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蕭翊鈞作為其中最無辜的一個皇子卻被世人所唾棄,所辱罵。

  不知情的百姓只會覺得這個,六皇子一點親情都不顧做的那些事都是跟他的大皇兄對著來,而且傷天害理的,害了不少所謂的忠臣良將。

  但是身處漩渦中的那些百官,一個個都縮緊了脖子做人。

  百姓不知道,但是他們知道啊。

  蕭翊鈞就算名聲再不好,只要他跟的三皇子一旦得到了視力,未來這些平民百姓又能拿六皇子怎麼樣呢?

  還不是卑躬屈膝,戰戰兢兢的給人磕頭。

  但是,當今皇上作為一國之主,無論什麼樣的算計謀略他都可謂是身經百戰。

  蕭翊鈞的這點小心思小動作,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從玻璃的這一面看到那一面,明晃晃的,透亮。

  不過他也沒攔著。

  畢竟他一個正值壯年的皇上,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現在就能做出點什麼成績,把他拉下馬。

  而且就算以後要立太子。皇上也要從這一堆的蠱里選一個蠱王出來。

  別看皇上現在這麼喜歡劉妃。但是真正與皇權相對立的話,這些妃子根本算不上什麼。

  於是皇上就像那看台下的觀眾,笑眯眯的,看著那三個兒子勾心鬥角,相互廝殺。

  有時候皇上還挺喜歡他這個老六的。畢竟小小年紀就有這般心思,一點都不輸當年的他。

  他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

  大皇子雖然算得上是一個風評比較好的皇子,行為舉止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但是有點過於愚昧。

  對皇上來說的話,一個不夠機靈不夠聰明的繼承人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個很大的災難。

  但是大皇子的娘親是當今的皇后。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皇上如果跳過這位嫡長子,反而去另立他人的話,難免會鬧的閒話,堵不住悠悠眾口。

  而且孫皇后身後的孫將軍。手中掌握的軍權令皇上還是有些忌憚的。

  雖然皇上曾經借立皇后這件事情收回了部分兵權,但是孫將軍在軍中的威望,不是他這個皇上可以比得上的。

  甚至可以說的上是,只識人不識令。

  皇上很擔憂哪天大皇子等不及了,聯合他的外公舅舅等人直接逼宮,把他從位子上拉下來。

  雖然皇上明白,他不宜在這個位置上待太長時間,畢竟他的大兒子已經都快而立之年了。

  但是真正的在這個位置上待久了,那種掌握其他人命運的快感,實在是讓人割捨不下。

  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大兒子勢力越來越大。

  於是老大跟老三的鬥爭,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惹出太大事情,就權當不知道。

  而他自己的三兒子。也是個上不得台面的傢伙。

  雖然老三敢拼敢闖,但是思想什麼的太過簡單了些,可以當一個王爺去當將軍,但是卻不能當皇上。

  也不是說皇上看不起他這個三兒子,只是,這麼多年下來,三皇子手底下能拿得出手的跟隨他的官員實在是少的可憐。

  當初出了馮家那件事情就已經斬斷了老三的一根臂膀,眼看著老三,馬上就要被老大打的,抬不起頭了。

  就在皇上擔憂該怎麼平衡朝堂勢力的時候,他這個六兒子出現了。

  六皇子加入了三皇子的陣營,瞬間平衡了兩邊的勢力。

  六皇子的這種所作所為對於皇上來說無疑是替他解決了心頭大患。

  於是皇上這些年裡就靜靜的看著三個兄弟爭鬥。

  有的時候還忍不住跟身邊的公公點評一下,誰哪件事情做的比較好?

  ***

  就在這種暗潮洶湧,各自為政,兄弟鬩牆的狀態下。

  韓子瞻也從南方的歷陽一點點走到了北方的京城。

  韓子瞻在這幾年的時間裡,無論是繁華的城市,還是鄉間的小路。都走了個遍。

  京城算得上是國家的中心地方。

  也就是說韓子瞻這六七年的時間裡走了半個國家。

  一開始韓子瞻作為一個走方郎中。一開始因為他長得臉嫩,還被許多人質疑過。

  但是等真正遇到了那種急症重症的病人,在韓子瞻的手底下慢慢治好。

  人們對韓子瞻的評價,慢慢的從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兒變為了年少成名的神醫。

  甚至於韓子瞻走到某個地方的時候,都有人提前知曉他的到來,特意攔住他,請他去治病。

  倘若遇上病毒性流感或者一陣風寒的時候,韓子瞻簡直能被如同喪屍一般的人潮給團團圍住。

  不管怎麼樣,韓子瞻的名聲是在這幾年內一點一點打開了。

  不乏許多權貴,官員,富商,都會特意留意韓子瞻的行程,或者特意約見韓子瞻。

  韓子瞻醫術好的,這陣風自然也刮到了京城。

  不過京城裡,天子腳下。

  許多的大官富商都見過世面。

  尤其是官員。

  他們病了,皇上甚至能派太醫給他們看病。

  於是韓子瞻神醫之名在這個地方的官員之間不是很好使。

  但是一些走商的商人,可是沒這個資格見到宮裡培養的太醫的。

  於是韓子瞻在京城打開的路子,就從這些富商身上下手。

  韓子瞻剛踏進京城城門口。

  就看到一個小廝一樣的年輕人,急急忙忙的走到韓子瞻的面前,攔住了韓子瞻的馬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