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柳氏沒什麼心眼,只高興小孫女機靈替她解了圍,一點都沒想到孫女為何會這麼精。

  蕭老太君相信四歲的曾孫女不會撒謊,就哄道:“我們打牌,阿鸞還是去找姐姐們玩吧。”

  顧鸞搖頭,小胖手緊緊抱著蕭老太君:“我就要跟曾祖母在一起。”

  女娃娃就像一塊兒可愛的牛皮糖,蕭老太君捨不得強行推開,只好答應了下來。

  婆媳四個老太太移步到牌桌旁,蕭老太君坐北,柳氏坐在婆婆上首,同樣生了一位爺的趙老姨娘坐在婆婆下首,最老實安分的苗老姨娘坐婆婆對面。

  萬春堂的嬤嬤要把顧鸞的椅子放在蕭老太君與柳氏中間,顧鸞忙跑到蕭老太君與趙老姨娘中間道:“我要坐這兒!我幫曾祖母數錢!”

  四個老太太一瞧,可不,蕭老太君裝銀瓜子的碟子就在右手邊擺著呢。

  “這個小財迷!”蕭老太君哈哈笑,摟住曾孫女親了一口。

  顧鸞偷偷朝斜對面的祖母遞了一個得意的眼神。

  小孫女這麼棒,柳氏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搓搓手,對今天的戰局充滿了信心。

  顧鸞的小胳膊肘搭在桌子上,一會兒歪頭瞅蕭老太君的牌,一會兒瞅趙老姨娘的牌,趙老姨娘要碰什麼或胡什麼,她就摸摸耳朵或鼻子,用暗號提醒祖母。

  如此,趙老姨娘少了柳氏這個點炮手,胡牌的機會就大大降低了。

  柳氏果然贏了幾把。

  打了幾圈,趙老姨娘總覺得不對勁兒,她是打牌高手,很少會輸。

  打牌也講究風水,趙老姨娘斜眼旁邊的小女娃,認定是顧鸞坐在這兒壞了她的風水。

  “阿鸞,你三姐姐養了一隻小奶狗,你要不要去看看?”碼牌的時候,趙老姨娘誘惑顧鸞道。

  顧鸞一共三個姐姐,大姐姐是顧二爺原配所出的顧芸,今年七歲,二姐姐便是親姐姐顧鳳,至於三姐姐,則是顧二爺繼室所生的顧蘿,今年五歲。

  “不去。”顧鸞想也不想地搖頭,恰好嬤嬤端了一盤荔枝來,顧鸞就認真剝荔枝吃了。

  荔枝是金貴物,朝廷大老遠地從嶺南運來,宮裡留下大部分,其餘地賞賜給皇親國戚或重臣,以示帝王的恩寵。承恩侯府里,蕭老太君得到的荔枝最多,其次是柳氏,再次是顧鸞的父親,顧二爺那邊最少,今年的份例早就吃光了。

  現在顧鸞剝的那麼歡,趙老姨娘饞的滿嘴口水。

  “曾祖母,我餵你!”顧鸞將剝好的第一個遞給蕭老太君。

  蕭老太君笑著接了。

  “祖母,你的!”顧鸞再餵柳氏。

  柳氏還沒吃到荔枝,心裡先甜了。

  然後,顧鸞再餵了苗老姨娘一個,顧鸞與苗老姨娘不熟,但她喜歡唯一的姑母。

  苗老姨娘先是拒絕,實在推辭不了,才吃了。

  趙老姨娘假裝看牌,實則強忍吞咽的衝動,等著顧鸞餵她。

  顧鸞偏就不喂,誰讓趙老姨娘總氣祖母。

  柳氏的笑都快憋不住了,蕭老太君自顧自打牌,似乎什麼都沒察覺。

  趙老姨娘氣壞了,氣得明明摸了自胡的牌,結果忘了,居然打了出去!

