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嘴上是沒應蒼莫止的要求,但越清眠已經把事記心裡了。於是第二天,越清眠帶影十六出門的第一站,就直奔這裡的書局。

  如他和蒼莫止所料,延州府內就一家書局,而且書的種類奇少,多是一些四書五經和京中已經賣不動的舊書。而且價格比其他地方高不少,門可羅雀那是必然的。

  見有人來了,老闆趕緊迎上來,那燦爛的笑臉仿佛就等著他們來開張了,與影十六的心不甘情不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知道的還以為越清眠不是來買書的,而是來賣孩子的。

  「兩位想買些什麼書?別看店裡書不多,您要有想要的,可以跟我說,回頭進貨的時候如果有,就幫您帶。」老闆笑道。沒辦法,他們這本就與那些繁華之地不同,想要書只能靠幾手倒騰,所以價格自然貴一些。如果這不是父親留下來的書局,他捨不得,早就不經營了,實在是不賺錢。

  越清眠帶了不少書來,這會兒並不準備閒逛,便道:「千字文來一本,再挑一本能讓小孩子認字的雜書。」

  小孩子影十六:「……」

  文房四寶蒼莫止那裡有的是,不需要額外置辦。

  「好嘞,您稍等。」老闆應著就去找了。

  越清眠看了看鼓成包子臉的影十六,笑道:「多認些字不好嗎?多少人想識字都沒機會呢。」

  影十六嘟囔著:「我就跟著王爺,哪也不去,不識字也行。」

  越清眠笑出了聲,低聲說:「你看你家王爺現在手不好用,寫個信都得靠影七。你要是能寫,他不就更方便些嗎?」

  影十六稍微琢磨了一會兒,覺得也是那麼回事,這才收了包子臉,說:「那我好好學!」

  第24章

  影十六抱著新買的書,越清眠付了帳後,兩個人便前往下一處——商街。

  延州城內有兩條商街。大商街從正門進來便是,一條直道直通王府所在。這條街上以賣各種用品物件為主,像書局就在其中。他們往王府走時,走的就是這條路。

  而這次越清眠要帶影十六去逛的是小商街,位於城中西側,賣的多是果蔬肉類,還有些小吃,是城中百姓常去之地。至於城外村子間的趕集,因為沒到日子,越清眠今天是逛不上了。

  一到小商街,可以明顯感覺到人流密集,仿佛大半個城中的百姓都來這邊逛了。攤主在內店吆喝著,聲音洪亮。沒有店面,只能在散攤區放著籃子賣的,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價格要的很低,不過品種很是單一,生意並不好。

  影十□□處看著,已經被這片熱鬧吸引了,雖然京城的街市比這裡熱鬧一百倍,賣的東西也更多更全,可他一點也不嫌棄這裡,因為這裡有他未見過的吃食。

  「想吃什麼就去買。」越清眠說。商街不大,就算走散了也不難找。

  影十六露出孩子般的憨笑,指了指一邊賣羊肉餡餅的:「我想吃這個!」

  「那就去買。」越清眠讓他自己去,又提醒,「你買了自己吃就行,這東西放涼了怕膻,就別給他們帶了。」

  「好!」影十六笑著就去排隊了。

  越清眠未走遠,只是走到一處賣梳子的小攤位前。

  「各式各樣的木梳,您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攤主招呼著。

  百姓用的梳子通常沒有那麼精製,一些手藝一般的,做出來的齒也略顯粗壯,在有些身份的人看來,是根本入不了眼的。但越清眠要找的就是這種粗齒的梳子。

  「有齒更粗些的嗎?」越清眠問。

  攤主詫異地看著他,人家都是要齒細的,難得有人要齒粗的:「有是有,但就是不甚精緻,沒好意思拿出來。」

  說著,攤主從桌下的竹簍里拿出幾把,梳齒粗而不寬,齒尖圓鈍,的確一副賣不出去的樣兒,不過上面的刻花還算漂亮,有祥雲,有如意,寓意不錯。

  攤主尷尬地說:「這是我兒子做的,他剛學制梳不久,做出來的實在不好看,但還挺愛學的。我不好總說他做的不好,以免孩子失了信心,所以就謊稱能賣,便帶出來了。」

  越清眠輕笑:「這梳子若真用來梳頭必然是不好用的,但用來梳理頭皮完全可以。」

  攤主沒想到還有這功能,他一直認為梳子就是用來理順頭髮的。

  越清眠道:「尋常人沒那個閒心做這事,但大夫多半可以用。這幾把我都要了,幫我包起來。」

  攤主雖不知道大夫到底要怎麼用,但能賣產出去,對他來說就是驚喜。於是趕緊麻利地包好,遞給越清眠。

  這會兒,影十六的餡餅也買好了。

  「越大夫,您也嘗嘗。」影十六不是個吃獨食的,也給越清眠買了一個,反正王爺了從不短他銀錢,他有錢請越清眠吃。

  越清眠不大愛吃羊肉,不過也不好打擊小孩子,便接過來,象徵性地咬了一口。意外的,羊肉並沒有什麼膻味,反而蔥味更重些,而且也沒有讓他討厭的肥肉,越清眠一下就舒心了,和影十六一起邊走邊吃,心情很不錯。

  穿梭在人群中,兩個人既能融入其中,又顯得格格不入。能融入其中,是因為他們買了不少東西,大包小包的的確是來逛街買菜的樣子;而格格不入是因為他們的衣裳料子在這些百姓中間顯得太出挑,遇上心細的,不免會往他們身上看幾眼。

  別人會注意到他們,越清眠自然也會留意這裡的百姓。無論衣料、髮飾,還是買的食物,用的籃子,以及各個攤主賣的食材,用的工具……他都有留心。也是因為留心,才發覺這裡百姓用的,在京中幾乎都已經被淘汰了,和書局的境況是一樣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