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賀山身強體壯,在禁軍的時候功夫練得也很紮實,能一人同時抵擋三個遼兵。

  趙夔學的可不是禁軍上戰殺敵的那幾招,隆慶帝為兒子們分別安排了內家、外家高手為師,趙夔內外兼修,別說普通的遼兵,就是遼國大將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因材施教,顧崇嚴迅速提拔趙夔為將,開始教導趙夔行軍戰術。

  寧王英勇善戰的名聲,漸漸在邊疆傳開了,就在顧崇嚴開始對趙夔改觀,覺得這個頑劣表侄或許能改邪歸正的時候,趙夔突然做了一件震驚兩軍的大事!趙夔領兵圍剿遼軍一支五千人的軍隊,遼兵不敵,戰死兩千投降三千,至此趙夔已經立功,收繳三千俘虜便可,但趙夔卻命手下士兵先砍斷那三千遼兵的雙腳,再全部坑殺!

  殺人不過頭點地,趙夔這般虐殺俘虜,就算大周這邊的將士,也覺得心寒。

  顧崇嚴很生氣,趙夔這一虐殺,消息傳到遼國,定會激起遼國軍民的血氣,如此一來,大周滅遼計劃將遇到更大的阻力。

  “你跟誰學的這一套!”

  此時已經是大周與遼交戰的第二年,顧崇嚴親手教導趙夔兩年,兩人之間已經有了師生之誼,關係越近,訓起來人就越沒有忌憚,趙夔一進來,顧崇嚴就劈頭蓋臉地斥責道,虎眸瞪得老大,仿佛趙夔一句話說錯,顧崇嚴便要吃了他。

  趙夔漠然道:“他們殺了我的親兵。”

  此役中,趙夔的一個親兵被遼軍殺死。遼兵用刀,趙夔的親兵與人交戰時,另一個遼兵從一側偷襲,大刀直接掃過親兵的雙腿。趙夔親眼目睹那一幕,因此才有了後來的虐殺。

  顧崇嚴難以置信地看著對面的少年王爺。

  十六歲的趙夔,體格修長挺拔,肩膀也寬闊了起來,穿上鎧甲就像一個大男人了,但,便是顧崇嚴這等老將,聽到三千遼兵被虐殺都大驚失色,而下令虐殺的趙夔,神色平靜地就好像他只是碾死了三千螻蟻。

  那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冷漠與殘暴,即便是以報仇為名,也不該如此輕視生命。

  顧崇嚴覺得可怕,也替趙夔可悲,有果必有因,趙夔的幼年,太苦。

  “王爺,你這樣下去,終究會害了自己。”以表叔的身份,顧崇嚴目光複雜地道。

  隆慶帝對趙夔的偏愛是把雙刃劍,隆慶帝活著,這把劍為趙夔所用,趙夔可以為所欲為甚至不將皇后、太子看在眼裡,但,一旦隆慶帝駕崩,太子就有無數理由光明正大的處置趙夔,還不用背上殘害手足的青史污名。

  趙夔無動於衷,直視顧崇嚴問道:“還有別的事嗎?”

  少年冥頑不靈,顧崇嚴疲憊地搖搖頭,叫趙夔下去了。

  接下來,趙夔立了很多戰功,但幾乎每次戰功,都伴隨著凶名,很快,就連遼軍都把趙夔看成夔獸轉世,私下議論,都用夔獸指代大周的寧王。戰報傳到中原,百姓們沒有誇讚寧王立功的,反而都被寧王的殘忍手段嚇到了,誰家的孩子不聽話,爹娘說聲“寧王”來了,那孩子立即乖巧起來。

  兩國交戰三年後,遼帝實在怕了聯手而來的顧崇嚴與寧王,投降乞和。

  隆慶帝本想繼續打,但三年征戰下來,朝廷損耗太大,確實需要休養生息了,再加上隆慶帝實在太思念他外出三年的凶獸兒子了,便接受了遼帝的投降。

  顧鸞九歲的這年臘月,顧崇嚴班師回京。

  承恩侯府一片喜氣洋洋,全家上下早早就聚在前院等待了。

  蕭老太君摟著三歲的小曾孫莊哥兒,一邊盼著嫡長孫歸家,一邊感慨道:“崇嚴一走就是三年,我們莊哥兒都會跑會跳了,卻連親爹都沒見過呢。”

  莊哥兒仰著腦袋看曾祖母,不是很懂曾祖母在說什麼。

  顧鸞在一旁看著,心裡偷樂。

  哥哥小時候淘氣,弟弟比哥哥有過之而不及,而且臭小子特別膽大,以後父親教訓弟弟,弟弟還敢頂嘴,說什麼“都怪我三歲前你不在家,沒爹教我,我才變成這樣”,把父親氣得,差點打斷弟弟的腿。

  正想著,小丫鬟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說侯爺回來啦!

