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很是慌張,抓著身邊的謀士一頓叫囂,「你們說!現下怎麼辦!」

  其中一人見狀, 大著膽子道:「殿下,您與齊王不是已經一心,既然沒有退路, 往前進一步是死, 退一步也是死,何不直接向著那個位置?」

  他的話令李建成茅塞頓開。

  是呀!拼一拼尚有希望!

  武德時期, 這一時空的李建成將目標從秦王李世民身上挪開,目光放在了帝王身上。沒過兩日,便發生了聞名於這一時空的宮變。

  李元吉戍衛宮城,在侍衛交換時趁機換上自己的勢力。

  李建成則在後宮部署,很快便傳出李淵病重的消息,至此帝王被幽禁起來,太子監國。

  一切都那麼令人措手不及,李世民暗中收到消息,卻沒有動手,他在等一個時機。

  終於,在半個月後他收到李淵傳來的密旨,令他肅清朝廷隱患,意旨太子大逆不道,有違人倫,當誅!

  有了這道旨意,李世民名正言順帶著大批人馬,闖入宮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拿下。

  他沒有傷及他們的性命,而是請出李淵。

  待李淵終於重見天日,再次坐上龍椅時,一陣接著一陣的咳嗽聲傳遍太極殿,一看便知身體大損。

  他怒指殿上的不孝子,唾罵道:「逆子當誅!竟懷了弒君上位的心思!」

  說著,又是一陣咳嗽。

  李世民適時勸慰:「父皇保重身體!」

  卻見李淵盯著他的目光充滿疑惑,這段時間他被幽禁,很多事情看得清楚,這個兒子沒有及時出兵勤王,其心同樣不軌!

  然,帝王亦明白如今大勢已去,他尚能坐在這把龍椅上,皆因二子還有所求。

  也罷!

  李淵嘆息一聲,他命令眾人退下,只留李建成和李世民。

  太極殿內只余父子三人,李淵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指著跪在地上的李建成,「你蠢啊!」

  李建成不明其意,只道:「兒臣無話可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兒臣不悔!」

  李淵見此,上去給了他一耳光,氣急敗壞的同時又不斷咳嗽著,「你一個人的腦袋朕確實想摘就摘!但你有沒有為承道、承德他們想過!他們才多大!李家血脈何辜!」

  聞此,李建成似乎清醒,他匍匐著拉住李淵的衣袍,求饒道:「父皇,兒臣錯了,他們還小,求您放過他們。」

  「蠢啊!蠢啊!」帶著失望,李淵發背過身,他蹣跚著步子來到李世民跟前,一把抓住次子的雙手,不得不裝出滿臉欣慰的模樣道:「朕現下就立你為大唐皇太子,答應朕,不要手足相殘,保住李家血脈。」

  李世民:「兒臣答應您!」

  至此,這一時空內,並沒有發生令人痛惜的玄武門事件,李建成和李元吉因為犯上作亂被貶為庶人發配塞外,李淵在改立李世民為太子後一年的時間內因病離世。

  李世民順利登基,四海歸心,天下太平。

  然,在他登基第二年,邊塞傳來李建成、李元吉暴斃的消息;數月後,邊塞又傳出匪亂,被貶的舊太子和齊王血脈通通因此喪命。

  後來朝廷派兵鎮壓,迎回他們的骨骸重新下葬,為此李世民下令封李建成為隨王,恢復李元吉的齊王身份,兩人皆以親王之禮安葬。

  一場無妄之災看似並非人為,卻驗證了皇權的冰冷和血腥。

  *

  另一時空內,貞觀時期。

  李世民被牆面光影勾起痛失愛妻的鑽心之痛,同樣感慨一聲:「她確實很好!」

  而,玄武門之變!

  那段不想被外人窺探和提及的往事成了君王心頭的鬼影,

  李世民在心底自嘲一聲,即便重來一次,他依舊會選擇這條路!

  再觀李承乾三兄弟,因為光影中提及長孫皇后,所以一個個眼角泛紅,一臉落寞,他們皆憶起不少小時候環膝在母親身側的畫面。

  一時哀戚。

  【月月提此是為了告訴同學們,長孫氏溫婉賢良卻又聰慧果敢,是咱們太宗大大離不開的左膀右臂。

  她喜愛看書籍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身上自帶一股文人墨氣,又通曉古今,是夫妻更是知音。

  一個馳騁沙場,一個博古通今!

  正因如此,兩人出色的基因奠基了他們所生之子皆是人中龍鳳,每一個都很出色。

  可能同學們會反駁,說皇九子李治並不那麼出色,他甚至有些懦弱。

  月月要告誡大家,切莫被影視劇所荼毒,要知道,大唐版圖在他手上最大,疆域曾達到鼎盛!

  他的鋒芒只不過被他的父親和老婆所掩蓋。】

  還沉浸在哀痛中的父子們,突然醒神。

  李世民:......

  朕之光芒自然無人能及,只是『他老婆的光芒』是指武周女皇武曌?!

  李世民眼中閃過狠戾,任何有損大唐江山的人都該殺!

  李承建、李泰:什麼叫在大唐李治手上?!

  兩人面面相覷,望向李治的眼神變了幾變。

  李治更是一臉無辜,他什麼都不知道呀!

  【咱們今天要講的成語典故『寵冠諸王』就是因為帝後鶼鰈情深,帝王才會格外看重幾個嫡子。

  而嫡子中被李世民異常寵溺的是長孫皇后所生次子李泰,在諸位皇子中排行為四。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