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第85章 中秋
江珣回到長安後, 知宜便常進宮和若微說話。
若微直到八月才離開翠微宮,濃夏將盡,連午後都不怎麼聽得見蟬鳴聲了。在薄而細碎的日光中, 知宜牽著兩歲的小女兒走入未央宮。若微一看見歆兒, 便伸手想抱過她。歆兒是個不怕生的孩子, 任誰親近她也不會哭鬧的, 因而也隨便若微抱,只是專注地啃著自己的小指頭。
若微摸摸歆兒的小腦袋,又摸摸她的小手小腳, 感覺很新奇。知宜看了,就笑,「娘娘怎麼和第一次見歆兒似的。」
若微親了親歆兒臉頰,「不管看多少次, 我都和看第一次似的。」
知宜剛想打趣她, 想起了什麼, 就沒有作聲。「您既然喜歡歆兒。」知宜說, 「我便多帶她進宮來。」
「這哪裡能呢, 歆兒還小,來回走動多不好。」若微連忙擺手,「若是這樣,阿娘就要罵我了。」
「母親愛極了歆兒。」知宜也笑了, 「是一日也離不開她。」
若微先是笑的,漸漸的笑意卻淡下去了。「阿娘她,」若微問, 「還是和阿耶不睦嗎?」
「可不是。」知宜面露憂愁之色, 「是一月也見不上一面的。」
若微沉默了會。
「阿娘日日說我與陛下。」若微低聲道,「自己和阿耶卻是如此。」
知宜聽了, 不禁道,「這哪裡能比。」
「這也是沒辦法的了……」若微嘆口氣,她凝望著遠方,知道有些事情已然發生,就不能再改變,她的心酸酸脹脹的,「罷了,不提了。」
知宜剛想回話,就聽見若微驚叫了一聲,她低頭一看,原來是歆兒忽然咬住了若微的頭髮!她趕忙叫歆兒鬆開嘴,抱過她,嘆氣道,「怎麼還動上嘴了。」
若微自然不會與小侄女計較,只是刮刮她的小鼻子,親昵地說,「小調皮。」
歆兒是個小孩子,當然不會管大人怎麼想,自顧自玩起知宜耳環上的珍珠來。知宜任由她玩,又和若微說,「長兄和嫂嫂也要來長安了。」
自從天子大肆封賞江氏後,江家便自覺的遠離起了商賈之務。前年,江游奕攜全家來到長安,只留下長子在蘇州處理剩下的手尾。此刻若微聽了知宜的話,便驚訝道,「長兄是要在長安住下了吧?」
「正是。」知宜笑道,「想來中秋前就能到了。」
「太好了。」若微也高興起來,「今年中秋,終於可以全家團圓了。」
知宜想像著若微話語中的場景,也不禁微笑了。月圓之日,闔家團聚,天底下不會有比這更圓滿的事了。但……知宜望著若微,心中還是有著隱隱的憂慮。若世間之事,真的可以全如人意便好了。
「日者,陽之主也。」
「月者,陰之宗也」。
在神明尚未遠離中原大地的時代,人們對於日月總是懷有樸素的敬畏。每年仲秋之日,人們不自覺地會相約遙祭月神,而這一習俗延續到今日,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
大明宮內,設有專祭日月的祠宮。黎明之時,天子走出祠宮,西向行拜月之禮。眾臣站於天子身後,望著暮光漸褪而去,紅日已自西邊落下,而月亮像是躲在雲團里,濃夜的黑色深深籠罩著大地。祭壇內靜而緘默,唯有束束火把迎著冷風獵獵的聲音。終於,月亮脫離了雲彩的束縛,無拘無束地傾瀉下銀白的輝光,將深色的大地映得一片雪亮,大明宮綿延數里的層層宮闕亦次第而明,長安內外都身處於月神的祝福之中。
