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河內張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諾這次出征宛洛沒有走之前的黎陽路線,選擇從河內渡河。

  他也已經打探過了,若走黎陽,則必須經過陳留、潁川諸郡,而此時李傕、郭汜等正在此一帶劫掠百姓,攻奪州郡,那邊反而是不安生了。若走河內,因為西涼遠走,洛陽空虛反而相對要安全一些,更重要的一點則是劉瑩誆騙趙雪也是走的這條路。

  陳諾一行自離了鄴城,一路向西,進入河內郡內。因為此時袁紹與張楊的關係尚可,陳諾進入張楊的河內地界也並未引起張楊的警惕。當然,在這之前,陳諾也已經特意寫了一封書知會了張楊一聲,欲要借道西行,在得到張楊的同意後方才踏入河內地界的。

  雖然張楊的河內地界多為黑山軍和白波軍所把持,張楊要忙於剿賊,也未必能夠完全掌控河內,但人家畢竟是朝廷所任命的河內太守,今率領大軍進入其領地,怎麼說也得事先通知主人一聲。再說了,他陳諾選擇走河內,也是有另一番打算的。

  據他所知,張楊與袁紹兩人目前雖然是表面上一團和氣,但他二人也未必能夠走到一塊,這是其可利用之處。

  想歷史上呂布困而走奔袁紹,袁紹雖一時接納,但對呂布不完全信任,後還準備派出刺客行刺於呂布。在此情形下,呂布夜奔張楊,與張楊把手共誓。可以想像,袁紹所厭惡的人而張楊明目張胆的收留,且言行乖張,如何不讓袁紹嫉恨?他兩人關係能好到哪裡去?

  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冀州鄴城與河內毗鄰,想此二人又都是漢末群英之一,想來誰也服不了誰。雖然他們二人目前是一團和氣,不過是為利益牽絆爾,並非真心。當此之時,袁紹要忙於對付公孫瓚,而張楊要清剿郡內黑山軍和白波軍,誰也抽不出空來對付誰,為了利益,不得不暫時走到一塊。

  正因為考慮到張楊和袁紹關係的貌合神離,陳諾對於結交張楊更加的上心了。

  想當年光武中興正是以河內為大本營,一步步恢復漢家天下,建立東漢的。光武的河內,就相當於劉邦的關中,都是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就目前而言,若能控制河內,則臨河可攬宛洛,西制羌胡,北拒并州,東鎖冀州,是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若能控制此地,也就牽制了冀州的鄴城,則必對袁紹形成威脅。就算陳諾不能直接控制,但若能交好張楊,將來若一旦與袁紹翻臉,便是一顆很好的棋子。

  所以河內之行,陳諾少不了要親自去拜訪此地的主人張楊。

  目前張楊的實際控制區域在共縣至沁水一帶,甚至北挽并州的高都,西制河東的東垣諸縣,只是臨河因為有西涼軍勢力存在,尚未涉足。而且他現在主要精力在對付北部的黑山軍和白波軍上,雖有心而離不足。至於共縣而東的朝歌諸縣,因為袁紹勢力插足,成為袁紹的勢力範圍,他也是無可奈何。因為主要精力在剿殺黑山軍和白波軍上,目前張楊便駐軍在野王一帶,以野王為大本營,就像袁紹之於鄴城。

  陳諾率軍疾行,不數日後也即到達了野王東十數里之處。

  這便不能行了,畢竟人家的大本營,再冒然前進就是無禮了。陳諾這邊一面讓人停下人馬,選址紮營,一面又讓偵騎先行向張楊報告他們即將到來的消息,算是打聲招呼。只是令陳諾沒有想到的是,偵騎尚未派出,野王那邊已經有數騎人馬趕來,向陳諾這邊詢問了,知是陳諾等一行,便告訴陳諾,讓陳諾再行數里,他家張將軍已率部下在城外十里處恭候陳諾大駕。

  陳諾倒是沒有想到張楊會如此的識趣,連連謝過,讓張楊的人馬在前帶路,他則率軍繼續往前行去。大軍行走不過兩三里之地,果然,十里亭那邊早有偵騎來回報說,張楊也已經從十里亭出來,又步行了一段路,遠遠的迎接陳諾等。

  鼓吹不可少,洗塵的杯酒不可少,陳諾等一到,張楊這邊鼓樂大響,很是隆重。且派出的恭迎陳諾的隊伍里文武皆有,達數十人,應該是河內的一幫幕僚。另外還有騎兵隊列在道旁,遠遠擺開,甚是雄壯。

  遠遠的,張楊打量了馬上陳諾一眼,方才點了點頭,親自往前迎接,一路哈哈而笑。陳諾不好怠慢,在典韋等人的保護下,也即落馬向前,與張揚步行相見。那張楊見了陳諾如見老朋友那樣,抱著陳諾的臂膀,點頭而視,神態頗為熱情。

  陳諾以前沒有見過張楊,且二人從無來往,面對張楊的舉動不免疑惑。這又是十里相迎,又是步行來接的,是不是弄得太過火了些,我有這麼大的魅力值得他如此結交嗎?

