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章:公孫范事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紹說到這裡,眼睛逼視著陳諾,嘴角發出可怕的嘿然之聲:「陳將軍,對於這件事情,你還有什麼話說?你可別告訴我,這個主意跟你無關?」

  陳諾離了大營,一路被袁紹派出的使者催促著入城,片刻不能耽擱。還在大營時,趙雪已經犯嘀咕了,其實他那時也已經猜出大概是公孫范的事情犯了。既然早已經有了對策,此時面對袁紹等人的詰難,倒是一點也不慌張。

  陳諾聽到袁紹點名,倒是不徐不疾的站了起來,假作驚訝之色:「唔,不可能吧?想那公孫范雖是公孫瓚堂弟,但他曾在袁公手上為將多時,今放他回去,他也多少應當對袁公心懷感激才是,怎麼會突然做出這等不義之事?

  實不瞞諸位,末將當初之所以斗膽有此提議,也多少是考慮了這些的。可如今看來……呀,末將明白了,公孫范不過是個狡猾之徒,確實不能信他。」

  袁紹聽陳諾這麼一說,心裡又好氣又好笑,都什麼時候了,公孫范事情都已經犯了,此時醒悟得是不是太晚了?不過他也聽出了陳諾話里的意思,想公孫范跟了他這麼久了,最了解他的人應當是他袁本初才對;如今事發了,他多少也得擔點責任。

  更何況,在這件事上他是有私心的,當初他之所以准許,也是因為他自己就曾有過這樣的僥倖心理。可如今既然事發了,多少慶幸自己還是有些先見之明的,有了陳諾這個頂缸的,也不怕別人說話了。

  袁紹將袖子一揮,鼻子冷哼一聲,說道:「陳將軍,你現在才明白過來,是不是太過晚了些?想那公孫瓚本來就難以對付了,如今他又喜得堂弟公孫范提渤海之兵從旁相助,可謂與虎添爪,勢必更加猖狂。

  而之所以會發生這些,都是全因你一人而起,我冀州也必因你得蒙大難。事到如今,你可還有什麼話好說的?」

  陳諾點了點頭:「從如今形勢看來,末將的確無話可說……」

  陳諾一語未了,袁紹當即拍板:「既然如此,來人!」

  袁紹一聲喝令,外面立即奔進來兩個手持大戟之士,往堂下一站,殺氣十足。

  袁紹還沒有開口,堂上麴義立即跳了出來,大聲道:「將軍!當初陳將軍之所以有此提議,實是為了將軍你還有冀州分憂,他這一片赤誠之心將軍不可不見!再者,公孫范在將軍手上為將時,將軍尚且都沒有看出他的真實面目,更何況是陳將軍?

  本來,將軍放任公孫范到渤海赴任,也只能算是賭一把的事情。如果公孫范感激了,自然這一局也就贏了;當然,如果輸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大不了再將渤海討要回來。像這樣的買賣,本來就是非輸即贏,機會各占一半,當初放他走時,就應該有此心裡準備。所以這件事情不能怪在陳將軍頭上,要怪只能怪公孫范太過奸詐!」

  麴義這話說得直白,但也不無道理,也是有許多人跟著響應麴義,為陳諾求情。

  袁紹看著麴義,眼睛裡寒芒漸盛。

  他當初設計從韓馥手上說反了麴義,將他挖到自己營中,就是讓他為自己死心塌地的效勞的;只是自陳諾來了後,他也不明白,麴義這小子一旦知道陳諾有什麼委屈,立即是奮不顧身的替陳諾說項,他也數次容忍於他了,不知為何他仍是不見收斂?

  對於陳諾,雖知其才可堪大用,但他還是一面用著,一面防範猜忌。

  本來,在陳諾勸動韓馥歸降一事上,他在入城之初就動了殺機的。畢竟冀州是他的冀州,他可不想將來有人說起冀州的來路時還有他人的大功。

  至於最終沒有動手,到底因為陳諾在韓馥一事上沒有處理妥當,他如此『自污』名聲,使得他因此對陳諾放了些心,也就暫時放過了他一馬。

  至於後來他又將他安排到了軍營,並不斷提拔任用他,將他從一個小小的軍吏提升到可以單獨帶兵作戰的別部司馬,實在是一來因為現實所迫,二來因為他想藉此看看陳諾的能力。

  他將陳諾放入營中,那是經過仔細考慮的。想陳諾雖然有『自污』之舉,但他畢竟是說下冀州最大的功臣,就算他沒有別的想法,也怕別的大臣與他結交,威脅他在冀州的統治。而若將其放入營中,一來算是稍稍安撫了陳諾;二來,一旦陳諾有了軍務在身,從此不便外出,與外間隔絕,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再與外臣接觸,也就不怕滋生事端了。

  至於在黎陽城外臨時調回文丑,讓他單獨帶兵,一來他也是煩了黑山於毒和匈奴王的鬧事,二來卻是他的私心作祟。

  他初定冀州,之所以第一仗就出兵豫州跟孫堅爭奪陽城,實在是想藉此給弟弟袁術一個下馬威。更重要的是,他要向天下人表明,他袁紹不但可以領冀州,而且還可以指派門生坐收其他諸郡縣。

