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劉瑾一派不是好人,楊英一派也不是好人,周昂他們那些想要隨我謀反得天下的同樣都不是好人,我的一番籌劃,可將這三派惡人一網打盡!縱使不能將天下一舉肅清,至少可以肅清整個陝西!倘若當今聖上足夠魄力,藉機掀起一股如『胡藍之獄』那樣的株連之風,說不定真能連整個天下都肅清了。這難道不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難道還不值得我去做?」
邵良宸聽得瞠目結舌,他竟是這般籌劃的!先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原來就是如此簡單明了的道理,這就是二哥一邊謀反一邊又在著意保護著他這個錦衣衛探子的真正緣故。
一個要謀反的人當然不會僅僅看在他是妹夫的份上就放任一個坐探為所欲為,二哥的目的是要借他之手向皇帝報知真相,好扳倒倒劉派。
邵良宸腦中忽然穿起一個線索:「陳瑛……從前潛伏於安化王府的那個錦衣密探,他就是受了你的委派,才發給朝廷那封火漆密信的?」
朱台漣卻搖了頭:「我確是曾經打算靠他將這邊的形勢如實報到朝廷,可惜他太過急功近利,因急於立功,等不及時機成熟,甚至我都還未來得及告知他具體訊息,只在與他互相試探的階段,他便亟不可待送了消息去京城。結果便是打草驚蛇,過不多時,京師有人送來了錦衣衛密探的名單抄本,楊英他們將消息透給了周昂,陳瑛便被周昂他們秘密處死,連我都是事後才得知。」
他望著邵良宸面露諷笑,「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夠高明,比陳瑛強得多?這裡的水渾成了這樣,楊英一派,周昂一派,都在瞪大雙眼盯著京城過來的人們。他們都知道袁雄是這邊的錦衣衛密探頭目,早就在等著來人與他聯絡。你自稱是綢緞商人,還剛到兩天袁雄就死了,怎可能逃得過他們的眼睛?若非有我著意照應,你早就步了陳瑛的後塵!」
如此一說,為何那封火漆密信沒頭沒腦,不明不白,以及後面一系列事件的先後因果也就都明了了。
邵良宸心如潮湧,難道歷史上安化王謀反的真正緣由竟是這樣的?事件的中心人物、王長子朱台漣的真正目的是將「劉瑾派」、「倒劉派」、「從龍派」三派惡人一網打盡,是為了肅清天下!
依照前世的正史記載來看,他無疑是失敗了一半。事後劉瑾一派被掃除一空,周昂等人也都被盡數剿滅,可參與平定叛亂的「倒劉派」武將都被楊廷和大力提拔,沒過多久楊廷和便大權在握,如日中天,朝中幾乎無人能敵。還是皇帝重新扶植起錢寧,才勉強遏制住了楊廷和的風頭。
整個安化王府的犧牲,最終只淪為「倒劉派」的墊腳石。
但那時候沒有一個名叫邵良宸的錦衣密探參與其中,朱台漣也就沒辦法讓皇帝切實了解到楊廷和一派的陰謀。這次如果由邵良宸將實情報知給皇帝,據邵良宸對正德皇帝性子的了解,確實可知,皇上一定不會輕饒了「倒劉派」。可是……
「可是,縱是有我將真相報上龍庭,事涉謀反,關係重大,安化王府怕是也難逃一劫……」
「我本來就沒想逃過這一劫。」朱台漣緊接上他的話道。
邵良宸瞳仁為之一縮。雖然早已猜到二哥是有著殉道之心,但眼見他將這決絕心意說出口,竟是如此平平淡淡,宛似談及家常,邵良宸還是不免震驚。
「你真忍心將一家人都拖累進去?」
「一家人?」朱台漣嘲諷一笑,「朱台津,朱台沈,朱奕嵐,他們哪一個不該死?我只恨自己拖累的人還太少了,最好能將慶王府也拉進來,將大明朝一大半的宗室都拉進來,叫他們全都隨著劉瑾和楊英他們一道陪葬,那才好呢!」
「那父親呢?」邵良宸急道,「父親與世無爭,他又為何要陪你背負這反賊的罵名,要陪你一齊喪命?」
朱台漣好似聽說了一個荒誕笑話,乾巴巴地打了個哈哈:「他與世無爭?沒錯,他就是太過與世無爭了,才任由安化王府變得如此烏煙瘴氣!妻妾一個比一個張狂,兒女一個比一個不肖,還不都是他糊塗不管事的結果?你知道但凡他多負一點責,多上一點心,這些年來安化王府里會少死多少人?不說別的,倘若他是個懂事明理的父親,菁菁會在京城過了那些年苦日子嗎?!」
說起安化王的罪孽,他顯得格外激動,也不管這些話有沒有必要說了,只覺不吐不快,「你還不知道,連我大哥都是間接被他害死的!當年我母親多年無所出,他有心立大哥為王長子,還將這想法公之於眾,鬧得闔府盡知,結果等我出生後,他又遲疑猶豫,久久下不定決心。大哥身為庶子,能否被立為王長子、繼承郡王之位對其關係重大,是以大哥對此一直十分掛心,多年下來,簡直磨成了心病。可父親就是一拖再拖,直至大哥鬱結成病,英年早逝,他才向朝廷請封,立了我。」
朱台漣面色陰冷,恨意隱然:「他想立庶長子還是立嫡子,都有他的道理,有什麼不好決斷的?若說在我出生之後早早定下來立我,斷了大哥的念想,也不至於害大哥早逝,若說立了大哥,我也不會去與大哥爭,我一個郡王嫡子,沒有王長子的頭銜將來也不會受人惡待。這麼簡簡單單的一點事,他竟然決定不來。就因為他『與世無爭』,就活活拖死了自己兒子的命!」
