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鎮守京城、和叛軍作戰的兵士大致分了三隊。
其中,太子殿下和禁衛副統領率領著三分之二的禁軍嚴守在各道宮門。而清明門,更是由太子殿下親自鎮守。
他甚至在皇帝陛下面前立了軍令狀,他用性命起誓,保證不讓任何一位叛軍活踏入宮城一步。
剩餘三分之一的禁軍,由禁軍首領親自帶領著、喬裝打扮、手持信煙,浪蕩在宮城附近的主要幹道。
霍循則用三個響頭,向他的父皇求來了虎符和聖旨。
他懷揣聖旨和虎符縱馬馳騁,一刻不曾停歇地往京郊大營趕去。他也不敢停歇,生怕晚一步,腦海里的那些悲慘畫面又會在今晚重演。
霍循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一路上,他都心驚膽顫,生怕中途被人截了胡。幸運的是,一路上,除了被馬蹄驚飛的群鳥之外,他就只遇見了一位背著砍刀和柴火下山的樵夫。
不知是該說叛軍的神經實在大條,還是因為他們的計劃實在周密,以至於自傲、甚至自負到認為這場宮變的消息絕對不會泄露,他們竟然沒有在皇城到京郊大營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人手。
霍循安全抵達京郊大營,甚至比預計的時間要早一些。
祁放也是不辱使命。他到達京郊大營的時候,楊老將軍已經整頓好了軍隊,隨時準備出發。
也幸好,他堅持己見,派了祁放提前過來。不知中間出了什麼差錯,楊老將軍根本沒有看到那封信。
霍循當著一眾將士的面,宣讀了聖旨之後,又把虎符交到了楊煬手里。核對無誤之後,大軍即刻開拔,浩浩蕩蕩往京城趕去。
沒走多久,前去探路的斥候回來報告,在距離京城不到三里的一處密林里發現了成群結隊的叛軍身影。他們並沒有即刻進城,而是埋伏在城外的密林之中,等著城內人的信號。
天色漸晚,具體人數未知。但目測,總人數沒有京郊大營里的兵士多。
京郊大營的四萬兵士,個個厲兵秣馬。所幸,他們也不負眾望,迂迴前進,包了叛軍餃子,斷了城內殘軍的退路。
有了京郊這一眾將士的加成,叛軍沒在京城掀起什麼大的風浪。一時間,城內城外,除了廝殺,還是廝殺,血水把護城河都染成了紅色。城中的主要街道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屍體。
儘管宮裡的人也都膽戰心驚,一夜未眠。但和宮外、和京中的平凡百姓相比,宮內簡直可以說是一片祥和。
當然,這一切全都仰仗於那位金口玉言的太子殿下。他一直堅守在宮門口,當真沒有放任何一位叛軍越過宮門一步。
天光漸亮,廝殺聲止。
叛軍或死、或傷、或逃,城中已經看不見他們的身影。
第191章 燒燈續晝(五十五)
-
經過一夜的喧嚷和廝殺, 京城總算是恢復了往昔的平靜。提心弔膽一整夜的人們,在曦光漸亮的清晨混混沌沌進入夢鄉。
身為此次京城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太子殿下自然而然地接替了霍循的工作, 接手了京郊大營的士兵。
安全起見, 太子殿下下令,差京郊大營的士兵把皇宮圍得鐵桶一般,禁軍侍衛統領則親自帶著手下逐條清理染血的街道。
太子殿下親自帶了一隊人,去抓策劃這場宮變的幕後人。
宮變還沒開始的時候, 他就已經派了人去暗中監視著, 卻也沒驚動任何人,任由他府前門庭若市。後來,這場宮變逐漸被鎮壓下來, 他府上也逐漸沒了動靜,仿佛這場宮變不是他們謀劃的一樣。
在線人的匯報中,黎明時分, 一輛馬車悄然從後門進入了王府。可太子並不知道, 那輛馬車裡綁著的是他的太子妃。
霍循忽然空閒下來。
他進宮回稟了一下宮外的情況,又把霍嬙去宮外待產的事情一同告知了皇上。
許是這夜突如其來的宮變,讓皇上忽然想起,除了皇帝,他還是一位父親。聽完霍循的話後, 他當即差霍循領著一隊禁軍去接霍嬙回京。
當即,霍循和祁放帶著那隊禁軍,快馬加鞭往城外趕去。
憑著霍懈北的描述, 和他曾看到的畫面, 霍循沒花費多少時間,就找到了那處山谷。
他們一行人從馬上下來, 步行搜索草廬。
路過那處斷崖時,霍循下意識放慢腳步。
明明是他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可他仿佛真的看到另一個遍體鱗傷的自己,背著妹妹,從崖上跌落,掉入水中,激起千層浪。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他真的感覺他身體裡的每一塊骨頭都碎掉了一樣,後槽牙都快咬碎了,也沒能抑制住這陣突如其來的痛楚。
溪畔的平地上,草葉昏黃,寬闊又寂寥,並沒有突兀立起一個墳冢。這一次,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他都不能讓他的妹妹落得那樣一個結局。
一整夜提心弔膽,再加上這突如其來的疼痛,霍循的腳步忽然兩槍起來。
只是他自己沒有察覺。
走在他身側的祁放及時發現了他的異樣,他招呼隨行的士兵先行一步,他則攙扶著霍循跟在人群之後。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禁軍一股腦衝進這山谷里唯一的草廬時,霍懈北看到的儘是一些生面孔。
