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孩立刻喜歡上了新玩具,在他上手之前,魏老師先把這個簡易鋼片琴拿了起來,「好了,不要在這裡玩,我們去活動室里。」

  大寶頓時像被牽住的風箏,風箏線就系在那架彩色的鋼片琴上,一路跟著魏老師到活動室。

  魏老師剛把鋼片琴放下,大寶就撲上去,用手直接拍上發音板,發出沉悶的聲音,小孩歪著頭,不死心又用力拍一遍,依舊沒有聽到好聽的聲音,手掌拍紅了都不知道疼。

  他臉皺在一起,熟悉他的魏老師知道,他要發脾氣了,在他因為發脾氣而受傷或者破壞之前,魏老師把小孩抱起來,眼神示意簡一鳴趕緊做點什麼轉移大寶的注意力。

  少年會意,握著音錘上前。

  「大寶,大寶,聽。」簡一鳴再次敲了《小星星》。

  然後他敲了《兩隻老虎》,大寶立刻不滿地開始要嚎。

  OK,《小星星》單曲循環。

  魏老師和其他老師高興地發現,一部分的小孩子對音樂是有明顯反應的,原本他們像星星那樣隨意散落在天空上,如今被《小星星》吸引,以一種緩慢的、不明顯的速度向簡一鳴靠近,總是亂糟糟,充滿了哭鬧聲的活動室,今天安靜了許多。

  其他兩個老師分別去帶其他還在鬧的小孩,魏老師則在陪著簡一鳴,看顧那些安靜下來、像個小天使一樣的孩子。

  簡一鳴都不知道自己今天敲了多少次《小星星》,四四拍的一首兒歌,一共就幾個音,循環往復地敲,仿佛要敲進他的DNA里,偏偏一群孩子非常喜歡這首曲子,簡一鳴換首《兩隻老虎》就馬上扯著嗓子開始哭,於是他整個下午都在和魏老師教《小星星》。

  好消息是,確實有幾個孩子學會了,笨拙地學會了打拍子,放學回家的時候高高興興拍給來接的家人聽,拍得不准,唱得也不准,可能就學會了喊「星星」兩個字,卻又那麼地令人高興,其中一個家長興奮地衝上來握著魏老師的手不放,聲音激動到哽咽,一疊聲地道謝。

  還有一個好消息,馨馨好像對音樂也很有感覺,她終於沒有躲在角落裡發一下午的呆,非常給面子地轉過頭對著他發呆,雖然還是一句話也沒說,但一點點的改變,一點點改變就足夠讓他覺得今天下午的《小星星》沒有白敲了。

  這些都是原石,或許外皮灰撲撲的,不起眼,很堅固,但只要用耐心和愛澆灌他們,就能從裂開的縫隙里看到裡面的寶石。

  簡一鳴開始有一點點理解貝多芬了。

  貝多芬的人生和一帆風順扯不上關係,他的名氣和他的生活難以匹配。少年的貝多芬被他嚴厲貪財的父親管束,生活在莫扎特的神童陰影中,青年的貝多芬情路不順,屢遭打擊,放棄愛情轉投他的政治理想時,又被稱帝的拿破崙迎面一擊,緊接著失聰、疾病、貧窮接踵而來,他曾經試過倒在街上被當成流浪漢驅逐,這位音樂上的偉人最終死於五十七歲。

  如果按色彩區分,他的人生是灰暗的顏色,比不上他曾經的老師海頓那樣生活優渥,也比不上他後來者孟德爾頌那樣天生的人生贏家,可他的音樂是鮮艷的,有絕不低頭的倔強和反對命運的勇氣,縱然有低谷,也絕對不是他音樂的重點。

  他不是憤青,他是頑石,是不願意向命運屈服,妄圖扼住命運喉嚨的狂人,是要在石頭裡開花的戰士!

  周末學校休息,簡一鳴就回到學校的琴房裡練琴。

  他先重新彈一遍莫扎特,簡一鳴的莫扎特終於開始有了層次感,天真爛漫、輕快靈動的旋律之下,有了一點無法描述,又真真切切存在的東西。

  然後開始把練過的貝多芬曲子練一遍。

  簡一鳴開始有點理解古典音樂的意義。

  跨越了二百多年之後,這份樂譜能夠從奧地利流傳至歐洲各國,再從歐洲流傳到全世界,因為音樂裡面凝結了關於我和關於你的思考,能穿越時空引起他人的共鳴,因為它是屬於人類情感上的共鳴。

  兩百年前在命運中掙扎的貝多芬,和兩百年後在命運中掙扎的每一個人沒有不同,他們的痛苦是相通的,他們的情緒是相近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貝多芬,都能面對厄運時頑固如頑石,更多人的人被沖走,死於洪流,無力抵抗。

  可是他們聽貝多芬的時候,沒有一點被感動到?沒有一點被鼓勵到嗎?

  人為什麼要學史?因為人可以從歷史先賢中獲取力量,產生共鳴,獲得動力。

  音樂也是一樣的,換了一種形式,給予人們更直觀、更直接的衝擊。

  之前簡一鳴覺得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太長,足足是十二個小時,比馬拉松恐怖,比鐵人三項艱辛,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消耗,可今天簡一鳴再撿起來練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時間流逝,一直到鎖門的小馬敲門,簡一鳴的琴聲才戛然而止。

  小馬探頭進來看見簡一鳴,「你、你還好嗎?」

  「我……沒事,我忘記時間了。」

  簡一鳴背著書包走出學校的時候,才想起來自己忘記時間,午飯都沒吃,餓過頭都不知道飢餓。他茫然地想,自己居然還有忘記吃飯的一天。

  --------------------

  作者有話要說:

  PS1:想起小時候讀杜甫沒讀出個所以然,現在再看杜甫的詩QAQ換到相似的境地,捫心自問,我能有杜甫那種境界和心境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