太常寺卿開始誦讀祭月祝文,眾臣屏息而聽,看著皎白的月光漸漸蔓上髹金的御座,其上的雙龍戲珠圖案熠熠生輝,而浮雕雲紋與火珠又流光溢彩,閃耀著不同於凡間的光芒。為了能距離這樣的光芒更近一步,無數後來者都將為之前仆後繼,捨身忘己。
祭月之後,如往年一樣,宮中於麟德殿設有筵席。諸臣與外命婦先行入殿,而後便是宗室女眷。兩位長公主已然到場,但仍不見宮中諸妃。天子未至,縱然是飲瓊漿玉液,進嘉肴美饌,眾人都是全無胃口的。諸人侯了幾刻,又聽殿外傳來儀樂之聲,見人自禁內而來,便知是宮中女眷,於是各個都打起精神,站起身,皆以為是貴妃來了——卻原來是德太妃與尹賢妃。
德太妃只作不見,拍了拍賢妃的手,二人相繼落座。殿內復又熱鬧起來,眾人與德太妃說著湊趣的話,只都有些心不在焉。又候了半晌,終於聽殿外響起笙管之樂,節杖之聲,便知是天子來了。眾人心中都是一個激靈,急急忙地就起身,下一瞬,果然看見了天子——卻是和貴妃相攜而入。
眾人齊齊一怔,而後連忙跪成一片。天子從容越過一片低垂的頭顱,先讓貴妃坐下了,方含笑道,「都起身吧。今日不必多禮。」
諸人唯唯應是,都陸續坐下了。即使見了好些年,但每次一見貴妃坐於天子身側,眾人都是惴惴難安。而貴妃的傾城容顏,盛世華光,則又是加重了各自心中的驚疑之感。
皇帝才不管眾人如何想,只能自己想做的。他今日心情甚佳,飲酒便飲多了些。這可苦了底下人,皇帝每飲一口,眾人便要跟著飲一口,皇帝酒量好,自然是樂在其中,而眾人卻有些苦不堪言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江珣回到長安後, 知宜便常進宮和若微說話。
若微直到八月才離開翠微宮,濃夏將盡,連午後都不怎麼聽得見蟬鳴聲了。在薄而細碎的日光中, 知宜牽著兩歲的小女兒走入未央宮。若微一看見歆兒, 便伸手想抱過她。歆兒是個不怕生的孩子, 任誰親近她也不會哭鬧的, 因而也隨便若微抱,只是專注地啃著自己的小指頭。
若微摸摸歆兒的小腦袋,又摸摸她的小手小腳, 感覺很新奇。知宜看了,就笑,「娘娘怎麼和第一次見歆兒似的。」
若微親了親歆兒臉頰,「不管看多少次, 我都和看第一次似的。」
知宜剛想打趣她, 想起了什麼, 就沒有作聲。「您既然喜歡歆兒。」知宜說, 「我便多帶她進宮來。」
「這哪裡能呢, 歆兒還小,來回走動多不好。」若微連忙擺手,「若是這樣,阿娘就要罵我了。」
「母親愛極了歆兒。」知宜也笑了, 「是一日也離不開她。」
若微先是笑的,漸漸的笑意卻淡下去了。「阿娘她,」若微問, 「還是和阿耶不睦嗎?」
「可不是。」知宜面露憂愁之色, 「是一月也見不上一面的。」
若微沉默了會。
「阿娘日日說我與陛下。」若微低聲道,「自己和阿耶卻是如此。」
知宜聽了, 不禁道,「這哪裡能比。」
「這也是沒辦法的了……」若微嘆口氣,她凝望著遠方,知道有些事情已然發生,就不能再改變,她的心酸酸脹脹的,「罷了,不提了。」
知宜剛想回話,就聽見若微驚叫了一聲,她低頭一看,原來是歆兒忽然咬住了若微的頭髮!她趕忙叫歆兒鬆開嘴,抱過她,嘆氣道,「怎麼還動上嘴了。」
