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嫂子說的是,從前是我太過霸道,往後我會好生收斂脾性。」
其實不用鍾靈說,沈書晴也知曉她性子改了,這也是她願意接納她的原因,是人皆有犯錯的時候,就怕屢教不改,向陳映月一樣一條死路走到底,鍾靈還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更何況他還是陸深的表妹,她也樂意她能夠走上正道。
鍾靈沒想到沈書晴即便記起了前塵往事,也願意原諒她,她本就是率直的性子,一高興又同沈書晴說了許多從前在軍營的趣事,「嫂子你是不知曉,從前表兄在軍營里,才不是現在這個冷冰冰的模樣,成日里跟著那些混子,甚麼渾話都說,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在軍中的人緣極好,將士都願意聽他差遣,否則他當時不過十幾歲,怎會在打回紇那一戰中取得如此赫赫戰功?」
沈書晴倒是不知道這些事情,陸深沒給她正面說過,不過從他偶爾床榻間冒出來的那些渾話,沈書晴也可以想像,他在軍隊中不是甚么正經的樣子。
鍾靈緩過神來,又說起從她爹那裡聽來的緊要事,「嫂子,你知道那個鄧大人嗎?」
沈書晴自然是知道,「他怎麼了?」
「皇上不是看表哥和他不對付,才叫他去查淑妃的案子嗎?結果鄧大人查出來,這件事似乎和伊蘭舟有關,伊蘭舟死了孩子,連帶著把你們夫妻、向家、連帶皇帝也恨上了,到處安插了人,給你們下毒。這種毒看似是治療風寒的藥,可人若是得了風寒吃下這藥,只服用三回便會斃命。淑妃正是死於這種藥,不只是淑妃,麗妃,張貴妃,連同皇后及皇上的宮裡都搜出了這種藥方製成的藥丸。」
沈書晴裝作什麼都不知,撲閃著睫毛,「為什麼啊?便是她恨皇帝,和這些妃嬪有什麼關係啊?」
鍾靈噘噘嘴,「誰知道呢,總之所有證據皆指向伊蘭舟,或許她是想要皇上也嘗一嘗失去至親的滋味?」
沈書晴又問,「那王爺該是要回來了啊?怎還不放他回來啊?」
提起這個,鍾靈神色有些閃躲,他左右環視一圈,見四下無人才壓低聲音說,「表嫂,我聽我爹說,因為伊蘭舟這個罪若是坐實,會牽連到伊家所有人,皇上捨不得對伊家下手,恐怕會叫表哥當替死鬼,反正皇上想要表哥死也不是一兩天。」
見沈書晴聽著聽著便落起淚來,鍾靈又覺得自己過於多嘴,「哎呀,這都是我爹的料想,表哥一定會平安無事的,嫂子別多想了。」
鍾靈自覺說漏嘴,不好再繼續待下去,趕忙就找了藉口離開賢王府。
她一離開,沈書晴便止住了哭泣,一早陸深便將這些事說給她聽了,伊蘭舟是想過害人,卻也不過是想要害他們夫妻和向家人,沒那個膽子害皇帝,不過是陸深借刀殺人罷了,而至於鄧為民,陸深那日也向她坦白,這個人是他埋下的釘子,連上一回他失了勢,鄧為民特意疏遠也是他有意為之。
從目前來看,一切皆在陸深的掌控中,只是世事難料,最終如何還是未可知,不過沈書晴相信他,也只能相信他。
讓沈書晴詫異的是,這些事連陳十七皆知曉,可聽鍾靈的意思,寧遠侯卻並不曉得。
是從甚麼時候開始,陸深將陳家人看得比鍾家人重的呢?
沈書晴放下手中的繡棚,看著靛青雲錦上剛繡好的一顆松,距離陸深離開才過了半個月,她怎麼覺著似已過去了半年?