  第27章

  這天傍晚, 顧崇嚴看到了一眾親人,看到了他仿佛越發美艷了的妻子, 看到了已經出落成少女模樣的長女以及顧庭、顧鸞這對兒龍鳳胎,更抱到了他還沒見過面的小兒子!

  “莊哥兒叫爹!”高高舉起三歲的莊哥兒,顧崇嚴興奮地道。

  剛從邊關回來的承恩侯,臉龐黑了, 下巴上留著鬍鬚,穿的還是嚇人的鎧甲,自打出生就被漂亮哥哥姐姐們圍著的莊哥兒哪見過這等糙人, 大眼睛呆呆地瞅著父親,下一刻,男娃哇的哭了, 歪著腦袋找娘。

  被親兒子拒絕,顧崇嚴還是第一次經歷,一大家子人都哈哈笑,顧崇嚴咳了咳, 先將翻臉的莊哥兒交給妻子了。

  晚上侯府設宴, 為一家之主接風洗塵。

  顧崇嚴高興啊,一高興就喝高了, 看別人時還正常, 目光一落到妻子俞氏臉上,就跟著了火似的。

  怕孫子出醜, 蕭老太君及時宣布散席。

  俞氏趕緊將沒出息的丈夫帶走了, 夫妻倆一進正房, 俞氏就被顧崇嚴扛了起來。

  寒風呼嘯,顧崇嚴這個年過的很舒坦。

  隆慶帝也挺舒坦的,礙眼的遼帝被他打怕了,寶貝二兒子也回來了,隆慶帝心情一好,決定正月十五這日舉辦宮宴,宴請京城的皇親國戚們。

  承恩侯府自然在受邀之列。

  十歲的顧鸞,對進宮不再那麼牴觸了,因為她發現,只要她儘量與長輩們待在一起,就能避免與太子或剛回京的寧王打交道,大不了被他們遠遠地看兩眼,反正目光又不會吃人。

  因此,十五這日,顧鸞心情輕鬆地隨家人進了宮。

  還沒開席,華妃、淑妃聯袂招待進宮的女眷,皇后喜靜,要等開席了才露面。

  孩子們太多,有人起鬨要去御花園玩,顧庭、顧鳳都去,顧鸞乖乖地待在母親旁邊,其他長輩們見了,都夸四姑娘文靜乖巧。

  顧鸞被誇得有點臉紅,她哪是乖巧啊,只是太謹慎罷了,不想撞見前世的兩個冤家。

  身邊就一個孩子,長輩們漸漸就忘了顧鸞的存在,開始聊些大人的話題了。

  “太子妃怎麼沒來啊?”

  太子妃沒來,是因為去年冬月,就在顧崇嚴大軍凱旋之前,太子妃第二次小產了,別說太子妃需要休養,便是身子養好了,太子妃也肯定沒心情來參加這邊的熱鬧。

  華妃替太子妃找了個藉口,稱太子妃偶感風寒,故而缺席。

  聊著聊著,有人又夸太子妃命好,嫁進東宮五六年了,太子至今還只她一個正妻,沒納妾室。

  看似認真吃糕點的顧鸞聽到這裡,心中微動,不對吧,雖然她進東宮之前不了解東宮裡的女人們,但進了東宮後,顧鸞也從丫鬟口中得知,太子身邊有個姓姚的姨娘,乃太子乳母的女兒,比太子妃還先伺候太子呢,太子妃進宮後,太子就正式將姚女抬了姨娘。

  怎麼現在,東宮卻沒有妾室?

  顧鸞想不明白,她重生後,有些事情確實不一樣了,譬如趙夔,就莫名其妙地對她好了幾次,可她與太子幾乎都沒見過面說過話,她的重生不該影響到東宮裡的情形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