  “胡了!”柳氏大喜著搶走那張牌,笑得臉上褶子都快比婆婆多了。

  “等等,我也要這張!”趙老姨娘反應過來,想悔牌。

  兩人吵得差點打起來,顧鸞害怕地往蕭老太君那邊靠,蕭老太君瞅瞅膽小的孫女,眉頭一皺,冷聲訓斥趙老姨娘:“牌既然出手,便沒有悔牌的道理,一把年紀了,當著孩子的面斤斤計較,成何體統。”

  趙老姨娘恨得啊,狠狠剜了柳氏一眼。

  柳氏幸災樂禍地笑。

  不過牌局散後,蕭老太君也訓了柳氏一頓,叫柳氏不許再帶顧鸞來打牌。

  顧鸞在旁邊聽著,便知道,她與祖母的把戲,根本沒逃過曾祖母的眼睛。

  第4章

  顧鸞過了幾天吃瓜、看牌的悠閒日子,漸漸覺得無趣起來。

  哥哥顧庭似乎永遠都在花園裡玩鬧,翻找各種蟲子,顧鸞再無聊也不會去找哥哥,便跟著姐姐去了宜芳閣。承恩侯府共有四位姑娘,大姑娘顧芸、二姑娘顧鳳都開始讀書了,女夫子姓林,是位終身未嫁的才女,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教書,學生多為京城官家小姐。

  侯府景色極好,宜芳閣臨湖而建,湖風習習,吹走了盛夏的燥熱。

  顧鸞太小了,林夫子挑了幾個簡單的字,叫顧鸞描字,安排了四姑娘,林夫子再去教導顧芸、顧鳳。

  顧鸞認認真真地描字,對她來說,這些字她都會寫,但看著墨水沿著紅色的字影暈染,一筆一划,竟有種別樣的趣味兒。顧鸞前世並不是一個喜歡讀書、寫字的姑娘,因為她多病,長輩們也從來不強求,如今重來一次,有大把的時間,反正也沒有別的事可做,顧鸞就想好好彌補前世的缺點。

  琴棋書畫,她都要學精!

  侯府二房那邊,趙老姨娘與她嫡親的兒媳婦曹氏很快就得到了顧鸞去讀書的消息。

  趙老姨娘年輕時是老侯爺的通房丫鬟,柳氏還沒見過老侯爺的時候,趙老姨娘已經為老侯爺紅袖添香了。論起來,趙老姨娘的姿色只算中等,但趙老姨娘腰細腚圓,正是男人最愛的身段,老侯爺沾的第一個女人就是她,兩人的感情自然與眾不同。正妻柳氏嫁過來後,老侯爺對趙老姨娘的寵愛沒有絲毫減少,柳氏又不是能容人的度量,今天挑一次趙老姨娘的毛病,明天去婆婆那裡告一狀,蕭老太君嫌煩,便又挑了一個貌美卻本分的苗老姨娘給兒子。

  老侯爺果然被苗老姨娘吸引,減了對趙老姨娘的寵愛。

  丈夫依然不寵她,但柳氏見趙老姨娘也失寵了,苗老姨娘又特別聽她的話,柳氏就挺高興。

  趙老姨娘不高興啊,與柳氏的梁子結得越來越深,年輕時膽小忌憚規矩,後來老侯爺死了,她的兒子長大成人當了官,趙老姨娘的腰杆子就越來越硬,大事小事都敢刺一刺柳氏。蕭老太君修身養性,兒媳婦們小吵小鬧她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懶得管,鬧來鬧去,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無傷大雅。

  而趙老姨娘,又有過兩個兒媳婦。

  顧二爺十五六歲時生過一場大病,眼看都不行了,趙老姨娘哭得肝腸寸斷,蕭老太君也疼孫子啊,就想到了沖喜的法子。有頭有臉的官家沒人願意讓女兒嫁給一個病秧子,蕭老太君左挑右挑,找到一個窮酸秀才,那秀才正愁沒錢呢,蕭老太君一上門,他馬上就答應了。

  是以,趙老姨娘的第一個兒媳婦許氏,身份不高,容貌一般,但許氏嫁過來後,顧二爺的病真就好了,趙老姨娘看許氏也就順眼多了。可惜許氏命薄,生下大公子顧謹、大姑娘顧芸後,一場重病就去了。

  彼時,顧二爺已經在戶部任職了,曾經的狀元郎,剛出翰林院就調到了戶部,年紀輕輕前途大好,又是承恩侯府的二爺,當今聖上的親表弟,顧二爺一喪妻,立即就有人主動巴結來了。趙老姨娘待在婆婆身邊,幫著挑選,最後定了曹氏。




章節目錄