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羨容看著他,欲言又止,最後道:「太后也是我殺的,她當時過來了,如果不殺她,她就會發現太上皇死了……」
「別人告訴我,當日王煥曾帶親兵來過,王煥未出去,太后就來了,一刻之後王煥離開,未見太后離開,太后致命傷為頸脈被利器割斷,我猜,大概是王煥動的手吧?」秦闕道。
羨容無言以對,撇撇嘴,最後道:「算了,你都知道,反正就是這樣了,後面殺翟勝他們,也是沒辦法。」
秦闕沒對此說什麼,只拉著她道:「幫我脫一下鎧甲,我先歇一會兒。」
羨容問他:「外面那些人呢?他們回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要跪就讓他們跪著吧。」他淡聲道。
張文瑞一行人跪到下午,宮中才傳來消息,太上皇與太后之事,之前已查清,宮中昭告天下的即是事實,再有人謠言禍眾,中傷皇后及東陽侯,嚴懲。
群臣不服,仍然跪著喊冤,還有朝臣放言,若皇上不同意重查太上皇駕崩之事,便在宮門前柱子上撞死。
沒一會兒,內侍從裡面傳來消息:「陛下有旨,『要撞就撞吧。』」說完,已有幾人提來一桶水和刷子掃帚,守在柱子旁邊,等著洗血水。
那大臣沒辦法,果真以大義凜然之姿一頭撞倒在柱子上,卻沒撞死,只是撞得滿頭血。
內侍便讓人將其抬下,問:「還有嗎?有就一起洗了。」
沒有朝臣應聲,張文瑞哭道:「皇上,太上皇之死不詳查,難服天下,唯恐天降大禍啊皇上!」
沒一會兒,又有內侍從裡面出來道:「聖上有旨,即時起,起身離開者,官升一等,繼續亂紀者,由前往後,依次杖三十,削去官職,貶為庶人。」
話音落,已有七八名太監拿著板子與長凳過來,從第一排右邊起開始拎起第一個官員。
那名官員是名御史,硬氣道:「求皇上嚴查太上皇駕崩真相!」
這名御史先被摘了官帽,脫了官服,然後結結實實挨了三十杖,昏死後被抬下去。
從他被施杖刑開始,底下人看動了真章,便開始嘈雜起來,到十多杖過去,眼看那御史被打得皮開肉綻,下面有人終於捱不住了,頻頻左顧右盼,又往後看。
最後跪在最後一排的一名小官,悄悄起身要離開。
然後便被兩名內侍攔住,要記下姓名,吏部入冊,當場官升一等。
那小官悄悄報了姓名便安然離開了。
其餘人見了,開始罵「鼠輩」,「軟骨頭」,但等前面的人被抬下去,又有第二個去報名離開。
如此下來,一部分人英勇受刑削官,再一部分人悄悄離開,還有一部分人罵離開的人。
總管太監在前邊道:「各位大人啊,你們是何苦來哉?皇上凱旋而歸,多大的喜事,普天同慶,你們非要整這齣給皇上添堵。」
下面有人一副不屑態度,張文瑞只是低頭沉默。
再有三個人,便到他了,他開始猶豫。上前,是為大義而貶官受刑,退後,是為利偷生,從此抬不起頭來。
但這個大義,卻又越來越讓人自我懷疑。太上皇做皇帝時,已有數年不思朝政,就算理政,也是稀里糊塗,得過且過。新帝登基,第一年便大敗北狄,從此大齊得已揚眉吐氣。
他往後看了眼,發現下跪的人已走了好幾個,剩下的人則又有一大半望著他。
等再回頭,原本前邊有三個人,此時竟走了兩個,只剩一個了。
那人看他一眼,就在被摘去官帽,按到長凳上時,突然開口道:「我走,我這就離開!」
總管太監道:「這時離開,官職可留,刑罰可免,但不能領賞了。」
「是是是。」那人說著,拿回官帽,頭也不回離開了。
等總管太監再抬頭,便見原本跪在地上的張文瑞不見了,正轉發往外走。
他一走,剩下便沒幾人了,所有人作鳥獸散,這場為太上皇太后求昭雪的集會不了了之。
第68章
隔天, 皇帝下旨改年號建和,大赦天下,之前的爭戰之地免賦稅兩年, 同日,宮中舉辦慶功宴。
赴宴者不只有文武百官,還有百官家中女眷, 女眷晚宴設在永安宮, 由皇后娘娘主持。
抗狄大將王登還因軍功而封忠勇伯爵, 加上昨日的事, 皇上的態度不言而喻。
誰也不用反對王家,誰也不用彈劾皇后,太上皇與太后之死, 早已蓋棺定論。至於被關押的翟家親眷, 皇帝手起刀落,斬頭一半,流放一半, 翟統自請辭官,皇帝同意了。
百官的晚宴進行到夜深, 所有人散去, 秦闕前往永安宮。
永安宮這邊是女眷,不怎么喝酒, 宴會自然散得早一些, 此時整個永安宮都一片安靜。
秦闕到時,羨容卻正坐在桌前吃喝,面前好幾道小菜, 一壺飄著果香的酒,她正給自己倒滿一杯, 好像之前的晚宴她沒參加。
他不由愣道:「晚宴不是才結束?你沒吃飽?」
