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
看到後世之人提到「奮六世之餘烈,歷經七代君王」,那些默默窺屏的大秦歷代國君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紛紛開始踴躍發言:
嬴稷:「咳咳,該說不說,這「檸檬樹下檸檬果」說的對,我們大秦志存高遠,代代明君,才給了政兒一統天下的機會。」
嬴駟:「稷兒說的對!其他人我不知道,反正你的光輝事跡,為父可是聽說了不少,什麼價值連城、完璧歸趙、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可以說,稷兒貢獻了小半本成語詞典。」
嬴稷:……聽我說,謝謝你。我分不清楚,父王究竟是在誇我還是在損我。
嬴子楚:「雖然我在位時間短,可也是兢兢業業的治理大秦,絕不敢拋棄先輩遺志、忘記祖宗的教誨。」
嬴盪@嬴子楚:「要我說,你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我因舉鼎,大鼎脫手砸斷脛骨而死。但我也聽說了,後世之人說我不自量力,強逞能,唉~,真是……」
齊桓公:「奮六世之餘烈,歷經七代帝王,我是春秋五霸之首,給後人留下了良好的局面,可最終……,唉~,子孫不肖,為之奈何?」
晉文公:「我顛沛流離幾十年,最終回國繼位、成就霸業,一生也算跌宕起伏,在我印象中,秦人一直是貧窮而野蠻的,誰知到頭來竟是秦人統一天下?」
嬴渠梁:「我曾說過:「諸侯卑視秦丑莫大焉」 ,因為你們都鄙視我們秦國,對我們來說,這是莫大的恥辱。所以,我們才要奮發向上,完成統一大業。」
嬴稷:「不錯,奮六世之餘烈,歷經七代帝王,我們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看到此處,嬴政也不禁挺起胸膛,揚起下巴昂然一笑:
嬴政:「諸位祖宗說的對,沒有你們打好的基礎,也就沒有我的終極一躍。」
作者有話說:
第79章 趙匡胤:這「十大帝王」之稱,不要也罷!
◎他們暗暗點頭,這宋太·祖是個聰明人,可這宋太·宗嘛,就差遠了。◎
嬴盪:「嗯嗯, 政兒說的對。六世之餘烈,七代秦君各有各的使命,一個都不能少。」
楚莊王@嬴盪:「就是你想學我?本王也曾有意武力奪鼎, 可周王的使節王孫滿對本王說:「德不配位,必有不詳」, 我也心知這天數未到, 若是搶奪可能真的會遭遇不祥, 於是便悻然退去, 誰知後來反而成就了一番霸業。沒想到,我只是試探著問一問,你竟然膽敢舉鼎?不愧是虎狼之秦, 真是野心勃勃。」
楊堅:「九鼎啊!史書有載,秦昭襄王運九鼎於咸陽之時, 突然間天發異象, 豫州鼎不慎落入泗水,期間, 大將軍贏摎病死,同時,王孫贏異人也病重不起,或許, 真的是時機未到吧。」
劉徹:「聽說始皇帝橫掃六合之後也派人打撈九鼎,未果。從此以後, 九鼎就不知所蹤了。」
原本武姐姐已經昏昏欲睡、哈欠連天的,可看到九鼎的話題之後,她瞬間又不困了, 揉了揉泛著淚花的眼睛, 變身精神小伙兒:
武則天(世界霸主):「我曾敕令重鑄九州鼎, 並將新鑄的九鼎搬運到通天宮安置。」
趙佶:「在下也曾兩次鑄造九鼎。崇寧三年正月,魏漢津上書請鑄九鼎,我同意了,鼎於次年鑄成。到了政和八年,在下又採納方士的建議,鑄神霄九鼎。」
北宋,延福宮。
宋徽宗趙佶怡然自得的欣賞著自己剛畫完的花鳥圖,他不住摩挲著下巴,琢磨著稍後再提上自己的瘦金體,那真是完美。
一旁的童貫滿臉諂媚的吹捧道:「官家書畫雙絕,此番又是一件傳世佳作啊!」
「呵呵。」
趙佶撫須而笑,但也沒反駁。
暫且不提他這皇帝做的怎麼樣,可這書畫丹青絕對拿得出手。
他不一定是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但一定是書法丹青造詣最高的皇帝。
若說個人才藝,那真不是吹牛,有時候他甚至在想,若是哪天不做皇帝,去做個畫家也是極好的。
宰相蔡京也上前道:「相傳,夏朝初年,先祖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以象徵九州。而今,這華夏九鼎流失已久,而武周的九鼎也在唐朝滅亡後不知所終。」
說到此處,他微微一頓,而後聲情並茂、慷慨激昂道:「而今,官家兩次鑄造九鼎,也算是功德圓滿。」
太子趙桓也大點其頭:「蔡相公所言甚是,父皇復九鼎,真是居功甚偉。」
在場的數位官員也接過話頭,連連地讚美道:
「依臣之見,陛下重鑄九鼎,意義非凡,這帝王排行榜上必有官家一席之地!」
「是啊,□□、太宗都沒能重鑄九鼎,可官家卻兩次鑄鼎,這帝王盤點必然會有官家的一席之地。」
「官家鑄有十八鼎,這樣的的功勞震古爍今,定是位列榜首!」
「官家一定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明君,功績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太宗皇帝,實乃大宋之福啊!」
聽了這些話,趙佶難免志得意滿、喜笑顏開。
看著屏幕上飄過的密密麻麻的童貫、宰相蔡京和諸位大臣的評論,他連連點頭,覺得他們說的沒錯。
