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這,真是個人才啊!
雖為男子,卻毫無膽色,真是連女子都不如!
諸天萬界一片死寂,經過幾秒鐘的沉寂之後,有人默默的留言道:
朱元璋(平民榜樣):「我就不該對他抱有希望,早知如此……,是我高興的早了!」
乾隆:「在歷史上他也是如此行徑,得知金人慾南下,就趕緊將皇位傳給太子。如今這般做法,也……,不足為奇。」
劉徹:「我突然間不知該說什麼、能說什麼,只能說,七國之亂之時,父皇只是誅殺了晁錯,而沒有倉惶讓位給太子,也是很不錯的。」
劉榮@劉徹:「十弟說的對。雖然父皇廢了我的太子之位,那他到底也沒讓我背鍋。和這趙佶相比,身為父皇的兒子,我感到很幸運。畢竟,我只是丟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太子卻要丟了性命。」
劉啟:……真是我的好兒子,我謝謝你們!
漢景帝位面。
劉啟狠狠的瞪了栗姬和劉榮母子一眼,心中氣悶不已。
朕就知道,改立太子之後你們必然心存怨憤,這下可好,全都暴露了吧?
哼!朕自然是比趙佶此人強,不僅比他強,還遠勝他千百倍。
不過,不提七國之亂的話,我們還能做朋友。
凡是提及七國之亂的,都是一生黑,不解釋!
可下一秒,劉啟就被啪啪打臉:
劉徹@劉榮:「兄長,你高興的太早了。起初,你被廢為臨江王,可兩年後,你就因擅自在宗廟的土地上修建宮室而被召還長安,然後受到郅都的嚴格審訊,最終自殺而亡。」
劉徹@劉榮:「雖說父皇沒有親自送你上路,可你的死因或多或少也……。嗯,你自己品吧,都是聰明人,我不能說的太明白。」
這……
漢景帝位面。
大殿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群臣皆默不作聲,不敢有絲毫的小動作。皇子和妃嬪們也低垂著頭,臉上的神色令人捉摸不透。
樂師們頗懂察言觀色之道,便悄然停止彈奏絲竹管弦之音,而翩翩起舞的歌舞姬們也停下了搖曳的身姿,輕手輕腳地悄然告退,生怕引動陛下的火氣。
劉啟:……
劉榮:……
劉啟暗自腹誹:劉小豬,我的好大兒,你真是長本事了!
……
而趙佶本人位面中,朝野上下一片氣憤,平民百姓也怒罵出聲:
「這個皇帝,怎的如此沒用?」
「讓俺看呀,他這全身的骨頭早就軟了,根本站不起來。」
「皇帝貪生怕死,害怕與金人決一死戰,卻讓咱們這些老百姓受此苦難。」
「俺們想打,俺們不怕死,可皇帝害怕呀,唉~,有這樣的皇帝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了。」
……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為趙佶的騷操作感到震驚,許久後,眾人詢問道:
楊堅:「所以,現在的大宋皇帝已經換人了?」
李世民(大唐之光):「大宋新君何在?還望出來一見!」
劉邦:「當爹的靠不住,只希望兒子能頂住。要是再來一個沒用的,那可真是遭不住嘍!」
……
宋徽宗位面。
苦求無果之後,趙桓不由得心灰意冷了。
他知道,無論如何自己都無法改變父皇退位的決心,到頭來,這把刀依然懸在自己頭頂。
他滿臉無奈的苦笑著,踉踉蹌蹌的起身,黯然離開。
看到各位前輩的追問後,他深吸了一口氣,又重拾信心,恭恭敬敬的回覆道:
趙桓:「區區不才,正是在下。父皇他……,剛剛退位,在下苦求無果,還未曾繼位。」
嗯?
大夥也不知北宋那邊是個什麼情況,可事已至此,也只能暫時先讓趙桓登基,穩定朝綱。
劉徹@趙桓:「先別說那些沒用的。快去登基,給我們說說此時的情況。」
李世民:「武帝所言甚是,快去了解大宋的情況,我們也好給你出謀劃策。」
打完拳後,趙匡胤也正巧看到此處,身為趙宋的開國之君,北宋將亡,他不能坐視不理。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桓:「別管你爹,他就是個廢物。你先登基,我們給你想想辦法,這麼多前輩幫你,我就不信打不過金人!」
看著前輩們飽涵善意的催促,趙桓心中一暖,只覺得撥開了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前途一片光明。
他頓時又生出萬丈豪情,不由自主的邁著大步往紫微宮而去。
不就是臨危受命嗎?只要我贏了,未必不能當個大宋高宗。
有這麼多本領通天的前輩們幫助我,這金人,不就是送上門的功績嗎?
怕他作甚?!
等到來日,我的名號一定能與太·祖、太宗皇帝們相提並論!
就在眾人都如此積極的幫助趙桓,立刻就有人看不下去了。
康熙@趙匡胤(十大帝王):「別人能不能贏我不知道,但若是這這趙桓,呵呵,真不太好說。」
忽必烈:笑而不語。
歷朝歷代:!!!
作者有話說:
第82章 宋神宗趙頊:真是……犯了大忌了!
◎趙光義:如果我有罪,請讓大哥用太祖長拳來制裁我,而不是讓這群不肖子◎
什麼叫趙桓能不能贏, 不好說?
李治(十大帝王):「什麼意思?難道說,這趙桓也是個昏君?那趙宋還有救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雖為男子,卻毫無膽色,真是連女子都不如!
