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一些經過日出政|府審核的人進入大昭軍隊基地後,發現了這群人並兇惡,還十分和善後,便會回來跟親朋訴說。一來二去的,大家也就沒那麼害怕了。
而徹底打破這種恐懼的,還得屬上國軍隊幫他們看病這事。
趙旻可是經受過現代教育的,自然知道怎麼與百姓相處。見附近百姓多為就醫苦惱,便組織了軍隊裡的軍醫定期進行義診。
第一次義診那天,可謂是人山人海。
大家都是來看病的。都說上國醫術先進,可到底怎麼個先進法卻是沒見過。
更讓他們感覺稀奇的是,還有專門的房間是給女子看病的。而看病的也是女大夫。
這就稀奇了。
日出國雖然也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但對於女子貞潔這事倒不是那麼看重。二嫁,三嫁,甚至有情夫也不會有人說什麼。所以看病什麼的,也不分男女的。現在看見上國這邊還專門隔了個給女子看病的房間,就覺稀奇。
說起來現代社會婦科也是有男醫生的,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女醫生多。倒不是思想封建,而是為了照顧病人的心情。
來看病的日出人不少,毛病也不少,不過都是些小毛病,吃些藥就能好。待一天下來,軍醫們湊一起便搖頭。
日出國GM雖成功了,但人民生活水準還是很低。許多人熬不到生大病的年紀便去了。又或者,有大病的都已經死了,來不及等他們看了。
如此,經過幾次義診,當地民眾與大昭軍隊的距離明顯拉近了不少。而因著這層信任的建立,很快,軍醫們就迎來一個大挑戰。
一個難產的婦人被送到了軍營外。求助者一臉惶恐與期待,想來也是沒法了,才敢鼓起勇氣將人送到了這裡。
軍營軍醫水平很高,都是瀛萊山培養出來的精英。面對著這個難產的孕婦,軍醫長也沒含糊,立刻將人送到基地內的手術室,開始進行手術。
大昭的醫療水平比前十年高了許多,可只要動到刀子,這些大昭本土醫生的風格都帶著一股狂野。
沒辦法,除了瀛萊山的檢查設備較為齊全外,其他地方都沒這個條件。這兩年已經算好了。五年前研究出來的青黴素前兩年能進行量產了,這給他們降低了很多難度。
可饒是如此,在脫離了相關醫學設備後,動起手術來,難度也很大。如此,就造就了大昭本土外科醫生動起手術來,就宛若上了戰場一般的狂野風。那手起刀落的,叫一個快狠准。
要有個現代外科大拿在這裡,看了估計都得佩服。別管人家傷口縫合好不好看,就這利索,估計不開死個幾十個人都練不起來。
醫學的累積也是在累累白骨上的。好在,收拾北契時,這些軍醫都在敵人那裡鍛鍊起來了。現在的他們可謂經驗豐富,心境穩定,面對著痛苦的孕婦,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便解決了別人的痛苦。
母親和孩子都很好,平安。
至於傷口?這點細節就不要在意了,人命可比這些重要多了呢。
上國軍隊將難產孕婦肚子破開,取出孩子,還母子平安的消息傳出後,當地直接轟動了!
這是怎麼做到的?這就是上國的實力?
天,這與神跡有什麼區別?
於是,大昭軍隊在本地的名聲就又上了一個台階。
漸漸,有民眾發現,這些人其實挺好的。一不擾民,二不撒野,還經常幫他們解決問題。而在看到上國軍人自己開闢田地,種菜後,一些人心思就活泛了。
拿著自己捕來的海鮮,開始跟軍隊進行貿易。
趙旻也聰明,見當地民眾拿特產來交易,便讓人在海邊建了個迷你曬鹽場。於是,用幾條海魚就換了二兩鹽的本地民眾開心了,到處去說上國有鹽,上好的鹽,還大方,可以拿特產來換。
這下,又轟動了。
鹽啊!這種雪白的鹽在日出國可值錢了!要是海魚,海鮮就能換鹽,那要不換,豈不是傻子了?
於是,基地周邊天天堆滿了人,都是來換鹽的。
開始的時候,軍人們很開心。這些軍人大多來自中原關中,在他們印象里,海魚海鮮是相當珍貴的人,不是頂級之家根本就吃不起。這一點,哪怕神仙來了也沒改善多少。
沒法,交通到底還是落後,想在內陸吃上海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看見鹽能換來海鮮海魚,大家都樂瘋了。
廚子們也是可勁的折騰。
什麼清蒸紅燒,什麼煎烤炸……
總之能想花樣都想了一遍,各種能吃的海鮮海魚都吃了一遍後,大家有點想吐了。
海鮮雖好吃,可天天吃,頓頓吃也不行啊?
