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所以,相對於一般的王朝更替,秦帶領整個國家從一種社會制度,進入到另一種社會制度,難度要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秦沒有先例可以循,一切都要自己創新與摸索。就比如當時的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後世人當然都知道,郡縣制更好,更能夠加強一國的統一,能讓地方權力也收歸中央。可是在那之前,從商周到春秋戰國,大家都是國中國的姿態,突然要把地方權力收到中央去,沒有前人做過這樣的事,沒有先例可以借鑑,地方勢力又會進行頑固的抗爭,所以秦在這一件事上,就要面臨不小的壓力。
可國家的政治生活包括方方面面,而始皇帝是要將這些方方面面都打破充足了,是構建一個新的國家,一個新的形態的政體,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天幕的引導下,帝王們的思緒,也逐漸捋清楚了,始皇帝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的難,不僅需要超高的智慧,還需要極強的手腕能力,更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所以始皇帝的強悍與偉大,不僅僅是開創了新制度這一點,這背後的努力與堅持,才是值得深思和深挖的。
【在說起別的朝代的時候,開國皇帝都會顯得比子孫後代更為厲害,但說起漢朝,更多人會覺得漢武帝劉徹比漢高祖劉邦更值得說道和研究,更值得關注,甚至覺得他更厲害,就是因為他的許多政策與措施,將帝制時代的一些根基,徹徹底底砸實了。漢是摸著秦過河,但漢武帝應該是摸得最為清楚的那個。】
劉徹臉上的表情有些奇異:「這天幕,倒是難得聽見她誇我。」
劉據有些好奇:「父皇很想聽天幕誇獎您?」
劉徹頓時繃緊了臉:「夸不誇獎的,無所謂,只要別罵我就是。」
但劉據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父皇想被天幕誇獎,但是天幕並未怎麼誇過。
李治有些驚奇道:「可是除了武帝,父皇您的功績,也比皇祖父要高吧?」
李世民用關愛傻子的眼神看兒子:「天幕都贊我『千古一帝』了,你覺得我還需要你和你皇祖父比這些嗎?」
李治這才發現,自己有些犯傻了。
李世民又自顧自道:「雖你皇祖父是開國皇帝,可在後世人眼裡,我又是打江山,又是坐江山,與那開國皇帝無異了。」
李治汗滴滴,幸虧皇祖父聽不到這些了,自己親爹氣人的時候,也挺會戳心窩子的。
趙德昭看向趙匡胤,趙匡胤立馬道:「趙構那種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國君,哪裡算得上是開國皇帝?」
好吧,趙德昭收回了目光,南宋雖是趙構開的頭,也是宋的延續,但自己親爹好像不太想認這個。
天幕的話,倒是啟發了嬴政一些。同樣的事,為什麼秦做秦滅亡的那麼快,漢做卻可以延續四百年的國祚?是自己想做事情沒有錯,努力的方向沒有錯,但是方法和過程出了問題。
天幕一直在強調,漢是花了許多時間,才將秦的一些制度落地的,那意思是,秦在一些事情上,操之過急了,才導致失敗的嗎?
【回看嬴政的一生,算不上高壽,但是他在幾十年裡做的事,其實是別人需要上百年,幾代人才能做完,說白了他就是個卷王。卷王追求效率,追求及時滿足,追求做了事就要有效果,所以他十年就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接下來治國的方式,也頗延續了這種風格,想到了就去做,做了就要看到效果。可惜的是,治大國確實是如同烹小鮮,需要耐心啊!】
【秦王朝建立後,舉國上下面臨的矛盾層出不窮,要解決的問題也非常多,主播覺得,嬴政也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需要很多時間去解決,所以才一直追求長生的。遺憾的事情也在這裡,嬴政兩千年前就追求的長生,到了兩千年後也實現不了,否則,咱們的歷史,還有這天下的局勢與形態,恐怕又是一番全然不同的新面貌了。】
【如今呢,也很高興看到許多人講到秦朝,說到始皇帝嬴政的時候,不再是簡單粗暴地認為是「暴秦」「暴*政」了,也能體會兩千年前,始皇帝的用心良苦,和為了創建這統一的王國,聚攏這五湖四海的人心,而做出的千萬般努力。現在許多人提到嬴政,不僅會稱呼其為祖龍,更會說「咱們那迷人的老祖宗」,主播覺得這是許多人領悟到,始皇帝的行為,對兩千後我們的意識形態的構建、我們民族的追求、我們國家的塑造、我們民族精神的組成,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進行了基因改造了。若始皇帝有機會知曉這些,心中定然也是十分欣慰的。秦雖二世而亡,但秦精神不滅,華夏一族不倒,秦的魂就一直活著。】
第252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1)
最後這番話, 把許多人都聽得熱血沸騰的,是啊,秦雖然只短暫的存在了十四五年, 但是它對後世的影響, 比許多上百年的王朝還要深遠得多, 這就是秦朝的了不起之處。
人都難逃一死, 但是若能夠在生前,創下這影響萬世的基業,留下千古傳誦的功績,便如天幕所說的「精神永存」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長生的方式呢?