  他雖然有此熊心,奈何冀州初定,雖然出了兵,到底不放心,最後還是半路叫回了文丑所部。他本欲是準備讓陳諾一起回來的,但他怕寒了周昂堅守陽城之心,也就故意提拔陳諾讓他單獨領兵,卻不給他兵源補充,算是鉗制陳諾的一個手段。

  只要陳諾出兵,一來可以向周昂等表示他袁紹還是重視豫州的,二來,則藉此機會看看陳諾的能力。當然,他心裡很是明白,就算陳諾召集了兵馬,以他初次帶兵來說,就算再厲害,又豈是孫堅那種能征善戰之士的對手?當時麴義等將也是一力反對過,但袁紹仍是一意孤行。

  他想得很清楚,陳諾若是成功了,無非嘉言他幾句;若是失敗了,就算不死於孫堅之手,他也正好藉此事斬殺了陳諾這個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永除後患。

  只是,陳諾不但打敗了孫堅,而且還擊殺了公孫越的幽州鐵騎,這下使得他不得另作打算了。他想到以前在大帳遇刺時,陳諾畢竟救過他性命,他也就對陳諾有了些好感。既然他那麼厲害,倒是可以不必急著解決他,能用則用。

  也因此,陳諾回了冀州後,因為公孫瓚一事逼得他太緊,他雖然數次徘徊在要不要送出陳諾以換取冀州一時安定之間,甚至就在剛才,他喊大戟士進來的那一刻,他都沒有下定決心要殺了陳諾。但麴義適才的措辭,以及諸人的求情,反而一下子激起了袁紹的殺心。

  他不怕利用陳諾,怕的是陳諾得了人心,今後難以收場。一個麴義尚且都如此幫他,將來要是陳諾有什麼不軌的想法,豈不是更加動不了他了?

  陳諾眼看袁紹一時不說話,而眼睛裡的殺氣漸盛,心裡也是有所忌憚。在袁紹沒有拿定主意之前,他立即是嘿然一笑,說道:「袁公,諸位大人將軍!其實你們都誤會末將了,請容末將把話說完。」

  袁紹將凌厲的目光稍稍收回,手一擺,示意大戟士暫時不要上前,他則看了陳諾一眼,說道:「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陳諾一拱手,說道:「剛才麴將軍說得對,我建議放出公孫范出任渤海太守,其實機會只能是各占一半,所以末將本來就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如今事情既然已經到了這個田地,怪誰也沒有用了,所以還請袁公息怒……」

  袁紹聽陳諾一說,身子一震,嘿然一笑:「你說的倒是簡單!」

  「其實……」

  陳諾說到這裡,語氣稍稍緩了緩,繼而說道,「其實這件事情,也不是沒有和緩的餘地……」

  袁紹微微一愣,知道陳諾這人向來不說沒有把握的話,他定睛看著陳諾:「陳將軍,把話說清楚。」

  陳諾一拱手:「很簡單,想必袁公也已經知道青州刺史焦和的事情……」

  說起來這件事情陳諾還是從袁紹長子袁譚口裡聽來的,袁紹他如何會不知道?

  袁紹看了陳諾一眼,方才點了點頭:「青州刺史焦和抵禦黃巾不力,積勞成疾,於數日前已經病死在府上了。雖然是在青州,但我早在數日前就得快馬送來了消息,這件事情本將軍如何不知道?」

  陳諾點頭笑道:「那就對了!我可聽說這青州有黃巾百萬,若不是焦刺史震懾著,只怕早就掀翻了天了。可如今焦刺史這一突然病故,只怕這群黃巾就要鬧得更加不成樣了。

  聽說焦刺史還在世時,就因傳聞大河對岸的幾十萬黑山軍蠢蠢欲動,想要湧入青州與青州黃巾軍會合,他那時就已經有所防範了。加上此時又是冬天,焦刺史害怕大河一旦結冰,那群黑山軍就會從冰面上大肆進入青州地界。他為了防止這些事情發生,還發明了什麼陷冰丸之類的,想要溶解冰層。不過焦刺史一旦身故,只怕……」

  陳諾沒有繼續說下去,他看了袁紹一眼。

  袁紹可不笨,他的那群謀士們也似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氛。袁紹眼珠子一轉,也沒有讓陳諾繼續說下去,而是悄悄的看了逢紀一眼。逢紀捋著鬍鬚,跟他默契的一對眼,一點頭。

  陳諾也從他們這一相交的眼神里讀到了某些東西,所以極是配合的將說的話從此頓住。

  既然話都說到這裡了,不妨賣給袁紹一個面子,將該說的說完。

  陳諾一拱手,說道:「這個,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青州刺史焦和如今病故,青州上下一片混亂,當此之時,袁公不可坐視不管。