諸天萬界一片死寂,經過幾秒鐘的沉寂之後,有人默默的留言道:
朱元璋(平民榜樣):「我就不該對他抱有希望,早知如此……,是我高興的早了!」
乾隆:「在歷史上他也是如此行徑,得知金人慾南下,就趕緊將皇位傳給太子。如今這般做法,也……,不足為奇。」
劉徹:「我突然間不知該說什麼、能說什麼,只能說,七國之亂之時,父皇只是誅殺了晁錯,而沒有倉惶讓位給太子,也是很不錯的。」
劉榮@劉徹:「十弟說的對。雖然父皇廢了我的太子之位,那他到底也沒讓我背鍋。和這趙佶相比,身為父皇的兒子,我感到很幸運。畢竟,我只是丟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太子卻要丟了性命。」
劉啟:……真是我的好兒子,我謝謝你們!
漢景帝位面。
劉啟狠狠的瞪了栗姬和劉榮母子一眼,心中氣悶不已。
朕就知道,改立太子之後你們必然心存怨憤,這下可好,全都暴露了吧?
哼!朕自然是比趙佶此人強,不僅比他強,還遠勝他千百倍。
不過,不提七國之亂的話,我們還能做朋友。
凡是提及七國之亂的,都是一生黑,不解釋!
可下一秒,劉啟就被啪啪打臉:
劉徹@劉榮:「兄長,你高興的太早了。起初,你被廢為臨江王,可兩年後,你就因擅自在宗廟的土地上修建宮室而被召還長安,然後受到郅都的嚴格審訊,最終自殺而亡。」
劉徹@劉榮:「雖說父皇沒有親自送你上路,可你的死因或多或少也……。嗯,你自己品吧,都是聰明人,我不能說的太明白。」
這……
漢景帝位面。
大殿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群臣皆默不作聲,不敢有絲毫的小動作。皇子和妃嬪們也低垂著頭,臉上的神色令人捉摸不透。
樂師們頗懂察言觀色之道,便悄然停止彈奏絲竹管弦之音,而翩翩起舞的歌舞姬們也停下了搖曳的身姿,輕手輕腳地悄然告退,生怕引動陛下的火氣。
劉啟:……
劉榮:……
劉啟暗自腹誹:劉小豬,我的好大兒,你真是長本事了!
……
而趙佶本人位面中,朝野上下一片氣憤,平民百姓也怒罵出聲:
「這個皇帝,怎的如此沒用?」
「讓俺看呀,他這全身的骨頭早就軟了,根本站不起來。」
「皇帝貪生怕死,害怕與金人決一死戰,卻讓咱們這些老百姓受此苦難。」
「俺們想打,俺們不怕死,可皇帝害怕呀,唉~,有這樣的皇帝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了。」
……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為趙佶的騷操作感到震驚,許久後,眾人詢問道:
楊堅:「所以,現在的大宋皇帝已經換人了?」
李世民(大唐之光):「大宋新君何在?還望出來一見!」
劉邦:「當爹的靠不住,只希望兒子能頂住。要是再來一個沒用的,那可真是遭不住嘍!」
……
宋徽宗位面。
苦求無果之後,趙桓不由得心灰意冷了。
他知道,無論如何自己都無法改變父皇退位的決心,到頭來,這把刀依然懸在自己頭頂。
他滿臉無奈的苦笑著,踉踉蹌蹌的起身,黯然離開。
看到各位前輩的追問後,他深吸了一口氣,又重拾信心,恭恭敬敬的回覆道:
趙桓:「區區不才,正是在下。父皇他……,剛剛退位,在下苦求無果,還未曾繼位。」
嗯?
大夥也不知北宋那邊是個什麼情況,可事已至此,也只能暫時先讓趙桓登基,穩定朝綱。
劉徹@趙桓:「先別說那些沒用的。快去登基,給我們說說此時的情況。」
李世民:「武帝所言甚是,快去了解大宋的情況,我們也好給你出謀劃策。」
打完拳後,趙匡胤也正巧看到此處,身為趙宋的開國之君,北宋將亡,他不能坐視不理。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桓:「別管你爹,他就是個廢物。你先登基,我們給你想想辦法,這麼多前輩幫你,我就不信打不過金人!」
看著前輩們飽涵善意的催促,趙桓心中一暖,只覺得撥開了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前途一片光明。
他頓時又生出萬丈豪情,不由自主的邁著大步往紫微宮而去。
不就是臨危受命嗎?只要我贏了,未必不能當個大宋高宗。
有這麼多本領通天的前輩們幫助我,這金人,不就是送上門的功績嗎?
怕他作甚?!
等到來日,我的名號一定能與太·祖、太宗皇帝們相提並論!
就在眾人都如此積極的幫助趙桓,立刻就有人看不下去了。
康熙@趙匡胤(十大帝王):「別人能不能贏我不知道,但若是這這趙桓,呵呵,真不太好說。」
忽必烈:笑而不語。
歷朝歷代:!!!
作者有話說:
第82章 宋神宗趙頊:真是……犯了大忌了!
◎趙光義:如果我有罪,請讓大哥用太祖長拳來制裁我,而不是讓這群不肖子◎
什麼叫趙桓能不能贏, 不好說?
李治(十大帝王):「什麼意思?難道說,這趙桓也是個昏君?那趙宋還有救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