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如今齊國以此事作為攻打陳國的藉口,是為了向天下人表明齊國出兵不過是因為私人恩怨,如果其他國家想在這件事上橫插一腳,那就是他們主動和齊國作對,也就不要怪齊國收拾了陳國之後對他們下手。
如此一來,哪怕其他國家想出手相助,都要掂量著是不是做好準備徹底得罪齊國了。
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周圍的國家果然沒有出手,甚至在齊國派出使者主動結交後同齊國關係親密起來。
當探子將這些事寫成信送到明遙面前,齊國已經又攻下了幾座城池。
十三個國家中當屬齊國國力最強,當齊王下定決心要針對哪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齊國的對手,唯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入侵。
但似乎齊國周圍的國家並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今冷眼旁觀陳國,卻不知來日自己將成為下一個陳國。
而越國、趙國、魏國選擇三國結盟,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齊國的動作還是叫許多國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私底下不是在練兵,就是在鑄造兵器,越國自然也不例外。
明遐從施慈那裡學到了新的鑄造方法,只是投入的成本有些大,無法用到普通兵刃的生產當中。
見局勢緊張起來,明遐也沒有閒著,他說要替施慈鑄一把好刀,當真在劍廬日夜不休,可刀沒鑄出來,反而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打造方法,能叫刀劍韌性更足,沒那麼容易折斷。
明遐連忙召集了所有工匠,一遍一遍試驗,終於改良了先前的鑄造方法。
新方法鑄造出來的刀劍更加鋒利,韌性更好,投入到戰場上勝算也就更大。
越國無時無刻不在想辦法變得更加強大,齊國就像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劈下來。
與此同時,越國和趙、魏結盟的消息也傳到了齊王耳中。
齊王派出一隊人馬周遊列國,對外宣稱是行商的商隊,由此了解了不少消息。
這支隊伍的領頭人是齊國有名的外交官晏青,他到達每一個國家都不會與當地的官員過多接觸,其他國家的人自然也不知道徐國派了這麼一位能人出來專門打探消息。
畢竟各個國家互相通商,有商人來往實屬正常。
齊王設宴親自接待了晏青,宴席之隆重,絲毫不亞於外國使臣來訪。
三巡酒過,宴席結束,齊王將晏青叫到書房內,開始詢問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晏青將到過的每個國家事無巨細向他報告:「……楚國君王昏庸,寵幸妖妃,楚太子的地位越來越低下,楚王的幾個兒子也十分不甘心想要上位,曾認為可以派出一位謀士假意相助楚太子,叫他們斗個兩敗俱傷。」
齊王有些擔憂:「如此一來,豈不是叫楚太子順利繼位?此人德行如何?能堪大用否?」
晏青微微一笑:「陛下不必憂心,臣在他出宮的時候曾見過一面,此人剛愎自用又胸無點墨,他若是能上位,對齊國大有好處。」
他頓了頓,又道:「倒是有一個國家,陛下需要密切關注。」
齊王一愣:「哦?難道還有其他國家能同齊國抗衡?」
晏青思索道:「是越國,越國同趙、魏結盟,這三個國家若是抱團,於我們將是大不利。」
齊王對越國的了解還在它只是一個茶葉出口國,糧食產出十分不足,只能靠著賣茶葉從外面買糧食。
他想不通,如此一個根基不穩的國家,縱使和其他兩國聯盟,又如何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晏青神色凝重道:「探子的消息還沒傳回來,臣先一步到王宮……陛下,據臣所了解,越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農作物,可以代替小麥成為主食,縱使在越國的土地上也能存活,過兩年越國就不再缺糧食了。」
「越太子素有賢名,在越國的聲望很高,越國二皇子的名聲也十分不錯,街上到處都是一種名叫『木牛流馬』的運輸工具,可以馱四百斤以上的貨物,且十分耐用……此子機關術了得,已不輸當世機關大家!」
聽到晏青給越國的評價如此之高,齊王正襟危坐,臉色嚴肅起來:「若是依你所言,日後越國豈不是朕的勁敵?」
「若是派人在這兩兄弟當中橫插一腳,叫他們為王位反目……此計可行?」
晏青搖搖頭:「若是其他國家此計定然可行,但這兩兄弟感情極好,越國二皇子無意王位,尋常手段恐怕無法離間他們。」
齊王聞言頓時皺起眉頭,憂心忡忡:「難不成就任由越國如此發展下去?朕的軍隊全都在攻打陳國,叫這一大隱患發展下去朕實在不甘心,可越國距離齊國如此之遠,有心無力……」
晏青安慰道:「陛下,越國人口少,想要發展起來起碼還要十五年時間,這十五年難道還不能攻下其他國家嗎?」
「屆時咱們齊國人多勢眾,越國縱使有新生的年輕人,也還沒到上戰場的年紀,定然是打不過齊國的。」
聽他這麼說,齊王也回過味來,提起的心放了下去。
可他還是不甘心自己的敵人在眼皮子底下發展民生,況且他十分眼饞晏青口中的「木牛流馬」,若是能搶過來自己用……
眾所周知古代運送糧草需要許多人力物力,而有了「木牛流馬」就能省下許多損耗。