茶也淡了,菜也沒了滋味,院中的梔子花開了也沒興致去采,只覺得沒有他的日子天地間皆失了顏色。
沒幾日,大朝會上,皇帝當著文武百官宣布了對陸深的處置——午門斬立決,賢王其餘家人貶為庶民,男子流放,女子充入掖庭為奴。斬首定在一月後,念在沈書晴如今有孕在身,著其在生產後再充入掖庭。
這卻是坐實了陸深鴆殺淑妃的罪名,可當日下了朝,伊蘭舟的罪證便以小報的形式,雪片似地灑向了各個坊市。
陸深因去歲雪災捐了整個身家一事,在坊間有著極高的聲望,甚至還有人專門為他修造了長生廟,如今香火也是極旺,或許名利場上的人還會趨吉避凶,這些底層百姓確實擁有赤子之心。
他們本就不信賢王會做出此等事情,如今有了這些罪證,當即群憤激昂,甚至在有心人的牽頭下,向刑部呈了一份萬人請願書,成千上萬的百姓簽字畫押為陸深作保,請求皇帝重新徹查淑妃一案。
當這份請願書呈至皇帝面前時,皇帝剛巧在麗妃宮裡,麗妃今日剛收到林墨的傳信的指示,她有些猶豫,不過當她睇向拱起的腹部時,似是下定決心一般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氣。
她去到長條書案前,替焦頭爛額的皇帝揉按太陽穴。
皇帝就喜歡她這一點,體貼柔順,是以即便她有了身子不方便侍候,也總是往他這邊歇。
有些不方便同朝臣說的私心話,也願意同她說,一則她善解人意,二則也是最重要的,她沒有娘家,與朝堂沒有牽連,不像皇后和張貴妃她們的話會替家族謀算利益。
「汀蘭,你說朕該怎麼辦?朕沒有想到他在民間已如此有根基,這若是將他砍了,只怕會引起民憤!」
麗妃搖了搖頭,「皇上,這個事情鬧得這樣大,你不殺賢王,不處置賢王家小,真是重查下來,便只有犧牲鎮北侯一家。皇上,你捨得嗎?那是你的外家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其實不用鍾靈說,沈書晴也知曉她性子改了,這也是她願意接納她的原因,是人皆有犯錯的時候,就怕屢教不改,向陳映月一樣一條死路走到底,鍾靈還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更何況他還是陸深的表妹,她也樂意她能夠走上正道。
鍾靈沒想到沈書晴即便記起了前塵往事,也願意原諒她,她本就是率直的性子,一高興又同沈書晴說了許多從前在軍營的趣事,「嫂子你是不知曉,從前表兄在軍營里,才不是現在這個冷冰冰的模樣,成日里跟著那些混子,甚麼渾話都說,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在軍中的人緣極好,將士都願意聽他差遣,否則他當時不過十幾歲,怎會在打回紇那一戰中取得如此赫赫戰功?」
沈書晴倒是不知道這些事情,陸深沒給她正面說過,不過從他偶爾床榻間冒出來的那些渾話,沈書晴也可以想像,他在軍隊中不是甚么正經的樣子。
鍾靈緩過神來,又說起從她爹那裡聽來的緊要事,「嫂子,你知道那個鄧大人嗎?」
沈書晴自然是知道,「他怎麼了?」
「皇上不是看表哥和他不對付,才叫他去查淑妃的案子嗎?結果鄧大人查出來,這件事似乎和伊蘭舟有關,伊蘭舟死了孩子,連帶著把你們夫妻、向家、連帶皇帝也恨上了,到處安插了人,給你們下毒。這種毒看似是治療風寒的藥,可人若是得了風寒吃下這藥,只服用三回便會斃命。淑妃正是死於這種藥,不只是淑妃,麗妃,張貴妃,連同皇后及皇上的宮裡都搜出了這種藥方製成的藥丸。」
