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是嗎?」那導演說,「那個影展場地太分散了,助理也老跟我抱怨,說跟特種兵似的,從早到晚趕場看電影。」
「在電影宮就沒有這種煩惱。」李羨微笑,「三分鐘想去哪去哪。我那朋友從創投會出來,上一秒還在被製片人罵,下一秒就可以拐進別的影廳,什麼也不聽。」
幾人輕鬆地大笑起來。
李羨成功插入話題,幾人相談甚歡。她不經意間提到方黎山,見兩位對他不陌生,她藉機要聯繫方式,捧著手機走近過去。
「行啊。」投資人掃碼時瞥見她掛在脖間的證件,不經意地問:「你是受邀媒體啊。」
李羨應聲,要將二維碼給導演掃,卻見他將已經拿出來的手機熄屏,手臂垂落。
她茫然。
「你是那個李羨?」導演問。
李羨心裡咯噔一聲。
「哪個李羨?」投資人不明狀況。
導演冷冷地看著李羨,「你剛才說自己做攝影師,拍的紀錄片,是黎山這部?」
李羨暫且將舉手機的手放下,沉了口氣,微笑道:「是。」
「我沒記錯的話,他這部片子要展示的內容里包括鄉村很常見的校園欺凌這個話題。」
李羨再次回答:「是。」
導演的聲音更冷卻幾分,「那網上對你的評價不是假的。」
「不知道您看到了什麼評價。」李羨平靜地看著他。
沉默幾秒。
投資人聳肩,退到一側,閒散地蹺起二郎腿觀察形勢。
「關於私人生活的部分,我不能解釋。」李羨說。
導演:「我對那些沒有興趣。單純不喜歡你的行為和態度。」
網絡爭議出現後,李羨第一次面臨他者這樣直白的牴觸。
她扣緊掌心的手機,指緣卡在側邊,繃緊泛白,「是因為網上關於我施暴霸凌別人的話題,和那個觀點嗎?鄉村社會導致『混混』行為對農村留守兒童產生吸引力,從而引發暴力的觀點。」
導演點頭,「是。」
李羨點了點頭,「可能我做的澄清沒有被太多人關注。」
導演不為所動地看著她。
「實際上那個帖子最初的爆料人已經刪帖道歉。如果您覺得今天拒絕我是對我的懲罰,我覺得很冤枉,沒有人『應該』為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承受後果。」
李羨格外平靜。
「至於那條微博被惡意p改了時間,導致很多人覺得我在為施暴者開脫,在蹭熱度。實際上那條微博是在那個霸凌事件發生半年後,我自己整理稿子的時候,看到的比較認同的話。至於為什麼認同......」
李羨打開肩頭的托特包,抽出一份宣傳資料,「您願意聽的話,這裡有答案。」
導演冷靜地看著她,在她幾近絕望時笑了一下,伸手接過資料,回頭看向投資人。
再看她時,眼裡的冷漠變成帶著興味的欣賞。
「坐吧。再聊一會兒。」
李羨低下頭,肩膀下沉,長出一口氣,回到自己的座位。
這次紀錄片拍攝的主體是一個農村家庭里的三個孩子,大姐97年生人,小學肄業,已婚,有兩個孩子;二姐03年生人,在衛校學護理;小弟07年生人,剛被學校勸退。
這三個人都曾被同齡人評價「不好惹」、「混混」、「小流氓」。
紀錄片拍攝的最後一天,是小弟被初中學校勸退後的第一個月。
這一天他終於染了和好朋友同款的黃毛,因為偷錢買煙跟爺爺奶奶吵架,從家裡摔門而出,找到一群年齡相仿的少男少女,坐上他們的電動車,開始閒逛。
這些人里有個年齡稍大的男生,有輛改裝摩托車,可以外放歌曲。發動機轟鳴中港台流行歌曲、DJ舞曲和土味民謠讓這些人趨之若鶩。
這個男生每天帶他們「找」,找一個可以欺負的對象,找一個可以消遣的地點。
「不找?不找我們幹什麼?」
當被問到這行為有什麼意義,是否可以停止時,這是他們的答案,也是他們的問題。
當時代飛速發展,有這麼一群孩子被裹挾在時代大步前進揚起的灰塵里——父輩靠力氣謀生,往往外出打工;祖父輩無法托舉孫輩跟上時代的節奏;客觀條件限制了鄉村的教育條件,往往缺乏正確的引導。
閉塞晦暗的小鎮和張揚跋扈的青春期對撞,導致精神上的迷茫困頓,這種困頓導致「混混」人生觀對孩子產生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暴力由此產生。
李羨將手裡的稿子放下,為自己的觀點做了最後的補充:「印第安人有句諺語,『別走太快,等一等靈魂。』,這是我與導演產生共鳴,支持這部紀錄片的原因。」
導演將手中資料闔起,點了點頭,「抱歉——我為我剛才的誤解和傲慢道歉。」
李羨微笑:「可以加個微信嗎?我把您推給黎山的經紀人。」
「當然。」導演拿出手機。
接下來還有其他活動,幾人該離場,李羨收拾包時被投資人叫住。
「李小姐,我在網上看到一些你的人生經歷......別誤會,我的意思是,你現在單身嗎?」
