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頁
果真如齊王預料的一樣,若是越國成長起來,這天下之主是誰還真說不定!
明遙帶兵趕到濰城,只有最後幾位將軍還在苦苦支撐,其中一位便是趙甘,他經過戰爭洗禮,已經是一位不輸於他父親的將軍了。
但是手中無兵,哪怕是神仙來了也守不住城。
他們率領的隊伍中有白髮老人也有十二三歲的孩子,這些人蓬頭垢面,身上還帶著傷,但是都抱著必死的信念。
敵軍又來叫戰了,明遙的出現沒有讓眾人鬆口氣,反而心情格外沉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越國最後的青壯年。
明遐研究出的連弩的確好用,可惜人工製作難度極大,不能大量製造。
但饒是如此,憑著這些連弩,也擊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城軍隊。
越國的兵在不斷減少,趙國和魏國又派來了援軍,最後的箭矢用完,明遙帶人站在城牆上看著城下一望無際的軍隊,第一次生出了絕望感。
晏青騎馬站在領軍的大將旁邊,朝城牆上喊話:「越太子,越國敗局已定,何不投降?」
明遙臉色不辨喜怒,平靜道:「我乃一國太子,身後是越國死戰的士兵,若是投降,如何對得起他們的英靈。」
晏青勸道:「太子不為自己著想,也不為百姓著想嗎?如此執著,死的不僅僅是守城士兵,還有數萬百姓,太子忍心看著百姓們戰死?」
「天下遲早統一,屆時他們全都是一國之民,殿下又何必做無謂的犧牲?」
「聽聞殿下慈悲,一視同仁,越國百姓同趙國、越國百姓一樣都是人,越國併入兩國,百姓們還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又有何區別?」
生怕明遙被勸降,他旁邊的趙甘破口大罵:「既然你這麼為百姓著想,不如叫趙王魏王降於殿下,這不全了你一片愛民之心?」
「我越國的將士們,哪怕盡數戰死,也不會叫趙國和魏國的人踏入濰城一步!」
見他冥頑不靈,晏青還要再勸,卻聽明遙出聲道:「晏大人,齊王的計謀的確高,我越國自知不保,卻仍不願意背棄國家苟活。人可站著死,不可跪著生。」
此言一出,晏青頓時知道他勸不動了,隨著一聲令下,抱著撞木的士兵盡數出列,還有無數扛著雲梯的士兵上前,在同伴的掩護下開始爬牆。
明遙從城牆一躍而下,手中長槍不斷收割敵人性命,晏青像是鐵了心要在這場戰役攻下濰城,源源不斷的士兵往濰城而來,前一個人倒下,後面的士兵便踩著他們的屍骨向前。
不知過了多久,連施慈給他打造的長槍也不復之前的鋒利,再也刺不透敵人的兵甲。
他扔下長槍,轉而換了劍,阻擋著往這邊湧來的敵人。
這一戰不知打了多久,明遙身上全是鮮血,有敵人的,也有自己的,用人命築起的高牆還是沒能抵擋住聯軍的襲擊,城破的那一瞬,他再也支撐不住,靠著長劍才能勉強維持站立。
周圍越軍和趙魏聯軍殺成一團,幾乎分辨不出敵我,明遙咬了咬舌尖叫自己清醒些,可酸痛的肌肉已經發出抗-議。
他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揮了多少次劍,劍已經卷刃,可他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還是沸騰。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明遙一個踉蹌,下一瞬無數桿槍齊齊插-進他體內,他嘔出一大口鮮血,不甘心的瞪大眼睛。
絕不能,就這麼倒下——!!
「啊——!!!」
他抱住長槍一甩,周圍的敵人被他甩了出去,可身上的血洞還在往外汩汩流著血。
「殿下!」
離他最近的趙甘連忙來到他身邊,扶住他不讓他倒下。
明遙知道自己今天肯定撐不住了,艱難開口:「叫……明遙,護著……母后離開……」
「對……對不住……我沒……守住……」
趙甘紅了眼眶:「殿下……」
他還想說些什麼,卻見明遙不甘地睜著眼睛,沒了呼吸。
「殿下!!!」
趙甘將他背在背上,咬牙廝殺出一條路,在士兵們的保護下帶著屍體殺出重圍。
遠處是還倖存的士兵們拼死反抗的場景,但他此時卻不能上去同他們一起作戰,他要把明遙帶回王宮。
二殿下和王后還在,那越國就還沒有亡國!
五千人馬隨他疾馳,只求將他們的太子送回去,這些是他們僅剩的人馬,日後復國,他們會是最忠誠的劍!
