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廷給的年糧還沒出發嗎?」蒼莫止眉頭微微一皺,語氣倒是不慌。正常來說,年糧應該已經出發了,如果這樣,完全可以供給到位。

  「尚未。」戴黎嘆氣,「我讓人打聽了,聽說是原本給我們備的糧先緊著前陣子的廣橡縣用了。正常來說,只要繼續籌集,差不了幾天的事。奈何四皇子成親,花費大筆銀子,朝廷沒錢買糧,故耽誤至今。」

  蒼莫止一時居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四成親花了多少錢?」

  「聽說堪比皇太子的娶親花銷。」戴黎說,眼裡和語氣里都聽不出太多情緒,似乎還未到被擾亂心神的地步。

  戴黎能穩住心神,蒼莫止是佩服的,一方主將穩得住,軍中才能穩得住。可他也明白,主將不能光靠態度去穩定軍心,大批的糧食運過來,才是硬道理。

  同時,蒼莫止也覺得他父皇糊塗,別人不知道大惠如何,他父皇心裡還沒數嗎?怎麼能花費如此之多?!可轉念一想,多少也能明白,照常來說這個時節沒有人願意打仗。若不是牤坨突然出擊,待到明年春來,這些不足的銀子應該就能補上了。

  「給宮裡遞摺子了嗎?」蒼莫止問。

  「已經令人快馬加鞭去送了,最遲再有兩日應能抵達。」戴黎說,隨即又問,「不知延州可有餘糧?」

  「若延州有,我也不用問你遞摺子的事了。」蒼莫止也是無奈。延州產糧本就有限,現在又重新劃分,只給他留了三個村,連糧倉都裝不滿,哪還有餘的?

  對於這個結果,戴黎並不意外,他佩服蒼莫止的驍勇善戰,同時也能明白皇上對他的忌憚,把延州給蒼莫止,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延州有多窮,對於他這個在嵊山關駐守了三年的人來說,再清楚不過了。

  「如今朝廷拿不出糧來,只能另想他法了。」戴黎如今也是束手束腳。

  作為朝廷命官,就算戰事緊急,他們也不可能去百姓家裡搶糧食。朝廷除了每年固定從百姓那裡收的稅,也不可能不花錢就再從百姓那裡要糧。

  蒼莫止沉默了片刻,他心裡有了個主意,但這個主意比較冒險,需要戴黎與他配合一下。

  於是他道:「我們可以跟西北邊關借糧。」

  「能借到嗎?」戴黎知道這是個辦法,就是不知道西北軍肯不肯借。一方面,西北軍現在糧食多寡還不確定,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皇上的旨意,借糧這事肯定會被參上一本。帶兵本就忌諱多,兩軍之間還是儘量少有關聯為好,以免被懷疑有不軌之心。

  「我去的話,多半可以。」蒼莫止之前出戰就一直在西北,跟西北軍更熟,「但你要提前給皇上去摺子提調糧一事,雖然我們算是先斬後奏,但因為朝廷現在拿不出糧來,讓朝廷主動令西北軍送糧過來,那動搖的就是兩邊的軍心。所以我父皇應該不會主動下旨,就需要我們先運作起來。我們先借了,我父皇就等於有個台階下,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戴黎明白其中的利害,也知道蒼莫止的主意是冒險的,可眼下糧草緊缺,是不能拖的,也明白讓蒼莫止一個人冒險非君子所為,蒼莫止肯為嵊山關承擔風險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我這便寫摺子說向西北借糧的事,讓人儘快送到京中。」戴黎說完,便磨墨提筆了。

  蒼莫止沒再猶豫,說:「我今天在你軍中休整一晚,明天一早便啟程去西北。借完糧後我要立刻回延州,剩下的事你和西北軍的人交接。」

  「沒問題。王爺費心了。」有了蒼莫止這話,戴黎的心至少放下一半。

  「我這都是小事,戰事上的謀劃,還得你費心。」蒼莫止琢磨著越清眠給他的期限,真的是多半點都不敢耽擱。身上貼著膏藥的地方溫熱著,讓他時時記著越清眠的話,也記掛著越清眠。嵊山關必須安全,這樣延州才安全,如此,越清眠才安全。

  戴黎叫了屬下來給蒼莫止安排住的地方。他則坐在帳子裡繼續寫摺子,要儘快把摺子送到皇上手裡才行。

  比起文臣,蒼莫止更喜歡與武官打交道。雖然武官多數魯莽,一言不合又容易吵起來,但不得不說武將的彎彎繞繞少一些,一般說什麼就是什麼。

  軍營里忙亂而有序,忙亂在於傷員要送到醫帳去,來來往往,傷員眾多,痛呼與哀嚎不絕於耳。這在軍中是再常見不過的,但每每聽到,還是讓人不得不感嘆戰事的殘酷。

  十六之前沒被帶到戰場上,乍一遇到眼下的場景,不禁感到一陣難過,又為自己做不了什麼而感到無力。

  見他蔫頭耷拉腦袋的,蒼莫止揉了一把他的頭髮,說:「跟著你的哥哥們去休息,明天咱們去西北。」

  對於去哪,只要是跟著蒼莫止的,十六都不會多問,只是突然想起來什麼,開口道:「王爺,我這兒有之前越大夫給廣橡縣的百姓開的外傷藥的方子,可以拿給這裡的軍醫嗎?」

  因為當時要讓各家願意救助百姓的藥鋪醫館都能用上,這些傷藥方子抄了好幾分發下去。正好有多出來了,影七就隨手給了十六,十六便收進了荷包。

  蒼莫止略一考慮,點頭道:「拿去給戴將軍,由他安排吧。」

  「是!」十六應著就去了。

  在戰事開打的第四天,急報終於抵達了京中,並連夜送進了皇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