  呃,雖然他目前已是武功中郎將兼領渤海太守,可渤海畢竟還在公孫瓚手上,不過遙領罷了,再說他陳諾崛起也不過這數月之間,何能讓張楊如此傾心結交?想張楊也是討伐董卓的老軍閥了,不論是勢力還是聲望都頗重,他陳諾一時是無法望其項背的。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而如他今日之舉,若非是另有所圖,就必是妄人了,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再偷眼打量張楊身後的那幫文武,雖然面部比較開朗,也是一副喜氣之像,可在陳諾眼裡看來,怎麼就隱隱含著一股不忿之態呢?

  陳諾小心的與張楊說了些話,張楊又使人捧上水酒,一樽在己手,一樽送給了陳諾。

  陳諾看了張楊一眼,正要接過,身後典韋上前一步,劈手從陳諾手上奪來水酒,說道:「某口渴,某先飲!」典韋也不多說,一把將水酒往肚子裡送去,喝得太急,酒水沾上鬍鬚,如草上之露。

  陳諾臉色一變,去瞧典韋。倒不是典韋的無禮奪酒,卻是因為典韋的憨誠。典韋酒水到肚,面部也沒有什麼變化,陳諾也是輕輕噓了一口氣,看來酒中無毒。

  面前張楊正欲舉樽相迎,突然看到典韋將陳諾手中水酒給奪去了,不覺驚咦。但看典韋酒到即乾的豪爽之態,不禁點了點頭,大笑而問:「這位壯士,酒水可解渴否?可還要再來一樽?」

  陳諾瞥眼去看典韋,典韋愣住,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了。也是他太過關心陳諾了,怕酒里有毒,現在既然飲了沒有反應,看來是他多慮了,此時突然聽張楊一問,倒是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陳諾也怕因此事與張楊鬧誤會,這可不是他樂見的。陳諾趕緊是臉上一拉,立即是呵斥了典韋一聲,說他魯莽,要治他的罪。

  張楊身後的那幫文武本來就對張楊此舉不滿,此刻又被典韋給戲弄了,心裡也更加不爽了,一個個是臉上怒氣蒸騰,隨時就要發火。不過他們在看到陳諾呵斥典韋後,也便沒有了發火的理由了,只是一個個鼻子輕哼,有憤憤不平之態。

  倒是張楊趕緊勸說陳諾,讓陳諾不可如此,並為典韋求情,又道要是典韋饑渴了,他這裡有的是水酒,且勸陳諾,何必為了此事責備這位壯士呢。並說,若如此,他心裡就更加的不安了。

  張楊身後的那幫文武早已習慣張楊的脾性,對於他的言辭也不覺奇怪,但看他們的主公在他人面前示弱,自然臉上不好看。陳諾看在眼裡,又向張楊告罪了兩句,看到他的那幫文武氣色稍微好了些,方才放心。

  兩人各罷一樽酒,張楊又邀請陳諾到城中呆上幾天再走。

  陳諾有心要結交張楊,聞聽張楊之言也即有心要答應。只是若按照張楊的要求帶著這三千的人馬入城,似乎又太過招搖了些,而若不帶人馬入城,看看張楊身後的這幫文武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是樣子,一時又不放心。但陳諾明白,野王城他是一定要進的,張楊他也是一定要結交的,所以只好折中,請求將人馬暫時駐紮在城外十數里處,他只帶走典韋等一幫人入內就行了。

  要知道,陳諾此時帶來的可是三千之數,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若稍有不甚將給野王城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而張楊之所以邀請他帶著人馬進城,那也不過是客氣的言辭,就算張楊真心,陳諾也未必敢冒此大不違。同時,話說回來,陳諾將這支人馬駐紮在城外,若有二心,則可內外合謀,必對野王城構成威脅,所以雖然將這支軍隊布置在野王城外,對於野王的威脅也並未減輕多少。這也正是陳諾要刻意請求的原因,而且,他還刻意請求將軍隊安排在野王城十數里外安營紮寨,就是為了讓張楊放心,讓他的那幫部下放心。

  陳諾如此一說,張楊雖有不同意,心裡還道如此一來顯得太過生疏了。但他奈何不了他的那幫部下,見他們是臉露霽色,不好反對,也只得同意了,一面請陳諾等入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