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這個法子非君子所為,但的確是個好法子。

  成蟜笑道:「荊軻為了保護公子丹,打算偽裝成寺人,想要拿捏住一個寺人的把柄,豈不是易如反掌?」

  嬴政不由笑起來,揉了揉成蟜的頭髮,道:「寡人的弟弟當真聰明。」

  成蟜:「……」哥哥的「弟弟濾鏡」太厚了!

  燕丹與荊軻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全都在成蟜的掌控之中,燕丹找來了一套寺人的衣裳,讓荊軻換上。

  荊軻身材高大挺拔,換上寺人的衣裳還是有些扎眼,便故意低垂著頭,稍微佝僂著腰身,如此一來,看起來也能普通一些。

  燕丹帶著荊軻離開偏殿,重新回到燕飲大殿之中,成蟜和嬴政早就提前一步回去。

  成蟜仔仔細細的打量著荊軻,畢竟是頭一次見,方才只聽到了嗓音,這才真正見到廬山真面目。

  成蟜笑眯眯長身而起,手中端著羽觴耳杯走過去,攔住燕丹和荊軻的去路,道:「燕公子,我敬你一杯。」

  燕丹乍一看到成蟜,立刻又想到那日裡成蟜跨在自己身上的模樣,當即臉色微微有些泛紅,趕緊咳嗽一聲,道:「成小君子,合該是丹來敬你。」

  成蟜也不飲酒,上上下下的打量著荊軻,笑眯眯的道:「這位是……?看著怎麼有些眼生?」

  燕丹連忙解釋道:「成小君子有所不知,丹身邊伺候的寺人病倒了,這是來接替活計的,今日才來,因此有些面生。」

  「是了,」成蟜道:「蟜也聽說了,畢竟燕國距離秦國遙遠,水土不服也在所難免,燕公子還是要注意身子,千萬不要害了病才是。」

  「多謝成小君子關心。」燕丹禮數周全的作禮。

  成蟜雖然這麼說,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荊軻,傳說中的第一刺客,並沒有三頭六臂,甚至長相十足的英俊好看,透露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英氣,仿佛一把鋒利的寶劍,散發著冷傲的氣質。

  若不是有這一身寺人的衣袍遮掩,恐怕荊軻已然成為了燕飲的焦點,任是誰都要多看他幾眼。

  「成小君子?小君子?」燕丹見他總是盯著荊軻看,生怕成蟜發現了甚麼端倪,連忙輕喚道:「成小君子,丹再敬你一杯。」

  成蟜笑眯眯的道:「好啊。」

  成蟜飲了酒之後,施施然離開,他走得遠了一些,荊軻似乎確認成蟜不會武藝,聽不到他講話,這才開口道:「那便是若敖成蟜,我聽說他乃是秦王的嬖寵。」

  荊軻哪知曉,成蟜雖然不會武藝,但他五感異於常人,聽得是清清楚楚。

  燕丹勸阻道:「次非,這些沒樣兒的流言蜚語,你怎麼能相信呢?其實成小君子為人正派,並非傳言之中那般。」

  燕丹起初對成蟜也是帶有成見的,畢竟流言蜚語傳的很難聽,但是兩次飲酒之後,成蟜見到他酒後失德的模樣,非但沒有嘲諷,反而表示十足理解,還說燕丹是真性情,如今的燕丹已經完全被成蟜「收買」。

  「公子?」荊軻驚訝的道:「你竟是替成蟜說話?你方才看到他之時,還有些面紅耳赤,莫不是……公子也愛見上他了?」

  「愛見?」燕丹一愣。

  荊軻道:「公子,你可不要被若敖成蟜蠱惑住了,他也只是生得俊秀一點罷了。」

  成蟜笑眯眯的心想,沒錯,我就是生得很俊秀。

  成蟜轉身離開,他並沒有閒著,畢竟要捏咕荊軻的把柄,來威脅公子丹歸順。不過成蟜並沒有打算親自出手,這種事情若是自己出手,顯得太過刻意。

  於是成蟜目光一轉,落在了韓國使者身上。

  諸國求和,趙國的使團暫時離開,其他諸國的使團還都在咸陽,此次迎接燕國使者,其他諸國的使者也有赴宴。

  成蟜親自走到韓國使者面前,笑得甜美又殷勤:「韓國使者,來來,蟜敬您一杯!」

  韓國乃是小國,以前依附於趙國,現在依附於秦國,成蟜卻是秦王眼前的大紅人,成蟜突然親自敬酒,韓國使者大驚失色,十足的受寵若驚。

  「不敢不敢!」韓國使者賠笑:「成小君子,合該是外臣敬您才對!」

  成蟜笑眯眯的道:「誒!來者是客,怎麼能讓韓國使者敬酒呢?」

  成蟜方才看到韓國使者見人下菜碟,難為燕丹的場面,這會子決定來挑唆一下,故意攀談到燕丹身上,道:「這說起來,燕國公子已然是第二次做質子,簡直是輕車熟路了,是不是?」

  「哈哈哈!」韓國使者笑道:「豈能不是呢?小君子您說的太對了,若是論起做質子,咱們誰都得佩服燕公子,不是我說,但凡有點子氣節的,早已觸壁而死了!」

  成蟜道:「嗨,誰說不是呢?還有他身邊那個寺人,其實我早就看不慣了。」

  「甚麼人?」韓國使者立刻接話:「小君子您如此親厚平易,竟還有您看不慣之人?那必然不是個好頑意兒!」

  韓國使者為了表現自己,與成蟜攀談之後,便端著羽觴耳杯走到燕丹與荊軻身邊,「哎呦!」浮誇的大喊一聲,將魚膳耳杯直接扣在荊軻身上。

  韓國使者冷笑道:「都是你這個不長眼的狗東西,把本使者的酒水撞撒了,本使者的鞋子都髒了,還不速速跪下,給本使者舔鞋?!」

  「你!」荊軻怒目而視。

  荊軻素來脾氣很硬,韓國使者顯然是沒事找茬兒,方才荊軻潛伏在暗處,已經看到他故意針對燕丹的場面,如今新仇舊恨夾在一起,荊軻哪裡有不發脾性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