若微自然不會與小侄女計較,只是刮刮她的小鼻子,親昵地說,「小調皮。」
歆兒是個小孩子,當然不會管大人怎麼想,自顧自玩起知宜耳環上的珍珠來。知宜任由她玩,又和若微說,「長兄和嫂嫂也要來長安了。」
自從天子大肆封賞江氏後,江家便自覺的遠離起了商賈之務。前年,江游奕攜全家來到長安,只留下長子在蘇州處理剩下的手尾。此刻若微聽了知宜的話,便驚訝道,「長兄是要在長安住下了吧?」
「正是。」知宜笑道,「想來中秋前就能到了。」
「太好了。」若微也高興起來,「今年中秋,終於可以全家團圓了。」
知宜想像著若微話語中的場景,也不禁微笑了。月圓之日,闔家團聚,天底下不會有比這更圓滿的事了。但……知宜望著若微,心中還是有著隱隱的憂慮。若世間之事,真的可以全如人意便好了。
「日者,陽之主也。」
「月者,陰之宗也」。
在神明尚未遠離中原大地的時代,人們對於日月總是懷有樸素的敬畏。每年仲秋之日,人們不自覺地會相約遙祭月神,而這一習俗延續到今日,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
大明宮內,設有專祭日月的祠宮。黎明之時,天子走出祠宮,西向行拜月之禮。眾臣站於天子身後,望著暮光漸褪而去,紅日已自西邊落下,而月亮像是躲在雲團里,濃夜的黑色深深籠罩著大地。祭壇內靜而緘默,唯有束束火把迎著冷風獵獵的聲音。終於,月亮脫離了雲彩的束縛,無拘無束地傾瀉下銀白的輝光,將深色的大地映得一片雪亮,大明宮綿延數里的層層宮闕亦次第而明,長安內外都身處於月神的祝福之中。
太常寺卿開始誦讀祭月祝文,眾臣屏息而聽,看著皎白的月光漸漸蔓上髹金的御座,其上的雙龍戲珠圖案熠熠生輝,而浮雕雲紋與火珠又流光溢彩,閃耀著不同於凡間的光芒。為了能距離這樣的光芒更近一步,無數後來者都將為之前仆後繼,捨身忘己。
祭月之後,如往年一樣,宮中於麟德殿設有筵席。諸臣與外命婦先行入殿,而後便是宗室女眷。兩位長公主已然到場,但仍不見宮中諸妃。天子未至,縱然是飲瓊漿玉液,進嘉肴美饌,眾人都是全無胃口的。諸人侯了幾刻,又聽殿外傳來儀樂之聲,見人自禁內而來,便知是宮中女眷,於是各個都打起精神,站起身,皆以為是貴妃來了——卻原來是德太妃與尹賢妃。
德太妃只作不見,拍了拍賢妃的手,二人相繼落座。殿內復又熱鬧起來,眾人與德太妃說著湊趣的話,只都有些心不在焉。又候了半晌,終於聽殿外響起笙管之樂,節杖之聲,便知是天子來了。眾人心中都是一個激靈,急急忙地就起身,下一瞬,果然看見了天子——卻是和貴妃相攜而入。
眾人齊齊一怔,而後連忙跪成一片。天子從容越過一片低垂的頭顱,先讓貴妃坐下了,方含笑道,「都起身吧。今日不必多禮。」
諸人唯唯應是,都陸續坐下了。即使見了好些年,但每次一見貴妃坐於天子身側,眾人都是惴惴難安。而貴妃的傾城容顏,盛世華光,則又是加重了各自心中的驚疑之感。
皇帝才不管眾人如何想,只能自己想做的。他今日心情甚佳,飲酒便飲多了些。這可苦了底下人,皇帝每飲一口,眾人便要跟著飲一口,皇帝酒量好,自然是樂在其中,而眾人卻有些苦不堪言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