「可是他罪不至死!」邵良宸大喝出來,「你連生父都豁出去了,那妻子女兒呢?她們又犯過什麼過錯?你主事謀反,又想叫她們如何活命?」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邵良宸聽得瞠目結舌,他竟是這般籌劃的!先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原來就是如此簡單明了的道理,這就是二哥一邊謀反一邊又在著意保護著他這個錦衣衛探子的真正緣故。
一個要謀反的人當然不會僅僅看在他是妹夫的份上就放任一個坐探為所欲為,二哥的目的是要借他之手向皇帝報知真相,好扳倒倒劉派。
邵良宸腦中忽然穿起一個線索:「陳瑛……從前潛伏於安化王府的那個錦衣密探,他就是受了你的委派,才發給朝廷那封火漆密信的?」
朱台漣卻搖了頭:「我確是曾經打算靠他將這邊的形勢如實報到朝廷,可惜他太過急功近利,因急於立功,等不及時機成熟,甚至我都還未來得及告知他具體訊息,只在與他互相試探的階段,他便亟不可待送了消息去京城。結果便是打草驚蛇,過不多時,京師有人送來了錦衣衛密探的名單抄本,楊英他們將消息透給了周昂,陳瑛便被周昂他們秘密處死,連我都是事後才得知。」
他望著邵良宸面露諷笑,「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夠高明,比陳瑛強得多?這裡的水渾成了這樣,楊英一派,周昂一派,都在瞪大雙眼盯著京城過來的人們。他們都知道袁雄是這邊的錦衣衛密探頭目,早就在等著來人與他聯絡。你自稱是綢緞商人,還剛到兩天袁雄就死了,怎可能逃得過他們的眼睛?若非有我著意照應,你早就步了陳瑛的後塵!」
如此一說,為何那封火漆密信沒頭沒腦,不明不白,以及後面一系列事件的先後因果也就都明了了。
邵良宸心如潮湧,難道歷史上安化王謀反的真正緣由竟是這樣的?事件的中心人物、王長子朱台漣的真正目的是將「劉瑾派」、「倒劉派」、「從龍派」三派惡人一網打盡,是為了肅清天下!
依照前世的正史記載來看,他無疑是失敗了一半。事後劉瑾一派被掃除一空,周昂等人也都被盡數剿滅,可參與平定叛亂的「倒劉派」武將都被楊廷和大力提拔,沒過多久楊廷和便大權在握,如日中天,朝中幾乎無人能敵。還是皇帝重新扶植起錢寧,才勉強遏制住了楊廷和的風頭。
整個安化王府的犧牲,最終只淪為「倒劉派」的墊腳石。
但那時候沒有一個名叫邵良宸的錦衣密探參與其中,朱台漣也就沒辦法讓皇帝切實了解到楊廷和一派的陰謀。這次如果由邵良宸將實情報知給皇帝,據邵良宸對正德皇帝性子的了解,確實可知,皇上一定不會輕饒了「倒劉派」。可是……
「可是,縱是有我將真相報上龍庭,事涉謀反,關係重大,安化王府怕是也難逃一劫……」
「我本來就沒想逃過這一劫。」朱台漣緊接上他的話道。
邵良宸瞳仁為之一縮。雖然早已猜到二哥是有著殉道之心,但眼見他將這決絕心意說出口,竟是如此平平淡淡,宛似談及家常,邵良宸還是不免震驚。
「你真忍心將一家人都拖累進去?」
「一家人?」朱台漣嘲諷一笑,「朱台津,朱台沈,朱奕嵐,他們哪一個不該死?我只恨自己拖累的人還太少了,最好能將慶王府也拉進來,將大明朝一大半的宗室都拉進來,叫他們全都隨著劉瑾和楊英他們一道陪葬,那才好呢!」
「那父親呢?」邵良宸急道,「父親與世無爭,他又為何要陪你背負這反賊的罵名,要陪你一齊喪命?」
朱台漣好似聽說了一個荒誕笑話,乾巴巴地打了個哈哈:「他與世無爭?沒錯,他就是太過與世無爭了,才任由安化王府變得如此烏煙瘴氣!妻妾一個比一個張狂,兒女一個比一個不肖,還不都是他糊塗不管事的結果?你知道但凡他多負一點責,多上一點心,這些年來安化王府里會少死多少人?不說別的,倘若他是個懂事明理的父親,菁菁會在京城過了那些年苦日子嗎?!」
說起安化王的罪孽,他顯得格外激動,也不管這些話有沒有必要說了,只覺不吐不快,「你還不知道,連我大哥都是間接被他害死的!當年我母親多年無所出,他有心立大哥為王長子,還將這想法公之於眾,鬧得闔府盡知,結果等我出生後,他又遲疑猶豫,久久下不定決心。大哥身為庶子,能否被立為王長子、繼承郡王之位對其關係重大,是以大哥對此一直十分掛心,多年下來,簡直磨成了心病。可父親就是一拖再拖,直至大哥鬱結成病,英年早逝,他才向朝廷請封,立了我。」
朱台漣面色陰冷,恨意隱然:「他想立庶長子還是立嫡子,都有他的道理,有什麼不好決斷的?若說在我出生之後早早定下來立我,斷了大哥的念想,也不至於害大哥早逝,若說立了大哥,我也不會去與大哥爭,我一個郡王嫡子,沒有王長子的頭銜將來也不會受人惡待。這麼簡簡單單的一點事,他竟然決定不來。就因為他『與世無爭』,就活活拖死了自己兒子的命!」
「可是他罪不至死!」邵良宸大喝出來,「你連生父都豁出去了,那妻子女兒呢?她們又犯過什麼過錯?你主事謀反,又想叫她們如何活命?」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