了!」張繡說完,隨即挑起長槍,向著左右狂呼:「二郎們,朝廷派來的狗腿子如今就在前面,他們的來意很是清楚,非要殺盡我西涼人!如今天子不赦我等,我等若不能團結在一起,則唯死路一條而已!大伙兒說說,你們是情願任由朝廷狗腿子殺害我等,還是奮起反抗,與我殺上長安去,誅殺奸佞,替董太師報仇?!」

  「殺上長安,誅殺奸佞,替董太師報仇!」

  「殺上長安,誅殺奸佞,替董太師報仇!」……

  呼喊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有欲掀開九重天的架勢。那賈詡看得群情都被調動了起來,方才是欣喜的一點頭,向張繡看了過去,鼓掌道:「如此,兵可用矣!」

  張繡聽到,也是心悅不已。要知道,他以前領兵最多不過數千,就算有機會說話,那場面豈是現在可比。如今面對數萬人馬侃侃而談,當真是從未有之亢奮激烈。而如今,他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一股子勇氣,將他想要說的話,一股腦兒的說將出來,有如滔滔江河連綿不絕,其勢綿綿不斷,實在是大出了張繡胸中一口氣。他一句話說完,眼看得到了賈詡的肯定,那更加是激動不已,恨不能再說上兩句,以解其癮。不過,他剛剛一張口,卻發現身後的部下們已經自發的涌動起來,扯著嗓子,呼著號子,舉起各自的刀戟利劍,望著李肅等人陣中踐踏而去。

  可憐李肅因為有徐榮相助,一路殺得好不得意,也正是激奮的時候,卻突然遭到了莫大的阻擊。只他也沒有想到,他只剛剛殺得起性,不想對面西涼軍屯中間忽然如破開了一條口子,嘩嘩的湧出無數人馬來。這些人馬多得數不清,且都是群情激昂著,好像跟他們有天大的仇怨似的,遠遠的衝來就是一頓咆哮,揮舞這刀戟望著他們身上招呼過來,如瘋了也似的的狂奔,沖入他們陣中。

  「殺上長安,誅殺奸佞,替董太師報仇!」

  「殺上長安,誅殺奸佞,替董太師報仇!」……

  人群的廝殺和著喊叫,聲浪幾乎將李肅等淹沒過去了。徐榮猛然遭到這股反擊,還沒有反應過來,身邊立即倒下數人,他自個也身中一箭。他舉眼看著眼前的西涼兵,嚇得臉色一白,扯馬向後,同時與李肅說道:「李將軍快走,西涼人不可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