更重要的是,秦沒有先例可以循,一切都要自己創新與摸索。就比如當時的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後世人當然都知道,郡縣制更好,更能夠加強一國的統一,能讓地方權力也收歸中央。可是在那之前,從商周到春秋戰國,大家都是國中國的姿態,突然要把地方權力收到中央去,沒有前人做過這樣的事,沒有先例可以借鑑,地方勢力又會進行頑固的抗爭,所以秦在這一件事上,就要面臨不小的壓力。
可國家的政治生活包括方方面面,而始皇帝是要將這些方方面面都打破充足了,是構建一個新的國家,一個新的形態的政體,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天幕的引導下,帝王們的思緒,也逐漸捋清楚了,始皇帝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的難,不僅需要超高的智慧,還需要極強的手腕能力,更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所以始皇帝的強悍與偉大,不僅僅是開創了新制度這一點,這背後的努力與堅持,才是值得深思和深挖的。
【在說起別的朝代的時候,開國皇帝都會顯得比子孫後代更為厲害,但說起漢朝,更多人會覺得漢武帝劉徹比漢高祖劉邦更值得說道和研究,更值得關注,甚至覺得他更厲害,就是因為他的許多政策與措施,將帝制時代的一些根基,徹徹底底砸實了。漢是摸著秦過河,但漢武帝應該是摸得最為清楚的那個。】
劉徹臉上的表情有些奇異:「這天幕,倒是難得聽見她誇我。」
劉據有些好奇:「父皇很想聽天幕誇獎您?」
劉徹頓時繃緊了臉:「夸不誇獎的,無所謂,只要別罵我就是。」
但劉據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父皇想被天幕誇獎,但是天幕並未怎麼誇過。
李治有些驚奇道:「可是除了武帝,父皇您的功績,也比皇祖父要高吧?」
李世民用關愛傻子的眼神看兒子:「天幕都贊我『千古一帝』了,你覺得我還需要你和你皇祖父比這些嗎?」
李治這才發現,自己有些犯傻了。
李世民又自顧自道:「雖你皇祖父是開國皇帝,可在後世人眼裡,我又是打江山,又是坐江山,與那開國皇帝無異了。」
李治汗滴滴,幸虧皇祖父聽不到這些了,自己親爹氣人的時候,也挺會戳心窩子的。
趙德昭看向趙匡胤,趙匡胤立馬道:「趙構那種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國君,哪裡算得上是開國皇帝?」
好吧,趙德昭收回了目光,南宋雖是趙構開的頭,也是宋的延續,但自己親爹好像不太想認這個。
天幕的話,倒是啟發了嬴政一些。同樣的事,為什麼秦做秦滅亡的那麼快,漢做卻可以延續四百年的國祚?是自己想做事情沒有錯,努力的方向沒有錯,但是方法和過程出了問題。
天幕一直在強調,漢是花了許多時間,才將秦的一些制度落地的,那意思是,秦在一些事情上,操之過急了,才導致失敗的嗎?
【回看嬴政的一生,算不上高壽,但是他在幾十年裡做的事,其實是別人需要上百年,幾代人才能做完,說白了他就是個卷王。卷王追求效率,追求及時滿足,追求做了事就要有效果,所以他十年就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接下來治國的方式,也頗延續了這種風格,想到了就去做,做了就要看到效果。可惜的是,治大國確實是如同烹小鮮,需要耐心啊!】
【秦王朝建立後,舉國上下面臨的矛盾層出不窮,要解決的問題也非常多,主播覺得,嬴政也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需要很多時間去解決,所以才一直追求長生的。遺憾的事情也在這裡,嬴政兩千年前就追求的長生,到了兩千年後也實現不了,否則,咱們的歷史,還有這天下的局勢與形態,恐怕又是一番全然不同的新面貌了。】
【如今呢,也很高興看到許多人講到秦朝,說到始皇帝嬴政的時候,不再是簡單粗暴地認為是「暴秦」「暴*政」了,也能體會兩千年前,始皇帝的用心良苦,和為了創建這統一的王國,聚攏這五湖四海的人心,而做出的千萬般努力。現在許多人提到嬴政,不僅會稱呼其為祖龍,更會說「咱們那迷人的老祖宗」,主播覺得這是許多人領悟到,始皇帝的行為,對兩千後我們的意識形態的構建、我們民族的追求、我們國家的塑造、我們民族精神的組成,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進行了基因改造了。若始皇帝有機會知曉這些,心中定然也是十分欣慰的。秦雖二世而亡,但秦精神不滅,華夏一族不倒,秦的魂就一直活著。】
第252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1)
最後這番話, 把許多人都聽得熱血沸騰的,是啊,秦雖然只短暫的存在了十四五年, 但是它對後世的影響, 比許多上百年的王朝還要深遠得多, 這就是秦朝的了不起之處。
人都難逃一死, 但是若能夠在生前,創下這影響萬世的基業,留下千古傳誦的功績,便如天幕所說的「精神永存」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長生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