  想當今天子又為賊人所把持,而青州與我冀州接壤,袁公身負四世三公之名望,在此緊要關頭,當責無旁貸,挑選可用之人充任州治,以為天子分憂!」

  這一句話袁紹最是喜歡,點了點頭,裝出一副憂慮之態,向陳諾垂詢道:「依陳將軍的意思,你覺得我府上何人合適接替著青州刺史一職?」

  陳諾沒有絲毫考慮,立即說道:「袁公大公子譚剛猛.挺拔,武藝不俗,更兼為人謙遜,待人接物無不周到,竊以為最為合適!」

  雖然知道陳諾說的不免有些誇張,畢竟自己的兒子他最是清楚,但好話從來都是百聽不厭的,更何況是在眾人面前誇獎他的兒子?袁紹此時聽來當然很是欣然接受,不覺伸出手來,輕輕捋著鬍鬚。

  要說這件事情,早在聽聞焦和之死的當晚,他就想到了。他也有意要拉長子出來鍛鍊鍛鍊,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他也就一直按下不表。此刻沒想到第一個提出的居然是陳諾,倒是讓他頗感意外。

  既然他跟他的原意不謀而合,也不覺對陳諾大增好感,將要殺他的事情完全拋諸腦後了。

  但他也很是清楚,陳諾不過提議,他也不能馬上答應了,倒是可以藉此事探探諸人的口風。

  果然,陳諾此話一出,眾文武都是交頭接耳,很顯然意見不能夠相互統一。

  田豐是個直性子,首先站了起來,直言道:「大公子非是剛猛,只怕魯莽過之!像於毒跟匈奴之所以反出鄴城,就是托賴這位大公子!說他武藝不俗,哼,不過手有些縛雞之力罷了。至於為人謙遜,待人接物,恕豐不見!別的尚且不說,單憑此等之人如何托以州事?陳將軍,別開玩笑了!」

  袁紹沒有想到長子袁譚在田豐口裡如此之不堪,差點就要拔刀殺人了,幸好被陳諾打了個哈哈,及時遮蓋過去:「田使君恐怕是因為於毒一事對袁大公子有所誤會,所以不明情理,誤聽了人言,說出這些話來,也不足為怪。」

  田豐坐下後,沮授又接著站了起來,同樣表示反對:「此例萬萬不可開!將軍之子固然可貴,可如此一來,不但寒了後進之士的心,也必成為禍亂之始,望袁將軍三思!」

  袁紹不動身色的看著沮授,嘴上不說,心裡說了:「豈但是小小一個青州,孤有四子,河北有四州,孤必令一子攝一州事!」

  當然,袁紹口中的四子,其實有一個是他的外甥高幹,是姐姐的兒子。他對此子很是看得起,亦當成了自己兒子看待。其餘三子,除了長子袁譚,另外兩人一為次子袁熙,小子袁尚,不過年紀尚小。

  既然反對聲音這麼大,他也不想把事情搞僵了,暫時撇開此事不談,任由眾人吵去。

  堂上這裡吵轟轟的,外面突然匆匆跑進來一人。陳諾一看,原來是袁譚。

  這袁譚自上次被陳諾救出黑山,心裡對陳諾愈發敬重起來。想到陳諾為人不錯,不但講義氣,而且有聰明有膽識,以後要真是放任到青州鍛鍊,也必用得上,所以有心要拉攏陳諾。

  只是,他在府上時就聽說陳諾突然被緊急召進城來,而且聽說了公孫范一事,怕父帥袁紹會因此事責難於陳諾,也就立即匹馬趕了過來。

  他一入大堂,眼看堂下兩個大戟士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加上堂上氣氛不同尋常,還以為父帥要對陳諾下手了,趕緊是一個箭步搶上前來,見過了袁紹。

  不等袁紹開口,便即向袁紹說道:「父帥!譚兒想起之前的事情,至今猶有所栗。想當時若不是得陳將軍孤身深入黑山,將譚兒救出虎穴,只怕也難以再跟父帥您相見了。

  只是事到如今,譚兒一直忙於養病,還沒來得及好好感謝陳將軍當日的救命之恩呢。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此等恩情……」

  袁紹一聽,嘿然一笑,他聽出了他話裡面的意思了。

  說來也是湊巧,陳諾不但救過他,如今又救了他的長子,看來他這對父子欠下陳諾的這個恩情,也當真一時抹殺不掉了。

  既然兒子有反哺意,他也不是非得致陳諾於死地,他此時也是無心再找陳諾問罪公孫范一事,也有意要放過他。聽到袁譚把話說到了這裡,他也是正好藉此順坡下驢。

  袁紹一笑,手一揮,說道:「我兒有什麼事情就直說吧。」

  袁譚說道:「譚兒不才,已在府上備下了一些薄酒,欲請陳將軍過府,聊表一下謝意。如果這裡沒有陳將軍的事情的話,譚兒想請陳將軍這就過去,不知父帥……」

  袁紹看了陳諾一眼,說道:「譚兒的心意我了解,不過你也太孟浪了些,你還沒有問過陳將軍同不同意,如何先來問我?」

  袁譚一聽,表示疏忽,立即走到陳諾面前,恭請陳諾光臨袁府赴宴。這算是給足陳諾的面子了,陳諾也正好趁機溜走。只是為了試探袁紹本意,還是先讓袁紹准許,等到袁紹點了頭,陳諾方才知道袁紹是真心同意了,也就與袁譚一同告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