自己鑄有十八鼎,功績斐然,絕對是大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千古一帝,功績已然遠遠的超過了趙宋家的歷代先祖。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看到後世之人提到「奮六世之餘烈,歷經七代君王」,那些默默窺屏的大秦歷代國君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紛紛開始踴躍發言:
嬴稷:「咳咳,該說不說,這「檸檬樹下檸檬果」說的對,我們大秦志存高遠,代代明君,才給了政兒一統天下的機會。」
嬴駟:「稷兒說的對!其他人我不知道,反正你的光輝事跡,為父可是聽說了不少,什麼價值連城、完璧歸趙、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可以說,稷兒貢獻了小半本成語詞典。」
嬴稷:……聽我說,謝謝你。我分不清楚,父王究竟是在誇我還是在損我。
嬴子楚:「雖然我在位時間短,可也是兢兢業業的治理大秦,絕不敢拋棄先輩遺志、忘記祖宗的教誨。」
嬴盪@嬴子楚:「要我說,你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我因舉鼎,大鼎脫手砸斷脛骨而死。但我也聽說了,後世之人說我不自量力,強逞能,唉~,真是……」
齊桓公:「奮六世之餘烈,歷經七代帝王,我是春秋五霸之首,給後人留下了良好的局面,可最終……,唉~,子孫不肖,為之奈何?」
晉文公:「我顛沛流離幾十年,最終回國繼位、成就霸業,一生也算跌宕起伏,在我印象中,秦人一直是貧窮而野蠻的,誰知到頭來竟是秦人統一天下?」
嬴渠梁:「我曾說過:「諸侯卑視秦丑莫大焉」 ,因為你們都鄙視我們秦國,對我們來說,這是莫大的恥辱。所以,我們才要奮發向上,完成統一大業。」
嬴稷:「不錯,奮六世之餘烈,歷經七代帝王,我們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看到此處,嬴政也不禁挺起胸膛,揚起下巴昂然一笑:
嬴政:「諸位祖宗說的對,沒有你們打好的基礎,也就沒有我的終極一躍。」
作者有話說:
第79章 趙匡胤:這「十大帝王」之稱,不要也罷!
◎他們暗暗點頭,這宋太·祖是個聰明人,可這宋太·宗嘛,就差遠了。◎
嬴盪:「嗯嗯, 政兒說的對。六世之餘烈,七代秦君各有各的使命,一個都不能少。」
楚莊王@嬴盪:「就是你想學我?本王也曾有意武力奪鼎, 可周王的使節王孫滿對本王說:「德不配位,必有不詳」, 我也心知這天數未到, 若是搶奪可能真的會遭遇不祥, 於是便悻然退去, 誰知後來反而成就了一番霸業。沒想到,我只是試探著問一問,你竟然膽敢舉鼎?不愧是虎狼之秦, 真是野心勃勃。」
楊堅:「九鼎啊!史書有載,秦昭襄王運九鼎於咸陽之時, 突然間天發異象, 豫州鼎不慎落入泗水,期間, 大將軍贏摎病死,同時,王孫贏異人也病重不起,或許, 真的是時機未到吧。」
劉徹:「聽說始皇帝橫掃六合之後也派人打撈九鼎,未果。從此以後, 九鼎就不知所蹤了。」
原本武姐姐已經昏昏欲睡、哈欠連天的,可看到九鼎的話題之後,她瞬間又不困了, 揉了揉泛著淚花的眼睛, 變身精神小伙兒:
武則天(世界霸主):「我曾敕令重鑄九州鼎, 並將新鑄的九鼎搬運到通天宮安置。」
趙佶:「在下也曾兩次鑄造九鼎。崇寧三年正月,魏漢津上書請鑄九鼎,我同意了,鼎於次年鑄成。到了政和八年,在下又採納方士的建議,鑄神霄九鼎。」
北宋,延福宮。
宋徽宗趙佶怡然自得的欣賞著自己剛畫完的花鳥圖,他不住摩挲著下巴,琢磨著稍後再提上自己的瘦金體,那真是完美。
一旁的童貫滿臉諂媚的吹捧道:「官家書畫雙絕,此番又是一件傳世佳作啊!」
「呵呵。」
趙佶撫須而笑,但也沒反駁。
暫且不提他這皇帝做的怎麼樣,可這書畫丹青絕對拿得出手。
他不一定是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但一定是書法丹青造詣最高的皇帝。
若說個人才藝,那真不是吹牛,有時候他甚至在想,若是哪天不做皇帝,去做個畫家也是極好的。
宰相蔡京也上前道:「相傳,夏朝初年,先祖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以象徵九州。而今,這華夏九鼎流失已久,而武周的九鼎也在唐朝滅亡後不知所終。」
說到此處,他微微一頓,而後聲情並茂、慷慨激昂道:「而今,官家兩次鑄造九鼎,也算是功德圓滿。」
太子趙桓也大點其頭:「蔡相公所言甚是,父皇復九鼎,真是居功甚偉。」
在場的數位官員也接過話頭,連連地讚美道:
「依臣之見,陛下重鑄九鼎,意義非凡,這帝王排行榜上必有官家一席之地!」
「是啊,□□、太宗都沒能重鑄九鼎,可官家卻兩次鑄鼎,這帝王盤點必然會有官家的一席之地。」
「官家鑄有十八鼎,這樣的的功勞震古爍今,定是位列榜首!」
「官家一定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明君,功績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太宗皇帝,實乃大宋之福啊!」
聽了這些話,趙佶難免志得意滿、喜笑顏開。
看著屏幕上飄過的密密麻麻的童貫、宰相蔡京和諸位大臣的評論,他連連點頭,覺得他們說的沒錯。
自己鑄有十八鼎,功績斐然,絕對是大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千古一帝,功績已然遠遠的超過了趙宋家的歷代先祖。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