-------------------------------------
自從明遙離去,王后便一直憂心忡忡,她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明遐沒辦法,只能一直陪在她身邊。
越王戰死對她的打擊很大,兒子此時又奔赴戰場,她更是每日心神不寧,夜裡驚醒無數次。
王后知道他們要肩負起責任,她雖然支持他們的決定,可仍舊會為他們擔心。
一直沒有消息傳來,她忍不住想起越王戰死前也是這般。
明遐心中的擔憂不比她少,但他不能亂,非但不能表現出來,還要安慰王后明遙一定會大勝而歸。
王宮只剩他們兩個,他更要穩定住人心。
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施慈用皺著眉和天道交談:「明遙已經戰死,為何還要限制我?」
天道沉默不語。
施慈知道祂在,但此時沉默讓他心中升起不好的預感:「越國已破,你不讓我出現在人前,是因為還有什麼事未解決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明遙帶兵趕到濰城,只有最後幾位將軍還在苦苦支撐,其中一位便是趙甘,他經過戰爭洗禮,已經是一位不輸於他父親的將軍了。
但是手中無兵,哪怕是神仙來了也守不住城。
他們率領的隊伍中有白髮老人也有十二三歲的孩子,這些人蓬頭垢面,身上還帶著傷,但是都抱著必死的信念。
敵軍又來叫戰了,明遙的出現沒有讓眾人鬆口氣,反而心情格外沉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越國最後的青壯年。
明遐研究出的連弩的確好用,可惜人工製作難度極大,不能大量製造。
但饒是如此,憑著這些連弩,也擊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城軍隊。
越國的兵在不斷減少,趙國和魏國又派來了援軍,最後的箭矢用完,明遙帶人站在城牆上看著城下一望無際的軍隊,第一次生出了絕望感。
晏青騎馬站在領軍的大將旁邊,朝城牆上喊話:「越太子,越國敗局已定,何不投降?」
明遙臉色不辨喜怒,平靜道:「我乃一國太子,身後是越國死戰的士兵,若是投降,如何對得起他們的英靈。」
晏青勸道:「太子不為自己著想,也不為百姓著想嗎?如此執著,死的不僅僅是守城士兵,還有數萬百姓,太子忍心看著百姓們戰死?」
「天下遲早統一,屆時他們全都是一國之民,殿下又何必做無謂的犧牲?」
「聽聞殿下慈悲,一視同仁,越國百姓同趙國、越國百姓一樣都是人,越國併入兩國,百姓們還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又有何區別?」
生怕明遙被勸降,他旁邊的趙甘破口大罵:「既然你這麼為百姓著想,不如叫趙王魏王降於殿下,這不全了你一片愛民之心?」
「我越國的將士們,哪怕盡數戰死,也不會叫趙國和魏國的人踏入濰城一步!」
見他冥頑不靈,晏青還要再勸,卻聽明遙出聲道:「晏大人,齊王的計謀的確高,我越國自知不保,卻仍不願意背棄國家苟活。人可站著死,不可跪著生。」
此言一出,晏青頓時知道他勸不動了,隨著一聲令下,抱著撞木的士兵盡數出列,還有無數扛著雲梯的士兵上前,在同伴的掩護下開始爬牆。
明遙從城牆一躍而下,手中長槍不斷收割敵人性命,晏青像是鐵了心要在這場戰役攻下濰城,源源不斷的士兵往濰城而來,前一個人倒下,後面的士兵便踩著他們的屍骨向前。
不知過了多久,連施慈給他打造的長槍也不復之前的鋒利,再也刺不透敵人的兵甲。
他扔下長槍,轉而換了劍,阻擋著往這邊湧來的敵人。
這一戰不知打了多久,明遙身上全是鮮血,有敵人的,也有自己的,用人命築起的高牆還是沒能抵擋住聯軍的襲擊,城破的那一瞬,他再也支撐不住,靠著長劍才能勉強維持站立。
周圍越軍和趙魏聯軍殺成一團,幾乎分辨不出敵我,明遙咬了咬舌尖叫自己清醒些,可酸痛的肌肉已經發出抗-議。
他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揮了多少次劍,劍已經卷刃,可他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還是沸騰。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明遙一個踉蹌,下一瞬無數桿槍齊齊插-進他體內,他嘔出一大口鮮血,不甘心的瞪大眼睛。
絕不能,就這麼倒下——!!
「啊——!!!」
他抱住長槍一甩,周圍的敵人被他甩了出去,可身上的血洞還在往外汩汩流著血。
「殿下!」
離他最近的趙甘連忙來到他身邊,扶住他不讓他倒下。
明遙知道自己今天肯定撐不住了,艱難開口:「叫……明遙,護著……母后離開……」
「對……對不住……我沒……守住……」
趙甘紅了眼眶:「殿下……」
他還想說些什麼,卻見明遙不甘地睜著眼睛,沒了呼吸。
「殿下!!!」
趙甘將他背在背上,咬牙廝殺出一條路,在士兵們的保護下帶著屍體殺出重圍。
遠處是還倖存的士兵們拼死反抗的場景,但他此時卻不能上去同他們一起作戰,他要把明遙帶回王宮。
二殿下和王后還在,那越國就還沒有亡國!
五千人馬隨他疾馳,只求將他們的太子送回去,這些是他們僅剩的人馬,日後復國,他們會是最忠誠的劍!
-------------------------------------
自從明遙離去,王后便一直憂心忡忡,她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明遐沒辦法,只能一直陪在她身邊。
越王戰死對她的打擊很大,兒子此時又奔赴戰場,她更是每日心神不寧,夜裡驚醒無數次。
王后知道他們要肩負起責任,她雖然支持他們的決定,可仍舊會為他們擔心。
一直沒有消息傳來,她忍不住想起越王戰死前也是這般。
明遐心中的擔憂不比她少,但他不能亂,非但不能表現出來,還要安慰王后明遙一定會大勝而歸。
王宮只剩他們兩個,他更要穩定住人心。
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施慈用皺著眉和天道交談:「明遙已經戰死,為何還要限制我?」
天道沉默不語。
施慈知道祂在,但此時沉默讓他心中升起不好的預感:「越國已破,你不讓我出現在人前,是因為還有什麼事未解決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