其中,太子殿下和禁衛副統領率領著三分之二的禁軍嚴守在各道宮門。而清明門,更是由太子殿下親自鎮守。
他甚至在皇帝陛下面前立了軍令狀,他用性命起誓,保證不讓任何一位叛軍活踏入宮城一步。
剩餘三分之一的禁軍,由禁軍首領親自帶領著、喬裝打扮、手持信煙,浪蕩在宮城附近的主要幹道。
霍循則用三個響頭,向他的父皇求來了虎符和聖旨。
他懷揣聖旨和虎符縱馬馳騁,一刻不曾停歇地往京郊大營趕去。他也不敢停歇,生怕晚一步,腦海里的那些悲慘畫面又會在今晚重演。
霍循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一路上,他都心驚膽顫,生怕中途被人截了胡。幸運的是,一路上,除了被馬蹄驚飛的群鳥之外,他就只遇見了一位背著砍刀和柴火下山的樵夫。
不知是該說叛軍的神經實在大條,還是因為他們的計劃實在周密,以至於自傲、甚至自負到認為這場宮變的消息絕對不會泄露,他們竟然沒有在皇城到京郊大營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人手。
霍循安全抵達京郊大營,甚至比預計的時間要早一些。
祁放也是不辱使命。他到達京郊大營的時候,楊老將軍已經整頓好了軍隊,隨時準備出發。
也幸好,他堅持己見,派了祁放提前過來。不知中間出了什麼差錯,楊老將軍根本沒有看到那封信。
霍循當著一眾將士的面,宣讀了聖旨之後,又把虎符交到了楊煬手里。核對無誤之後,大軍即刻開拔,浩浩蕩蕩往京城趕去。
沒走多久,前去探路的斥候回來報告,在距離京城不到三里的一處密林里發現了成群結隊的叛軍身影。他們並沒有即刻進城,而是埋伏在城外的密林之中,等著城內人的信號。
天色漸晚,具體人數未知。但目測,總人數沒有京郊大營里的兵士多。
京郊大營的四萬兵士,個個厲兵秣馬。所幸,他們也不負眾望,迂迴前進,包了叛軍餃子,斷了城內殘軍的退路。
有了京郊這一眾將士的加成,叛軍沒在京城掀起什麼大的風浪。一時間,城內城外,除了廝殺,還是廝殺,血水把護城河都染成了紅色。城中的主要街道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屍體。
儘管宮裡的人也都膽戰心驚,一夜未眠。但和宮外、和京中的平凡百姓相比,宮內簡直可以說是一片祥和。
當然,這一切全都仰仗於那位金口玉言的太子殿下。他一直堅守在宮門口,當真沒有放任何一位叛軍越過宮門一步。
天光漸亮,廝殺聲止。
叛軍或死、或傷、或逃,城中已經看不見他們的身影。
第191章 燒燈續晝(五十五)
-
經過一夜的喧嚷和廝殺, 京城總算是恢復了往昔的平靜。提心弔膽一整夜的人們,在曦光漸亮的清晨混混沌沌進入夢鄉。
身為此次京城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太子殿下自然而然地接替了霍循的工作, 接手了京郊大營的士兵。
安全起見, 太子殿下下令,差京郊大營的士兵把皇宮圍得鐵桶一般,禁軍侍衛統領則親自帶著手下逐條清理染血的街道。
太子殿下親自帶了一隊人,去抓策劃這場宮變的幕後人。
宮變還沒開始的時候, 他就已經派了人去暗中監視著, 卻也沒驚動任何人,任由他府前門庭若市。後來,這場宮變逐漸被鎮壓下來, 他府上也逐漸沒了動靜,仿佛這場宮變不是他們謀劃的一樣。
在線人的匯報中,黎明時分, 一輛馬車悄然從後門進入了王府。可太子並不知道, 那輛馬車裡綁著的是他的太子妃。
霍循忽然空閒下來。
他進宮回稟了一下宮外的情況,又把霍嬙去宮外待產的事情一同告知了皇上。
許是這夜突如其來的宮變,讓皇上忽然想起,除了皇帝,他還是一位父親。聽完霍循的話後, 他當即差霍循領著一隊禁軍去接霍嬙回京。
當即,霍循和祁放帶著那隊禁軍,快馬加鞭往城外趕去。
憑著霍懈北的描述, 和他曾看到的畫面, 霍循沒花費多少時間,就找到了那處山谷。
他們一行人從馬上下來, 步行搜索草廬。
路過那處斷崖時,霍循下意識放慢腳步。
明明是他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可他仿佛真的看到另一個遍體鱗傷的自己,背著妹妹,從崖上跌落,掉入水中,激起千層浪。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他真的感覺他身體裡的每一塊骨頭都碎掉了一樣,後槽牙都快咬碎了,也沒能抑制住這陣突如其來的痛楚。
溪畔的平地上,草葉昏黃,寬闊又寂寥,並沒有突兀立起一個墳冢。這一次,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他都不能讓他的妹妹落得那樣一個結局。
一整夜提心弔膽,再加上這突如其來的疼痛,霍循的腳步忽然兩槍起來。
只是他自己沒有察覺。
走在他身側的祁放及時發現了他的異樣,他招呼隨行的士兵先行一步,他則攙扶著霍循跟在人群之後。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禁軍一股腦衝進這山谷里唯一的草廬時,霍懈北看到的儘是一些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