更何況此物能自行行走,若是磨損了更換機關便是,有它們源源不斷運輸糧草,天下有哪裡打不得?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如此一來,哪怕其他國家想出手相助,都要掂量著是不是做好準備徹底得罪齊國了。
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周圍的國家果然沒有出手,甚至在齊國派出使者主動結交後同齊國關係親密起來。
當探子將這些事寫成信送到明遙面前,齊國已經又攻下了幾座城池。
十三個國家中當屬齊國國力最強,當齊王下定決心要針對哪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齊國的對手,唯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入侵。
但似乎齊國周圍的國家並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今冷眼旁觀陳國,卻不知來日自己將成為下一個陳國。
而越國、趙國、魏國選擇三國結盟,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齊國的動作還是叫許多國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私底下不是在練兵,就是在鑄造兵器,越國自然也不例外。
明遐從施慈那裡學到了新的鑄造方法,只是投入的成本有些大,無法用到普通兵刃的生產當中。
見局勢緊張起來,明遐也沒有閒著,他說要替施慈鑄一把好刀,當真在劍廬日夜不休,可刀沒鑄出來,反而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打造方法,能叫刀劍韌性更足,沒那麼容易折斷。
明遐連忙召集了所有工匠,一遍一遍試驗,終於改良了先前的鑄造方法。
新方法鑄造出來的刀劍更加鋒利,韌性更好,投入到戰場上勝算也就更大。
越國無時無刻不在想辦法變得更加強大,齊國就像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劈下來。
與此同時,越國和趙、魏結盟的消息也傳到了齊王耳中。
齊王派出一隊人馬周遊列國,對外宣稱是行商的商隊,由此了解了不少消息。
這支隊伍的領頭人是齊國有名的外交官晏青,他到達每一個國家都不會與當地的官員過多接觸,其他國家的人自然也不知道徐國派了這麼一位能人出來專門打探消息。
畢竟各個國家互相通商,有商人來往實屬正常。
齊王設宴親自接待了晏青,宴席之隆重,絲毫不亞於外國使臣來訪。
三巡酒過,宴席結束,齊王將晏青叫到書房內,開始詢問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晏青將到過的每個國家事無巨細向他報告:「……楚國君王昏庸,寵幸妖妃,楚太子的地位越來越低下,楚王的幾個兒子也十分不甘心想要上位,曾認為可以派出一位謀士假意相助楚太子,叫他們斗個兩敗俱傷。」
齊王有些擔憂:「如此一來,豈不是叫楚太子順利繼位?此人德行如何?能堪大用否?」
晏青微微一笑:「陛下不必憂心,臣在他出宮的時候曾見過一面,此人剛愎自用又胸無點墨,他若是能上位,對齊國大有好處。」
他頓了頓,又道:「倒是有一個國家,陛下需要密切關注。」
齊王一愣:「哦?難道還有其他國家能同齊國抗衡?」
晏青思索道:「是越國,越國同趙、魏結盟,這三個國家若是抱團,於我們將是大不利。」
齊王對越國的了解還在它只是一個茶葉出口國,糧食產出十分不足,只能靠著賣茶葉從外面買糧食。
他想不通,如此一個根基不穩的國家,縱使和其他兩國聯盟,又如何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晏青神色凝重道:「探子的消息還沒傳回來,臣先一步到王宮……陛下,據臣所了解,越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農作物,可以代替小麥成為主食,縱使在越國的土地上也能存活,過兩年越國就不再缺糧食了。」
「越太子素有賢名,在越國的聲望很高,越國二皇子的名聲也十分不錯,街上到處都是一種名叫『木牛流馬』的運輸工具,可以馱四百斤以上的貨物,且十分耐用……此子機關術了得,已不輸當世機關大家!」
聽到晏青給越國的評價如此之高,齊王正襟危坐,臉色嚴肅起來:「若是依你所言,日後越國豈不是朕的勁敵?」
「若是派人在這兩兄弟當中橫插一腳,叫他們為王位反目……此計可行?」
晏青搖搖頭:「若是其他國家此計定然可行,但這兩兄弟感情極好,越國二皇子無意王位,尋常手段恐怕無法離間他們。」
齊王聞言頓時皺起眉頭,憂心忡忡:「難不成就任由越國如此發展下去?朕的軍隊全都在攻打陳國,叫這一大隱患發展下去朕實在不甘心,可越國距離齊國如此之遠,有心無力……」
晏青安慰道:「陛下,越國人口少,想要發展起來起碼還要十五年時間,這十五年難道還不能攻下其他國家嗎?」
「屆時咱們齊國人多勢眾,越國縱使有新生的年輕人,也還沒到上戰場的年紀,定然是打不過齊國的。」
聽他這麼說,齊王也回過味來,提起的心放了下去。
可他還是不甘心自己的敵人在眼皮子底下發展民生,況且他十分眼饞晏青口中的「木牛流馬」,若是能搶過來自己用……
眾所周知古代運送糧草需要許多人力物力,而有了「木牛流馬」就能省下許多損耗。
更何況此物能自行行走,若是磨損了更換機關便是,有它們源源不斷運輸糧草,天下有哪裡打不得?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