李羨一愣,隨後大大方方舉起左手,無名指戒指微閃,「不好意思。」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在電影宮就沒有這種煩惱。」李羨微笑,「三分鐘想去哪去哪。我那朋友從創投會出來,上一秒還在被製片人罵,下一秒就可以拐進別的影廳,什麼也不聽。」
幾人輕鬆地大笑起來。
李羨成功插入話題,幾人相談甚歡。她不經意間提到方黎山,見兩位對他不陌生,她藉機要聯繫方式,捧著手機走近過去。
「行啊。」投資人掃碼時瞥見她掛在脖間的證件,不經意地問:「你是受邀媒體啊。」
李羨應聲,要將二維碼給導演掃,卻見他將已經拿出來的手機熄屏,手臂垂落。
她茫然。
「你是那個李羨?」導演問。
李羨心裡咯噔一聲。
「哪個李羨?」投資人不明狀況。
導演冷冷地看著李羨,「你剛才說自己做攝影師,拍的紀錄片,是黎山這部?」
李羨暫且將舉手機的手放下,沉了口氣,微笑道:「是。」
「我沒記錯的話,他這部片子要展示的內容里包括鄉村很常見的校園欺凌這個話題。」
李羨再次回答:「是。」
導演的聲音更冷卻幾分,「那網上對你的評價不是假的。」
「不知道您看到了什麼評價。」李羨平靜地看著他。
沉默幾秒。
投資人聳肩,退到一側,閒散地蹺起二郎腿觀察形勢。
「關於私人生活的部分,我不能解釋。」李羨說。
導演:「我對那些沒有興趣。單純不喜歡你的行為和態度。」
網絡爭議出現後,李羨第一次面臨他者這樣直白的牴觸。
她扣緊掌心的手機,指緣卡在側邊,繃緊泛白,「是因為網上關於我施暴霸凌別人的話題,和那個觀點嗎?鄉村社會導致『混混』行為對農村留守兒童產生吸引力,從而引發暴力的觀點。」
導演點頭,「是。」
李羨點了點頭,「可能我做的澄清沒有被太多人關注。」
導演不為所動地看著她。
「實際上那個帖子最初的爆料人已經刪帖道歉。如果您覺得今天拒絕我是對我的懲罰,我覺得很冤枉,沒有人『應該』為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承受後果。」
李羨格外平靜。
「至於那條微博被惡意p改了時間,導致很多人覺得我在為施暴者開脫,在蹭熱度。實際上那條微博是在那個霸凌事件發生半年後,我自己整理稿子的時候,看到的比較認同的話。至於為什麼認同......」
李羨打開肩頭的托特包,抽出一份宣傳資料,「您願意聽的話,這裡有答案。」
導演冷靜地看著她,在她幾近絕望時笑了一下,伸手接過資料,回頭看向投資人。
再看她時,眼裡的冷漠變成帶著興味的欣賞。
「坐吧。再聊一會兒。」
李羨低下頭,肩膀下沉,長出一口氣,回到自己的座位。
這次紀錄片拍攝的主體是一個農村家庭里的三個孩子,大姐97年生人,小學肄業,已婚,有兩個孩子;二姐03年生人,在衛校學護理;小弟07年生人,剛被學校勸退。
這三個人都曾被同齡人評價「不好惹」、「混混」、「小流氓」。
紀錄片拍攝的最後一天,是小弟被初中學校勸退後的第一個月。
這一天他終於染了和好朋友同款的黃毛,因為偷錢買煙跟爺爺奶奶吵架,從家裡摔門而出,找到一群年齡相仿的少男少女,坐上他們的電動車,開始閒逛。
這些人里有個年齡稍大的男生,有輛改裝摩托車,可以外放歌曲。發動機轟鳴中港台流行歌曲、DJ舞曲和土味民謠讓這些人趨之若鶩。
這個男生每天帶他們「找」,找一個可以欺負的對象,找一個可以消遣的地點。
「不找?不找我們幹什麼?」
當被問到這行為有什麼意義,是否可以停止時,這是他們的答案,也是他們的問題。
當時代飛速發展,有這麼一群孩子被裹挾在時代大步前進揚起的灰塵里——父輩靠力氣謀生,往往外出打工;祖父輩無法托舉孫輩跟上時代的節奏;客觀條件限制了鄉村的教育條件,往往缺乏正確的引導。
閉塞晦暗的小鎮和張揚跋扈的青春期對撞,導致精神上的迷茫困頓,這種困頓導致「混混」人生觀對孩子產生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暴力由此產生。
李羨將手裡的稿子放下,為自己的觀點做了最後的補充:「印第安人有句諺語,『別走太快,等一等靈魂。』,這是我與導演產生共鳴,支持這部紀錄片的原因。」
導演將手中資料闔起,點了點頭,「抱歉——我為我剛才的誤解和傲慢道歉。」
李羨微笑:「可以加個微信嗎?我把您推給黎山的經紀人。」
「當然。」導演拿出手機。
接下來還有其他活動,幾人該離場,李羨收拾包時被投資人叫住。
「李小姐,我在網上看到一些你的人生經歷......別誤會,我的意思是,你現在單身嗎?」
李羨一愣,隨後大大方方舉起左手,無名指戒指微閃,「不好意思。」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