沈書晴裝作什麼都不知,撲閃著睫毛,「為什麼啊?便是她恨皇帝,和這些妃嬪有什麼關係啊?」
鍾靈噘噘嘴,「誰知道呢,總之所有證據皆指向伊蘭舟,或許她是想要皇上也嘗一嘗失去至親的滋味?」
沈書晴又問,「那王爺該是要回來了啊?怎還不放他回來啊?」
提起這個,鍾靈神色有些閃躲,他左右環視一圈,見四下無人才壓低聲音說,「表嫂,我聽我爹說,因為伊蘭舟這個罪若是坐實,會牽連到伊家所有人,皇上捨不得對伊家下手,恐怕會叫表哥當替死鬼,反正皇上想要表哥死也不是一兩天。」
見沈書晴聽著聽著便落起淚來,鍾靈又覺得自己過於多嘴,「哎呀,這都是我爹的料想,表哥一定會平安無事的,嫂子別多想了。」
鍾靈自覺說漏嘴,不好再繼續待下去,趕忙就找了藉口離開賢王府。
她一離開,沈書晴便止住了哭泣,一早陸深便將這些事說給她聽了,伊蘭舟是想過害人,卻也不過是想要害他們夫妻和向家人,沒那個膽子害皇帝,不過是陸深借刀殺人罷了,而至於鄧為民,陸深那日也向她坦白,這個人是他埋下的釘子,連上一回他失了勢,鄧為民特意疏遠也是他有意為之。
從目前來看,一切皆在陸深的掌控中,只是世事難料,最終如何還是未可知,不過沈書晴相信他,也只能相信他。
讓沈書晴詫異的是,這些事連陳十七皆知曉,可聽鍾靈的意思,寧遠侯卻並不曉得。
是從甚麼時候開始,陸深將陳家人看得比鍾家人重的呢?
沈書晴放下手中的繡棚,看著靛青雲錦上剛繡好的一顆松,距離陸深離開才過了半個月,她怎麼覺著似已過去了半年?
茶也淡了,菜也沒了滋味,院中的梔子花開了也沒興致去采,只覺得沒有他的日子天地間皆失了顏色。
沒幾日,大朝會上,皇帝當著文武百官宣布了對陸深的處置——午門斬立決,賢王其餘家人貶為庶民,男子流放,女子充入掖庭為奴。斬首定在一月後,念在沈書晴如今有孕在身,著其在生產後再充入掖庭。
這卻是坐實了陸深鴆殺淑妃的罪名,可當日下了朝,伊蘭舟的罪證便以小報的形式,雪片似地灑向了各個坊市。
陸深因去歲雪災捐了整個身家一事,在坊間有著極高的聲望,甚至還有人專門為他修造了長生廟,如今香火也是極旺,或許名利場上的人還會趨吉避凶,這些底層百姓確實擁有赤子之心。
他們本就不信賢王會做出此等事情,如今有了這些罪證,當即群憤激昂,甚至在有心人的牽頭下,向刑部呈了一份萬人請願書,成千上萬的百姓簽字畫押為陸深作保,請求皇帝重新徹查淑妃一案。
當這份請願書呈至皇帝面前時,皇帝剛巧在麗妃宮裡,麗妃今日剛收到林墨的傳信的指示,她有些猶豫,不過當她睇向拱起的腹部時,似是下定決心一般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氣。
她去到長條書案前,替焦頭爛額的皇帝揉按太陽穴。
皇帝就喜歡她這一點,體貼柔順,是以即便她有了身子不方便侍候,也總是往他這邊歇。
有些不方便同朝臣說的私心話,也願意同她說,一則她善解人意,二則也是最重要的,她沒有娘家,與朝堂沒有牽連,不像皇后和張貴妃她們的話會替家族謀算利益。
「汀蘭,你說朕該怎麼辦?朕沒有想到他在民間已如此有根基,這若是將他砍了,只怕會引起民憤!」
麗妃搖了搖頭,「皇上,這個事情鬧得這樣大,你不殺賢王,不處置賢王家小,真是重查下來,便只有犧牲鎮北侯一家。皇上,你捨得嗎?那是你的外家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