羨容點點頭,嘆息道:「姑母一再囑咐我,要端莊,那沒辦法,端莊不就得不吃不喝麼,我就夾了那麼兩筷子,喝了不到一杯酒,當然要補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別人告訴我,當日王煥曾帶親兵來過,王煥未出去,太后就來了,一刻之後王煥離開,未見太后離開,太后致命傷為頸脈被利器割斷,我猜,大概是王煥動的手吧?」秦闕道。
羨容無言以對,撇撇嘴,最後道:「算了,你都知道,反正就是這樣了,後面殺翟勝他們,也是沒辦法。」
秦闕沒對此說什麼,只拉著她道:「幫我脫一下鎧甲,我先歇一會兒。」
羨容問他:「外面那些人呢?他們回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要跪就讓他們跪著吧。」他淡聲道。
張文瑞一行人跪到下午,宮中才傳來消息,太上皇與太后之事,之前已查清,宮中昭告天下的即是事實,再有人謠言禍眾,中傷皇后及東陽侯,嚴懲。
群臣不服,仍然跪著喊冤,還有朝臣放言,若皇上不同意重查太上皇駕崩之事,便在宮門前柱子上撞死。
沒一會兒,內侍從裡面傳來消息:「陛下有旨,『要撞就撞吧。』」說完,已有幾人提來一桶水和刷子掃帚,守在柱子旁邊,等著洗血水。
那大臣沒辦法,果真以大義凜然之姿一頭撞倒在柱子上,卻沒撞死,只是撞得滿頭血。
內侍便讓人將其抬下,問:「還有嗎?有就一起洗了。」
沒有朝臣應聲,張文瑞哭道:「皇上,太上皇之死不詳查,難服天下,唯恐天降大禍啊皇上!」
沒一會兒,又有內侍從裡面出來道:「聖上有旨,即時起,起身離開者,官升一等,繼續亂紀者,由前往後,依次杖三十,削去官職,貶為庶人。」
話音落,已有七八名太監拿著板子與長凳過來,從第一排右邊起開始拎起第一個官員。
那名官員是名御史,硬氣道:「求皇上嚴查太上皇駕崩真相!」
這名御史先被摘了官帽,脫了官服,然後結結實實挨了三十杖,昏死後被抬下去。
從他被施杖刑開始,底下人看動了真章,便開始嘈雜起來,到十多杖過去,眼看那御史被打得皮開肉綻,下面有人終於捱不住了,頻頻左顧右盼,又往後看。
最後跪在最後一排的一名小官,悄悄起身要離開。
然後便被兩名內侍攔住,要記下姓名,吏部入冊,當場官升一等。
那小官悄悄報了姓名便安然離開了。
其餘人見了,開始罵「鼠輩」,「軟骨頭」,但等前面的人被抬下去,又有第二個去報名離開。
如此下來,一部分人英勇受刑削官,再一部分人悄悄離開,還有一部分人罵離開的人。
總管太監在前邊道:「各位大人啊,你們是何苦來哉?皇上凱旋而歸,多大的喜事,普天同慶,你們非要整這齣給皇上添堵。」
下面有人一副不屑態度,張文瑞只是低頭沉默。
再有三個人,便到他了,他開始猶豫。上前,是為大義而貶官受刑,退後,是為利偷生,從此抬不起頭來。
但這個大義,卻又越來越讓人自我懷疑。太上皇做皇帝時,已有數年不思朝政,就算理政,也是稀里糊塗,得過且過。新帝登基,第一年便大敗北狄,從此大齊得已揚眉吐氣。
他往後看了眼,發現下跪的人已走了好幾個,剩下的人則又有一大半望著他。
等再回頭,原本前邊有三個人,此時竟走了兩個,只剩一個了。
那人看他一眼,就在被摘去官帽,按到長凳上時,突然開口道:「我走,我這就離開!」
總管太監道:「這時離開,官職可留,刑罰可免,但不能領賞了。」
「是是是。」那人說著,拿回官帽,頭也不回離開了。
等總管太監再抬頭,便見原本跪在地上的張文瑞不見了,正轉發往外走。
他一走,剩下便沒幾人了,所有人作鳥獸散,這場為太上皇太后求昭雪的集會不了了之。
第68章
隔天, 皇帝下旨改年號建和,大赦天下,之前的爭戰之地免賦稅兩年, 同日,宮中舉辦慶功宴。
赴宴者不只有文武百官,還有百官家中女眷, 女眷晚宴設在永安宮, 由皇后娘娘主持。
抗狄大將王登還因軍功而封忠勇伯爵, 加上昨日的事, 皇上的態度不言而喻。
誰也不用反對王家,誰也不用彈劾皇后,太上皇與太后之死, 早已蓋棺定論。至於被關押的翟家親眷, 皇帝手起刀落,斬頭一半,流放一半, 翟統自請辭官,皇帝同意了。
百官的晚宴進行到夜深, 所有人散去, 秦闕前往永安宮。
永安宮這邊是女眷,不怎么喝酒, 宴會自然散得早一些, 此時整個永安宮都一片安靜。
秦闕到時,羨容卻正坐在桌前吃喝,面前好幾道小菜, 一壺飄著果香的酒,她正給自己倒滿一杯, 好像之前的晚宴她沒參加。
他不由愣道:「晚宴不是才結束?你沒吃飽?」
羨容點點頭,嘆息道:「姑母一再囑咐我,要端莊,那沒辦法,端莊不就得不吃不喝麼,我就夾了那麼兩筷子,喝了不到一杯酒,當然要補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