「唉,你們這些人啊,就是現在過太好了。」稍微上寫年歲的老兵倒實在,吐槽著那些新兵,「我小時候要能頓頓有海鮮海魚吃,我能樂死。這才吃了幾天飽飯啊,這就開始嫌棄了?」
「可我們小時候又沒餓過肚子,幹嘛要跟你小時候比啊?」
老兵:……
總之,大家不滿意了,不想換海鮮了。後來,有雞賊的就開始暗示這些日出鄉民,可以拿點別的來換換,再吃海鮮就要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徹底打破這種恐懼的,還得屬上國軍隊幫他們看病這事。
趙旻可是經受過現代教育的,自然知道怎麼與百姓相處。見附近百姓多為就醫苦惱,便組織了軍隊裡的軍醫定期進行義診。
第一次義診那天,可謂是人山人海。
大家都是來看病的。都說上國醫術先進,可到底怎麼個先進法卻是沒見過。
更讓他們感覺稀奇的是,還有專門的房間是給女子看病的。而看病的也是女大夫。
這就稀奇了。
日出國雖然也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但對於女子貞潔這事倒不是那麼看重。二嫁,三嫁,甚至有情夫也不會有人說什麼。所以看病什麼的,也不分男女的。現在看見上國這邊還專門隔了個給女子看病的房間,就覺稀奇。
說起來現代社會婦科也是有男醫生的,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女醫生多。倒不是思想封建,而是為了照顧病人的心情。
來看病的日出人不少,毛病也不少,不過都是些小毛病,吃些藥就能好。待一天下來,軍醫們湊一起便搖頭。
日出國GM雖成功了,但人民生活水準還是很低。許多人熬不到生大病的年紀便去了。又或者,有大病的都已經死了,來不及等他們看了。
如此,經過幾次義診,當地民眾與大昭軍隊的距離明顯拉近了不少。而因著這層信任的建立,很快,軍醫們就迎來一個大挑戰。
一個難產的婦人被送到了軍營外。求助者一臉惶恐與期待,想來也是沒法了,才敢鼓起勇氣將人送到了這裡。
軍營軍醫水平很高,都是瀛萊山培養出來的精英。面對著這個難產的孕婦,軍醫長也沒含糊,立刻將人送到基地內的手術室,開始進行手術。
大昭的醫療水平比前十年高了許多,可只要動到刀子,這些大昭本土醫生的風格都帶著一股狂野。
沒辦法,除了瀛萊山的檢查設備較為齊全外,其他地方都沒這個條件。這兩年已經算好了。五年前研究出來的青黴素前兩年能進行量產了,這給他們降低了很多難度。
可饒是如此,在脫離了相關醫學設備後,動起手術來,難度也很大。如此,就造就了大昭本土外科醫生動起手術來,就宛若上了戰場一般的狂野風。那手起刀落的,叫一個快狠准。
要有個現代外科大拿在這裡,看了估計都得佩服。別管人家傷口縫合好不好看,就這利索,估計不開死個幾十個人都練不起來。
醫學的累積也是在累累白骨上的。好在,收拾北契時,這些軍醫都在敵人那裡鍛鍊起來了。現在的他們可謂經驗豐富,心境穩定,面對著痛苦的孕婦,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便解決了別人的痛苦。
母親和孩子都很好,平安。
至於傷口?這點細節就不要在意了,人命可比這些重要多了呢。
上國軍隊將難產孕婦肚子破開,取出孩子,還母子平安的消息傳出後,當地直接轟動了!
這是怎麼做到的?這就是上國的實力?
天,這與神跡有什麼區別?
於是,大昭軍隊在本地的名聲就又上了一個台階。
漸漸,有民眾發現,這些人其實挺好的。一不擾民,二不撒野,還經常幫他們解決問題。而在看到上國軍人自己開闢田地,種菜後,一些人心思就活泛了。
拿著自己捕來的海鮮,開始跟軍隊進行貿易。
趙旻也聰明,見當地民眾拿特產來交易,便讓人在海邊建了個迷你曬鹽場。於是,用幾條海魚就換了二兩鹽的本地民眾開心了,到處去說上國有鹽,上好的鹽,還大方,可以拿特產來換。
這下,又轟動了。
鹽啊!這種雪白的鹽在日出國可值錢了!要是海魚,海鮮就能換鹽,那要不換,豈不是傻子了?
於是,基地周邊天天堆滿了人,都是來換鹽的。
開始的時候,軍人們很開心。這些軍人大多來自中原關中,在他們印象里,海魚海鮮是相當珍貴的人,不是頂級之家根本就吃不起。這一點,哪怕神仙來了也沒改善多少。
沒法,交通到底還是落後,想在內陸吃上海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看見鹽能換來海鮮海魚,大家都樂瘋了。
廚子們也是可勁的折騰。
什麼清蒸紅燒,什麼煎烤炸……
總之能想花樣都想了一遍,各種能吃的海鮮海魚都吃了一遍後,大家有點想吐了。
海鮮雖好吃,可天天吃,頓頓吃也不行啊?
「唉,你們這些人啊,就是現在過太好了。」稍微上寫年歲的老兵倒實在,吐槽著那些新兵,「我小時候要能頓頓有海鮮海魚吃,我能樂死。這才吃了幾天飽飯啊,這就開始嫌棄了?」
「可我們小時候又沒餓過肚子,幹嘛要跟你小時候比啊?」
老兵:……
總之,大家不滿意了,不想換海鮮了。後來,有雞賊的就開始暗示這些日出鄉民,可以拿點別的來換換,再吃海鮮就要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